唯一戰勝國 第兩百七十六章︰中國版《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作者 ︰ 菜鳥如林

1917年4月,俄國的局勢初步穩定了下來,其中臨時政龘府佔據了主導權,而俄國共龘產黨則還未取得政權,但卻形成了一股不容忽視的力量。

俄國臨時政龘府屬于資本主義政龘府,也是一個維護民粹主義的政龘府,與中國當前的帝國政龘府的性質比較相似。

唯一比較不同的就是俄國的資本商人開始有了一些話語權,而在中國,資本商人是受政龘府扶持的,但沒有太大的話語權。

面對中國遞交過來的照會,俄國臨時政龘府同樣一口回絕,但為了改善與中國的關系,還是與中國展開了談判,但俄國臨時政龘府的誠意並不大。

雙方的談判沒什麼天大的進展,俄國臨時政龘府意圖就是拖,先挨過歐洲戰爭,再回過頭去收拾中國。

俄國臨時政龘府的這種態度也是受英國影響的,英國意圖先將中國穩住,然後等一戰結束後重返亞洲,再對亞洲局勢進行干預。

夏鈞也意識到了俄國臨時政龘府的意圖,但並未做出什麼舉動,而是靜觀俄國局勢變化。

見中龘國政龘府被穩住了,英國開始慫恿沙俄臨時政龘府讓士兵重返戰場。

因為此時俄國政龘府還是走資本路線,因此不可能斷絕與資本國家的來往,連那些外債都一律繼承。

這時候的俄國臨時政龘府沒有第二條路可以走,在龐大的外債面前,唯一的希望就是贏得戰爭,然後從戰敗國那里分到一杯羹。

因此俄國臨時政龘府很快統一了協約國的要求,再次派遣了士兵重返戰場。

然而俄國臨時政龘府將要面對的,將是軍事上的失敗而導致的十月革龘命。

俄國此前是一個農奴制國家,沙俄對貧苦人民是采取不斷壓榨手段的,因此是充滿殘酷壓迫性的,雖然沙俄已經初步完成了工業化,但富裕的資本家只佔很少的一部分,俄國內部大部分人民都是貧民。

這種組成給共龘產黨提供了很好的群眾基礎,加上德國的慫恿,前線一傳來敗仗的消息,共龘產黨隨即開始了十月革龘命,開始武裝奪取政權。

俄國共龘產黨,可以說是為了爭權奪利,而將人民當成盾牌和武器。

對于一個國家來說,後世的歷史證明,蘇聯的模式是完全行不通的,完全沒有什麼可操作性,同時催生了**。

因此此時的俄國臨時政龘府才是俄國人民最正確的選擇,俄國剛從沙俄時代走出,矛盾是需要時間來進行消除的,俄國共龘產黨沒有給俄國臨時政龘府時間便開始武裝奪取爭取,這只能說是爭權奪利的結果。

當一群有了野心的人,他們在無法參與到政治中去時,利用人民來但肉盾和武器,那麼將變得非常瘋狂。

夏鈞也樂得看見俄國共龘產黨在俄國取得勝利,因為以蘇聯的那種模式,雖然戰對比較強,但一到和平時期,馬上就慫了。

因為那種社會模式,把矛盾完全消除了,那麼社會也就不具備可操作性,社會也就不會前進了。

蘇聯之所以進行改革,就是因為經濟開始衰退了,工廠都沒活干了,結果一改革就被國際資本和官員勾結起來把整個國家都給瓜分了。

當然,對于現在的俄國共龘產黨來說,和樂意與中國簽訂這個廢除一切不平等條約的協議,不過夏鈞並不與俄國共龘產黨簽,而是利用俄國共龘產黨逼迫俄國臨時政龘府簽。此時中國國內已經開始春播了,各地也正在積極進行農改,幾年下來中國農業已經形成了一套流程。

夏鈞也不需要再去多關注農業,看著沒什麼事,夏鈞親自跑到了雲南。

中緬鐵路的工程隊已經準備就緒了,這條西南省份通往緬甸西部出海口的鐵路的戰略性意義十分重大。

夏鈞到達後,負責這個工程的總工程師郭坤對夏鈞報告道︰「這條鐵路的挑戰性很高,而且要修的是雙軌鐵路,工程量又增加了許多,初步來算,修成這條鐵路得花費最少三億元。」

才三億,夏鈞听到這個數目松了口氣,對郭坤說道︰「費用再大也要修啊!三億還是可以承受的。」

三億雖然多,但目前中國不是沒有錢,而且這條鐵路的戰略意義大于經濟意義,雖然收回成本會很慢,但戰略性所創造出的價值卻是難以估算的,因為這條鐵路一通,西南省份的出口產品就簡單多了,這是可以帶動整個西南經濟的。

「這條鐵路真的如此困難?」夏鈞接著問道。

「是啊!中緬邊境處于大陸板塊擠壓部分,所以這里的地形非常崎嶇不平,我們計劃這條鐵路從雲縣南定河河畔往緬甸修,那里有一個狹小的河谷,從那里修的話工程量就會減少一半以上了,不過工程量還是很大,特別是南定河必須全程都修起加固堤壩,否則一到雨季水就會漫上來,再則河谷兩邊的山崖也要蒙一層網上去,這樣石塊之類才不會掉下來……」郭坤對夏鈞介紹起這個工程。

夏鈞听了點了點頭,問道︰「那這條鐵路得多長時間才能修好?」

「大概要三年左右。」郭坤回答道。

「分段雙向開工呢?」夏鈞問道,郭坤想了想,估算道︰「那樣的話,可以減少大概一半左右的時間吧!但必須有足夠的人力、物力。」

「那就分段雙向開工,爭取在兩年內修好這條鐵路。」夏鈞對郭坤說道,「同時兩年內,我們在西南的鐵路網絡也要加大速度修通。」

坤回答道。

郭坤作為當年華東政龘府第一批的工程師,此時已經帶領工人們完成了非常多的重要工程,因為能力突出,哪里有困難就往哪里派,幾乎沒有讓夏鈞失望過。

而張沛源則去了學校里帶學生,許文博則被調到建設部當部長去了,當初建安三大工頭,此時各有各的成就。

夏鈞在工地上視察了幾天,一邊從兌換平台上兌換了近十億點積分的先進掘進設備,如此大量的掘進設備,遠不是夏鈞所說的幾台,而是非常多,而且非常先進。

這些掘進設備只配給國家級工程隊使用,專門用來對付這種崎嶇地形的工程。

同樣夏鈞也是為了打算要修西藏的鐵路了,因此才會買這麼多的掘進設備,要對付的就是西藏、雲貴地區的復雜地形。

夏鈞手上的積分此時已經非常多了,足足有一百二十億,這麼多的積分,他已經很久沒怎麼動用過了。

除了視察工地,夏鈞還到軍人康復醫院中探望了因為國家工程中病倒的工人們。

院長帶著夏鈞來到一個二十五六歲的年輕人的病房里,這今年輕人臉上的氣色不是太好。

根據院長介紹,這今年輕人叫吳忠雲,是一位少尉級的退伍軍人,同樣也是復興黨黨員,中日戰爭中任營長,帶領部隊英勇作戰時失去了一只手臂。

吳忠雲康復退伍後,被安排到了國家工程隊中當隊長,爾後吳忠雲帶著工程隊埋頭苦干,每次工程都比其他工程隊更早完成,而且質量還極好,後來上面派人調查,原來是吳忠雲自己上工地,帶著整個工程隊干活,工人們都對他這個隊長十分佩服,也都願意跟著他苦干。

去年秋天時雲南麗江出現了一次急汛,吳忠雲帶著人連續三天三夜搶修堤壩,結果堤壩修好了,他卻在工地上昏迷了,然後就進了醫院。

夏鈞在病房里與吳忠雲聊了近三個小時,吳忠雲見到夏鈞之後馬上月兌口而出就是‘校長’二字,因為當初他也是華東軍事大學的學生,不過和那些考進去的不同,他是在部隊里選拔去華東大學進修的,本身文化程度不如那些直接考入學校的高,不過這樣的學生在華東軍事大學里常見,很多士兵在被送進華東軍事大學進修後也了較高的成就。

校長突然出現在眼前,讓吳忠雲心頭縈繞著巨大的驚喜。

夏鈞溫和的對吳忠雲笑著聊起了他退伍後的生活情況,得知吳忠雲在工地上不顧身體苦干之後夏鈞對他說道︰「康復後要注意保養身體,人的身體和機器一樣,都是需要保養的。只有擁有一副健康的身體才能長期為民族與國家做貢獻。」

「是,校長。」吳忠雲應道。

夏鈞倒覺得吳忠雲是一個不錯的典型人物,可以進行重點宣傳,夏鈞突然福至心靈,不如把《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給剽竊了算了。

對啊!

這個主意好。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本書是蘇聯人寫的,其要表達的思想就是,人應如鋼鐵冶煉一般,在冶煉中不斷祛除雜質,使自己成為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當然,蘇聯版並不完全適用于當前的中國,因此中國版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可以加入一些民族主義思想。

而吳忠雲在剛入伍時還是一個文盲,卻能通過艱苦卓絕的學習,在軍中以優異的成績送入華東軍事大學進修,同時後來又參加了中日山東戰爭,在戰爭中立了一等功,這段歷程就展現出了他的奮斗過程。

正如一塊擁有雜質的生鐵,通過不斷的鍛煉與升華自己,讓自己成為了一塊堅硬的鋼鐵。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唯一戰勝國最新章節 | 唯一戰勝國全文閱讀 | 唯一戰勝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