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燒的海洋 卷九 最後的戰爭 第二百一十一章 宣傳榜樣

作者 ︰ 閃爍

第二百一十一章宣傳榜樣

在中國軍隊開進莫斯科的時候,在持續了三個月的莫斯科會戰中,已經有五百多萬俄羅斯軍民戰死、凍死或者餓死,還有近百萬人失蹤,絕大部分都是在夜晚外出的時候,凍死在了冰天雪地里。到二零五五年春天的時候,在莫斯科周圍地區,中國軍隊至少收殮了八十萬具無名尸體。

根據中國軍隊提供的戰場統計數據,當時在莫斯科城區里被炸死、凍死與餓死的軍民就有將近三百萬人,絕大部分都是平民、或者是臨時武裝起來的民兵,而且主要死因都是寒冷與饑餓。

在這些死者中,由以弱勢的老人與少年為主。

從某種意義上講,俄軍嘩變,就與嚴重的非戰斗死亡有直接關系。當時,攻佔守備司令部的俄軍,就是一支在莫斯科組建的地方部隊,參與嘩變的軍人都有親人因為朱利亞諾夫的恐怖政策而喪命。

原本,這些人都有機會活下來,只要朱利亞諾夫讓平民撤離莫斯科。

可惜的是,朱利亞諾夫沒有這麼做,而是把平民當成了阻擋中國軍隊的肉盾。

當然,朱利亞諾夫最後也自嘗惡果。

以當時的情況來看,如果朱利亞諾夫提前疏散平民,特別是兒童與老人,莫斯科軍民很有可能同仇敵愾,與莫斯科共存亡,在這種曾經被拿破倫的大軍燒毀的城市里,再次書寫英雄詩史。

要知道,絕大部分俄羅斯軍民都不怕死,他們只是不願意看到,自己未成年的子女與年邁的父母成為炮灰。

只是,莫斯科的血戰還沒有就此結束。

當時,朱利亞諾夫組建了一支規模接近一百萬的「少年衛國軍」,成員全是十四歲左右的未成年人,並且利用兩個多月的時間,對這些少年洗腦,讓他們相信,誓死捍衛莫斯科是每一個俄羅斯人的義務與職責,只有與莫斯科共存亡,俄羅斯才能得到拯救,民族才有復興的希望。

結果就是,在中國軍隊開進莫斯科之後,這些童子軍沒有投降。

零星的戰斗持續到一月八日,中國軍隊才基本上控制了莫斯科,並且發現襲擊他們的幾乎都是一些比步槍高不了多少的少年。

在這場殘酷的戰斗中,數十萬俄羅斯少年就這麼被一句謊言給埋葬掉了。

事實上,直到戰後,很多被俘的俄羅斯童子軍都不認為俄羅斯是戰敗了的,而是認為那些背叛了國家與民族的叛徒,才是俄羅斯戰敗的主因,而這些叛徒,包括在戰爭中投降的一千多萬俄軍官兵,以及那些放棄自己的家園逃到後方的平民,還有在敵後甘願接受敵人控制的人。

顯然,在這些未成年人眼里,剩下的俄羅斯人都是民族的叛徒。

由此導致的結果就是,在戰後遣返之後,這些俄羅斯童子軍大都走上了極端,有的甚至成為了恐怖份子。

有趣的是,後來刺殺朱利亞諾夫的,就是一名童子軍。

原因很簡單,在這些叛逆少年眼里,朱利亞諾夫也是叛徒,因為他沒有留下來與莫斯科共存亡,而且在戰後,非常恥辱的接受了軍事法庭的審判,並且在法庭上做證,供出了很多國家機密。

總而言之,這些少年,成為了俄羅斯戰後的社會毒瘤。

為此,中國佔領軍不得不在俄羅斯開設了數十座少年勞動改造中心,花了十多年才根治了這個問題。

顯然,朱利亞諾夫就是被他自己給害死的。

到死的時候,朱利亞諾夫恐怕都沒想明白,為什麼那些曾經對他唯命是從的童子軍會刺殺他。

當然,這還不是最大的問題。

打到這個時候,俄羅斯當局依然不承認戰敗,反而認為,中國在冬天佔領莫斯科,將像兩百多年前的拿破倫那樣,再次被寒冷與烈火趕出莫斯科,並且由此一路退卻,最終被徹底擊敗。

俄羅斯當局產生這樣的幻覺,也許與莫斯科所遭到的破壞有關。

在中國軍隊進駐莫斯科的時候,這座原本有兩千多萬居民的城市里,不但沒有一塊可以用來生活取暖的木板,還沒有足夠的食物、干淨的飲用水與御寒的衣被,基本上成了一座不適合人類居住的城市。當時,只有象征著俄羅斯的克里姆林宮沒有遭到轟炸與炮擊,只是這座昔日的皇宮早就變了樣,成了傷員救治中心,而那些宏偉的建築物里可以用來燃燒取暖的木材,幾乎都被燒光了。如果中國軍隊再晚幾天開進莫斯科,恐怕俄軍會把存放在地下室里的幾千幅油畫、上千只木刻藝術品全都燒掉。可以說,這是絕對有可能的事情,俄羅斯這個民族在生死存亡的時候,幾乎什麼都可以拋棄。

除此之外,還有大約一千五百萬人等著救助。

既然中國軍隊佔領了莫斯科,就不可能丟下莫斯科的居民,更不可能讓一千多萬人在寒風中凍死、餓死。

在俄羅斯當局看來,這是一個巨大的包袱。

事實上,對俄羅斯當局來說,這也確實是一個巨大的包袱。

在莫斯科會戰打響之前,莫斯科的生活物資供應就出了問題,只能為平民提供每天必須的生活物資,儲備的物資最多只夠一個月。如果不是莫斯科有重大的政治象征意義,俄羅斯政府在七月底就遷到聖彼得堡了。至少在聖彼得堡,美國的運輸船能夠直接把大量物資送過來。

問題是,中國軍隊,絕對不是兩百多年前的法軍。

當時,真正擊潰拿破倫的不是俄羅斯的寒冬、也不是被大火焚毀掉的莫斯科,而是斷掉了的後勤補給線。四十萬法軍在攻入莫斯科之後,因為後勤補給不到位,結果一大半死在了俄羅斯的冰天雪地里。

顯然,中國軍隊沒有這樣的問題。

入城當天,中國軍隊就往莫斯科空運了數萬噸物資,而且全是生活物資。

接下來兩天,為了防止平民哄搶食物與取暖用燃料,中國空軍還動用了兩千架大型電動運輸機,以空投的方式,向莫斯科城區里投放了數萬噸物資,讓一千多萬平民能夠就地獲取生活必須物資。

當然,中國軍隊沒有忘記搞宣傳,即讓莫斯科的平民相信,今後再也不會餓肚皮了。

到一月八日,中國軍隊送到莫斯科的物資已經超過了一百五十萬噸,並且在一月十日開始為平民供電,隨後還組織了「民事工程部」,動用數萬名工程兵,挨家挨戶的修復供水與供暖設備。當時,為了提供充足的電力供應,中國陸軍在莫斯科附近集中了三十套小型聚變供電系統。為了幫助平民抵御嚴寒,中國陸軍甚至緊急訂購了一批取暖電器,並且無償提供給平民使用。

在一月份,中國陸軍還在莫斯科設立了八百多處物資分發站,並且利用俄軍編造的居民花名冊,以配給的方式,為莫斯科的居民提供生活必須物資,而且供應標準是基本生活需求的三倍。

可以說,活下來的莫斯科平民很快就發現,除了需要重建家園之外,他們的日子反而比以前好過多了,比如再也不用擔心餓肚皮,也不用擔心在睡夢中凍死,連得病之後都能得到及時救助。

要知道,在這個冬季的前幾個月,至少有一萬名莫斯科居民因肺炎而死。

如此強大的運輸能力,使中國軍隊不但能夠佔領莫斯科,還能夠使這座第一個被中國軍隊佔領的敵對國首都,成為中國對外宣傳、特別是進行外交宣傳的榜樣,讓更多的國家了解中國在這場戰爭中的所作所為。

當然,佔領莫斯科,絕對是一個包袱。

如果讓魏成龍做主的話,他肯定不會佔領莫斯科,而會徹底摧毀這座城市、或者是繞過這座城市。

原因很簡單,就算後勤保障不是問題,中國軍隊也得停止前進的腳步。

按照魏成龍的估計,中國軍隊在接下來的六個月之內,別想發動戰略進攻,因為僅僅恢復莫斯科的秩序,就需要六個月。

更重要的是,這不僅僅是軍事任務,還是政治任務。

黃瀚林在十二月二十八日做了批示,陸軍佔領莫斯科後,必須管理好這座城市,使其恢復戰爭前的模樣。當時,黃瀚林還表示,他會在適當的時候去莫斯科,在這里召開東方同盟集團的第五次首腦峰會。

顯然,這可難住了魏成龍。

按照慣例,東方同盟集團首腦峰會每四個月召開一次,下一次峰會安排在四月初,留給魏成龍的時間只有三個月。

要想在三個月內讓莫斯科恢復戰前的模樣,顯然是不可能的事情。

還好,黃瀚林最後改變了主意,把會議地點選在了克里母半島南端的雅爾塔,只是在會議中途,與各國政府首腦來到莫斯科,參觀了宏偉的克里姆林宮,並且在這里簽署了意義重大的政治宣言。

也就是說,魏成龍只需要趕在四月初之前讓克里姆林宮恢復原貌就行了。

事實上,這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為此,魏成龍專門成立了一個「莫斯科重建委員會」,然後動用數萬人,專門負責修繕克里姆林宮。

戰後估計,為了修繕克里姆林宮,中國陸軍至少花掉了一百八十億元。

當然,暫時停止進攻,也不是什麼壞事。別忘了,魏成龍早就做出過承諾,在攻入莫斯科之後,支持牧浩洋在太平洋上的作戰行動。

第二百一十一章宣傳榜樣

第二百一十一章宣傳榜樣,到網址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燃燒的海洋最新章節 | 燃燒的海洋全文閱讀 | 燃燒的海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