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燒的海洋 卷八 戰火燒四方 第七十章 後果

作者 ︰ 閃爍

二月九日夜間,還發生了一件大事。

在中國向印度正式宣戰後大約四個小時,巴基斯坦國民議會通過了由總統提交的戰爭提案,隨即巴基斯坦總統正式對印度宣戰。

夜間十點左右,巴基斯坦空軍加入了轟炸印度的作戰行動。

相對而言,巴基斯坦空軍才是一支精悍的作戰力量。

在第一次印度洋戰爭之後,巴基斯坦的國家安全環境大幅度改善,特別是在與中國簽署了軍事同盟條約之後,巴基斯坦的國家安全有了基本保證。在此之後的十多年里,巴基斯坦大幅度削減軍費開支,重點支持國民經濟發展。也正是如此,巴基斯坦迎來了建國之後為期最長的高速發展時期。

直到二零四零年前後,巴基斯坦才開始逐步提高軍費預算。

原因很簡單,印度大肆擴充軍備,不但對中國構成了威脅,也威脅了巴基斯坦,而且印巴矛盾依然存在。

也正是在二零四零年後,巴基斯坦空軍開始大批量采購J-30戰斗機。

事實上,巴基斯坦是第一個訂購J-30的海外國家,只是受第五次中東戰爭影響,埃及成為了J-30的第一個用戶。如果沒有第五次中東戰爭,巴基斯坦將在二零三八年接受第一批J-30。

到戰爭爆發的時候,J-30已經是巴基斯坦空軍的主力戰斗機了。

當然,這也與J-30本身有關。

因為是強調制空作戰能力的中型戰斗機,而不像傳統的重型制空戰斗機,所以J-30在很大的程度上,是一種負擔得起的戰斗機。說得直接一點,如果不追求多用途性能,即不額外采購提高多用途性能的配件,J-30的價格並不昂貴,只比J-22高了大約百分之四十,而制空作戰能力卻提高了好幾倍。如此一來,對巴基斯坦這類以戰略防御為主的國家來說,是一種非常廉價的戰斗機。隨後,成飛推出了J-30的多用途版本,並且可以根據客戶需求只強調多用途性能,即削弱制空作戰能力。也就是說,J-30的多用途版本在控制成本上也達到了很高的水平。從用戶的角度出發,可以組建一支完全由J-30為主的機群,而且極大的降低後勤保障負擔。

與F-44相比,J-30的成本優勢非常明顯。

只是,巴基斯坦並不是一個財大氣粗的國家。雖然到二零四四年,巴基斯坦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已經突破了一萬五千美元,在發展中國家中達到了非常高的水平(當時,發達國家的門檻已經提高了人均國民生產總值二點五萬美元),加上不低的人口總量,巴基斯坦的經濟實力已經不算弱小,但是在水漲船高的情況下,巴基斯坦仍然不算富裕,因此國防開支不可能多到哪里去。

受此影響,巴基斯坦空軍沒有用J-30取代所有戰斗機。

到戰爭爆發的時候,巴基斯坦空軍已經裝備了三百六十架J-30,其中二百四十架是制空型號,一百二十架是單純的多用途型號。按照巴基斯坦空軍制訂的計劃,要到二零五零年才能用J-30全部取代第四代戰斗機,組建一支規模在八百架左右的J-30機群。也就是說,當時巴基斯坦空軍中還有五百多架J-22與,而且絕大部分是,或者是進行了技術升級的J-22。

與印度空軍相比,巴基斯坦空軍的結構更加合理,作戰能力也更加強悍。

可以說,在這場戰爭中,巴基斯坦空軍是一支不可否缺的作戰力量。

當天晚上,巴基斯坦空軍執行了兩次大規模打擊任務,總共出動一千余架次,佔到了當晚中巴空軍總出動量的百分之二十五,執行了百分之二十的打擊任務,並且收獲了百分之二十三的戰果。

對印度空軍來說,這就意味著要面對近三千架戰斗機。

要知道,在這三千架戰斗機中,至少有二千架是第五代戰斗機,而印度空軍總共也就只有三百多架第五代戰斗機。

除此之外,印度空軍還要面對中國空軍的戰略轟炸機。

戰爭爆發前,中國空軍已經開始批量裝備H-30轟炸機,而這也是中國空軍第一種真正意義上的戰略轟炸機。

與H-20相比,H-30最大的變化就是「大型化」。

最初階段,中國空軍希望H-30是一種具備戰略打擊能力的空天轟炸機,即最大飛行高度超過一百六十公里,能以十二馬赫的速度突防,或者是在電離層中以八馬赫的速度突破敵國的戰略防空網。如果研制成的話,H-30絕對是一種經典轟炸機,更是一種致命的戰略威脅力量。

可惜的是,這個方案很快就下馬了。

主要原因有三個,一是技術難度太高,二是沒有類似的作戰需求,三是作戰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

技術上,主要就是一體式脈沖沖壓發動機的研制難度太大了。

即便到二零四五年,該方面的技術也沒能取得突破。如果采用傳統的沖壓發動機,就算能夠實現戰術指標,即達到八馬赫的巡航飛行速度,作戰半徑超過一萬二千公里,H-30的起飛重量也將超過六百噸,而且只有不到五噸的有效載荷,因此只能攜帶核炸彈,執行戰略轟炸任務。如果僅能用于執行戰略轟炸任務,中國空軍還不如投資開發一種射程達到一萬二千公里的高超音速戰略巡航導彈,因為在核戰爭中,戰略轟炸機的生存率非常低,就算不被敵人擊落,在返回國內的時候,恐怕所有空軍基地都已被敵人的核武器摧毀,根本沒有機會執行第二次轟炸任務。如此一來,對于只能使用一次的戰略武器來說,高超音速巡航導彈顯然比戰略轟炸機劃算得多。

戰術需求上,主要就是全面銷毀核武器,使戰略轟炸失去了意義。

在全面銷毀核武器之後,包括戰略轟炸機在內的所有戰略打擊平台失去了存在價值,中國與美國都對戰略打擊平台做了改進,比如把戰略核潛艇改裝成巡航導彈核潛艇,把戰略彈道導彈改裝成攜帶常規彈頭的戰術彈道導彈。至于戰略轟炸機,即便得到保留,其主要任務也不是攜帶核炸彈執行轟炸任務,而是攜帶常規彈藥作戰。如此一來,戰略轟炸機不但要有足夠高的航程,還要有足夠大的載荷,或者說是載重比,即載彈量與起飛重量之比,以提高作戰效率。顯然,對于一種起飛重量達到六百噸,卻只能攜帶五噸炸彈的轟炸機來說,顯然沒有什麼效率。

作戰環境方面,主要就是粒子風暴產生的影響。

在所有衛星都已癱瘓,近地軌道上被太空垃圾塞滿的情況下,任何一種空天飛機都失去了存在價值。即便通過壓低飛行軌道,能夠降低被太空垃圾擊中的危險,可是隨時都有太空垃圾跌入大氣層,對所有在高空飛行的航空器構成威脅。對于在離地面一百六十公里高度上飛行的轟炸機來說,極易遭到太空垃圾撞擊。更重要的是,高超音速轟炸機很難及時發現逼近的太空垃圾,也就無進行規避。

受此影響,H-30成了一種較為傳統的轟炸機。

二零四四年,H-30量產前,中國國防部公布了一些相關數據,即這種轟炸機的最大飛行速度只有四馬赫,最大飛行高度為三十公里,最大起飛重量為一百六十噸,最大載彈量為三十四噸;在機內滿油的情況下,能夠攜帶二十噸炸彈,沿高-高-高作戰剖面,作戰半徑能達到八千六百公里;如果只攜帶十二噸炸彈,用一個彈艙攜帶副油箱,最大作戰半徑能達到一萬二千公里。

顯然,H-30的性能指標並不低。

更加難能可貴的是,在保證了飛行指標的情況下,H-30具有較為突出的隱身能力,甚至可以說是中國空軍中隱身能力最好的作戰飛機,其雷達反射截面比J-30還要低,而且在飛行高度超過二十八公里之後,能夠有效利用同溫層頂部的帶電離子,降低被被動雷達發現的概率。

更重要的是,H-30是一種典型的針對大規模常規戰爭的戰略轟炸機。

說得簡單一點,H-30是一種在戰時能夠大批量采購,並且能夠負擔得起的轟炸機,而其主要使命就是執行常規轟炸任務,打擊那些在戰斗機作戰半徑之外,得到了嚴密保護的戰略目標。

戰爭爆發時,中國空軍已經接收了二十四架H-30,組成了第一支H-30機群。

在二月九日夜間,這批H-30全數出動,對印度南部地區幾個具有高度涉核嫌疑目標進行了轟炸,投彈一千多噸。

要知道,在中國海軍奪取制海權之前,只有H-30能夠打擊印度南部地區的戰略目標。

雖然H-30的總體出動量不是很大,但是承擔了最重要的任務。

當然,除了H-30之外,中國空軍還有兩百多架,並且在當天晚上出動了一百多架次,重點轟炸了印度的幾座可控聚變核電站。雖然這些目標不在牧浩洋的計劃之內,但是能夠最大限度的削弱印度的戰爭潛力。此外,安排機群參戰,也不會對其他打擊行動產生影響。

這個晚上,印度當局終于知道,挑戰中國的下場。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燃燒的海洋最新章節 | 燃燒的海洋全文閱讀 | 燃燒的海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