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燒的海洋 卷五 進軍印度洋 第十三章 周密計劃

作者 ︰ 閃爍

六月中旬,作戰計劃確定下來後,今井利村決定親自率領艦隊遠征印度洋。

為了做得像樣一些,今井利村還請印度海軍司令通過外交部,發出正式邀請,以便以軍事訪問為由隨艦隊前往印度。如果僅僅是軍事演習,最多安排一名中將,沒有理由讓日本海軍司令親自出馬。

定下來後,今井利村著手為戰爭做準備。

按照他的安排,「赤城」號航母戰斗群在小蒞原群島海域完成訓練後,返回橫須賀補充油料與彈藥,在七月十五日出港,于七月二十一日進入印度洋,印度陸軍將在七月二十二日發動進攻。

七月七日,「赤城」號回到橫須賀,為出征做準備。

第二天發生的事情,完全打亂了今井利村的安排。

收到消息時,今井利村當場就傻眼了。

雖然情報本部當天就提交了報告,事故是因為一名軍械長在檢查彈藥的時候,違反了操作規則,進行通電測試的時候沒有取下炸彈的引信,導致炸彈引爆,但是今井利村完全不相信這是一起偶然事故,因為這也太巧合了。

兩天後,情報本部提交了第二份報告,導致事故的軍械長在事發前兩天,收到了一筆巨額匯款,次日就把妻子兒女送往澳大利亞。因為匯款由一家在東帝汶注冊的私人銀行打入軍械長的個人賬戶,隨後轉到了另外一家東帝汶私人銀行的戶頭,而這兩家銀行均在事發當天注銷,所以無法追蹤匯款去向,也無法追查匯款來源。至于軍械長的家人,在事發當天就離開了下榻賓館,去向不明。

很明顯,這是一次情報機構蓄意策劃的破壞行動。

雖然誰都能猜到誰是幕後主使,但是情報本部拿不出任何證據,也就無法以正式方式指責他人。

即便能獲得證據,又能怎麼樣?

「赤城」號受損非常嚴重,即便造船廠趕工,也需要兩個月才能修復,根本不可能參加印日聯合演習。

沒有「赤城」號,日本海軍還有什麼?

今井利村不想放棄,因為這很有可能是幾年之內,擊敗中國海軍的唯一機會。錯過這個機會,日本海軍將不得不在幾年之後,面對更加強大的威脅,也將因此錯過再次崛起的最後時機。

不但今井利村不肯放棄,連中島俊夫也不肯放棄。

事發當日,中島俊夫就來到海軍司令部,親自詢問了情況,然後命令今井利村想法彌補損失。

說得直接一點,就是繼續執行已定作戰計劃。

從戰略講,「赤城」號受損,幾乎把日本逼絕路。

中國拖得起、印度也拖得起,日本卻拖不起。因為再過幾年,迅速收緊的資源絞索就能掐斷日本的氣管,讓日本窒息而亡。中國在資源、特別是戰略資源做文章,就是想兵不刃血的絞殺日本。

「赤城」號去不了印度洋,該怎麼辦?

今井利村首先想到了兩艘「翔鶴」級兩棲攻擊艦。

「翔鶴」級兩棲攻擊艦也是今井利村的杰作,或者說是為了建造「赤城」號,做的必要過渡。

在設計「赤城」號的時候,神戶造船廠遇到了很多困難,主要就是欠缺建造大型航母的經驗。雖然美國提供了「小鷹」級航母的大部分圖紙,還提供了其他幫助,但是對于已經有幾十年沒有建造大型航母的日本造船廠來說,直接建造大型航母的門檻太高,有必要建造一種過渡性戰艦。

事實,之前的「日向」級大型直升機驅逐艦就是過渡戰艦。

按照神戶造船廠的提議,今井利村最終決定在建造「赤城」號之前,先建造兩艘標準排水量在二萬五千噸左右的小型航母。

為了規避「航母」這個敏感詞,「翔鶴」級被定型為兩棲攻擊艦。

在設計時,神戶造船廠采用了模塊化建造方式,而且大量借鑒了型兩棲攻擊艦的理念。因為海軍需要的是小型航母,所以神戶造船廠為兩艘「翔鶴」級各建造了一套航空作戰模塊。

只是,「翔鶴」級的性能並不理想。

在采用航空作戰模塊後,最多能搭載二十四架與十二架大型直升機。作為兩棲攻擊艦,「翔鶴」級的最高航速只有二十四節,十二節時的最大續航力達到八千海里,二十四節時能航行三千海里。最大的問題,還不是速度過低。只需要滑行一百八十米,就能重載起飛。與印度航母一樣,「翔鶴」級沒有彈射器,無法搭載固定翼預警機,只能攜帶四架預警直升機。

東海戰爭已經證明,預警機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

沒有預警機,「翔鶴」級在海戰中根本沒有實戰價值。

為了彌補這個缺陷,今井利村不得不跟印度軍方商議,調整作戰計劃,即日本空軍將派遣四架參與演習。配合印度空軍的四架「費爾康」預警機、以及航母戰斗群里的預警直升機,足以滿足兩個方向的作戰需求。

增派了預警機,自然得考慮增派空中作戰力量。

借此機會,印度軍方提出,由日本海軍派遣艦載航空兵,部署到「維拉特」號。理由也很充分,為「維拉特」號采購的戰斗也要到二零二八年才能交付,印度海軍沒有足夠多的艦載戰斗機。

今井利村沒有多說什麼,當即就答應了下來。

「赤城」號不能參戰,不等于艦載航空兵不能參戰。「維拉特」號大體與「赤城」號沒有區別,能夠搭載f35,只是必須以躍飛方式起飛。為了讓f35在「維拉特」號作戰,還得緊急空運一批後勤保障設備。

這件事訂下來後,日本與印度軍方開始商討如何讓戰斗機飛往印度洋。

用船運過去,顯然不大現實。

唯一的辦法就是進行長途轉場飛行,只是從沖繩的嘉手納空軍基地,到印度的維沙卡帕特南的直線距離都超過了f35的最大轉場飛行距離,還要繞過沿途國家的領空,實際飛行距離在八千公里以。理論,f35在攜帶四具大型外掛副油箱之後,只需要一次空中加油就夠了。現實中卻辦不到,因為加油地點必須在航線中間,既在飛行三千五百公里用光了機內燃油後進行,而此時機群已經到達阿南巴斯群島附近,不管是日本的加油機、還是印度的加油機,都不可能飛行這麼遠,再為戰斗機補充燃油。因此在安排轉場飛行時,必須進行兩次空中加油。

這也不是什麼壞事。

在進行兩次空中加油的情況下,f35不用攜帶外掛副油箱,還能在內部彈艙里攜帶幾枚對空導彈。只要飛行員的精力足夠充沛,在到達目的地後,f35不用降落,就能直接投入戰斗。

當然,沒人會這麼做。

持續飛行八個小時,再優秀的飛行員都會疲憊不堪。

因為f35要做轉場飛行,所以在部署預警機的時候,今井利村決定讓預警機與戰斗機一同轉場。的最大飛行距離超過九千五百公里,不需要空中加油,全程都能得到戰斗機掩護。

如果在飛行途中遭到中國戰斗機攔截,還能支持f35作戰。

方案確定下來後,雙方著手安排加油機。

為了支持六十架f35,按照一架k767攜帶一百二十噸燃油,為八架f35補充燃油為準,至少需要動用八架k767。這正好是日本空軍加油機的總量,再多幾架f35,就得另做安排了。因為第二次空中加油在安達曼尼科巴群島東面不遠處,離機群的目的地只有兩千公里,所以印度空軍只需要動用五架大型加油機,而印度空軍有六架大型加油機,足以滿足需要。

如此周密的計劃,自然需要更加周密的時間安排。

考慮到印度陸軍將在日本艦隊到達之後發動進攻,所以今井利村把機群出動的時間安排在艦隊離開馬六甲海峽、進入安達曼海之後。如此一來,在機群到達的時候,兩國艦隊已經會合。

當然,今井利村沒有把計劃定死,因為還得考慮中國海軍的行動。

也就在今井利村忙著調整作戰計劃的時候,一條與中國海軍有關的消息,讓他看到了報仇雪恥的機會。

中國海軍的兩艘快速支援艦返回廣州。

隨後,情報本部送來消息,這兩艘戰艦將在廣州補充燃油與彈藥,最快只能在七月二十五日之後才能出港。

作為海軍將領,今井利村不可能不知道快速戰斗支援艦的重要性。

因為「赤城」號的續航力非常有限,所以日本海軍更加依賴快速戰斗支援艦,也就更加了解這種支援艦船的價值。

中國海軍要想遠征印度洋,絕對離不開快速戰斗支援艦。

因為「長江」級航母的持續作戰能力非常有限,航母戰斗群里還有大批采用常規動力的護航戰艦,所以在遠程的時候,中國海軍還要為航母戰斗群配備快速油船與彈藥船。沒有這些艦船,中國艦隊根本沒法遠征。

由此,今井利村做出判斷,中國艦隊很有可能在七月二十六日出發。

如果兩艘「翔鶴」級在七月二十一日完成改裝,隨即出港與護航戰艦會合,然後以最快速度南下,就能趕在中國艦隊之前進入印度洋。拖延幾天的話,等到中國海軍先行到達,局勢就不妙了。

今井利村沒有別的選擇,必須馬行動

第十三章周密計劃是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燃燒的海洋最新章節 | 燃燒的海洋全文閱讀 | 燃燒的海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