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燒的海洋 卷九 最後的戰爭 第一百二十一章 全電動潛艇

作者 ︰ 閃爍

卷八戰火燒四方]第一百二十一章全電動潛艇

第一百二十一章全電動潛艇

在中國海軍的眾多裝備項目中,影響最大的肯定是潛艇。

雖然在前幾次戰爭中,特別是在第二次印度洋戰爭期間,中國潛艇的表現沒有多少可圈可點的地方,甚至一度被人遺忘,但是潛艇的價值依然存在,在海軍中仍然擁有不可取代的重要地位。

就拿第二次印度洋戰爭來說,如果沒有中國潛艇構成的威脅,印度艦隊就不會一直在離本土較近的地方活動,印度海軍的反潛巡邏機也不會把重點放在反潛上,因此特遣艦隊不會如此順利的擊敗印度艦隊。以當時的情況來看,正是中國潛艇構成的潛在威脅,迫使印度海軍重點考慮來自海面下的威脅。除此之外,在特遣艦隊擊敗印度艦隊之前,也正是中國潛艇構成的威脅,使印度的航運大受影響,沒能及時獲得來自美國等西方國家的援助,戰爭潛力大打折扣。

潛艇的威脅是看不見的,卻又是實實在在存在的。

當然,到這個時候,中國海軍早已不是靠潛艇打天下了。

作為全球第二,中國海軍早已完成轉型,由近海防御型轉變為遠洋進攻型,在各方面都更加注重進攻,特別是由海到6的進攻,因此中國海軍把重點放在了航母、大型戰艦等遠洋打擊平台上。

說得直接一點,潛艇已經由主要力量轉變為輔助力量。

這種轉變,產生的影響非常深遠。

在第二次印度洋戰爭之前,中國海軍潛艇部隊的規模一直保持在三十艘左右,其中二十四艘為三個級別的攻擊核潛艇。三代潛艇同時服役,可以說是中國海軍潛艇部隊最大的展特s。

歸根結底,仍然是技術上的差距導致的結果。

在第二次朝鮮戰爭之前,也就是o93型正式服役,開始設計o95型的時候,中國在潛艇技術上與美國的差距大概在二十五年到三十年之間,即o95的設計x-ng能只達到了「洛杉磯」級改進型的標準。直到o97級,才越了「洛杉磯」級改進型,具備了與「弗吉尼亞」級相當的x-ng能。即便如此,到二零三五年,中國的潛艇技術仍然比美國落後了五到十年,差距非常明顯。

由此導致的結果就是,中國在潛艇方面,選擇了小步快跑的展方式。

從o93到o97,每一級的建造數量都只有八艘,而且兩個級別之間的時間差距在十到十五年之間。

要知道,這是非常快的展度。

正常情況下,一級核潛艇的服役壽命在三十年到三十五年之間,兩個級別之間的差距至少應該有二十年。

即便到了四零年代,o99型開工建造的時候,第一批也只訂購了八艘。

到第二次印度洋戰爭爆前,中國海軍有八艘o95型、八艘o97型與八艘o99型,其中兩艘o95型已經轉為預備役,兩艘o99型還在建造之中。也就是說,能夠用于實戰的攻擊核潛艇只有二十艘。

顯然,與美軍相比,中國海軍潛艇部隊的規模非常小。

在二零四五年初,美國海軍在役的攻擊核潛艇就有六十四艘,只有兩個型號,即二十艘第三批次的「弗吉尼亞」級,與四十四艘「小石城」型,另外還有四艘「bo特蘭」級正在建造之中。按照計劃,「bo特蘭」級將取代「弗吉尼亞」級與第一批次的「小石城」級,在二零五五年左右建成三十艘以上。

換個角度看就能現,中國放慢攻擊核潛艇的展度很不尋常。

要知道,中國一直在努力打造能夠與美國媲美的艦隊,獲得與美國進行全球對抗的軍事實力,在航母、巡洋艦、驅逐艦、護衛艦等大型作戰艦艇,乃至兩棲攻擊艦、綜合登6艦等兩棲戰艦上,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幾乎是對比著美國安排造艦計劃,只是在潛艇上沒有跟美國較勁。

不是中國海軍不重視潛艇,而是技術**很有可能改變潛艇的命運。

當然,不是讓潛艇變得無足輕重,而是讓潛艇月兌胎換骨。

這一切,正與燃料電池有關。

在二零三八年的時候,牧浩洋只批準完成o99級後兩艘的建造工作,把第六代攻擊核潛艇的建造計劃推遲到了二零四五年之後。名義上,是花更多的時間完善設計,使這種潛艇能夠在技術上與美軍的「bo特蘭」級抗衡。實際上,當時牧浩洋已經認識到,燃料電池很有可能改變潛艇的面貌。

二零四一年,在6軍的「未來地面戰平台」項目取得重大突破之後,海軍訂購了一艘全電動實驗潛艇。

這艘潛艇並不大,水下排水量只有一千八百噸,而且沒有配備武器系統。

說得直接一點,這就是一艘完全用來檢驗燃料電池能否取代其他動力系統,成為潛艇唯一動力來源的實驗潛艇。

二零四四年底,這艘潛艇才在武漢造船廠建成。

到第二次印度洋戰爭結束時,該艇已經進行了總計四千多個小時的測試,獲得了大量實驗數據。

當然,中國海軍當時沒有公布測試結果。

只有一點可以肯定,這艘實驗潛艇讓海軍極為滿意。

根據後來披1-的資料,這艘被命名為「金槍魚」號的實驗潛艇配備了三百噸能量密度為每千克四百伏安時的燃料電池,由一台五千五百千瓦的永磁電動機驅動泵**推進器,在測試中跑出了三十七點八節的最大潛航度,在一次充滿電的情況下,最大潛航距離高達七千公里,以三十五節潛航時能達到一千二百公里。

毫無疑問,這一個跨時代的進步。

雖然在潛航x-ng能上,「金槍魚」號仍然比不上核潛艇,特別是在續航力方面,但是與之前的任何一種常規潛艇相比,「金槍魚」號的優勢都極為明顯,甚至基本上具備了持續潛航作戰的能力。

說得直接一點,只要把燃料電池的裝備量增加到五百噸,「金槍魚」號的最大潛航距離就能突破一萬一千公里,最大度時的潛航距離將接近兩千公里,而大部分潛艇在執行作戰任務時的航程都在一萬公里以內,在戰區內活動的時候,以最大度潛航的距離很少過兩千公里。

當然,「金槍魚」的優勢不僅僅在潛航能力上。

因為動力系統中沒有運動的機械設備,所以潛艇的噪音水平降低了一個級別。在采用泵**推進器的情況下,以二十四節度航行時的噪音都只有九十四分貝,把度降低到十二節以內,噪音還不到八十六分貝,即便在航過三十三節的時候,噪音也只有一百零一分貝。

與以往的任何一種常規潛艇相比,「金槍魚」號的靜音x-ng能特別突出。

事實上,即便與最先進的攻擊核潛艇相比,「金槍魚」號也十分安靜。

更加難能可貴的是,「金槍魚」號只是一艘檢驗燃料電池的實驗潛艇,沒有采用太多的靜音措施,還能夠進一步降低噪音水平。

可以說,「金槍魚」號的展前景十分光明。

此外,「金槍魚」號還有一個較為突出的優勢,即成本低廉。雖然與以往的aIp常規潛艇相比,「金槍魚」號的單位排水量造價高了百分之六十,主要是燃料電池較為昂貴,但是與攻擊核潛艇相比,「金槍魚」號的單位排水量造價則低了百分之三十以上。隨著燃料電池的生產技術成熟,生產效率提高、廢品率降低,以燃料電池作為主能源的全電動潛艇的造價還能大幅度降低。

按照海軍估算,只要燃料電池的價格降下來,批量建造的全電動潛艇的單位排水量造價能夠控制在「金槍魚」號的百分之七十以內。

對于經費緊缺的海軍來說,這是一個難以抵擋的巨大y-uhu。

要知道,在水面艦隊花掉了大筆經費,還得投資開新式艦載戰斗機、擴充登6艦隊的情況下,海軍根本拿不出多少錢來打造水下艦隊,也就不可能按照美國海軍的規模來擴充攻擊核潛艇。

結果就是,海軍把希望放在了「金槍魚」號。

隨著能量密度高達每千克八百伏安時的第二代燃料電池問世,而且有望在二零五零年之前量產,海軍堅定了展全電動潛艇的決心。

要知道,為一艘水下排水量在三千五百噸左右的潛艇配備五百噸第二代燃料電池,其最大潛航距離就能突破一萬八千公里,在最高度時的潛航距離也將達到三千公里以上,能夠執行百分之九十五的作戰任務,甚至能夠在某些情況下與攻擊核潛艇抗衡,成為物美價廉的水下殺手。

從遠景來看,如果燃料電池的能量密度再提高一倍,達到每千克一千六百伏安時,全電動潛艇就能完全取代攻擊核潛艇。至于造價,一艘排水量上萬噸的攻擊核潛艇頂得上六艘排水量在三千五百噸左右的全電動潛艇,而在作戰能力上,一艘攻擊核潛艇肯定無法與六艘全電動潛艇媲美。

正是如此,在二零四五年六月底,第二次印度洋戰爭還沒結束,海軍就向總參謀部提jiao了一份潛艇展規劃報告,提到以模塊化建造方式打造全電動水下艦隊,用全電動潛艇取代大部分攻擊核潛艇。

更多到,地址a全文字更新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燃燒的海洋最新章節 | 燃燒的海洋全文閱讀 | 燃燒的海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