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燒的海洋 卷三 東海起狂濤 第一百一十四章 全力招架

作者 ︰ 閃爍

這場戰斗,中國空軍與海航也打得非常艱難。

早在六月二日,空軍與海航的戰斗機飛行員就反映,F-22A的敏捷性大為提高,與五月二十九日的戰斗有很大的區別。二部提供的情報證明了這一點,即美國出售給日本的式的F-22A,機動性能比戰前出售給日本的F-22A提高了很多。正是如此,在六月二日的戰斗中,空軍與海航的戰損率提高了百分之三十以上。

當然,這不僅僅與戰斗機的性能有關。

在六月二日的戰斗結束後,東海艦隊就撈了幾名美國飛行員。

顯然,F-22A的飛行員中,以美軍為主。更重要的是,這些飛行員大都參加過第二次朝鮮戰爭,即便只有少數參加過空戰,也比日本飛行員優秀得多,有更多的實戰經驗,也更加熟悉F-22A。

在格斗空戰中,別說空軍的JB與J-10A,連海航的J與J-10C都很難招架。

對空軍與海航來說,唯一的優勢就是在電磁戰環境下,前出的東海艦隊能夠頂替預警機指揮空戰。

即便如此,為了對付四十八架F-22A,空軍投入了七十二架戰斗機,還沒佔到便宜。

楊禹方沒有在這個時候要求空軍增派防空戰斗機,而是讓空軍與海航把緊急升空的戰斗機部署在釣魚島西面。

日本空中自衛隊出動四十八架F-22A,絕對不是為了一場毫無意義的空戰。

在F-22A機群後方,肯定還有大批攜帶反艦導彈的FD正在逼近。

為此,在留下足夠多的防空戰斗機後,楊禹方給海航下達了一道命令,即讓一直在東海北部巡邏的KJ-200前出兩百公里,把探測區域延伸到沖繩島西面,確保能夠發現超低空突防的攻擊機群。

這個安排,起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

二點四十五分,這架KJ-200就發現了FD機群,只是距離太遠,而且日本機群的飛行高度不足一百米,只能斷定機群規模在三十架以上。

這就是全部嗎?

楊禹方肯定不相信,因為日本空中自衛隊至少有一百八十架FD,還沒有包括那些同樣具備對海打擊能力的F-2。

當然,即便只有三十多架,楊禹方也不敢怠慢。

在他著手組織防空攔截時,空軍送來關鍵情報,第二批F-22A升空,規模不大,只有一個中隊。

空戰還在進行,而且日本空中自衛隊沒有吃虧,有必要增派戰斗機嗎?

再說了,FD機群剛剛飛過大隅海峽,離東海艦隊還有幾百公里,最快也要一個小時後才能到達。

顯然,沒有必要立即投入更多的戰斗機奪取制空權。

只有一個解釋,即這些F-22A不是制空戰斗機,而是戰術偵察機,為攻擊機群搜集戰術情報。

雖然當時東海艦隊附近有不少F-22A,但是這些戰斗機在逼近之前,都遭遇了防空戰斗機,沒法執行偵察任務。更重要的是,在KJ-2000的掩護下,東海艦隊里的戰艦沒有使用防空雷達,而是用被動探測手段,比如紅外探測設備監視周圍空域,也就沒有發出可以被探測到的電磁波。在指引戰斗機作戰時,戰艦使用的是戰術通信頻道,加上電磁武器產生的嚴重干擾,幾百公里外的日偵察機很難鎖定東海艦隊。此外,僅僅依靠電磁信號,無法完全確定目標性質。

只要中國海軍願意,完全可以把驅逐艦上的雷達與電台裝到貨輪上。

為了確保萬無一失,日本空中自衛隊必須獲取最確切的戰術情報,而且只有偵察機能夠提供這樣的情報。

偵察機升空,意味著攻擊機群即將到來。

只是,攔截偵察機並不容易。

發現F-22A偵察機的不是KJ-2000預警機,而是兩架在空戰中干掉了對手,逼近到沖繩附近的J-10A。因為耗光了彈藥,這兩架戰斗機將提前返航。按照空軍的安排,所有戰斗機在返航之前都要盡可能的拓展防空區域,為其他戰斗機提供戰術情報,所以兩架J-10A轉向飛往沖繩,誤打誤撞的發現了升空的F-22A。

因為離沖繩有兩百多公里,所以東海艦隊上空的KJ-2000根本探測不到F-22A。

發現不了F-22A,自然無法攔截。

只是,這並不是新鮮事,中國空軍始終沒有解決這個問題,也就只能通過其他方式進行彌補。

對楊禹方來說,確定日本偵察機已經升空就足夠了。

三點過十分,第二場空戰打響,在東海艦隊北面大概三百五十公里處,海航的二十四架J開始攔截逼近東海艦隊FD機群。只是,這些戰斗機在逼近攻擊機群前,遭遇了前來挑戰的F-22A機群。

收到消息時,楊禹方嚇了一跳,日本空中自衛隊竟然出動了二十四架F-22A。

雖然海航緊急增派了二十四架J-10C,但是該方向上的FD肯定不是三十多架,不然沒有必要動用這麼多護航戰斗機。

楊禹方讓虞戰兵拉響了防空警報,隨即著手調整防空部署。

也就在這個時候,一條至關重要的情報送了過來,日本空中自衛隊從九州與四國的四處空軍基地出動了近兩百架FD,而且明確提到了這些戰斗機的起飛時間。顯然,這是二部提供的情報。

對比後,楊禹方斷定,逼近東海艦隊的那批F-CD來自鹿兒島附近的空軍基地。

只是,問題也出現了,在這批FD後面,沒有其他攻擊機群,至少擔任外圍警戒任務的KJ-200沒有發現第二支攻擊機群。

為了搞清楚情況,楊禹方在三點十五分下令,讓那架KJ-200向東飛行一百五十公里。

飛得更近,才能發現飛得更低的敵機。

隨後,楊禹方讓海航把緊急起飛的最後二十四架戰斗機派往東海艦隊北面兩百五十公里處,組建第二道外圍防空網。

兩百五十公里是AG4M的最大射程,必須在這個距離之外攔截日本攻擊機群。

此時,楊禹方還能調動的戰斗機只剩下了空軍的二十四架JA與J-10A。只是,在得知日本出動了攻擊機群之後,也就是兩點五十分左右,空軍與海航各增派了兩個中隊,其中有一個J-20中隊。這些戰斗機將在三點五十分之後到達,如果情況緊急,J-20中隊能在三點四十分到達。

楊禹方顯然不認為戰斗會很輕松,所以調整防空部署的時候,讓J-20中隊全速前進。

三點二十五分,楊禹方收到了確切消息。

KJ-200向東飛行了大概一百公里,探測區域延伸到了土噶喇群島東面,絕對能夠發現在土噶喇群島西側超低空飛行的攻擊機群,可是沒有任何收獲。前去攔截FD機群的海航戰斗機也發現,只有一個攻擊機群,在其後方一百公里範圍之內,不存在第二支攻擊機群。

不管怎麼樣,日本空中自衛隊不可能讓兩支攻擊機群間隔一百公里以上。

因為這意味著,兩輪攻擊的間隔時間超過五分鐘,很難同時到達,也就難以形成致命的飽和打擊。

從護航的角度來看,分別掩護兩支攻擊機群肯定要比掩護一支大機群困難得多。

在艦隊北面的空戰中,二十四架F-22A就沒能在二十四架J與二十四架J-10C面前佔到太大便宜。如果主力機群隔得太遠,必須派遣更多的護航戰斗機,而日本空中自衛隊能夠動用的F-22A不會超過五十架。

更重要的是,在土噶喇群島上空,只有一架E-3G。

僅靠一架預警機,肯定難以指揮兩個批次的七十架護航戰斗機,更別說指揮數量多得多的攻擊機了。

雖然十分鐘後,前出的KJ-200與艦隊失去聯系,隨後證明被日本戰斗機擊落,但是楊禹方已經斷定,主力攻擊機群肯定不在北面。原因很簡單,一百八十架FD在同一時間起飛,如果主力攻擊群在北面,這些戰斗機得在升空後盤旋半個小時,而FD的作戰半徑本來就不夠遠,沒有理由升空後盤旋,浪費寶貴的燃料,而是應該留在地面上,到時候再出擊。

不是來自北面,就是來自東面。

三點四十分,楊禹方的判斷得到了證實,正在與日本戰斗機爭奪制空權的空軍戰斗機發來緊急報告,更多的F-22A參戰。

雖然報告不是很明確,畢竟戰斗機飛行員不可能發現所有F-22A,但是可以肯定,日本空中自衛隊增強了制空力量。

準確的說,是派出了護航戰斗機。

楊禹方沒有遲疑,立即對防空部署做出調整,讓空軍與海航首先投入三個J與J-10中隊。

只是,他沒有急著動用已經到達的J-20中隊。

防空作戰的關鍵不是打擊對方的護航戰斗機,而是攔截攻擊機。J與J-10沒有隱身能力,很難突破由F-22A組成的「鷹牆」,也就無法攔截FD機群。要知道,當時空戰戰場就在東海艦隊東面,最遠處離東海艦隊也不超過一百五十公里,FD完全有能力在此之外發射反艦導彈。

要想攔截FD機群,就得依靠J-20。

也就在這個時候,楊禹方收到了旗艦防空作戰指揮中心發來的消息,執行偵察任務的日本戰斗機已經返航。

早在三點二十分左右,「海口」號就發現了逼近的F-22A。

因為這些F-22A的飛行高度在一萬八千米左右,而且速度高達兩馬赫,超過了發射反艦導彈的最大高度與速度,而且在發現F-22A的時候,離得最近的防空戰斗機在幾十公里之外,所以「海口」號的防空指揮官沒有呼叫防空掩護,也沒有發射防空導彈,只是用紅外探測系統盯著那幾架F-22A。

接下來,F-22A數次從艦隊上空通過。

再明顯不過了,這是幾架執行偵察任務的戰斗機。在獲得了必要的戰術情報後,才轉向離開。

雖然還不知道主力攻擊機群在哪,但是可以肯定,攻擊很快就將到來。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燃燒的海洋最新章節 | 燃燒的海洋全文閱讀 | 燃燒的海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