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燒的海洋 卷三 東海起狂濤 第八十七章 轟炸進行時

作者 ︰ 閃爍

無彈窗小說網,萬名書迷同時在線轟炸機在超低空飛行,沒有被E-3G探測到,可是執行戰術偵察任務的J一直在預警機監視之下。

隨著電磁干擾結束,E-3G的探測效率恢復正常。

這時候,返航的J機群引起了預警機的注意。

顯然,這些戰斗機沒有直接返航,而是會聚成三支規模稍大的機群,各自朝著特定方向飛去。

此時,已經是五點十五分了。

因為已是六月初,夏季即將到來,六點過天色就將放亮,所以中國空軍的打擊行動肯定會在六點之前結束。

隨著太陽黑子爆產生的影響顯現出來,雙方的戰斗機都很難升空作戰。

在找不到來襲機群的情況下,E-3G只能盯住返航的J,同時引導之前規避電磁打擊的F-22A重新編隊。

至少可以肯定,那二十四架J已經用光了電磁彈藥。

如果發現第三護衛群的J還有電磁彈藥,肯定不會手下留情,更沒有必要帶著電磁彈藥返航。

五點十八分,在九州島南部上空徘徊的E-3G截獲了幾個更加明顯的信號。

兩分鐘後,在土噶喇群島上空徘徊的E-3G也截獲了這幾個信號。

隨即,兩架預警機先後斷定,那是正在從高空逼近的J機群,而且這三批機群與返航J機群的航線正好吻合。

顯然,這次到來的不是偵察機,而是直掩戰斗機。

只要中國空軍沒有采取特別戰術,執行攻擊任務的轟炸機就在直掩戰斗機附近,也許就在直掩戰斗機下方。

可以說,這是非常典型的護航戰術。

對于沒有絕對制空權的一方來說,在進行空中打擊的時候,都得考慮護航作戰。如果護航戰斗機的航程足夠大,主要有兩種護航戰術,一是派遣戰斗機前出,驅逐交戰空域內的敵方戰斗機,二是派遣戰斗機跟隨攻擊機群活動,為攻擊機群提供直接掩護。

實戰中,這兩種護航戰術都有價值。

預警機問世之後,前進護航戰術顯得更加重要。特別是在中程空對空導彈逐漸成熟,成為主要空戰武器之後,戰斗機獲得了攻擊視距外目標的能力,可以避開護航戰斗機,攔截敵方轟炸機。為此,需要戰斗機前出奪取局部制空權,為轟炸機掃除航線上的障礙,才能確保轟炸機順利到達。

電磁武器出現後,直掩戰術再次受到重視。

在雙方都無法準確掌握交戰空域情況的時候,前進奪取制空權的把握並不大,而且無法及時探測到防空戰斗機,也就無法知道防空戰斗機將從哪個方向上進入,所以必須為轟炸機提供直接掩護。

第二次朝鮮戰爭期間,交戰雙方都采用了直掩戰術。

從具體實施方式來看,直掩護航戰術又按照轟炸機群與護航戰斗機群的相互位置分成了兩鐘。

一是轟炸機群滯後一段距離,二是轟炸機群在護航戰斗機群下方。

前者,可以說是修改後的前進護航戰術,前提條件是,轟炸機使用防區外彈藥,投彈區域遠離敵方防空戰斗機。

後者,可以看成是現代版的直掩護航戰術。

讓轟炸機群低空進入,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縮短被敵方預警機探測到的距離,而高空飛行的護航戰斗機肯定會首先進入敵方預警機的探測區域,首先遭到攔截,從而纏住敵方的防空戰斗機。

兩種戰術到底該怎麼使用,得從戰場實際情況出發。

這次,海航采用的是後一種戰術。

雖然新型反艦導彈的最大射程在五百公里左右,即便全程超低空突防也有二百五十公里左右,均超過了遠程防空導彈的最大射程,但是比起防空戰斗機、特別是F-22A的作戰半徑,這個射程仍然不夠遠。

H必須靠得足夠近,才能發射反艦導彈。

要逼近目標,就得從超低空突防。雖然從理論上講,采用跟進戰術也能達到目的,但是考慮到雙方戰斗機的性能差距,留給H起攻擊的時間窗口肯定非常短暫,護航戰斗機不可能奪得制空權。

這樣一來,就需要轟炸機及時到達,及時發起攻擊。

顯然,轟炸機必須緊隨護航戰斗機,而不是讓護航戰斗機去奪取制空權。

當時,H機群就在護航戰斗機下方,飛行高度離海面僅有一百五十米,大概滯後了五十公里。

這個距離不算大,畢竟護航戰斗機也需要作戰空間。

發現護航戰斗機之後,十二架F-22A立即分成三個小隊,率先投入戰斗。

只是,這點兵力,顯然不足以攔截全部戰斗機,更別說跟進的轟炸機了。

所幸的是,緊急起飛的三個F-22A中隊已經到達第三護衛群附近,而且收到了E-3G的召喚,正在全速趕往攔截空域。

只是,此時的情況對日本空中自衛隊也不太有利。

因為在前進的J突擊時,為了避免遭到攻擊,在土噶喇群島上空活動的E-3G做了緊急規避,而在九州島上空的E-3G離中國空軍戰斗機的突擊航線又有四百公里左右,所以在接敵的時候,F-22A沒有辦法得到E-3G的有力引導,只知道敵機的大概方位,無法利用預警機提供的戰術信息。

也就是說,不管這些F-22A去對付J,還是去攔截H,都得使用火控雷達。

之前的戰斗早已證明,只要F-22A使用火控雷達,其隱身能力就將蕩然無存,中國空軍的戰略電子偵察機至少能確定其大致方位,為戰斗基本的戰場信息,避免戰場單方向透明。

結果就是,在F-22A啟動火控雷達的時候,馬上暴露了行蹤。

當時,這批F-22A的任務不是去攔截J,而是去搜索跟隨在J後面的轟炸機。

在預警機的探測範圍有限的情況下,F-22A的探測能力成為日本空中自衛隊掌握戰場信息不可否缺的手段。

只是,這批F-22A沒能探測到轟炸機,就與J遭遇了。

前來對付F-22A的不是直掩戰斗機,而是剛剛完成偵察任務的J。

從戰場局面來看,這批J離F-22A機群最近,因此被派去執行攔截任務,阻止敵機靠近轟炸機群。

此時,已經是五點三十分左右了。

雖然J在數量上佔優勢,但是在此之前用光了電磁火箭彈,結果F-22A在視距外搶先發起攻擊。

緊接著,增援的F-22A機群到達。

也就在這個時候,戰場局勢發生了轉變。

增援的三個F-22A中隊在接敵的時候,也啟動了火控雷達,開始鎖定目標。發現日本增援戰斗機到達後,執行直掩任務的J機群立即加速投入戰斗,而且按照標準作戰程序使用了電磁彈藥。

以當時的情況,J使用電磁火箭彈不是為了擊落F-22A,而是為了削弱隱身差距產生的影響。

如果沒有電磁武器提供的干擾,J在與F-22A進行對等空戰的時候,獲勝的希望非常渺茫,根本沒有機會靠近F-22A。依靠強大的隱身能力,F-22A能夠在視距外向J起攻擊。

中國空軍為制空戰斗機配備電磁火箭彈,主要就是這個原因。

只是,這輪電磁火箭彈攻擊收到了幾個意外戰果。

當時,首先投入戰斗的F-22A已經佔據上風,在視距外空戰中用AI20D擊落了十多架J,而J連反擊都辦不到。只是作為防御一方,日本戰斗機沒有退路,必須盡快干掉攔路的J,才能及時發現逼近的轟炸機群,引導後續到達的戰斗機進行攔截,確保艦隊不會受到攻擊。

結果就是,在佔有優勢的情況下,F-22A主動向J機群逼近。

也就在即將進入格斗空戰階段的時候,直掩的J機群投入戰斗。

更要命的是,增援的F-22A機群也是從三個方向上進入的,而且沿著第一批F-22A的航線飛行。

當第一批電磁火箭彈引爆時,至少有七架F-22A被擊落。

兩分鐘後,又有三架F-22A在電磁火箭彈的爆炸聲中墜入大海。

只有兩架F-22A及時退出戰斗,離開了電磁火箭彈的打擊區域,才沒有成為電磁武器的犧牲品。

因為在夜間作戰,所以中國空軍沒有把這十架F-22A記入戰果。

此時,爭奪制空權的戰斗也進入了白熱化狀態。

雖然電磁武器嚴重削弱了F-22A的制空優勢,使得增援的F-22A無法充分利用中程空對空導彈,只能被迫與J進行格斗,但是F-22A的數量劣勢並不明顯,在一對一的情況下,肯定能夠擊敗J。

只是,留給日本戰斗機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增援的F-22A與直掩的J遭遇時,已經是五點三十八分了。

空戰地點離第三護衛群不到四百公里!

H機群就在直掩戰斗機後方大約五十公里處,如果不是戰術偵察情報不太精確,需要給反艦導彈留出進行機動搜索的空間,不然H已經在直掩戰斗機投入戰斗的時候發射了導彈。

空戰中,還發生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因為J再次使用電磁火箭彈,E-3G的支援能力大幅度降低,甚至無法準確掌握戰場情況,所以在空戰打響後不久架J按照偵察機提供的信息,再次向第三護衛群所在海域發起突擊。

按照安排,這四架戰斗機將為攻擊行動提供及時戰術信息。

說得簡單一點,就是為反艦導彈指引目標。

因為離得已經足夠近,第三護衛群不可能在半個小時內逃出反艦導彈的打擊範圍,所以H機群沒有等待戰術J再次提供戰術信息。

五點四十分,從正西面突擊的H機群的領隊長機率先發射了反艦導彈。

針對第三護衛群的打擊行動進入關鍵時刻。

好看的小說盡在告訴您的朋友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燃燒的海洋最新章節 | 燃燒的海洋全文閱讀 | 燃燒的海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