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燒的海洋 卷三 東海起狂濤 第六十一章 防空作戰

作者 ︰ 閃爍

日本攻擊機群起飛,騰耀輝不敢怠慢,立即給指揮防空作戰的楊禹方下達了命令。

按照艦隊作戰程序,騰耀輝此舉明顯多余,無非是強調防空作戰的重要性。楊禹方在收到命令之前,已經啟動了防空作戰程序。

首先發現來犯機群的不是防空戰艦,而是在艦隊東面徘徊的KJ-2000。

預警機能及時發現F-2機群,得益于楊禹方的事先安排。

海航發起突擊時,日本空中自衛隊的E-767向東逃逸,楊禹方當機立斷,讓KJ-2000把巡邏空域向東壓了一百公里,到達艦隊東面,離沖繩島大概三百公里。這個距離,足以探測到高度在一千五百米以上的戰斗機。如果KJ-2000在艦隊上空徘徊,最多能發現沖繩島上空飛行高度在三千米以上的戰斗機。

F-2陸續升空後,為了不干擾後面起飛的戰斗機,在兩千米高度上集結。

可見,如果楊禹方沒有做臨時安排,KJ-2000就無法探測到升空的F-2機群。因為在集結完畢之後,F-2機群把飛行高度降低到了五百米以下,以超低空突防,所以KJ-2000沒有前出的話,只能探測到兩百公里內的超低空攻擊機群,算上88式反艦導彈一百五十公里的最大射程,艦隊僅能獲得大約五分鐘的防空準備時間。

防空戰艦能在兩分鐘內完成交戰準備,防空戰斗機卻無法在五分鐘內攔截來犯敵機。

及時發現F-2機群,為艦隊提供了充足的防御準備時間。

楊禹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讓承擔防空重任的戰斗機前出,攔截F-2機群。

只是,情況很快就發生了變化。

隨著F-2機群降低飛行高度,KJ-2000丟失了目標。雖然有理由相信,F-2機群正在向東海艦隊殺來,但是這種放大版的F-16具有足夠大的航程,即便不攜帶副油箱,作戰半徑也在八百公里以上,完全有能力繞過艦隊的正面防線,從其他方向上逼近,因此在部署防空戰斗機的時候遇到了麻煩。

這還不是唯一的麻煩。

十點十五分左右,就在楊禹方猶豫著要不要調整防空部署的時候,KJ-2000再次發來戰場情報,F-15J升空了。

數量不多,只有十二架。

顯然,這批戰斗機不是來攻擊東海艦隊的,而是為F-2機群護航。

隨後,F-15J機群的行動證明了楊禹方的判斷。十二架戰斗機沒有降低飛行高度,而是在集結之後迅速爬升到一萬二千米的高空,徑直向釣魚島西北方向飛去,速度超過了一點五馬赫。

這下,楊禹方也想不明白了。

日本鬼子到底想干什麼?

要知道,此時東海艦隊不在釣魚島西北,而是在釣魚島西面,與F-15J機群航線的垂直距離大概有八十公里。

這個距離不算遠,可也不算近。

如果攻擊機群的航線誤差達到八十公里,別說反艦導彈會射偏,恐怕連戰斗機上的雷達都無法探測到東海艦隊。

楊禹方立即想到了日本空中自衛隊的戰術偵察行動。

讓參謀調出三次日本偵察機的活動記錄後,楊禹方立即意識到,日本空中自衛隊肯定搞錯了方向,並不知道東海艦隊已經在入夜之後轉向西南,沒有按照下午的航線航行,也就沒有前往釣魚島西北海域。

只是,F-15J機群的行動能夠代表F-2機群嗎?

對艦隊構成威脅的不是F-15J,而是那些攜帶了反艦導彈的F-2。

這時候,楊禹方注意到了一個細節問題,即F-15J爬升後把飛行速度提高到了一點五馬赫,而不是正常情況下的零點九馬赫。此外,F-15J機群的升空時間比最後一架F-2離開機場的時間晚了十多分鐘。

顯然,這很不正常。

五分鐘內,十二架F-15J就全部升空了,表明這是一次早有準備的襲擊行動,因此兩批機群起飛的間隔時間不應該這麼長。

顯然,在F-15J起飛之前,還有戰斗機升空,只是沒有被KJ-2000發現。

答案就在面前,早于F-15J升空的肯定是F-22A,而且這些護航戰斗機已經加速追上了在沖繩島附近徘徊了一陣的F-2機群,所以F-15J升空之後,需要打開加力燃燒室,追趕前方的機群。

只是,日本空中自衛隊還有可以使用的F-22A嗎?

楊禹方已經收到了海航的戰報,雖然不大詳細,但是可以肯定,至少有十多架F-22A被擊落。算上凌晨擊落的四架,日本空中自衛隊損失了大概二十架F-22A,相當于機群數量的三分之一。更重要的是,二部提供了非常確切的情報,日本空中自衛隊的F-22A還沒全部安裝電磁對抗系統,只有少數能在惡劣電磁環境下作戰。可以肯定,在之前空戰中升空作戰的F-22A都安裝了電磁干擾系統,那麼留在地面上的F-22A不一定具備這個能力,也就很難在電磁打擊下存活。

日本空中自衛隊會冒險讓沒有電磁干擾系統的F-22A參戰嗎?

楊禹方不敢肯定日本空中自衛隊的指揮官會不會走極端,畢竟日本本身就是一個容易走極端的民族。

他只知道,必須重視這個威脅,絕對不能讓KJ-2000受到威脅。

原因很簡單,空軍只有四架KJ-2000。準確的說,是只有四架安裝了全套電磁對抗系統的戰略預警機。

因為預警機的核心就是對空搜索雷達,如果雷達癱瘓,預警機就毫無價值了,所以為預警機安裝電磁對抗系統的難度大得多,費用也高得多。直到二零一八年底,中國空軍才開發出可用于預警機的電磁對抗系統。

美國沒有為日本提供用于預警機的電磁對抗系統,原因就在這里,因為直到二零一九年三月份,美國才開發出第一套用于E-3與E-8等戰略空中平台的電磁對抗系統,到戰爭爆發前僅有少量預警機做了改造。

在只有四架KJ-2000的情況下,任何一架都非常重要。

原因很簡單,要想隨時在戰場上部署一架戰略預警機,四架是最低數量。雖然KJ-2000的最大續航時間達到十二小時,從大陸月復地的機場起飛後,能在戰場上空巡邏八小時,理論上三架預警機就足夠了,但是持續作戰三天以上的話,就得多出一架備用的,以便讓其他預警機輪流進行全面維護。

丟掉一架戰略預警機,中國空軍的持續作戰能力絕對不會超過五天。

如果需要持續作戰,只能動用性能不太先進,不具備電磁對抗能力的戰術預警機,即海航提供的KJ-200。

與KJ-2000相比,KJ-200的最大缺陷不是探測距離近,而是指揮能力有限。

不管怎麼說,Y-8機體的容納能力遠遠比不上大型運輸機。

如同日本空中自衛隊高度重視E-767一樣,楊禹方也得重視KJ-2000。

十點二十分,楊禹方給KJ-2000下達命令,讓它向西轉移,巡邏空域不是艦隊上方,而是按照威脅最大的防空作戰標準,在艦隊西面大約一百公里處,由八架原本參加防空作戰的J-20掩護。

此時,第一批升空的四架F-22A已經用兩馬赫的速度向西飛行了十分鐘。

隨著防空作戰結束,E-767返回沖繩島上空,日本空中自衛隊也發現了前出到離沖繩僅三百公里的KJ-2000。

對日本空中自衛隊來說,這絕對是天賜良機。

要知道,KJ-2000的巡邏空域已經在釣魚島東面了。不管東海艦隊有沒有在預警機下方海域,這個距離都足以讓日本空中自衛隊做出嘗試。

要是能一舉干掉那架KJ-2000,之前的損失就算不了什麼了。

別的不說,中國空軍肯定無法立即派遣第二架KJ-2000參戰,而協同作戰的KJ-200根本無法同時指揮數十架戰斗機進行空戰,所以只要能夠打掉KJ-2000,日本空中自衛隊就能奪得局部制空權。

到時候,讓掛著反艦導彈的F-2去搜尋東海艦隊都沒問題。

當然,這只是極端理想情況,而戰斗不可能憑某一方的主觀意願轉變。

荒川太郎立即調整戰術,改變了F-22A的戰術任務,其中四架突擊KJ-2000,爭取完成凌晨沒有完成的戰斗,八架以兩機編隊散開,搜索KJ-2000巡邏空域以西的海域,找到東海艦隊。

不考慮中國空軍的防空戰斗機的話,這個戰術沒有多大問題。

只是,荒川太郎不得不考慮中國空軍的防空戰斗機。

可惜的是,他無法派遣更多的護航戰斗機。

荒川太郎別無選擇,只能讓已經起飛的十二架F-15J加速,爭取趕到F-2機群前方,頂替F-22A機群執行前進護航任務。

也許十二架F-15J無法對抗數量眾多的防空戰斗機,可是荒川太郎相信,F-22A能夠迅速取得戰果,並且找到東海艦隊,為F-2機群指引目標,隨後就能轉做正業,與中國戰斗機爭奪制空權。

果真如此的話,就算F-15J頂不住壓力,F-22A也很難扭轉局面,也能確保F-2機群在遭到攔截之前發射反艦導彈。

正是如此,飛在最前面的是四架F-22A。

KJ-2000轉向的時候,日本戰斗機就在東面大約一百五十公里外。

也就是說,再過兩分鐘,F-22A就將發射導彈。因為KJ-2000仍然在E-767的監視範圍內,所以四架F-22A沒有啟動火控雷達,而是依靠E-767指引,只需要在發射導彈前啟動雷達鎖定目標。

此外,東海艦隊在KJ-2000西南大約一百公里處,沒能及時發現F-22A。

真要到這個時候,KJ-2000肯定逃不掉。

KJ-2000及時轉向,與F-22A拉開距離,多獲得了一分鐘的防空準備時間。

在接下來的三分鐘內,發生了兩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一是掩護KJ-2000的J-20戰斗機及時趕到,二是J-20的領隊機長憑直覺做了一件至關重要的事情。

雖然戰爭不是由運氣決定的,但是運氣確實在戰爭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燃燒的海洋最新章節 | 燃燒的海洋全文閱讀 | 燃燒的海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