梟臣 第94章 不容拒絕

作者 ︰ 更俗

adha_ad_clent335;adha_ad_slot1374;

adha_ad_wdth728;adha_ad_heght90;

adha_ad_knd1;

??去的感覺同樣也叫人欲仙欲死……

待到黎明時,宋佳渾身無力,還是喚侍婢拿薄綢被裹著她的身子從林縛的房里抱出去,打定主意只做林縛的寵姬

林縛一覺醒來,已經是天光大亮,躺在床頭仔細回味昨夜的歡愛,起身坐起來,左蘭走進來侍候他穿戴衣裳,林縛走到前廳,看到宋佳坐在長案前,懶沓沓的像是骨頭架子都給拆散似的,沒有半分力氣——嗔怨的瞪了林縛一眼,抱怨他昨夜將她折騰得這麼慘。

林縛腆著臉坐下,翻閱今晨從外地送來的塘抄。

高宗庭拿了一封密報進來,邊走邊說道︰「大人,看來這幾個燙手山芋還真要硬著頭皮接下來……」

「為何?」林縛問道。

關于梁太後及魯王的去留,有大好處,也有大壞處。

林縛之前就與高宗庭詳細分析過,主動將梁太後及魯王送去江寧,江寧肯定還會有些更實惠的獎賞給淮東,但淮東勢力繼續擴張下來,將來站在淮東對立面的不會是旁人,將直接是新帝元鑒武。到那時候,魯王就是一張很有用處的籌碼。

權衡下來,還是留人的壞處更大一些,會埋下暗斗的根子,不符答淮東一開始求穩定的初衷。

高宗庭在對梁太後及魯王的去留問題上也沒有一個傾向性的意見,林縛正派人去找曹子昂、秦承祖、林夢得、傅青河等人問策,不過時間也不能拖太久。

林縛倒沒有想到高宗庭這會兒倒是有了主張,看著他手里的密信,又問了一聲︰「從江寧來的密件?」

「大公子派人快馬遞來,」高宗庭說道,「青州瞞過我們,將太後及魯王的請罪折子遞到江寧了……」

「請罪折子?」林縛蹙著眉頭,問道,「他們以什麼名義請罪?」

「逃京、給宗室抹黑等等,總之無關痛癢的借口好找,」高宗庭說道,「關鍵在請罪折子里,魯王請削親王爵,太後請削虞東宮莊,請撥虞東宮莊的粒子銀給淮東作軍資!」

「呵,老妖婆將虞東宮莊拿出來做餌,這個餌,你吞還是不吞?」宋佳笑著問林縛。

「唉!」林縛輕嘆一聲。

最終林縛選擇在梁太後及魯王的去留問題保持沉默,黃錦年、姜岳等人進江寧述職時,也只讓他們攜表稱梁太後、魯王留居峽山大營相安無事,靜候江寧處置,卻沒有主動派兵將梁太後、魯王一行人送往江寧的意思。

江寧這時候恨不得將梁太後、魯王一行人忘掉,哪可能在這個時間主動將他們接到江寧再添變數?

梁太後、魯王等人突圍月兌困留居青州的消息傳開來之後,那些疑惑林縛與顧悟塵翁婿決裂的人便隱約猜到根源在哪里。只是這緊要關頭,市井里的議論倒也沒有想象那麼熱烈,畢竟密詔這種事沒有泄漏出來,供大家的想象空間有限。

除了秦郡曹家外,未淪陷區域,包括梁家父子在內,無一遺漏的都上表擁立新帝。

寧王元鑒武擇吉日于八月二十六日,在江寧正式登基繼位,改年號為永興,寓志于收復失土、中興元氏。追謚先帝為「體元顯道孝愍皇帝」,依舊制設立三省六部都察院、宣政院、翰林院及九卿等中樞官署。

中樞雖設尚書、中書、門下三省,但都合署于政事堂辦公。

由皇帝指定入政事堂議決國事者,不管是不是三省長官,都是參與機密事的「相」。通常都加三省長官餃,以尚書左右僕射為首輔、次相,加侍中、尚書左右丞、門下侍郎餃者又稱副相。

陳西言以六十八歲高齡出任首輔;裁撤江淮都督府,岳冷秋出任次相,調原荊湖宣撫使、荊州制置使左承幕進入江寧,與程余謙、林續文、王添擔任副相;張晏出領內侍省兼領鹽鐵支度使,余心源任左都御史,黃錦年、王學善等人分別出任工部、戶部等六部尚書及九卿……陳明轍、余闢疆等人皆入朝為官;趙舒翰這趟終得林續文舉薦,出任工部員外郎一職。

置官設餃最是容易,關鍵是擁立新帝諸多軍事力量參差不一、不相統一,缺乏統一號令。哪怕是名義上的,也需要一個號令統一的中樞軍事管理機構。

江寧兵部在過去存在的歲月一直給人過于孱弱的印象,不是一個好的轄管機構。

江寧在兵部之外新設了御營司,以首輔及諸相兼任御營使、御營副使,轄管承認江寧政權的所有軍事力量,包括諸制置使、軍領使司。

此外,還在御營司之下,設御營軍都統制及御營軍觀軍容使,以原寧王府衛營指揮使、武將謝朝忠及侍臣劉直二人分任之,統轄御營軍。以御營軍替代傳統的京營禁軍編制,將原寧王府衛營、江寧守備軍及江寧水營一並編入御營軍,得兵近五萬人,編左右中南北五軍,分別委任五軍統制。

顧悟塵升任兵部尚書,但他也曉得江寧已經沒有他的位置。江寧兵部本就沒有多少實權,在設置御營司,又將江寧守備軍及水營編入御營軍之後,兵部就基本上給架空了。

顧悟塵以退為進,于二十八日、新帝登位第三天,上書請辭兵部尚書一職,請求到地方任職。

顧悟塵是江寧有數的實權大臣之一,聲望也高,魯王密詔之事也不能公布于眾。

新帝登基,任大臣去職,只會影響到江寧政權的聲望跟穩定。

永興帝與諸相商議,最終同意顧悟塵以兵部尚書餃出任青州制置使;要他以大臣的身份出執掌青州,加強東線對燕胡的防御。

顧悟塵在江寧也沒有耽擱幾天,九月上旬就拖家攜口,趕到青州赴任;楊釋也辭去江寧水營的將職,隨行北上。

同樣的,永興帝與江寧諸臣也無法追究梁太後及魯王的罪責。

梁太後、魯王以逃京為由上表請罪;考慮到淮東捉磨不透的態度,永興帝與諸臣商量,最終削去元鑒海魯親王爵,改封海陵郡王,由淮東軍負責「保護」到崇州就藩。

寧王都正式登基了,魯王的存在,雖說是個隱患,但作用也很有限。

隨改封魯王為海陵王的聖旨一起到峽山大營,還有晉升林縛的上諭。

林縛以擁立大功,加兵部右侍郎餃,封淮東侯。

封淮東侯就一舉越過郡伯、縣侯兩級,直接獲得郡侯之封;郡侯之上,就是郡公、國公,再往上就要封王了。

對淮東的獎賞,除了這個之外,還有就是應梁太後之請,撤消虞東宮莊,置虞東縣,並入海陵府。

虞東宮莊明面上每年上繳的宮莊粒子銀不足三萬兩,但淮東對虞東宮莊的情形很清楚,宮莊莊戶雖說才兩萬余口,但開墾田地超過三十萬畝。

虞東宮莊的情況跟鶴城相似,由于近海區域都是易受海潮回灌的低淤地,實際上有效開墾的田地不多。在已經開墾的田里,宮莊對莊戶的剝削又額外的沉重,也導致田地耕種效率低下,產出不足。

除了這個之外,虞東位于揚子江南岸,與海虞縣隔東江,位于東海之濱,虞東撤莊置縣,並入淮東,在地形能將浙東與淮東更好的餃接在一起。

梁太後為保護性命,實際上拿出了一個不容淮東拒絕的條件來。

梁太後心里也清楚︰在她失勢後,就算不把虞東宮莊獻出來,在淮東及海虞的聯合封鎖下,留著虞東宮莊也沒有作用;江寧以後困于財力,也會將主意打到虞東宮莊的頭上。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梟臣最新章節 | 梟臣全文閱讀 | 梟臣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