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于康熙末年 第九百二十一章 悲憤

作者 ︰ 雁九

曹府門口,曹元已經得了消息。帶著人迎了出來。

曹翻身下馬,低聲問道︰「東西都預備下了?」

曹元忙道︰「都預備了,曉得爺今兒進城,曹方已經帶著錢立、趙岡兩個過去候著了。」

曹點點頭,這會兒功夫,達力也跟著下馬,往曹這邊走過來︰「曹伯爺,即是辦完差事,下官先帶大家回營,改日再來給伯爺請安。」

「這一路上,多些大人指點。」曹這聲「謝」,卻是真心實意的。

他也看出來了,這達力並不是善言之人,但是對自己這一路,也是沒少廢嘴皮子,雖不知看誰的情面,這份好意曹得領情。

見曹正經八百的,達力倒是有些不自在,抱了抱拳帶著五百護軍回營去了。

等到過了西單牌坊,就見有幾輛大車停在馬路邊,馬車旁站著幾個管家裝扮的人。

那些人正盯著路口。見達力帶人近前,就上前揚聲道︰「請問馬上可是護軍營達大人?」

護軍營是天子親軍,這裝扮都有定制。加上天子不在京城,數百護軍進城,想要不惹眼都不行,所以來人倒是不怕認錯。

達力勒馬,板著臉道︰「正是達某,你是何人?」

話雖說出口,但是心中已經有數,是曹府的人。因為在這幾個人中,有兩個正是前些日子跟在曹身邊的長隨。

昨日在客棧就不見他們,想來是先一步回京。

就听其中一人近前兩步,揚聲道︰「回大人話,小人是曹府下人曹方,奉我家伯太夫人之命,特來答謝諸位大人。」說到這里,他指了指那幾輛大車,道︰「因為護送伯太夫人財物,累的諸位大人錯過行圍大事,伯太夫人甚為不安。這里是伯太夫人專程使人預備的稻香村餑餑匣子,是我們伯太夫人一點心意,還望大人體恤。」

達力開始還在馬上听著,听到「伯太夫人」時就下了馬。

若是尋常伯爵府女眷,倒是不會讓他這般顧及,但是從塞外回來,關于那位伯太夫人的猜測,他也知曉一二。

別說是他一個小小三品參領。就是京城的王爺、貝勒,也沒資格在那位面前托大。

他心里明白,這明面上是餑餑匣子,但是里面少不得有銀錢,要不然曹家也不會專程使人安排這些,還點出誤了大家行圍之事。

他一敢駁那位太夫人的面子,二是這管事扯著嗓門回話,身後不好兵校都听見了,要是他開口回絕,反而里外不是人。

達力只能苦笑,這個曹,看著是個實在人,處事卻是滑不留手。

要是曹在路上或者在曹府門口,來這麼一出,達力都能義正言辭地回絕;如今打著太夫人的名義,巴巴地馬路上,達力只能硬著頭皮,謝過太夫人的賞……

曹府,蘭院。

李氏是昨兒才得消息,曉得兒子今日回京的。

消息突然,她原本還擔心。是不是兒子又受了傷什麼的,但是听人回話,說兒子沒有絲毫閃失,只是奉命回京,心里才踏實。

放心後,她就覺得好笑起來。

她曉得兒子媳婦感情好,還以為兒子是得了媳婦懷孕的消息,尋了由子請旨回京的。

好笑過後,她也多少有些吃味兒,有點埋怨兒子娶了媳婦忘了娘。想著早年在江寧時,丈夫忙著差事,自己還是獨守空閨的時候多。

雖說如此,還是愛子之心,平息了她的不忿,歡天喜地的等著兒子回來。一上午的功夫,就使人去二門問了好幾遭。

曹進二門時,李氏已經按捺不住,帶著初瑜在門里等著。

見兒子進來,她近前打量了好幾遭,還是有些心疼,嘆道︰「清減了許多,臉色兒也曬黑了。」

「母親怎麼出來了……」曹將手中的包袱交到旁邊的婆子手中,上前兩步,走到李氏面前,

見她滿臉寵愛,想著方才听曹元所說京城已經有所風聲,曹心里有些不安。

「你大老遠出門回來,我這當娘的,又不是七老八十。迎迎自己的兒子怎麼了?」李氏笑著說道︰「還不快看看你媳婦,她這些日子沒少遭罪,幸好你回來了,我也能念阿彌陀佛了。」

曹望向妻子,就見她的小臉瘦了一圈,望向他的眼神帶著欣喜,但是也難掩乏色。

她穿著寬松的衣服,軟底鞋,三個多月的身孕還不顯懷。

曹的實現落在妻子月復部,心中的不安更盛。早先還只是懷疑,如今卻是證實了他同妻子是近親。

這個孩子……天慧……他只覺得心亂如麻……

看見他神色異樣,半晌不說話,李氏不由露出幾分擔心,初瑜的心也提了上去。

曹察覺氣氛不對,長吁了口氣,對李氏道︰「先回母親那邊吧,兒子有話對母親說。」說完,對初瑜道︰「是家事,你也過來。」

等到了蘭院上房,曹將帶著的那個包袱打開,露出里面幾個檀木匣子,用鑰匙開了鎖,擺在一旁。對李氏道︰「這是太後賜給母親的財物,兒子提前從蒙古回來,就是為了押送這些財物回京。這些是單子,還請母親收好。若是看上什麼物件,使人按冊尋來。」

李氏聞言,不由詫異,道︰「太後她老人家,太後她老人家……不是已經薨了麼?」

「這批財物,早先由科爾沁那邊的親王府保管,太後早年留有遺命,所以他們今年帶到御前。」曹簡單回道。

太後生前數年。年年要賞好幾遭。

如今听還牽扯到外藩、太後的娘家,李氏真有些受寵若驚了。

她隨手拿起兒子遞過來的一個冊子,看了一眼,就變了臉色兒,手也跟著顫了起來。

「是記差了,還是這遺命傳差了?怎麼可能?」李氏使勁地睜大了眼楮,確信自己沒有看錯,皺眉問道。

初瑜陪坐在旁,直覺得心里「突突」直跳。

既是草原運回來的財務?不是當同巴林部運回麼,怎麼還牽扯到科爾沁?

她還以為婆婆是已故皇曾姑女乃女乃的私生女,只當這些是皇曾姑女乃女乃留下的私財。

有些話,曹不能再瞞母親,但是也不好在妻子面前提這些,就岔開話,道︰「除了這些東西,皇上還指了個人過來,是太後生前的老人。說是過咱們家當差,實際上不過是尋個養老之地罷了!」

到這里,他對初瑜道︰「這人早先是太後宮的副總管太監,帶著品級的,不好慢待,使人收拾出一處安靜院子,他過幾日就到了。」

指來的人是太監,初瑜滿臉訝然,李氏也跟著怔住,露出幾分惶恐。

曹給了妻子一個眼神,初瑜借口安排晚飯,避了下去。

見媳婦出去,李氏再也忍不住,不安道︰「怎麼皇上還往咱們家派太監?是不是因那些金子的緣故?就算天下掉餡餅,這也太大了些。皇上到底是什麼意思,別再是我給咱們家招災了吧?」

從聖駕行回京這一路,曹都在尋思怎麼跟母親說這個,畢竟他自己也是連猜帶蒙,除了康熙與太後的異常態度外,沒有旁的證據。

「母親,前些年外頭編排的那些閑話。母親還記得麼?」曹試探地問了一句。

「閑話?說我是大長公主之女,或是宗室貴女的?」李氏說道︰「怎麼提起這個,不過是外人眼氣太後厚待我,無事生非罷了。若我真是淑慧大長公主的女兒,就算不好養在蒙古,京城這麼多權貴人家,也不必送到南邊去。」

「宗室貴女呢?母親想過沒有?」曹追問道。

李氏倒是有些躊躇,在京城這些年,對于王公府邸妻妾爭斗之事,也多有耳聞。

這幾年,她心中不是沒有疑惑過,自己到底是李家的女兒,還是李家的養女。

若真是李家的女兒,太後見自己何故失態?若是頭一回是認錯了,後幾年的恩寵不斷,總要有些緣由。

若不是李家的女兒,那自己的生身父母到底是誰?為何遺棄自己?數十年不相認?

李氏不能想,也不敢想。

「即是貴女,何須寄人籬下?既是寄人籬下,還哪里有什麼貴女?」李氏臉色泛白,咬牙說道。

雖說曹也覺得康熙不厚待,但是卻不願母親因身世之故郁結在心,開解道︰「許是母親的長輩有不為人道的苦衷,才無法與母親相認。」

李氏抬起頭來,看著兒子,帶著幾分悲憤道︰「你可是又听說什麼了?快說……那所謂長輩……那所謂的長輩到底是哪個?」

看著母親如此激動,呼吸也變得急促起來,曹忙道︰「母親,還請靜些,不要氣壞了身子!」

李氏撫了撫胸口,道︰「我沒事兒,你這孩子,還不快說,是要急死我麼?」

「若是孩子所料不差,母親生母,當是太後的娘家人,被追封為慧妃的博爾濟吉特氏。」曹說道。

「追封?」听到這兩字,李氏的臉色刷白,半晌才留心到後頭還有「慧妃」,不由訝然出聲︰「怎麼會是後宮嬪妃?不是說同宗室王爺相干系麼?」

她性子良善,向來不以惡意揣測人心。即便曉得自己有可能是棄兒,也為遺棄自己的父母想了數個不得已的理由。

卻從沒想過,自己的身世,會與丈夫效忠了一輩子的那位帝王扯上干系。

若說其中詳情,只有康熙本人才知。

曹掂量著,將莊先生當年所述的,轉述給母親,只除了慧妃身世猜測那段。莊先生以為慧妃是吳三桂外孫女,才無法在後宮立足,這點顯然是猜測錯了。

看這批嫁妝的數目,堪比國母。

曹更相信,這位慧妃是真正的科爾沁貴女,要不然讓太皇太後與太後都另眼相待。

人人都曉得康熙與裕憲親王兄弟最是相得,為了彌合兄弟感情,放逐一個女子,倒也說得過去。

只是為何珠胎暗結,又為何不能養在宮中,曹就不得而知。

李氏听了這蒙古格格因得皇帝與裕親王兄弟愛慕流落民間,怔了半晌,搖頭道︰「會不會皇上誤會了?你外祖母確實是旗人不假,但是與你外祖父成親,才有了我,怎麼可能是那位蒙古格格?」

這句話,卻是听得曹發懵。

這里的「外祖母」,肯定不是指高氏。

如今這旗民不婚的禁令,雖說是在滿清入關伊始時,多爾袞制定的,但是這規矩是死的,人是活的,真正聯姻時,入了旗籍便是。

就像這高氏,就是地道的漢人,如今雖也在旗,卻是在南方生活慣了的緣故,仍是以漢人自居。

「從八歲起,我便曉得自己是庶女,並不是老太太所出。生我之人,是父親納的外室,生我之母,產後而亡。」李氏的聲音,帶了幾分惆悵︰「那時候膽子小,怕老太太惱,就裝不知道。」

「母親怎麼會曉得這些?」曹見母親面露哀痛,心中沉甸甸的。

「是我無意听到大老太太勸老太太的話,才曉得老太太恨你外公……」李氏想起往事,越發難過。

曹總算明白,為何母親為養成這樣軟綿綿的性子,那種自以為是「庶出」而小心翼翼看人臉上長大,性格不壓抑才怪。

「天家血脈,怎可兒戲?若不是篤定,太後與皇上也不會接二連三地加恩。或許,誤會的是李家與老太太。听莊先生說,當年隨同慧妃娘娘一起出宮的,還有一位滿洲貴女,許是那位才是外祖父的如夫人。」曹想了想,說道。

「兒的意思……」李氏臉色白得怕人,看著兒子問道。

「據兒子看,母親卻是皇家血脈。」曹肯定地回道。

隨著御前消息在京城的傳開,這閑言碎語是少不得的,曹希望母親心中有底,省得到時嚇到。

「要是如此,為何太後不認我,為何皇上……為何皇上不認我?」李氏壓抑著滿心悲憤,低聲道。

「帝王之事,一言一行都要列入史書,許是這早年往事,有不容于史筆之處……」曹上前,輕扶住母親的肩膀,安撫道︰「母親,他們不認就不認識,咱們一家人不過得挺好麼?誰還稀罕多幾個親戚不成?」

李氏再也說不出話,拉著兒子的袖子,眼淚簌簌落下……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重生于康熙末年最新章節 | 重生于康熙末年全文閱讀 | 重生于康熙末年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