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于康熙末年 第十一卷 定風波 第六百九十六章 鹿肉(上)

作者 ︰ 雁九

克勒烏里雅蘇台,御駕行在。2100xs

雖然還不到中秋,但是草原上天氣已經轉涼。伊都立緊了緊衣服,視線望向不遠處。視線所及,一個穿著白雁補服的官員跟著內侍,走向聖駕所在方向。

伊都立見狀,不由嘆了口氣,這時就听有人笑道︰「老伊,這是看嘛呢?」

是十六阿哥到了,伊都立忙轉過身來,給十六阿哥見禮。

十六阿哥一把托了他的胳膊,道︰「一日見三兩遭,拜什麼拜?沒外人的話,這些虛禮就省省。」

說話間,十六阿往十六阿哥方才看著的方向眺望,影影綽綽地認出是應召從京城過來面奏的太僕寺少卿華善。

本朝有好幾個華善,最出的莫過于已過世的和碩額駙、內大臣華善,是伊都立的本家。

方才跟著過去的華善,原是宮里的侍衛,在伊都立去年降職後接任太僕寺少卿。

「老伊認識華善?」十六阿哥笑著說道︰「這算是便宜他了。西北缺軍馬,八旗牧場的供給不足,這回要多賴太僕寺兩翼牧場這邊。解決了軍馬問題,皇阿瑪心里歡喜,就算不升一升,往後也是前程似錦。」

因跟十六阿哥相,伊都立也就少分顧及,道︰「十六爺,奴才就是因這個鬧心。說句實在話,兩翼牧場那邊,若沒有曹大人與唐執玉兩個盡心盡職的,又是防疫、又是增加生息數什麼的,也不會有今日的成績。

卻是人栽樹。後人乘涼。喚作是唐執玉過來面奏。奴才都不說什麼;卻是華善。連牧場都未必去過地主兒……」

十六阿哥听了。點。道︰「說得也是。雖沒鬧出什麼大動靜。但是也沒見曹也閑下地時候。那個防疫地法子。好像就是那年他同唐執玉兩個隨扈時琢磨出來地。」

其實。伊都立嘴里這麼說地。心里卻是感嘆自己時運不及。要是自己沒有出紕漏。讓御史抓住小辮子彈劾。那今日來面奏地就是自己個兒了。

雖說面上灑月兌。但是哪個男人不盼著自己出人頭地地?

同為學士之人。別地人要不熬成督撫大員。要不然是堂官。只有他沉沉浮浮地。還在司官地位置上打轉轉。

逢年過節。見了族人。他也覺得臊得慌。

十六阿哥是人精子,自然一眼就看明白了,伊都立是在泛酸。

他挑挑眉,笑著說道︰「剛才使人淘換了幾塊鹿肉,走,老伊,跟爺烤肉去……」

「鹿肉?是前幾日行圍地那些?」伊都立笑著說道︰「跟著十六爺混好,外頭的帳子,也不讓隨意生火。」

十六阿哥轉過頭,望向京城方向,道︰「眼看到中秋了,往京城的賜肉,還有外省督撫的,也差不多到了……今年還有曹的份,也算體面……」

海澱,廉貝勒花園。

看著花園里的幾叢含苞待放的菊花,九阿哥也生出幾分悠然之心,望了望園中景致,笑著對邊上地八阿哥道︰「八哥,這倒是休養的好地界,端得是好景致。雖不能說是世外桃源,但是在這園子里待著,平素那些煩心事也想得少了。美中不足的是,擺著的花花草草不少,動彈的花兒卻少了。什麼時候八嫂轉了性子,才是八哥的大福氣。」最後一句,卻是壓低了音量,打趣。

八阿哥看著,但是氣色已好上很多。

听了九阿哥的話,他笑了笑,指了指前面幾間小屋,道︰「九弟,去那邊瞧瞧,我也修了個靜室。」

「靜室?」九阿哥听了稀奇,道︰「莫非八哥也學著老四參禪?」

「不是參禪,我最近正看《道德經》。」八阿哥淡然地說道。

九阿哥听了,已經止了腳步,收了臉上~,帶出幾分擔憂,道︰「八哥……」

八阿哥伸手,拍了拍他地肩膀道︰「九弟,不要擔心,哥哥還戀著俗世,當不了道士去。只是冷清了年,尋思了許多,似乎悟了許多。想著舊日繁華,那時的張狂膚淺,心里不無悔意。」說到這里,他的視線望向遠處天際,道︰「若是能早日靜下心來,去了浮華,也不會落得日這般境地。」

這是舊話重提,說出來都是眼淚。

就是想來大大咧咧的九阿哥,也不忍再繼續這個話題,引得八阿哥傷懷。

他想起一事,道︰「八哥,同八嫂說說,將府里的金子都斂斂,多湊些。」

「九弟用錢?怎麼還非要金子?金子有多少不曉得,銀子地話,府里的銀庫好像有些,九弟你要用多說,說話就是。」八阿哥說道。

「瞧八哥說地,弟弟要是缺銀子,這京里還有寬綽的不成?」九阿哥帶著幾分得意說道︰「是宗人府那邊傳下來地消息,說是那邊用金子,從宗室里兌換。官兌是一兩金換十兩銀,他們那邊是換十一兩。」

八阿哥听著糊涂,前些日子還听九阿哥念叨宗人府缺銀子,怕皇父「劫富濟貧」打他的主意,怎麼現下宗人府就有銀子了?

看出八阿哥不解,九阿哥道︰「忘了跟八哥提了,雅爾江阿上個月從戶部支了二十萬兩銀子。」

「二十萬?不是說戶部缺銀子,正要開捐籌餉麼?」八

听越糊涂,照理說,官場上地消息,他這邊也是八方

只是搬到園子後,他想要去了浮躁、修身養性,所以對外頭的消息就沒太上心。

如今,這連在一處听著,卻覺得別扭,似乎其中有什麼是自己不曉得的。

這種感覺很不好,仿佛自己成了廢人似的。

「好像是宗人府缺銀子,按照之前的例,從戶部支銀子出息。」九阿哥說道︰「宗室里的那些大爺,誰會想著朝廷缺不缺銀子,只要不委屈了他們,就是好地;要不然,還不曉得要怎麼鬧騰。皇阿瑪擔不起薄待宗親的名兒,就只能縱著他們。都是廢物點心,若不是留著愛新覺羅的血脈,怕是要飯都沒地方要去。」

說到最後,九阿已是帶了分輕蔑之意。

兄弟兩個正說話,就見有內侍步履匆忙地跑過來。

「什麼事兒,慌張張的?」八阿哥見他神色慌張,皺眉道︰「沒見我同九爺說話麼?下去到總管那里領二十板子。」

那內侍聞言,瑟瑟發抖,仍是按照規矩,跪了謝過主子「恩典」,隨後才稟道︰「主子,丁嬤嬤吩咐奴婢過來請主子過去。說是……福晉那邊,怕有不妥……」

八阿哥聞言,不由頭疼,怕是又好幾清靜。

八福是主之女,自幼嬌慣,最是受不得氣的。偏上八阿哥停俸這些日子,外頭影影綽綽的也有話傳出來,不外乎失了聖心,奪爵圈禁這些。

八福晉不服氣,若听到有人嘲諷,定要罵還回去。

今日听說去誠王府花園听戲去了,想必又是听了什麼難听的回來。

「八嫂不是串門去了麼?已是回來了?」九阿哥見八阿哥半晌沒動靜,道︰「既是八嫂那邊有事兒,八哥就快去吧。今兒我就不過去給八嫂請安了,八哥代弟弟跟八嫂問聲好。」

九阿哥乖覺,也見識過八福晉地潑辣。怕八阿哥臉上抹不開,就知趣地道別。

八阿哥露出幾分苦笑,道︰「原還想同讓人置辦桌好席面,同九弟喝兩盅,看來得等下遭了。」

「過兩日弟弟再來,到時候淘換兩壇子好酒孝敬八哥八嫂。」九阿哥笑著說了,沒有再久留,使人喚來自己的貼身近侍何玉柱,溜溜達達地出去了。

待出了園子,九阿哥才開口問道︰「方才你在園子邊候著,有沒有听到宅子那邊的動靜,到底怎麼回事兒?八福晉又鬧騰什麼?」

「回爺地話,奴婢隔得遠,听到那邊有動靜,也是不真切。不過遠遠,見著婆子們拖了個丫頭出來。許是忤逆了八福晉,挨了家法,用席子卷著,怕是沒挨過來。」

想著八福晉的脾氣,連九阿哥也跟著皺眉,自言自語道︰「都多大了,還這個脾氣?怎麼不尋思跟著丈夫學學《道德經》……」

花園前,環秀堂。

看著滿地狼藉,想著院子里尚未沖刷的血跡,八阿哥看了看哭得近似癲狂的八福晉,低聲詢問邊上的丁嬤嬤,道︰「又是听了什麼難听的話麼?」

丁嬤嬤搖搖頭,低聲說了緣故。

這回的根源卻不是在閑言碎語上,而是因為鹿肉。

今兒過去听戲地福晉、夫人不少,但是多曉得八福晉脾氣的,還真沒有人敢招惹她。就算八阿哥再不得志,也是當朝皇子的身份。

真敢當面嘲諷八福晉的,也沒有幾個;不過是她多,有些話明明不是那個意思,听著像是好話的,她也只當別人有弦外之音,定要辯個三六五來才肯消停。

在听戲中間,有御前侍衛過去傳旨,是康熙的賞賜,兩塊鹿肉。

三阿哥正在隨扈,三福晉這邊歡喜不已地接了旨意,叩謝聖恩。

雖說誰家也不缺這幾塊肉,但是這是木蘭行圍的東西,又是御賜,三福晉自然是面上有光,其他貴婦也是沒口子的奉承。

三福晉耳濡目染地,也學著丈夫「謙遜」那一套,只說是皇瑪的恩典,制定是其他皇子府也有的。

剛好五福晉也住在海園子這邊,听了這話,就多問了傳旨侍衛一句。

除了三阿哥這邊,四阿哥、五阿哥、七阿哥、九阿哥、十阿哥、十二阿哥這幾個開府阿哥都有。就是宮里的幾位阿哥,也是人人有份的。

邊上地八福晉听了,已經是變了臉色。

當朝皇子中,除了被圈的大阿哥、三阿哥,與跟被圈差不離地十三阿哥外,就只有八阿哥這邊沒有賜肉。

她本就有心病,再看著別人,就覺得別人的眼神也不對了。

冷言冷語地說了兩句,八福晉就從誠王府園子出來,回了自己園子。

她卻是越想越委屈,越想越惱,就算是父子有不合地地方,到底是至今骨肉。難不成,這失了聖心,八阿哥就不是皇子,自己就不是皇子福晉了?

如此一來,落到有心人眼中,丈夫就是同大阿哥、二阿哥他們似地,是徹底地廢人了。

惱怒之下,八福晉就舉著炕桌上的如意,使勁地往地下摔去。碎片濺起,唬得邊上一個小丫鬟訝然出聲。

八福晉一個眼神過去,那小丫鬟險些魂飛魄散,連跪下磕頭請罪

不已,眼淚都出來了,端得是梨花帶雨。

八福晉的滿肚子邪火正無處可撒,最受不得的就是丫鬟狐媚,冷哼一聲,換人拖出去打板子。

這丫鬟也是何該倒霉,沒等被拖出去,就已經唬得兩股盡濕,尿了褲子。

八福晉正覺得晦氣,見了地上的尿漬,兩眼發黑,險些背過氣去。那丫鬟也是由四十板子,變成「狠狠得打,打死拉到」。

八阿哥听了這番講述,神色怔怔的,只覺得後背發寒,渾身冷得牙齒要打顫。

八福晉眼淚婆中,瞧見丈夫見來,已是慢慢止了哭聲。不過,听了丁嬤嬤這述,她實是忍不住,又是然淚下。

她站起身來,上前兩步,顧得婆子丫鬟在旁,一把摟住丈夫,哭著道︰「爺,等聖駕回來,我就進宮求太後,進宮求皇阿瑪。皇阿瑪好狠心,爺犯了什麼罪過,要受這樣地委屈……」

八阿哥只得胸前發悶、嘴里腥咸,嗓子眼熱熱的,已經嘔出一口血。他使勁地咽了咽,伸出手去,安撫地拍了拍妻子的後背,輕聲道︰「不過是一塊肉,有什麼可計較地……」

曹府,蘭院,上房。

看著盤子里的兩條半風干的鹿肉,每巴掌大,還有邊上的皇綾,曹也頗為新奇,撥了兩下,道︰「有點少吧?約模也就二斤。天佑、恆生那兩個小家伙,如今的飯量可大。」

李氏見兒子如~,不由失笑,道︰「是千迢迢從蒙古過來的御賜之物,還能有多少?到底是皇恩浩蕩。就這兩塊,能得的人家想來也是有數。天佑他們想吃鹿肉,廚房里還有,家里又不是就這兩塊鹿肉。」

初瑜旁,亦是附和婆婆所說。

李氏這邊,已經叫去中堂擺香案,吩咐要將這塊肉供起來,中秋團圓宴時,闔家享受,感受聖恩。

倒不是她眼皮子淺,沒見過鹿肉,拿著當珍貴物;而是規矩所制,總要鄭重一些,方顯得恭敬。

傳旨侍衛過來時,曹還在衙門,得了消息,匆忙回來接旨。

眼看就中秋,曹還以為能有什麼賞賜,但是見欽差念了半天聖旨,也沒提什麼賞賜。

末了末了,傳旨侍衛使人端了托盤過來。

上面覆了黃綾,這就是御賜之物了,曹這邊少不得磕頭領旨謝恩。

實沒想到,賜下地只有兩塊半風干的鹿肉。

前些年隨扈時,也曾見康熙賜鹿肉于督撫大員,曹當時還覺得可笑。

就算是帝,也要經營。

夏至的扇子,行圍的鹿肉,都不是什麼值錢的物什。但是那些受到恩賜的督撫大員,怕是要感激涕零,謝旨的折子里,少不得越發表忠心。

想到此處,曹才想起自己的差事,這謝恩地帖子,要交付傳旨侍衛帶著御前的,耽擱不得。

因此,他站起身來,對李氏道︰「母親,兒子先回書房。瞧著方才那鹿肉,倒是勾得人眼饞,晚上叫廚房做兩道鹿肉吧。天轉涼了,兒子陪母親喝兩盅。」

李氏笑著應了,道︰「難得有你想吃的,我這就使人預備去。」

曹點點頭,同初瑜交代了一句,就出了蘭院,往書房去。沒出二門,就見有個丫鬟跟著婆子進來。

見了曹,那幾個丫鬟婆子忙止了腳步,俯身給曹請安。

曹腦子里正想著謝恩的折子是自己寫,還是請蔣堅參詳,擺擺手命眾人起了,就移步出了二門。

李氏這邊,剛想著同媳婦商量商量,是蔥燒鹿肉,還是人參炖鹿肉,到底怎麼個吃法,就听廊下有人報︰「太太,東府的紅梅姑娘來了……」

李氏聞言,臉上已經了笑,道︰「進來吧。」

初瑜見東府來人,想到懸而未決地親事,也跟著懸心。真是有些怕了,不曉得二太太又要鬧出什麼動靜。

她前兒雖提了個法子,夫妻兩個前面還覺得可行,但是最後顧及到四姐、五兒來個還沒出閣,怕連累了她們名聲受損,得不償失,終是覺得不妥當。

曹這邊,已經想著要不要推波助瀾,借雅爾江阿之手,給永全些教訓,省得他誰得敢算計。

曹頌那邊,雖說不能阻得兆佳氏退親,但是也逼得兆佳氏答應暫緩下大定。

兆佳氏這邊尋思春華格格還小,就算下了大定,也要幾年後曹項任滿才能成親。再說,下了大定,就是有了正式婚約,往後四季三節,都要按規矩往女方送禮,也是好大的拋費。

因此,她就退了一步,使人往將軍府說了,不急著放定。

曹這邊,只當是緩兵之計,尋思等著父親回來做主。

「什麼,雲格格沒了?」李氏與初瑜听了,都驚愕不已。

紅梅俯身回道︰「是。方才將軍府使人來傳話。我們太太那邊也是沒主意,不曉得該如何奔喪,就使喚奴婢過來請大太太與大女乃女乃過去商議……」

打滾求月票鼓勵。本月最後三天了,大家點點吧,鞠躬拜謝。(*^╴*)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重生于康熙末年最新章節 | 重生于康熙末年全文閱讀 | 重生于康熙末年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