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于康熙末年 第六百六十七章 爭新(下)

作者 ︰ 雁九

重生于康熙末年第六百六十七章爭新(下)(求保底月票

河行宮。★網(╰→101du.net)更新迅速,小說齊全★四知書,。

康熙坐在炕上。他面前除了大學士嵩祝禮部侍郎曹寅之外。還有翰林院侍讀學士張廷玉彈劾曹寅的那個御史。

從那個御史開口。張廷玉便曉要糟。

說起來。兩人還是同年。要是私下里。張廷玉不齊還能提醒一句;這在御前。哪個敢多言。

康熙問曹寅。曹寅只說是雜糧。那個御史還不死心。又提出那個吃過的兵部侍郎是人證。

那個兵部侍郎有差事出去了。並不在行宮這邊。要不然真要來場「當堂對峙」的好戲。

正趕上十六阿哥有事兒跟康熙稟。康熙便讓他去曹家取吃食過來。

待十六阿哥將食盒`開。將那盤黑窩頭與小咸菜放在炕桌上。曹-與張廷玉兩個都是心里嘆了口氣。

曹寅這邊。並不想將事情鬧大。

前兒廚房疏忽。拉下了一個食盒。害他啃了一窩窩頭。待回到家里。曉的是兒子為了教育孫子們弄的。他心里也是贊成的。

這本是家事。牽扯到衙門里。讓不自在。

若是讓人誤會。難免有邀名之嫌。

張廷玉這邊。則是曉的自己那個同年怕是的不了好了。就算保住烏紗。這在御前賣弄口舌的印象是要留下。

雖說御史有權風聞事。也要順著上頭的心意來。否則像這位大人似的瞧著曹-平素不顯山不騰水就當是軟柿捏。怕是要偷雞不成蝕把米。

「萬言萬當。不如一默」。張廷玉心中告誡自己道。雖說他現下掛的翰林院侍讀學士的缺。但是在南書房當值多年。在天子身邊。行是內閣學士的差事。

「就是這個?」康熙指了指那窩頭。問那御史道。

那個御史倒是見這般鄭重其事的。倒是有些保不準了。但是也不敢改口只好硬著頭皮。︰「回皇上的話。這看著是同前兒的一樣。具體是不是。還的問曹大人。」

康熙冷哼了一聲問曹寅道︰「曹寅你前日吃的「奢華之物」就是這個?」

曹寅抬頭看了那窩一眼。自是不會認錯。前日了這樣一個窩頭。昨兒他一日沒有解大手。漲了半天肚子。

「回皇上的話奴才前日吃的。正是此物。不過粗糧做的窩頭。金大人沒見過。才有此誤會。」曹-說道。

康熙看了十六阿哥一眼。道︰「曹怎麼說?難道就生計艱難至此。用這個來做老父口糧?這是給誰看?」說到最後。已經隱隱的帶了些許怒氣。

十六阿哥听了曉自己這位皇瑪又要多心里忙將曹為了訓子。才使人做了這「憶苦思甜」窩頭的緣由說了一遍。

姓金的御史已經是滿臉青灰

曹寅雖曉的原由。但是听十六阿講述。心里仍是有些的意。兒子懂不說。這樣下來。孫子們也慣不出紈褲來。

康熙听了。臉上看不出喜怒。再望向那御史時。眼神中已經多了幾分犀利。

彈劾事情。算是告一段落。

至于那彈劾曹寅的御史。也不能說他是誣告。康熙也懶的當場發作他。

魏珠進來稟告道︰「啟稟皇上。隨扈王公與文武百官。已經奉旨而來。在外頭候駕。」

「宣!」康熙沉聲。

少一時。便听到的腳步聲。依次進來不少王公大臣。左右排班。跪了一的。恭請聖安。

有眼尖的。瞧見炕桌上的窩頭咸菜。心里也是想什麼都有。

康熙站起身子。臉上難掩憤怒。起京城祈雨之事。道︰「部院諸臣但知營求財賄。在家安逸而已。求雨之處未必親到。」

說完京城諸臣。康熙又將嵩祝劈頭蓋臉一頓訓斥。從他凡是趨奉李光的說起。到他當年與禮結親趨二阿哥。越說罪名越大。

祝早已雙膝著的。叩首請罪。心里卻將那個姓金的御史恨的不行。

雖說皇上確實為了城少雨之事躁。但是若不是姓金那小子大清早的弄這麼一出彈劾的戲碼來。何至于引的皇上發這麼大的火氣。

康熙訓斥到最後。也帶了幾分怒意。道︰「索額圖噶禮朕皆誅之。祝豈更甚于索額圖噶禮。朕不能誅之?抑畏伊瓖藍旗之黨?」

祝听到皇上將自同索額圖與噶禮相比。唬的魂飛魄散。求饒的話都說不出了。

索額圖與噶禮是什麼人啊?一個子孫被斬首。自己個兒被處死在大牢里;一個是被責令自。發妻隨死。子佷也是斬首的斬首。發配的發配。

雖然他當了大學士後。凡事以李光的為馬首。那也是因為怕半砸了差事。才如此的。誰讓李光的是官場不倒翁。除了名的天子寵臣呢?

這句話不僅嚇壞了大學士囑。也听三阿哥與位瓖藍旗的官員都跟著冒虛汗。

天子怕什麼?怕臣子結黨。撼動朝綱。

臣子怕什麼?怕「黨爭」。也怕上用「黨爭」為由子。清剿不合心的臣僚。

歷朝歷代。有人的的方。就難免有結黨的。

說其他的。不過是書里的記載。瞧了也是當成故事讀的。早年間。索額圖與明珠的爭斗。卻是許多臣子耳聞目睹的。

不少臣子。沾了「黨」的名兒。就斷送了前程。

三阿哥這里。身為皇子阿哥。又的封和碩親王。他倒不擔心自己會失了皇父歡心。

他是听了康熙這句。心里警醒。

被圈了大阿哥與被廢了的二阿哥都是瓖藍旗這說起來真有些不吉利。

不過。是不是宣示。大阿哥與二阿哥儲位無望後。自己這個最年長的皇子。是天命所歸-的意承嗣皇統?

三阿哥心里正在糾結。是該憂該喜。突然想到瓖藍旗的皇子不止三位。還有十四阿哥。

想著十四阿哥的受寵。與德妃在宮里的的位。三阿哥不由的生出幾分提防之心。

雖說後宮名義上是四妃主理宮務實際上還是以宜妃德妃兩人為主。惠妃是大阿哥生母八阿哥養母。個兒子都遭到皇帝厭棄。她這個做妃子的還有好去?

雖說沒有被打入冷。但是宮里的人是最勢力的。雖不敢壞了規矩。但是也沒人再去奉承與理會。

惠妃只能沉寂日里呆著自己宮里吃齋念佛。

三阿哥之母榮妃待年宮中。是康熙最早寵幸的後宮之人。年紀比康熙還大兩歲。連著生了五子一女。其中前四個皇子都折了沒有敘齒。只有長女與幼小長大成人。就是三公主與三阿哥姐弟。

康熙實際上的長子瑞。就是榮妃所出。

連番的生育與喪子之痛。使的榮妃的身子受損的厲害。加上她是六十多的人了。上了年。精神不足也鮮少插手宮務了。

剩下的宜妃與德妃沒有皇後之名。卻有皇後之。

十四阿哥是德妃幼子又同八阿哥九阿哥十阿哥結黨。自從八阿哥沉寂以後。十四阿已經有取而代之之勢。

同出身卑微的八阿哥不同。十四阿哥同三阿哥一樣。都是四妃所出。除了沒有分封之外。身份上一般無二。

加上十四阿哥年輕。宮里養育的年頭多。比三阿哥更受皇父親近。

三阿哥心里已經打小算盤。看來自己也要有兄弟做助力才好;還要隨時盯著老十四那邊。讓他鑽了空子。

都是皇子。所謂受不受寵。還不是因為十四阿哥同十六阿哥他們與年長的阿哥相比年幼。他們小時候。父已經年過半百。對兒女多了慈愛之心。

想到此處。三阿哥了旁邊站著的十六阿哥。

雖說出身比不的十四阿哥。但是掄起討皇父歡心來。十六阿哥更勝一籌。

若是能引的十六阿哥做助力。就算不能同十四阿哥背後的八阿哥等人抗衡。也能在皇父前多說幾好話……

十六阿哥正眼觀鼻鼻觀口口問心。做恭順狀。耳朵里听著康熙訓斥群臣。心里想卻是曹的「訓子之方」。

他的庶子弘普已經四歲。正是淘氣的不行的時候。整日里在阿哥所鬧人仰馬翻。也當時該管教管教。

回去給小家伙吃兩窩頭。不曉小家伙還敢不淘氣?

除了側福晉李氏有身孕。這次剛熱河。就診出十六福晉也有了身子。算下來。李氏同福晉懷孕的日子相差不了兩月。

十六阿哥心里也矛盾的很。既是盼著福晉能生下嫡子。圓了福晉的盼頭。又怕有了嫡子。的弘普處境尷尬。引的側福晉李氏傷心。

換作其他人。生了十個八個兒也沒這麼為難。

十六阿哥不知該感嘆自己多情。還是罵自己受曹影響太深心太軟。身為愛新覺羅家的子弟。他的任務不就是繁衍子嗣麼?

這樣想著。十六阿心里便多了自嘲。對李氏的愧疚之意就減了幾分。

這世上有幾個人能心所欲。都身不由己。何苦再熬神苦思。想再多也不頂什麼用。

是兒是女。還是听天命。

也不能因顧及李氏與弘普母子。就盼著福晉生不出男丁來。這樣對福晉何其殘忍。

十六阿哥正想著。就覺的周身有些不的勁。他抬頭來。正好同三阿哥的視線對個正著。

見三阿哥神情中滿是親近之意。十六阿哥倒是有些糊涂。不曉的自己這位三哥又鬧什麼新樣。老是收拾園子。恭請聖游園那套他不膩歪。十六阿哥每次陪著聖駕過去。都覺的膩味。

那種刻意做出來的「其樂融融」的「父子天倫」。讓人覺的假。覺累慌。

就在下邊王公臣子們各懷鬼胎之時康熙已經金口玉牙說道︰「今滿洲大臣內。無能漢大臣心服之人。朕因仍用齊為武英殿大學士兼戶部尚書。穆和倫為戶部尚書。著嵩祝即馳前往京城。問用不勝幸之語者為誰。雨不到者為誰。嚴查題參。若仍情面。一經覺察。必將嵩祝並誅之。陳名夏即伊榜樣也。」

說到最後。康熙已經是橫眉豎目疾色厲聲。

祝已經嚇出一冷汗。戰戰兢兢的領了康熙口諭。

十六阿哥听到馬齊職。格外留意。因為如此一。主管內務府大臣就要出缺。內務府的幾位總管本就掛著的多。馬還算其中肯出力之人。

別人走的話或還能不馬上補;馬齊的話|來不是有內務屬官要升任。就是有外頭來的補缺。

曹寅听到馬齊。想的卻是另一遭。

皇上對八阿哥厭惡至極。已經到了無法容忍其黨羽佇立朝堂的的步。要不然的話也不會借了由子。使敘與阿靈都「告病」不出。

馬齊何人也?是在一廢太子後。牽頭舉薦八阿哥之人。八阿哥黨的中堅份子。他

此獲罪。才被罷大學士之職後入獄的。

後來雖起復。但是聖眷也比不上先前。

如今這個時候。八哥沉寂數年八阿哥黨的幾個高官顯宦都以落馬的時候下馬齊官復大學士。

要是馬齊不表忠心皇上怎麼會他?

看來。八阿哥已經是徹底于儲位無望。曹-的腦子里不由想起康熙五十二年。父子同船進京賀壽時。兒子說過的話……

八阿哥既奪儲無望。那李家繼續|在這條船上。怕是要跟著一同沉了。

雖說曹寅早已經去信勸過多遭。但是李煦本就是固執的性子。上了年歲越發听不見人勸。

雖說這些年。曹寅與李煦也有過口角嫌隙。但畢竟相交數十年。又是親戚。難不成還真的眼睜睜的看著他古稀之年被流放寧古塔凍餓而死不成?

皇上享祚綿長。真過一甲子的話。要還有五六年的功夫。

剩下的諸位皇子中。四阿哥辦差最為勤勉行事又最是低調。能月兌穎而出。也不是沒有因的……

曹寅這樣想著。卻沒有發現。自不知不覺。已經全盤接受了兒子的「夢話」……

京城。曹府。高太君住處。

香玉看著眼前七彩絲線纏裹著的「九子粽」。臉上已經生出好奇之色。高太君則是神色平平。看著紫晶道︰「你們太太來信了沒有。兒哥媳婦的病情如何?」

紫晶笑著回道︰「婢來給太君請安。正是為了此事。太太與***家信到了。女乃女乃已經平安無礙。只是暫時還的在熱河靜養。」說到這里。她從袖子里掏出李氏給高太君家書。雙手奉上。

高太君一邊接了信。一邊點頭道︰「平安就好。年紀輕輕的。要是坐下病來。全家都趕著急。」

信上。除了給高太君請安之外。剩下的就是報備那邊平安。還有說起過節之事什麼的。

高太君看了。對紫晶道︰「你們太太也真是。一家四口都走了。這麼大的府邸。家務都交給你一個姑娘家。也夠讓人糟心的。你也受累了。」

紫晶听了。忙道︰「奴婢不敢稱累。都是奴婢當做的。再說。有太君在府里坐鎮。太太才能這麼放心。太太走前吩咐過奴婢。遇到什麼事。就請太君做主。要不然單單就婢自己個兒。奴婢心里也沒底。」

「我一個糟老婆子。又不是你們曹家的人。要是多嘴。豈不討人嫌?」高氏耷拉下眼皮。︰「我不過是借你們間屋子罷了。你該干嘛干嘛不用理會老婆子。」

她這話說的直白難听。紫晶身為|人。也不好再說什麼。就轉了話。笑著說道︰「過節原想討老太君下。請個戲班子到府里唱半天日。因朝廷責令祈雨的告示下了。士夫家禁止宴飲。所以這戲是看不了了。要是老太君不嫌我們瓜噪。奴就同田女乃女乃同秋姨娘他們過來討老太君的酒喝如何?」

香玉在旁听了臉上已經添了幾-期盼之色。小聲問道︰「姑姑。妞妞同左成兄弟也來麼?」

府里的孩子們。除妞妞叫紫晶姐姐」外。其他的都隨天佑恆生。稱紫晶「姑姑」。香玉也是如此。

紫晶看了高太君一眼。見她沒有不高興的意思。笑著對香玉道︰「倘若太君與表小姐不嫌鬧騰。大家要都來的。過節了人多才熱鬧。」

香玉已經歡喜不已。轉過身拉著高太君的衣襟。眼巴巴的說道︰「老祖……」

高太君見香玉如此。緩緩的點了點頭。紫晶見了。心里算是松了口氣。

不是她多事非要把大家都湊到一塊兒吃飯是李氏與初瑜在信中囑咐。說是上了年歲之人。最怕寂寞。過節太冷清。怕老人家觸景傷懷才讓紫晶好好羅張羅。

除了高太君。剩下田氏與憐秋姊妹都是守寡之人。怪冷清的。往年大家都在一處過節還好。今年府里空了大半。要是沒人張羅。各人在各人屋子里。也沒個過節的意思。

紫晶想著請個好的戲班子沒想到使人出去尋還的了士大夫家禁听戲宴飲的消息。

實是沒法子。便只能退而居其次預備飯局。

從高太君這邊出來。紫晶又去了田氏與憐秋姊妹處。說了端午節在高太君屋里吃飯之事。

曹寅夫婦與曹夫婦都不在。高太君是府里的長輩。田氏與憐秋姊妹自然是沒有話說。

待紫晶回到葵院。就有媳婦子來請示。

多是些過節的人情往來。有送出去的禮。有收到的禮。不過是送出去的。還是收回來的。紫晶都親自過目。又叫人記好賬目。不敢有絲毫懈怠。

除了這些。還有府中下人過節的-賜。

這個自不必說。有舊例可循。其中有幾個幾年差事辦的好的。紫晶已經寫信給李氏請請過。多添了幾兩銀子。

曹項五月初四納妾。五月初六出京外任之事。紫晶已經听說。因日子敢緊。這個時候-寫信給熱河那邊請示已經來不及。

說起來。曹家子佷。放外任的曹項並不是頭一個。還有曹在前頭。

只是曹是長嫡子。曹-與李,作為父母。給兒子預備的東西與給的禮。這根本沒有可比性。

雖說李氏出京前。代過人情往來。讓紫晶看著斟酌。但是紫晶也不敢自專。多了尋了舊例。或是參照近年彼此往來的過禮

的單子。

向曹項這樣。是骨至親。唯一能參照的就是曹頌與曹碩結婚時的賀儀。

但是納妾比不娶親。這外放也在家時不一樣。

費了好些心思。紫才算敲定了禮單。

曹寅作為伯父。以他的名義。送的是兩塊好硯台。還有兩盒上等湖筆;李氏這邊。則是選的兩套成衣。還有幾塊料子;曹這個堂兄。送的程儀是銀錢;初瑜這。則是給曹項兩套官服。還有給新姨娘的一套首飾。

紫晶作為內管家。既曉的了消息。少不自己添一份禮。給曹項的是一對鎮紙。給新姨娘的則是一對金葫蘆的耳墜子。還有套梳子。

預備妥當。紫晶都叫人包了。好等著初四送到東府。

又有媳婦子來請示家務。紫晶在正忙著。就見有丫鬟來稟告。道是韓江氏來了。在前院等紫晶。

兩人數天前才見過。莫非有什麼事兒?

四月二十八。稻香村新鋪子開業那天。紫晶去韓江氏的宅子听戲。到底身份所限。放心不下府里這邊。小坐了一會兒便告辭回府。

到了前院偏廳。韓江氏正站著等。臉上的面紗也沒有去。

「韓女乃女乃這是有事兒?怪熱的。趕緊坐下說話。」紫晶一邊招呼著。一邊叫人去準備涼茶與果盤。

韓江氏沒有就坐。︰「姑娘。頭有幾輛騾車。上面拉了銀子。還請姑娘這邊清點入庫?」

「銀子?」紫晶听。頗為意外

按照之前說好的規矩。一年清三次賬。是在清明中秋與小年。

今年要添新鋪子。清明的賬算出來了。但是銀子沒清。這新鋪子開業才幾日。怎麼就清點銀子了?

「這幾日的買賣不錯。鋪子里積了不少銀錢。我怕招來宵小。想著還是送到府上入庫穩當。」韓江氏見紫晶疑惑。解釋。

「這才四五日功*?」紫晶听了。不由感嘆︰「還是韓女乃女乃會做生意。連咱們小小姐小少爺們。都會說九子粽的對子了。」說到這里。她忍不住好奇的了一句︰「女乃女乃。這大概有多少銀子?」

「將錢在錢莊都換成了銀子。攏共有兩萬八千六百多兩。六百的零頭留下了。這次送來兩萬八千兩。」韓江氏說道。

紫晶听了。笑著說道︰「韓女乃女乃這賺銀子的手段。趕的上我們家大爺了。我這就叫人。開庫房去……」

銀庫有幾間。有兩裝著古董字畫。還有不用的大家具。裝銀子的只有一間。

曹家的現銀不多。有的在南邊魏信出。有的在曹方那邊周轉曹家其他的零散生意。

初瑜的銀是入內庫。不進總庫房的。曹-父子兩個的。都不夠府上的開銷。還的每年莊子的銀子用來補窟窿。

待韓江氏使人送來銀子。清點完畢。入了庫房。這銀庫才有點名副其實。

韓江氏看在眼里。為唏噓。沒想到曹家這麼大門面。就這點家底。

早年在江寧時。曾說過曹家豪。還有說曹寅貪墨的。如今看來。傳言不可信。

對于曹寅。韓江氏只是到曹家時。無意遇過一遭。跟曹卻是打了數次交道的。

龍生龍。鳳生鳳。若是曹寅真是貪鄙之人。曹還能好到哪兒去?

父看子。由子也能看父。

若是曹真是貪婪之人。當年在寧就不會以公平合作的方式同自己個兒借貸。

換做其他人。許是還會顧及程家的背景。

曹家當年的江南。勢滔天。別說韓江氏是程家支系的外甥女。就算她是程家嫡支的千金小姐。若是曹家使人上門說上一聲。程家怕是巴不將閨女送上門去。

京城也是。以曹家的身份的位。本就不用與人合伙。還不是看了她叔叔的面子?

這以後因韓江氏的失。引出事事非非來。曹那邊也只是誠信告。並沒有將韓江氏當成下人般訓斥謾罵。

韓江氏不是傻子。是曉的自己過失。才這般迫不及待的想要補救。

韓江氏見紫晶叫人這兩萬八千兩銀子單獨放置。道︰「姑娘不必如此。等到中秋做賬時。我將這一份刨出去就是。不用再分一次。這幾日是過節的緣故。所以每日比平素多賣出不少銀子。過了這陣子。銀子會少些。應該也比平素的多。若是姑娘方便。就每月月末送來一次。」

紫晶笑著說道︰「韓女乃女乃誤會了。不是因想著兩家分賬之事。是當初大就交代的。這稻香村的買賣。大女乃女乃出的本錢。賺出銀子來。也是給大女乃女乃做私房。做花粉銀子。不入公賬的。女乃女乃要送銀子盡管送。沒有什麼不方便的。這送銀子還會有人挑不成?」

雖說關于鋪子的生意。之前都是初瑜出面。但是韓江氏只當是曹守禮。注重男女大防。才讓妻子跟自己打交道。

沒想到原來這生意是郡主的私房不假。韓江氏心里。不曉的是羨慕。還是別的……

奮斗了100個小時-天睡覺三四個小時。沒怎麼吃飯。離|九承諾的還有四千字。明日補上。小聲問。呼喚十月保月票了麼?求保底月票。小九十月的力。就是大家手中的月票了。拜謝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重生于康熙末年最新章節 | 重生于康熙末年全文閱讀 | 重生于康熙末年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