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于康熙末年 第十卷 游龍舞 第四百六十八章 團聚(下)

作者 ︰ 雁九

不曉得從什麼時候開始,天上飄起雪花來,等到曹同初瑜次日起來,外面已經是銀裝素裹。

地上的積雪能沒腳面,曹站在門口,看著這雪梨花亂舞似的灑下,深深地呼了一口氣。算算行程,再過半日,父母他們就能到通州了。

這場雪下得正好,天氣也不似昨天那般干冷了,西北風也漸歇,看著甚是寧靜祥和。

初瑜在屋子里洗漱完畢,不見曹,挑簾子出來,見他站在門口看雪景,也站到他旁邊,臉上是輕輕柔柔地歡喜。

難得見她如此開懷的樣子,曹拉了妻子的手,什麼話也沒有說,夫妻兩個站在廊下許久。

直待喜雲布置好早餐,出來請他們進去,兩人才一並轉身,進了屋子。

用了早飯,曹便有些坐不住了,同初瑜說,想要騎馬出迎。

這次,初瑜卻是開口勸阻,道︰「額駙,外頭正下雪呢,路上耽擱說話,要是著涼了、風吹了,反而不美,畢竟他們老的老、小的小的。」

曹想想也是,就按耐下來,在驛站這邊苦等。

隔幾分鐘,他就要掏出懷表來瞧瞧,真真是曉得了什麼是「度日如年」。

說是他這血肉之軀的天倫之情也好,還是他這穿越的靈魂在異鄉的慰藉也罷,曹寅夫婦對他來說,是特殊的存在。

好像是水之源、木之根一樣,能夠使得他心里得到安靜。

到了中午。雪止了,天色漸漸放晴。

連帶著初瑜,都有些坐立不安,已經使人在驛站那邊預備了酒菜同驅寒的參湯。

沒過一刻鐘,都要使人出去張望張望,就盼著曹寅他們早點到達。

這邊驛站里,原也住著幾個出京、進京地官員,听說有太僕寺的堂官在此,少不得也來拜訪一遭。

多是曹不認識的。溫言應酬幾句,也就散了。

過了未時,曹終于盼來了消息,曹家的車隊已經在一里外了。

曹听了,立時起身,同初瑜往驛站門口迎接。曹碩得了消息,已經在這邊等了。

已經能影影綽綽地看到隊伍,听到馬蹄聲響,曹往前幾步,看著漸行漸近的人群。心里說不出的歡喜。

前面的人群中,快馬出來一人,到曹身邊翻身下馬,屈膝半跪道︰「小的給大爺請安,老爺、太太將到了……」

正是數年未見的吳盛,他還是當年曹荃去世後,往江寧當差地,如今已經兩年半了。

曹微微俯,拉了他的胳膊起來,道︰「听說太太做主。給你娶了媳婦,我還要向你道賀。」

吳盛仰起頭,看著曹,道︰「大爺,小的無時無刻不盼著回京,想要在大爺身邊當差。」

曹拍了拍他的肩膀。道︰「往後就好了。你哥哥月初添了個小子,你當叔叔了!」說著,看著那漸近的隊伍,心里卻是有些納罕。

因冬日北上,水路不通,所以這次曹家搬家,只是人口同細軟,一些笨重家伙事要明年開春水路運來。

不過。眼前這放眼望去。車隊漫長,隨從眾多。就是騎馬相從之人也有百余人。

吳盛給曹身後的曹碩同初瑜請過安後,見曹疑惑,在旁道︰「大爺,前日在驛站踫到浙江巡撫王大人及其家眷,這兩日兩家人便一道趕路。」

他口中所說的的浙江巡撫王大人,全名叫王度昭,進士出身,巡撫浙江多年。

根據前些日子的邸報上來看,他這次進京任工部右侍郎。他同江蘇巡撫張伯行一樣,都是科班出身,在士林中廣有名譽。

曹看著越來越近的隊伍,側過頭看看初瑜,只見初瑜地視線已經落在車隊中。

驛丞得了消息,也躬身疾步出來迎接。

騎馬在前頭開路的,是曹方同一個不認識的白臉中年漢子。看到曹同初瑜在驛站門口等著,曹方勒了馬韁,提前下來,上前執禮道︰「大爺,大女乃女乃,老爺、太太到了!」說著,指了指隊伍前的第一輛馬車,道︰「老爺就在那輛馬車」又指了後邊的一輛︰「太太同小爺在那輛!」

曹點了點頭,已經同初瑜、曹碩快步往前。

車隊已經在驛站門口停了,曹同初瑜先在曹寅的車旁站了。曹寅已經挑了車簾,露出半張臉來,看了曹他們,帶著幾分嗔怪道︰「早交代了不讓你們出來,這大冷的天,何必折騰。」

嗔怪歸嗔怪,但是他眼中的歡喜卻是藏不住的。==

曹看著他花白的頭發,額上地皺紋,佝僂的身子,只覺得眼圈發燙,進前兩步,道︰「父親,兒子扶您下車!」

曹寅原還想嗔他一句,難道自己老了不成,還要兒子攙扶?

但是在媳婦面前,不願給兒子沒臉,因此他便伸手扶了曹的胳膊下車。曹碩在旁見了,忙上前,在另外一側攙了曹寅。

從去年三月末至今,不過一年半的光景,卻像是隔了些許年似的。

看著曹寅瘦骨嶙峋的手背爬滿了老人斑,曹腦海中出現當年那個意氣風發地中年人。

這一轉眼,已經十幾年過去了。

他從一個稚齡童子長成了大人,曹寅也由壯年成為了白發老翁曹寅下了馬車站穩,看了看地上地積雪,又瞧了瞧初瑜,溫煦地說道︰「太太很是惦記你。快過去吧!」

初瑜眼圈已經紅了,俯身應了,帶著喜雲往李氏的車前去。

曹看著父親,心里有千萬句話要問,剛想開口,就見曹寅的馬車上又出來一人,正是曹。

曹身量偏高,已經是半大小伙子地模樣。

他跳下馬車,走到曹身邊。俯身道︰「大哥!」說著,又轉身往曹碩這邊兒道︰「三哥!」

因他今年已經十三,正處于變聲期,所以說話听起來有些暗

曹打量了這個小兄弟兩眼,每次父親的家書上,是必提他的,習了什麼功課,新讀了什麼詩文。

其中的寵溺之意昭然,使得曹也不禁有些吃味兒。

想著自己不能在父母身邊,有這個伶俐的堂弟在二老面前。使得二老晚景熱鬧些,曹地心里就能平復了。

「長大了!」曹笑著點點頭,道︰「老听你大伯在信中提你,二嬸也見天地念叨,總算是闔家團圓。」

曹給曹寅請完安,也惦記李氏那邊,轉頭望去。

女眷馬車要進驛站,在房門口停,所以初瑜已經上了李氏的馬車。

這會兒功夫,王家地馬車也到了。

曹寅帶著子佷近前。寒暄了兩句,而後才進了驛站。

雖說沒有大物件。但是細軟人口加起來,曹家也用了十來輛馬車。

曹方同吳盛兩個,指揮著眾人將馬車上地東西封好,安排人看了。

江寧府里的大管家是曹方的哥哥曹元,這次卻是不得見。曹問曹方道︰「大管家同老管家都沒見。老管家這是想要在南邊養老?」

曹方垂手回道︰「小的父親盼著回京呢,原是要跟著老爺太太一道來的。只是到底上了年歲,又是時冬臘月,被老爺勸下,讓他轉年開春跟著那邊的家私一道過來。」

原來如此,那曹元是留在江寧,等著明年春押解剩下的家私進京了。

曹問過曹方,剛想隨同父親進屋子。就見下馬的隨從中走出一人來。穿著青布衣裳,頭上戴著斗笠。往他這邊過來。

因看不清容貌,曹也不曉得他是哪個,只是同其他人相比,這人身上的打扮有些眼熟。

曹寅見兒子止步不前,順著他的視線望去,看見來人,笑著拍了拍腦門,道︰「瞧我這記性,還忘了有位雅客。」

這「雅」從何來,曹猶自想著,那人已經走到近前,伸手去了斗笠,露出點了戒疤地光頭。

看著來人笑吟吟地看著自己,曹不禁訝然出聲,道︰「智然!」

不是智然,還能是哪個?他笑吟吟合十,俯首道︰「阿彌陀佛,曹施主別來無恙?」

真真是不勝歡喜,說起在江寧的少年之交,除了寧春、永慶同馬俊外,就是這個與曹同齡的智然小和尚了。

兩人最後一次見面,是在康熙四十九年春智然正式受戒之時,算起來已經四、五年不得見。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說乎。

曹的心中也添了幾分歡喜,開口問道︰「你怎麼出來了?不是說你師伯要傳你衣缽,讓你繼任清涼寺主持麼?」

這站在院子里,卻是不是說話的時候。

智然看了眼旁邊站著的曹寅等人,笑著對曹道︰「說來話長,還是請曹老施主等人先進了屋子吧,稍後小僧再說與曹施主。」說著,請曹寅等人先進屋子。

曹寅見他要避女眷,擺擺手道︰「小和尚,你是方外人,不論這些的,還是一道進來,一會兒好說話。」

智然見曹寅如此說,便合十應了,隨著曹家眾人進了屋子。

這邊是先前已經使人預備好的屋子,早已燒足了火炕,一進屋子,就覺得熱乎不少。

李氏已經先進來,站在炕前,看著跟著丈夫進來的兒子,眼淚已經是止不住。

曹見她淚眼婆娑,滿目慈愛,心里也是酸澀,上前大禮相見︰「母親……兒給母親請安了……」

見曹跪在眼跟前,李氏哪里忍得住,也顧不得媳婦佷子在側,上前伸出手去,將兒子的頭攬在懷里,哽咽著說道︰「老天有眼,我總算是盼到了這一天……」說到最後,已經是哭泣出聲。

初瑜站在一邊,手中牽著天佑,見婆母如此,眼楮也濕了,忙側過身子,想要拭淚。目光所及,剛好瞧見曹碩兄弟旁邊跟著個年輕和尚。

初瑜不由一愣,剛想著不曉得是何人,竟然直接進內堂,卻又覺得有些不對。

這和尚看起來,怎麼有幾分面善,眉目之間甚是讓人覺得熟稔?

初瑜心里雖說覺得怪異,但是也不好當眾盯著個年輕和尚使勁看,便扭頭看婆母同丈夫。

曹被李氏攬進懷里,听到李氏地飲泣聲,面上也有幾分動容。

雖說自幼同李氏相處的功夫不長,但是曹卻能深深地感覺到她毫不保留的母愛。在她心中,丈夫同兒女就是她的天一般,其中對兒子的牽掛最深。

天佑原在初瑜手中,還帶著幾分拘謹,站在旁邊老老實實的。見李氏如此難過,他卻是受不了了,掙開母親地手,往前跑了兩步,攥了李氏地衣襟,帶著哭腔道︰「祖母……」

听了孫兒的叫喚,李氏才醒過神來,放開兒子,擦了擦眼淚,低頭對天佑道︰「還不快叫人,這是你父親!」

說也奇怪,方才見初瑜時,天佑乖乖地听了祖母的吩咐喊人;現下見到曹,他卻攥了李氏的衣襟,不肯上前。

李氏低下頭,往前推天佑,哄道︰「快去喊父親啊,你不是還念叨想要什麼好玩兒的麼?」

天佑咬了咬嘴唇,看了眼曹,又看了眼李氏,小臉堆著一團,小聲道︰「害祖母哭了,壞人……」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重生于康熙末年最新章節 | 重生于康熙末年全文閱讀 | 重生于康熙末年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