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軍火商 縱橫卷 613 科舉

作者 ︰ 墨非

龍門開了,考生驗了,神拜了,隨著炮聲一響,開題了。(_新世紀小說網)

史箴從托盤里拿起印著第一場第一題的信筒,傳示了眾人,示意蠟封完好,之後,才放到火上烤開,啟了信筒,將里面的那張紙抖了出來。

史箴將紙紙輕輕地展開,見上面寫著︰第一題‘偷題’!

同時看著題目的有史箴、尹泰和華子啟,見著這個題目,三人當即愣了。好半晌,史箴才道︰「第一場第一題︰偷題!各房考官,速將考題傳到各場!」

以前沒有影盤,考題都是在密封在兩百四十個信筒里,分別帶到各考場開啟的,有了影盤,自然省了這道麻煩的程序。

將考題傳下去之後,史箴這才對兩位副主考道︰「皇上將第一場考題命名為‘偷題’,不知二位有何見解?」

尹泰道︰「若是不出所料,皇上是想借著偷題之案,警示考士。二位以為呢?」

華子啟道︰「科舉舞弊,考題泄露歷來有之,皇上或是想借機告訴考士,偷到了題是偷不到真才實學的。」

史箴嘆道︰「這是一篇法制和道德的大文章,皇上可謂是用心良苦呀!」

說實話,幾乎所有的考生都是熟讀經典的,本想著第一場第一題會是出自哪部經典,沒料到竟然是就前天才爆發開來的偷題案作為命題,這頓時讓好多人措手不及,混不知道怎麼破題,怎麼下筆。

十幾萬考生,在第一場敗下來的,就超過了三分之二。不過,好多關心時政,又有真才實學的考生在考完之後卻是盛贊當今睿智明德,題目雖小,文章卻大,非大智大慧者不能拿出來。

第二場考題︰論述朝廷機構改革的得失

若是換在以前,考生敢隨便討論朝廷改革的得失,恐怕會被冠上一個‘妄議朝政’之名,挨上處罰。可沒想到皇帝竟然會把這件事當作考題給命了出來,再一次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

這樣一來,剩下的三分之一里,又有超過四分之三敗下了陣來。

第三場考題︰為官為吏

三場考題,全是涉乎時政的,完全超乎出所有考生的意料。這讓那些死讀書、讀死書、讀書死的考士直接看不到任何的希望,只有轉而希望能在咨議官征召大考上一搏了。

考完一場,鳳九淵下令將考卷直接錄入影盤,經過檔案中心的系統處理之後,再分發到各處閱卷區進行評審。這樣一來,就再也不知道哪份卷是是誰的了,更不能從字跡、暗號等上作出辨別來。縱然有人懷疑檔案中心系統的性能,但更多的考士也覺得這樣做無疑才是最公平公正的。進士科三場考完之後,大多數考生都說,本次春闈無疑是近百年來最公平公正的一次,幾乎沒有可能作弊。

其實,所有考卷在檔案中心過系統的時候,九天就已經品評出優劣好壞來了。按上次春闈的標準來評判,考中的士子約計兩千六百零八人,佔總參考人數的百分之二都不到。

看著這個結果,鳳九淵不得不感慨道︰「這個比例確實夠低的。讀書人本來就少,錄取標準又這麼嚴格,再加上豪門集團在背後搗鬼作弊,致使普通百姓的子弟錄取機率就越來越低。這樣下去,自然就打擊了普通百姓支持讀書的積極性。惡性循環下去,國民素質如何能夠改善?」

閱卷官是在開考之前就進入了指定的場所,吃喝拉撒都有專人供奉,不得與外界有半點結交。考完一場,就有一場的卷子交到他們那里審閱。就算他們想作弊,可卷子通通都是經過影盤系統處理了的,完全無法分辨誰是誰的,再加上刑部的公差和督衛府的士兵隨時隨地都在盯著,他們就算是想作弊也沒轍了。

整個閱卷工程要趕在月底才結束,三初初三之前必須放榜,因此,閱卷官們的工作量還是非常的巨大的。

鳳九淵給本次春闈大主考史箴的旨意是︰閱卷完成之後,將取中士子的名單先送鳳鳴宮,由他審定之後再發榜。

二月二十八日這天,也就是二月的最後一天,史箴拿著會總完之後的會士名單進宮了。放榜的工作已經準備完畢,只要鳳九淵把會士名單審閱過了,即刻就會放榜了。也就是說,天黑之前,進京趕考的十四萬士子就能知道自己是中了,還是沒有中。

接過史箴呈上來的名單之後,鳳九淵並沒有立即看,而是名思菊將名單錄入影盤。就問史箴︰「本次春闈一共錄取多少名士子?」

「回稟皇上,一共錄取士子三千一百零九十二名!」

這個數字與自己所統計的出入很大,差著五百八十四人之多。但鳳九淵沒有聲張出來,他也知道每次大考之後,大主考和副主考會將考生的考試情況作出相應的微調,保證錄取的士子數字在一個合理的範圍之內。如果考得好的多,那錄取標準就相應地高了,如果整體考得都不好,那錄取標準就會低。縱觀歷屆春闈,最低的取中名額都不會少于三千,而按上次的標準來評審的話,錄取的人只有兩千六百多點。史箴他們根本總體情況進行微調性的錄取也是詠該當的,畢竟這也是朝廷委他們為主考官的職責所在。

「還不知三千兩百名?夠少的嘛!」

「是不多。畢竟此次參加春闈的士子就不多!」

思菊將名單錄入影盤之後,遞還給了鳳九淵。鳳九淵展開一看,見列在最前面的就是會試前十名,分別標注清楚了他們的年齡、籍貫等信息。按在第一名叫會元,會元縱然未必就會成為狀元,但能取在榜首,也是極大的榮耀了。鳳九淵指著第一名的‘歸緒倫’道︰「這個歸緒倫可是前任吏部尚書歸夷仲家的人麼?我記得歸夷仲也是鳳陽道梁州人氏,對嗎?」

史箴道︰「回皇上,歸緒倫和已致使吏部尚書歸夷仲雖都是梁州人氏,但卻是同宗不同族。臣查過資料了,歸緒倫家上溯六代才和歸夷仲家族沾親!」

鳳九淵嗯了一聲,道︰「六代,那可是夠遠的了!把他的卷子調出來我看看!」後來這話顯然是對思菊說的。

第二、第三名都沒什麼問題,第四名姓楊,楊勇,山西道濟陽郡人氏。看著這地名,鳳九淵當即一怔,問道︰「這個楊勇也是濟陽人麼?我可是記得國丈的封邑就在濟陽,他莫不成也是湊巧姓楊了?」

史箴道︰「回皇上,楊勇是濟陽公楊大人的幼子,也是當今皇後的嫡親弟弟!」

鳳九淵啊了一聲,道︰「我怎麼不知道還有這麼一個小舅子?」問道︰「皇後的幼弟麼?怎麼沒听她說起過?」也沒待史箴回答,就又讓思菊把楊勇的卷子也取出來給他。

前前後後,他一共要了十份卷子。隨了歸緒倫和楊勇的,其他全是隨機抽取的。擺在十份卷子之上的是思菊才拿出來的匯總。

事前他依據上次春闈的標準評審出來的二千六百零八名士子全都被錄取了,無一人遺漏。而多出來的這五百八十四名顯然是主考官們見錄取名額太少,又遞次增錄上來的。

見是這個結果,鳳九淵心里立即就有底了,暗說︰「看來此次的評審閱卷還是很公道的!」便對史箴道︰「好了,去放榜吧。」

史箴見皇帝沒有異議,也是松了口氣,拿起名單,匆匆地去了。

鳳九淵抄起歸緒倫的卷子,見全是用古文寫就,當即就一陣頭疼,道︰「又是高級知識份子的玩意,可難住我了。來,你給我翻譯一下!」便遞給了思菊。

思菊接過,先是默看了一遍,才按歸緒倫的意思給翻譯了過來。

鳳九淵一開始還懷疑這個歸緒倫之所以被取在了會試第一名,是不是沾了歸夷仲的光,可以听完了思菊翻譯過來的《偷題》一文之後,便點頭道︰「好,這個題破得好︰偷的不是題,偷的是朝廷綱紀。立意好,寫得也好……」

思菊笑道︰「喲,看你這樣子,貌似很懂文章了?」

鳳九淵道︰「我不懂斟字酌句,我只取其意,取其神。意高、神足,那就是好文章!」

思菊白了他一眼,繼續翻譯起了第二篇。

第二篇和第三篇在總體上而言延續了第一篇的風格。在對朝廷機構改革之上,歸緒倫的意見較為保守,用思菊的話來說,歸緒倫只是站在了一個讀書人的角度上對朝廷機構的改革說了一些自己的看法,雖未見高明,但卻很實在。談到為官為吏的事情上,歸緒倫也沒有夸夸其談,大喊口號,而是就官吏的職能作文章,把他的理想和抱負進行了一番闡述。雖說不如第一篇文章出彩,但是厚重踏實,氣韻沉雄,極具大將之風。

鳳九淵想了想,覺得若是讓自己來選,恐怕也會把這個歸緒倫點為頭名。畢竟朝廷需要的是踏踏實實干事的官員,而不是那種自詡驚才絕艷,只會夸夸其談的‘國士’!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宇宙軍火商最新章節 | 宇宙軍火商全文閱讀 | 宇宙軍火商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