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賊 第629章 荊州變(完)

作者 ︰ 庚新

劉表的頭七喪祭,注定了無法平靜的進行。

就在吊祭開始後不久,襄陽城里接連不斷的發生了變故。先是有人在集市斗毆,接著又有一些民舍走水。後來有人發現,城中發現了不少荊襄悍匪的蹤跡。誰也不清楚,這些悍匪是從何而來,又為何而來,他們突然出現在襄陽的集市中,街道上,引發了不少激烈沖突。

荊州在過去十余年里,基本上還算穩定。

劉表文治荊襄,在很大程度上,給予了荊襄九郡一個平緩的恢復時間。

但是,荊州的地理位置,注定了這是一個復雜而多事的地區。除了要面對巴蜀劉璋、東吳孫權以及許都曹操之外,荊州本身也存在著許多問題。比如,五溪蠻的山民之亂,就是一個劉表始終未能解決的麻煩……除此之外,還有那江匪為患,肆虐縱橫。江水令荊襄富庶,但也伴生了巨大的隱患。那些盜匪憑借江水之利,依靠荊襄河道縱橫,上岸為匪,入江為民,也是荊州始終無法解決的一大問題。

雖然劉表屢次剿匪,但收效並不是很大…………

而山民之亂,更是屢禁不止。不僅僅是劉表無法解決,縱觀東漢二百年,也都無法解決這個麻煩。

甚至,連伏波將軍馬援,也只能短暫的平定亂局。

可山民和漢民之間的沖突,從未停止過。劉表對此,也無可奈何,到後來,漸漸的放松了對山民的治理。

人言,荊州八大寇。

張武等一些陸上盜匪,被劉備平定。

可是五溪蠻以及一些江上盜匪,卻始終未能平定。

而今,不少悍匪出現在襄陽城里,給襄陽城帶來了巨大的惶恐。

王威率部前去圍剿,可往往是按下葫蘆浮起瓢,無法徹底清剿。悍匪們似乎對襄陽非常熟悉,而且布有眼線。往往官軍還未趕到,那些悍匪就立刻散開。

運氣好的話,王威能抓到一些小雜魚。但大多數時候,他們只能充當收拾殘局的角色,而無法徹底將悍匪剿滅平定。

畢竟,襄陽城的主要力量,都集中在州廨附近,以及四座城門。

王威見形勢不妙,襄陽城中的動蕩,似乎是有人在幕後刻意為之,立刻呈報蔡瑁等人,請求支援。

這時候,已無法弄清楚,究竟是誰在幕後指使。

當務之急,是先要令襄陽城穩定下來。待劉表喪祭順利結束之後,劉琮登上荊州之主的位子,再追究也不遲。王威向蔡瑁求援之後,蔡瑁立刻命張允調集城門巡兵,協助王威鎮龘壓。

與此同時,州廨附近的兵馬和守備,也變得松懈不少。

伊籍在一旁看著蔡瑁狼狽的調動兵馬,臉上旋即,露出一抹詭異的笑容。

他趁人不備,悄然走出偏廳,在門外招呼長子伊陽過來。看四下無人,他低聲問道︰「東升,都準備好了嗎?」

「回父親,已準備妥當。」

伊陽顯得有些緊張,話語中帶著一點顫音,輕聲回道︰「孩兒已將州廨側門外的兵馬調走,換上了咱們的人馬。只要城門亂起,咱們的人就可以一舉沖進府內,直撲靈堂,將蔡氏一舉拿下。

子龍那邊,也準備妥當。

他在清晨時已帶人離開,在北門集結。

面今,只等父親一聲令下,他就會奪下北門,迎接玄德公入城……父親,可以動手了嗎?」

伊籍的臉上,露出一抹復雜之色。

他很清楚,只要他現在點頭,半世名節怕也就毀了!

哪怕日後他迎奉劉琦返回襄陽,這背主的罵龘名,卻無法洗刷……可,若不如此,又當如何?

難不成眼睜睜看著蔡氏扶立劉琮繼位,將荊襄九郡拱手讓與曹操?

不可以!

這荊襄九郡,凝聚了劉表一生心血,斷然不能落入旁人之手。伊籍對劉琮沒什麼惡感,甚至認為,劉琮性格恭良,將來也是一個明主。可問題就在于,劉琮年紀太小,他即位之後,不可避免的要受他的母親蔡夫人影響,到最後只能做一個傀儡,而無法真正的成為荊州之主。

同時,劉琦年長,又是嫡子。

于情于理,他伊籍支持劉琦,都算不得錯……

想到這里,伊籍一咬牙,用力的點頭,「發出訊號,使子龍動手……玄德公怕已在城外等候多時。」

伊陽拱手,領命而去。

伊籍復又返回偏廳,卻不想他剛一離開,從長廊的拐角處,卻走出兩人。

「德操,你猜的果然不錯。」

龐山民輕聲道︰「看樣子伊機伯果然與劉皇叔勾結一處……」

龐山民的言語之中,帶著濃濃的不屑之意。說起來,他對劉備的感官原本不差,更不要說,龐氏和諸葛亮又有親戚關系。可問題是,龐德公並不認可劉備,似乎更傾向于曹操……準確的說,龐德公支持的不是曹操,而是曹朋。再加上龐山民的堂弟龐統龐林兄弟,而今都在曹朋麾下效力。

龐統官拜河西太守,而龐林也因政績卓著,累遷隴西郡長史,漢陽郡丞,兼涼州從事之職。這也使得龐氏一族的身上,有著極為深重的曹氏烙印。而曹朋在來到南陽郡後,在南陽真理報上,屢次以鹿門學子而自稱,並得到了龐德公的認可。這也使得龐山民心里,對曹朋更親近一

些。自稱門生弟子,也使得鹿門龐氏聲威更加響亮。龐德公雖未承認,但也沒有拒絕。反而在南陽洪災時,連續撰文在南陽真理報上發表,從某種程度上,也算是默認。

听龐山民的話語司馬徽不由得笑了。

「德操你難道就不擔必……」

「擔心什麼?」

司馬微笑道︰「此必孔明之計,倒也算不得出奇。

劉玄德入荊州以來,對荊襄早有窺視。只看劉景升數次試圖招攬,他卻始終未稱臣便可看出端倪。此前積極在南陽發展,卻又突然間放棄宛城,退守樊城,其圖謀必然不小,不足為奇。」

龐山民冷笑道︰「我卻忘了那孔明乃出自水鏡山莊。」

「山民,孔明雖求學我門下,卻也是你龐氏之親……不過,你放心,這件事並沒有你我想象的那麼簡單。孔明兵行險招,確是一著妙手。然則那蒯異度又豈是等閑?你難道沒有發現,蒯異度至今仍未出現,必然有所安排。依我看,今日景升公的喪祭怕要有些熱鬧了。」

話音未落忽听州廨院牆外,傳來一聲鳴鏑響。

龐山民臉色頓時一變,連忙拉著司馬徽,往偏廳走去……大亂將起,還是先顧好自身為妙。

且看這雙方,最後究竟是鹿死誰手!

一連串的鳴鏑響,回蕩在襄陽上空。

正負責清剿城中悍匪的王威,頓時動容。

果然是有計劃的行事……是誰?他腦海中,驟然浮現出一張極具親和力的面龐,眼中閃過一抹寒意。

「劉備!」

他大叫一聲連忙招呼身邊親隨︰「傳我命令,立刻關閉城門請德珪調派兵馬,于東門集結……劉備欲謀荊襄,斷然不可使其成事。」

劉備就駐扎在襄陽城東門外。

一旦他要奪門,必然是在東門發動攻擊。

隨著王威一聲令下,四門兵馬立刻開始行動起來。位于襄陽北門的荊州兵在接到了命令之後,旋即趕赴東門。如此一來襄陽北門的兵力,也隨之變得空虛起來。城門緩緩的關閉,引得北門內外,一片騷亂。

「為什麼不讓我們出去?」

「為何要關閉城門?」

正要進出襄陽的行人,立刻鬧將起來。

守衛城門的門伯,連忙下令,鎮龘壓鬧事的百姓。

可他們這一動手,便激起了那些百姓的火氣。許多人大聲呼喊,與門卒發生了激烈的沖突。而在人群中,一個身材魁梧的男子,猛然從身旁的馬車上,抄起一桿丈二銀槍,而後從肋下拔劍,斬斷了拴馬的繩索,翻身上馬,便沖進了城門卷洞。只見那丈二銀槍舞動,幻化出萬朵梨花,銀槍吞吐,數名門卒頓時倒在血泊之中。那男子催馬,口中發出一聲暴喝。

「常山趙雲在此,攔我者,死!」

剎那間,人群中沖出數百人,有的順著城門馳道往城樓上沖,有的則隨著趙雲,沖進了卷洞。

車此同時,北門外也傳來了一連串的鳴鏑聲響。

緊跟著,從遠處傳來了一陣急促的馬蹄聲。站在城門樓上的荊州兵,舉目順著聲音看去,就見遠處濃煙滾滾,似有千軍萬馬,正朝著襄陽北門逼近。荊州兵嚇得魂飛魄散,連忙大聲呼喊︰「敵襲,有敵襲!」

城門內外,頓時騷亂起來。

城外的百姓往城里面跑,城里的百姓,則四散奔逃。

趙雲守住了城門,大槍翻飛,將上前阻攔他的荊州門卒挑于馬前。一邊沖,他一邊大聲呼叫。

就在這時候,卻從卷洞旁邊的門房里,唰的竄出兩道人影。

那兩人距離趙雲尚有七八步遠,兩支鋼弩,夾帶著撕裂空氣的歷嘯聲,迎面向趙雲飛來……

趙雲忙舞槍撥打,崩開了鋼弩。

而兩名軍卒卻不理睬趙雲,反而順勢沖進人群,朝著那些正在廝殺的白眊兵撲去。兩名軍卒身披軟甲,手持利刃,腳下靈巧萬分。在人群中騰挪閃躲,利刃吞吐,猶如兩道鬼魅一般。

趙雲嚇了一跳,忙撥轉馬頭,想要追殺對方。

可是,這卷洞的空間實在是太過狹小。跟隨趙雲的那些白眊兵,擁堵在卷洞之中,令趙雲難以施展開來。城外,劉備的兵馬越來越近,兩名門卒,正拼死想要關閉城門。趙雲心中大怒,干脆放棄了先前那兩個荊州兵,舞槍而上。就在時候,從卷洞門房里,又沖出一人。

來人一手持刀,一手執盾,眨眼間就到了趙雲跟前。

閃身錯步,躲開了趙雲那鬼魅般的一槍之後,順勢旋身而動,手中盾牌隨著身形的轉動,夾帶著萬鈞之力,呼嘯著橫擊而出。趙雲剛想要撥馬閃躲,那人手中的盾牌,已狠狠砸在馬脖子上。

戰馬希聿聿一聲慘嘶,撲通一聲,就摔倒在地上。

不等趙雲站起身來,來人墊步擰身竄上來,舉刀狠狠劈向趙雲。

口中更傳來一聲長笑︰「子龍,朋在此,已恭候多時!」(未完待續。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曹賊最新章節 | 曹賊全文閱讀 | 曹賊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