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色生梟 第二卷 百花殺 第一二零章 突圍

作者 ︰ 豆子惹的禍

五天時間,番軍傷亡慘重,但青陽微絕非毫發無損,兩軍的傷亡對比懸殊,但兩軍的人數規模更懸殊青陽城內每天的傷亡、減員都數以千計,可戰之兵從開戰前的將近兩萬,變成了如今的一萬三千上下,人手已經不夠兩班倒換了,可番子的攻勢不僅沒有絲毫減弱,反而變得一天比一天更加猛烈。

人數的差異是無法彌補的,哪怕番子死二十個人來換青陽城中的一條命,到最後取勝的依舊是敵人。

對此青陽城的「原配,智囊司馬大人是束手無措,當然也輪不著他擔心什麼,城中有征西大元帥坐鎮,大伙高枕無憂、高枕無憂……事實也正是如此,自從宋陽率兵進入青陽,每次行動、每場戰事都進行的穩穩當當,一步一步走到現在,別人全不用費心,只要听他的吩咐、執行他的命令就成了,結果大十幾萬的吐蕃悍卒栽倒在青陽城前再爬不起來,這樣輝煌的戰果,可是任誰事先也不敢想象的。

小小一座青陽城,遭烈火仍屹立、遇強襲而反挫,宋陽從城里伸出一只手,硬是按住了番兵的馬頭,讓橫掃南理所向披靡、連鎮西王都阻擋不住的吐蕃數十萬大軍止步于此,這是何等神奇的事情。

南理最神奇的侯爺,又做了一件讓南理上下都歡喜鼓舞的神奇事情。

對于這場大戰,葛司馬算是徹底想明白了,心里踏實得很,理由不外四個字︰有宋陽呢。

不過劉厚太守的看法,和葛司馬不太一樣,雖然他也信任宋陽,但畢竟是武將出身,看待戰事時眼光要比著葛司馬清楚多了︰人力有窮盡,即便常春侯再怎麼神奇,也不可能憑著手上這一點點人馬永遠擋住番子……………,太守看得出來,青陽就要守不住了。

人困馬乏,傷兵滿營,青陽已到強弩之末,除非宋陽能憑空變出天兵天將,否則青陽城破是遲早的事情。

果然,隨後三天里,戰事變得越來越艱苦,番軍幾次成規模的攻上了城頭,若非有宋陽、羅冠這樣的凶猛高手壓陣和山溪蠻、石頭佬這種一見血就發狂的強力兵種,青陽早就陷落了。

打到現在蠻人的蜂巢也早都扔干淨了。沒有了野蜂幫忙,守軍對外城門的控制力量減弱,反之番軍對城門的沖擊也越來越強,四門都已扭曲變形,只是因為後方的堵塞、支撐及時才未告破。

至于城內的傷亡也就更重了,如今能上城作戰的人全加在一起不過一萬,且每時每刻都在減少著︰當然,番軍攻襲得越猛烈,青陽的反抗就越強硬,即便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番子想要青陽,還是得用人命來換。

深夜時分,宋陽傳下了一道決絕命令︰所有南理士兵士兵登城,回鶻衛、山溪秀、山溪大蠻和石頭佬則撤入城內好好休息守不住了,宋陽準備突圍。

軍令傳出,南理軍卒中並無嘩然,乍看上去很有「保留實力,之嫌的命令,稍一琢磨卻理所當然︰突圍需要能沖能殺的好兵,選擇強戰士兵是任何一個主帥都會做出的決定︰而更重要的,青陽是南理人城池,說到根上,蠻子也好回鶻衛也罷,人家只是來幫忙的,此間不是他們的家園,此仗更不是他們的戰役,能來、能打這麼久就已經承情了,南理人又有什麼理由一定要讓他們和這城池一起陪葬。

最後的戰役,南理人的城,南理人來守。

黎明時分,修整過後的蠻兵齊聚城內,全副武裝、隊列整齊,靜靜等候著︰火道人帶人去往城中赤s 烽煙的火點,親手熄滅了那道象征著「青陽還在,的火焰︰來自十萬洪荒的鷹主把最近一直收攏在身邊的巨鷹放飛,黑s 的鷹得了主人的指引,雙翅猛震飛往南方。跟著宋陽又傳下了一道古怪命令︰清掉所有撐門的圓木和加固城門的措施。

劉太守難免又一次大吃一驚,就算突圍也不用把四門的支撐和加固都撤掉吧?生怕番子打進來得太慢麼?

一如平時的,宋陽沒解釋什麼,只是對太守、葛司馬笑了笑,要他們安心。

城門早就搖搖y 墜了,之所以還沒塌倒全靠後面的支撐,此刻圓木沙袋盡數撤掉,沒能再堅持一會功夫就轟然坍塌,宋陽則一聲令下,全軍棄守陣地,隨著蠻人主力一起向南突圍。

山溪秀與回鶻衛打頭、山溪大蠻充做中軍主力、石頭佬斷後,來自封邑的強戰種族立刻發動!他們不等人,城中的南理士兵能跟上來最好,如果跟不上來也是沒辦法的事情……

自烈焰焚城、吐蕃開始正式強攻開始,苦苦堅守了八天,讓敵人添出無數新h n野鬼的青陽終被攻破,四門齊毀、城頭上的南理旌旗被橫掃一空,臨走之際,宋陽揮刀遙指西方一番軍主帥中軍所在方向,沒有只言片語,但意思再明顯不過︰我還會回來。

幾乎就在青陽被破、守軍開始突圍的時候,自正東方向、駐扎于平郡的四萬多南理瑗軍也趕到外圍,對番軍的陣勢發動了猛烈沖擊。不用問,他們早就得了宋陽的命令,來配合城中戰士突圍。

四門告破︰城頭攻陷︰內城失火︰守軍潰散青陽亂成一片,有關戰報流水價般傳送至中軍帥帳,對這些普通事情番軍元帥都是一點頭便作罷,他只在意追問一樣︰南蠻常春侯何在?

整整三個時辰過去,青陽城戰亂歇止,番兵徹底控制了這座焦黑的城池,來自東方、南理援軍的猛攻也告結束,回兵平郡,宋陽一行暫時下落不明。

又過了小半個時辰,吐蕃元帥才終于收到了他最想得到的消息︰常春侯……,逃走了。

據報常春侯是自南面突圍的,數千大蠻的凶悍沖陣,讓這個方向上的番軍倍感壓力,而最要命的就在蠻子突圍的關鍵時刻,南方番軍的通訊、聯絡被大大地干擾了。

戰時番軍快速傳訊的辦法主要有兩種,一是高原特產、到了內陸也照樣能夠活躍的信雀,它們頭腦靈活、速度奇快,尤其喜歡貼地疾飛,就算草原上的「庫薩,想要逮它們也不是件容易事,雀子不認訊號只認人,番軍每支千人隊中都有專門的「雀官」大戰時信雀自戰場上來回穿稜、一閃而過追之莫及,也算得是吐蕃軍中的一道得意風景,可是今天所有的雀子都仿佛得了瘟病,說什麼也不肯飛出籠子,就算被硬生生地扔出去,它們也只會用翅膀捂住腦袋,蜷縮在地上瑟瑟發抖…沒人注意到灰m  ng地高空上,正有一頭通體烏黑的大鷹正來回盤旋。

番子另個傳訊辦法則是「號令」特殊質地的號角聲音響亮,輕輕松松傳遞到十里之外,不同的節奏代表著不同命令,鄰軍彼此相聞配合行動。靠著來自十萬洪荒的巨鷹能壓制靈雀,可宋陽的本事再大也不能讓敵人的號角全都變成啞巴,不過讓敵陣中多出幾支搗亂的號令卻不是什麼難事。青陽曾摧毀過十萬番子前鋒,自然也能繳獲了幾只軍號,至于具體進退調度的號令,就憑著宋陽的劇毒和阿伊果的蟲盅,想要從俘虜處逼出口供實在不是難事。憑著一陣陣的假號令,不會讓敵人混亂,但足以讓他們作廢掉這重聯絡手段。

沒了靈雀和號令,南方的番子就只能靠著騎兵來回傳訊,效率大大降低,他們的人馬雖多,但在爭分奪秒的突圍戰中難以形成及時配合︰另外一度銷聲匿跡的「劉家軍,再度登場,自南方而來,氣勢洶洶沖擊後陣、接應宋陽,給番子造成了不小的混亂︰再就是來自平郡的南理援軍從東方猛攻,讓其他方向上的番子軍隊造成「常春侯可能會從東方逃走,的錯覺前後幾個原因疊到一起,再加上些好運氣,宋陽帶領大蠻成功打穿了敵人的方向,逃逸而去。

南方番軍的主槽已經率領精銳追了下去,來回報軍情的是副將。

副將心中惴惴,青陽之戰打到這個份上,光奪下城池遠遠不夠,非得再抓到常春侯不可,對方從自己的轄區逃掉,這個罪責不算小。還好,元帥並未發怒,只是沉聲問道︰「南蠻向往何處逃?」副將立刻回報︰「看樣子,蠻侯應該是想逃回他的封邑。」

元帥的臉s 莫名其妙地放松了些,又追問他︰「蠻侯為何要逃去封邑?他的燕子坪可是開闊地,無險可守。」

副將不知該如何作答,站在原地發愣,元帥非但未動雷霆之怒,反而耐心地給出了【答】案︰「因為蠻侯明白,青陽之後方圓幾百里都再沒有像樣的城池,很快就會被我大軍橫掃一空,他沒地方落腳,唯一可逃之處就只有封邑後的莽莽山區。」

正如元帥所說,青陽以東大片區域里都沒有可供扼守的要塞,宋陽逃向後方,他進一城、番兵便毀一城,被一路追趕惶惶逃竄,什麼神奇侯爺的名頭、威望全都會被打掉,只能像只惶惶之犬被敵人攆得到處跑︰相比之下逃入深山,在迂回而出進入內陸重鎮或者干脆直接到鳳凰城,既安全又能保存威名。

「燕子坪後面的山區是野人的地盤」元帥聲音不停︰「只看姓宋的小狗麾下隊伍,就只道他和野人的關系不錯,被他逃入大山,想抓可就難了。」

或許是心虛,副將從大帥話中听出了些危險的味道,趕忙道︰「結邦將軍正率精銳全力追趕,定不讓……」不等他說完元帥就不耐煩地擺手打斷︰「全力追趕?追的上麼?宋小狗突圍時有那群怪鳥接應,騎兵戰馬遇之則驚,不堪用,只憑步兵,兒郎們的兩條tu 能跑得過蠻子野人的鐵腳板?結邦要真能追上宋小狗,羚羊都會爬樹了!」話說的很不好听,但責怪意味不濃,只是就事論事,再之後,番子主帥竟然呵呵呵地笑了起來,一副成竹在xi ng的篤定模樣。

這次不止南方軍的副將,帳中的將領大都l 出納悶神情,不明白大帥這是怎麼了,就只有元帥的幾位親信,也都相顧而笑……待關子賣得差不多了,始終緊隨無帥身邊、

這次吐蕃遠征軍的第二統領副帥才笑問旁人︰「這些天里始終沒見到力和拔,你們不覺得奇怪麼?」力和拔是大元帥的親佷子,同時也是軍中上將,地位不低,麾下統掌四萬人馬,都來自他的族軍,深得元帥依仗。

也不等旁人去猜測,副帥就給出了【答】案︰「大帥智珠在握,算到宋小狗會逃往封邑,早在大軍兵出唐樓之際,就派遣力和拔率本部人馬潛行去往蠻侯封邑,力和拔不負所托,率兵晝伏夜行無人察覺,早早便抵達封邑四周,為免打草驚蛇始終蟄伏不動,這些天軍報往來,他已經探得清清楚楚,燕子坪空不設防,封邑中的蠻民早已撤走,就只有些禿驢駐于妙香吉祥地。」

副帥說出了緣由,大帥也不再故弄玄虛,呵呵地笑道︰「剛剛破城時,我已經傳令出去,命力和拔起兵攻佔燕子坪、掃d ng吉祥地地,待宋小狗逃回家時,面前只有我吐蕃雄兵、眼中盡是我吐蕃王旗!」拿下南理佛家聖地,狙擊、擒下南理常春侯,這功勞比著打破青陽還要大得多,大帥還真不避嫌,把這場戰役的頭等大功給了自己家里人但真要說到功勞,打青陽損兵折將,如果再被常春侯逃掉,這一戰打下來柴措答塔不給所有將領治罪大家就燒高香了,怎麼可能還有賞賜。元帥料敵先機埋伏下奇兵,至少能讓這場戰役圓滿結束,這對大家都有好處。

再拋開「功勞,兩字,番兵在宋陽手上吃足了苦頭,從上到下哪個不盼著能活捉常春侯,出掉心中的這口惡氣。

該說的都說過了,等帳中眾將的贊美之詞奉上之後,元帥也不再耽擱,就此傳下軍令,青陽城暫由副帥坐鎮,清點戰果打掃戰場,城中無論百姓還是戰俘一律捆綁下獄,待大軍真正凱旋後再來發落︰番軍各部人馬集結,隨大帥一起奔襲燕子坪、已經追下去的結邦一部也暫時止步,等候大軍同時行動……

大軍奔襲燕子坪?

眾將心中一下子釋然了,元帥還是體恤下屬的,活捉宋陽的功勞他給了力和拔,但掃d ng妙香吉祥地的功勞,他拿出來給大伙平分了。若在仔細想想,其實活捉宋陽這樁大功,本來大家也都有機會攫取的︰要是沒讓他逃月兌、在青陽就拿下了他,又哪會輪得到力和拔建功。

命令一傳下,吐蕃將領盡做鼓舞,喝應聲爭取嘹亮,立刻下去準備。不多久鏘鏘號角響徹青陽,除了副帥和五萬留守士兵,所有吐蕃戰士集結,大軍盡起直奔常春侯封邑而去!

區區一座燕子庫,沒有要塞沒有駐軍,又哪用得到吐蕃人這樣大張旗鼓?

元帥有自己的想法,讓大家都沾沾功勞是其一,畢竟這一仗還遠遠沒有打完,最快也要等到大軍攻佔鳳凰城才能告以段落,總得維護好手下這些將軍,上下一心將士用命,這才是取勝之道︰而更要緊的,元帥覺得,他一定要盡快給南理人一個「態度,︰吐蕃凶猛……不止凶猛,且還殘暴。

雖然青陽破了,但無論從損失、對抗還是消耗上去比較,吐蕃大軍完敗,常春侯用青陽之戰給南理人講明白了一件事情︰一座城、幾萬兵,就能把吐蕃人打得人仰馬翻焦頭爛額,看似凶猛的高原大軍其實也沒那麼可怕。

可以想象的,南理後方如今士氣蓬勃,這對吐蕃人絕不是什麼好事,大元帥非得盡快把這個勢頭壓住、撲滅不可,否則以後再多出幾座青陽城,這仗就真沒法打了。

要破滅南蠻的士氣,就得讓他們覺得吐蕃人可怕,非常時刻就得用到非常手段,元帥已經決定了,青陽之後那幾座小城,什麼平郡、角塢、駱縣之類,戰前一律不受降、戰時皆以全軍投入橫掃城郭、戰後全都要燒成焦炭……幾十萬人的大軍集結、沖擊那些小城,無疑是「宰牛刀殺雞」對人力物力都是極大浪費,但顧不得了,只要能揚威、能讓南理人害怕就值得。

元帥要揚威風、擺場面、顯凶殘給南理人看,此刻調運大軍殺奔燕子坪,就是這個道理。

而燕子坪封邑中還有個妙奔吉祥地,這個地方是南理人佛家的聖地,南理人心中的圖騰,意義之重大遠勝普通城池,對付它更要「摧枯拉朽」

對番軍來說,要滅南理人的士氣,還有什麼地方比著這里更好?數十萬大軍一擁而上,所過之處什麼廟宇、聖地、佛祖和尚,統統被一掃而空,這是大元帥要的效果,這是大元帥亮給南理人看的「態度」

吐蕃大軍浩浩d  ng,仿若幽冥黃泉涌上人間的惡潮,擋無可擋、

氣勢洶洶,向著宋陽的老巢席卷而去活捉常春侯,火燒吉祥地。!。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活色生梟最新章節 | 活色生梟全文閱讀 | 活色生梟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