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墓中走出的小農民 第696章、魚龍

作者 ︰ 大覅

全文字無廣告第696章、魚龍

求訂閱!

月票。全文字無廣告

以及大家的各種支持。

大覅拜謝!!!

「怪不得楊老師剛才給了一百塊錢,只拿了一塊,敢情別人早就看出來了啊。」

「到底是專家,這眼神就是不一樣。」

見到楊林將手中玉石一分為二的舉動,人群里紛紛議論了起來,這會雖然還有人心存疑慮,不過大多數人都認為,楊林肯定是撿了個漏。

「哥們是不是有點太出風頭了?」

楊林感覺有點不對,自己剛才也沒怎麼上手,要不是憑著一雙眼楮,別說是自個兒,就是古老爺子來了,那看不出那土疙瘩里面有什麼東西。

「諸位,諸位藏友朋友們,能不能先听楊某說幾句?」

這人怕出名豬怕壯,要是楊林志在幫人鑒定物件上,那名氣自然是越大越好,可是楊林又不是吃那口飯的,這要是走哪都被人給認出來,以後也不能想著再撿漏了。

楊林的話聲響起之後,人群又騷動了一會,慢慢的平息了下來,對于這些都是憑著愛好野路子收藏的人而言,能听到專家的講評,對他們也是一次提高的機會。

現在就有一些在某個收藏類別很出名的專家,經常開辦一些關于收藏知識的講座,還別說,主辦人總能賺傘盆滿缽溢的,可見現在人們對于這個總體算是比較陌生行當知識的需求。

「各位朋友,月才听了這位李哥打眼交學費的故事,楊某就在想一個問題,都說同行是冤家,見面是仇家,可是我覺得,咱們玩收藏,想要有所提高,最重要的就是交流。

這位李哥把自己上當的經驗交流給大家,也避免了別的朋友重蹈覆轍,所以我才決定買上幾塊石頭,真的沒有別的什麼意思,這兩塊也就是看著順眼,隨手拿的。

大家不會真的相信,我能透過這些土疙瘩,看到里面究竟是玉石還是玻璃吧?」

楊林手里的物件當然不會是玻璃,他說出這番話的意思,只是想轉移下眾人的注意力,別再糾纏在他所買的玩意上。

「楊老師說的對,這要是誰吃虧都悶在心里,不說出來交流下,那說不準下次就有人犯同樣的錯誤呢。」

一時間,剛才有意無意在嘲笑老李的人,臉上都有些赫然,而那些游客則是議論了起來。

說老實話,這玩收藏的人,也不是每個人都心胸開闊的,見到別人撿漏會嫉妒,見到別人打眼會高興,楊林的這番話,的確讓很多人反思了起來。

「楊老師,您這番話說的是不錯,咱都該反省啊,不過楊老師,我看您挑的那物件,好像不是玻璃的,能不能擦洗一下,給咱們大家伙瞅瞅呀?」

突然,一個聲音從人群里響了起來,說話的是那個玩玉石的老齊。

「是啊,給咱們開開眼吧,」

老齊這話一出口,頓時引起了眾人的附和。

「娘的,非讓哥們出風頭不是?」

看到這麼一個情況,楊林心里有點兒郁悶,合著剛才那一番話都白說了,說來說去還是扯到了這兩塊玉上面。

對于剛才說話的那個叫老齊的心思,楊林也能揣摩出一二來,這老齊,就是想讓自個兒丟丑呢。

而這老齊,不過是在鄭州古玩圈子里,以鑒別玉石出名的,兩者的名頭相差不可里許。

如果在老齊的鼓動下,證明楊林今兒打眼了,那一準能在鄭州古玩圈子里引起轟動,老齊自然是水漲船高,聲名鵲起了。

這叫什麼?這就叫踩著專家上位,雖然名聲沒有楊林大,老齊也是打著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的心思。

「好吧,借這位朋友的吉言,咱們就看看,這兩塊究竟是個什麼物件。」

楊林見到眾人的反應,知道今兒不賣弄一下,是走不出這古玩城了,這不是逼得哥們風騷一把嘛?

這圍觀的人也有眉眼通透的,早有人打了一盤水,拿了個小排刷過來,放到了楊林面前的櫃台上。

楊林也沒多言,直接將兩個玉片丟入到盤里,用手搓弄著玉片,開始了清洗,轉眼間,一盤清水就變了渾濁了起來。

楊林並未將玉片取出,是以圍觀的眾人也看不清里面到底是個什麼玩意兒。

「是玉,真的是玉呀。」

「應該是玉,不過是什麼時候的,那就難說了。」

「是啊,新玉雕琢出來的物件,一樣不值錢。」

「對頭,這要是隨便模兩個物件,就能撿到漏,那也太神奇了吧?」

楊林雙手拇指和食指各捏著一個玉片,從水盆里舉了起來,眾人的目光紛紛聚集到了楊林的手上,那兩片通體白色,略微有些青的玉片,呈現在了眾人面前。

眾人可以清楚的看到,這是兩個長約五六公分,寬約兩公分左右的弧形玉片,遠遠看去顯得很厚實,不過具體是什麼物件,就要上手之後才知道了。

「楊老師,能不能給我看下。」

人群里的老齊愣了一下,他沒想到楊林隨手挑揀的兩個物件,居然真的是玉,不過此時老齊依然認為,即使是玉,恐怕也是些下腳料制作出來的玩意。

收藏玩的是什麼?

不是別的,是文化,收藏玩的就是文化!

為什麼說上了年代的古董值錢,就是因為其傳承有序,是在歷史上出現過的東西,有其獨特的故事和背景,能被人研究考證並加以推論。

想想自個兒手上的物件,或許曾經就是那個歷史名人用過的,那種感覺,絕對會讓你飄飄然,當然,行外人是無法休會的。

同樣的兩個物件,乾隆皇帝用過的,一定比平頭老百姓用過的值錢。

前文曾經說過這麼一個故事,一個去古玩店應聘的小伙子,拿了根破木條說是乾隆爺的牙簽,馬上被古玩店的掌櫃拍板錄用,這雖然是個笑話,但也從側面說明了傳承的重要性。

而楊林手里的魚龍,雖然未見著錄有記載,但如果真是像他說的那般,是出自殷商時期的魚龍轉變古玉,那其價值,恐怕就不是凡十萬的問題了。

就在眾人還在消化楊林剛才那一番話的時候,楊林接著說道︰「大家都知道,在殷商時期,還沒有鯉魚跳龍門的說法,不過這兩個物件,證明了在那個時代,也是有魚化為龍的典故,有一步登夭、指日高升的美好寓意。

在我個人看來,這些東西和當時的歷史文化,有密切的關系,大家可以看到,這個龍形玉,和甲骨文中的邵個龍字,形狀是非常接近的。

!@#

(全文字電子書免費下載)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仙墓中走出的小農民最新章節 | 仙墓中走出的小農民全文閱讀 | 仙墓中走出的小農民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