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神扳指 第12卷 狼吞虎咽 第七九五章 醫院暗訪

作者 ︰ 晚起書蟲

張自強這次出門是對免費醫療體系存了疑問,專門去找問題的,他首先便想到大西北地區,他未去器神大陸前大西北是華夏貧困地區,只要在這些以前較貧困的地區,特別是農村轉轉,定能探知華夏免費醫療的虛實。

不過稍轉幾處便知自己找錯了地方,大西北地區現在人煙稀少,農村房屋被拆毀,磚瓦等可利用資源都被運走,留下的是一片狼藉。以往有水土流失之憂的地方已陸續被補種上植被,國家是要最大程度地退耕還林,以前那些成片的耕地現在也大多改為苗圃,苗圃的工人不是非洲黑人便是中東地區的人,都是采用機械化種植,有些甚至用大棚育苗。

事實上地球的環境現在有了極大的改善,這種改善是突發性的,許多有污染的工廠轉到火星,又往盤古星、火星及太空城大量移民,國內一下子少了許多人類活動,排出的二氧化碳大幅減少,再加之持續的環境投入,這便如給原本已脆弱的地球生態環境打了一劑強心針,許多荒山野嶺變綠了,河水變清了,空氣質量也提高了,假以時日,全球各地都是天然氧。

張自強興致勃勃地轉了許多地方,也覺得國家的設想很合理,鴻鈞星上原本的生態環境很單一,只是海洋有大量的綠藻類植物,大江大河旁邊有些蕨類植物。國家要將鴻鈞星打造成第二個地球,就要建立一個穩定的生態鏈。即便也是較為單一的生態鏈,所需物種也很難計量,比如現在,國家就大肆在鴻鈞星撒草種,種子便需要在地球培育。

他找人一打听,得知現在大西北很多地方已經被政府設為自然保護區,在自然保護區之外也被許多中東有錢人租賃了大片土地育苗。中東地處沙漠,當地的老百姓照顧植物比照顧自家的孩子還細心,國家現在要治理地球環境、開發鴻鈞星,缺乏大量的樹苗,中東人手握重金並入華夏,細研國家政策後便紛紛加入植樹造林的相關行業。

中東人稱苗圃中的各類植物為「綠色可再生石油」,全國從事育苗的企業有六成是中東人,他們聘不起一等國民,二等國民中的非洲人便是最好的工人。象這種育苗的地區不單是西北地區,在東南亞、非洲等多種氣候環境中都有。國家在改善地球環境及開發鴻鈞星的投入十分巨大,投資環保產業雖不如直接從地底下抽石油那麼暴利,但勝在量大且持久。

以前非洲因人類求生存的各種活動而成為全球植被破壞最嚴重的地區,現在非洲人仍是因為求生存而成為植樹造林的主力,這算是另一層面上的因果循環……

經過此番實地考查,他發現以前貧困地區現在歸于中產階級,而二等國民對華夏的認同感也挺強。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長期影響下,以前華夏作為「世界工廠」,來此打工的外國人原本就很多,不是統治階級、不是既得利益層、不是那種狂熱的民族主義者,對並入華夏之事並不反感。華夏適時推出的開放政策,很容易就籠絡了大部分二級國民之心。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劇進行,華夏最貧窮的人不再在農村,而是城市中的低收入階層。張自強無法在大西北的荒漠中看到醫療體系的實際情況,轉得幾日無果,只有再回城市中。

丁月調出衛星地圖,驅車前往最近的三原市。三原市是一座新發展起來的城市,以前只是個縣城,隨著城市居民的增加,國家又掀起一陣縣改市的熱潮,逐漸與阿里卡的管理模式接近。隨著華夏領土的急劇擴張,中央最近已有調整行政結構的提法,比如說幾省合並成一個行政區,只是這事牽涉的問題太雜,近兩年是實現不了的。

三原市的常住人口過百萬,這種新興的城市每年都會大變樣,就連本地的老百姓如果出門次數較少,都很有可能模不清地方,不過丁月有著高清的衛星電子地圖,有衛星導航,在市內轉轉倒也不怕迷路。

進了三原市區,四人找了個有三原特色的飯館用中餐。華夏的生產力迅猛增加,人民群眾的生活條件有了大改善,但飲食習慣、文化傳承及宗教信仰卻不是一時能改變的,三原市人以前大多都是牧民,現在當了工人,在城市中自不可能放牧,不過仍舊愛吃牛肉、羊肉,只是這些牛羊都是人工飼養,口味沒有天然的好。

丁香妮以前沒有吃過手抓羊肉,也沒吃過不太膩人的羊油飯,初次嘗試也吃出了味道,一頓飯下來便吃撐著了,好不容易才在車上調息過來,卻是已到了三原市第一人民醫院。

「香妮,你不是剛吃撐著了嗎?去醫院找醫生瞧瞧去!嗯,你調動真元裝裝病不難。」

丁香妮白了張自強一眼道︰「我們去醫院,只要一刷身份證便暴露了身份,你還看什麼?只有小翠去,她當初辦的是普通身份證,又沒工作單位,因跟你東奔西跑一直沒有換證,別人看不出身份來,最多只能查到她是四明市人。」

「額……」張自強一陣語塞。四人說笑間進了醫院大廳,迎面而來的是一陣陣熱風,現在剛過了元旦不久,大西北地區室外的溫度很低,醫院里環境舒適暖氣十足,不過張自強估計其中一半的熱量是人體散發出的體溫,因為這醫院的大廳就象個賣菜的市場,又如那擁擠的超市,以至于中央那咨詢台的導醫小姐根本就忙不過來!

「怎麼有這麼多人?」

听到張自強的置疑,丁香妮先讓小月陪小翠去掛號,她查查腕式光腦終端才答道︰「這三原市總共才六家醫院,今天又逢周末,現在各工廠的活都多,都等到周末才來看病,有這麼多人不奇怪。老公你看,大廳中有大半不是一等國民,想是二等國民新移民過來,優化液的效用還沒完全發揮出來,三原市這干冷干冷的氣候,不是本地人也容易水土不服。」

張自強心道醫院這麼多人,醫生看病能看得過來嗎?不過他看到各掛號窗口無人維持秩序,大家都能自覺排隊,也沒有醫院工作人員帶某病人插隊,也微微點了點頭。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略加教育引導,素質便有極大提升。老話說死了,倉稟實而知禮義,衣食足而知榮辱,指望那些嘗在溫飽線上掙扎的老百姓知書達禮是不現實的。

小翠也沒真的生病,自然不在乎掛哪科,哪里人少便往哪里掛號,稍後便回報說︰「大……張總,醫院說我不是本地人,不能在本地享受免費醫療,需要自己交錢才給看病,動手術及買藥也是這樣。」

張自強眉頭一皺,便問道︰「醫保卡不是早就與身份證合一了嗎?免費醫療還分地域?都是華夏人,在哪治病不是治?」

「這位老弟想是身體好,很少來醫院?」旁邊正排隊的一位壯漢听了張自強的疑問便笑著插話說︰「那位閨女如果是小病就出點錢也沒事,現在醫藥也不貴,咱華夏人現在還能差那點藥錢?有這時間隨便干點啥不就賺回來了?如果是大病,最好還是回本地去治療,要麼找工廠出面辦個暫住證也行,只要與本地工廠簽了五年以上合同的人都能辦到暫住證。」

張自強見熱心答話的壯漢穿著一身工作服,衣服上還印有「三鑫機械廠」的字樣,只是這三鑫機械廠全無名氣,想是三原本地的小廠,听壯漢的口氣想是有大把年紀了,因使用過優化液的原因,現在華夏陌生成年人打招呼都是老哥老弟的——分不清年紀不是?

「多謝老哥指點,老哥貴庚啊?」

「呵呵,老漢今年八十有六啦,托國家的福,現在又年輕一回!」

「啊?!老大爺,那我是您的晚輩了,今天您是哪兒不舒服?」

「我年紀大,用那仙丹妙藥的效果不如年輕人,以前在地里干活,膝關節勞損過度,到現在還沒完全恢復過來,現在又在流水線上站著上班,一到冬天便疼痛難忍,醫生讓我每月來看看,說是還過得一年半載便會全好。」

「哦,那您老看病不用花錢。」

「可不是,要放在以前,我這老毛病都不敢上醫院,還是趙元首好、政策好啊。」

張自強略一沉吟,邊上就有一中年女人插話說︰「大爺,你那是不用動手術,免不免費也不用花多少錢,要我說啊,這免費醫療也沒想象中好。」

她也不待兩人答話便數落起來︰「這一是用藥,免費醫療用的都是普通藥,稍好的特效藥還是要出錢,哪個人生病了不想得到最好的治療啊,用藥當然希望用好的;二是動手術,我家那口子昨天因腫瘤要開刀,作的是微創手術,結果醫院告訴我那手術刀是一次性的,光那把手術刀就要七千塊錢,動完手術後又不準帶走,說是要集中銷毀,誰知道銷毀沒有啊?」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器神扳指最新章節 | 器神扳指全文閱讀 | 器神扳指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