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神扳指 第12卷 狼吞虎咽 第四三三章 明珠初成

作者 ︰ 晚起書蟲

多謝「端木百刃」大大再次打賞,打賞催更,不更沒天理哦,書蟲拼命先更一章,晚上八點半仍有兩章!

————分界線————

張自強看過張家園子的設計後,眾人也不知道他出于什麼目的,非得要求建八層,四樓功能不變,以上的樓層也建成小套公寓,而且整棟張家樓都加裝門禁系統,不建樓梯只裝電梯,四樓以上更是連消防通道都不要,樓房全采用智能化管理。

張明智一听便知道他是另有用途,于是也不問,只管按他的要求去做,不過這樣一來靠他們村里人就建不起來了,設計、建築及裝修都得去市里或省城請專業公司來搞,反正也不差錢,一切都以達到張自強的要求為原則。

山溝溝里的地不值錢,張家園子通過置換、合並,將宅基地全聚在一起,面積就有四千多平米,設計好的樓房的建築面積才一千二百平米,余下的地方就整成公園樣式,供村里人休閑娛樂,連車庫都建在地下,整個工程量不少。

張明智說不差錢,是因為張自強包下的大棚開始出菜了,剛出菜的那會兒,他見張自強與阿難到大棚邊上轉了幾圈,又拿了些其他村民自家種的菜逐一比較,爾後一言不發,用他那輛一直停在村里的電動車裝著好幾樣大棚菜,每種都有十來斤,與阿難兩人去了趟省城。

第二天他們回來時,車後還跟來了兩輛卡車,卡車還自帶著專用裝菜的箱子,張自強只對張明智說了聲將菜裝車,又拉著天喜叮囑幾句便撒手不管了,那兩卡車師傅也一言不發,等菜一箱一箱地裝好車後,再在卡車頂上將布一蓋,從外面也看不出里面裝的是什麼,兩司機這才說十天之後再來,說完後開著車就走。

張明智有些模不著頭腦,拉著天喜一問,才知道菜錢早就進了天喜的帳,他問清數目一算,差點沒嚇暈過去,這些菜的價格竟然是在縣城零賣的六七倍!他又花了個下午時間才算清,依著大棚每年的產量,除掉人工及各種肥料成本,每畝大棚一年的盡收益可達八萬以上,而且他們還不管運輸,光那二百六十多畝大棚地,每年就有二千多萬收入!

張明智有些坐不住了,他興沖沖地找到張自強說要擴大規模,張自強指著正在干活的村民說︰「我們村才多少人?我以前也沒干過農活,原本以為種大棚菜用不了多少人,現在再看,才二百多畝菜地村民就忙不過來了,酒廠還在建,說不得還要向外請人呢,現在村里建房的人都是外村及鎮里面的,還擴大規模干什麼?錢夠用就行了。」

張明智本想說人不夠就從外村請,不過他馬上想到張自強的那些神奇之處,村里外人多了也不可靠,終于還是忍住了,最終還是按張自強的要求,給在大棚干活的人提了工資,每人都在五千以上。

這工資也就相當于張自強剛走那會兒兩千左右,實在不算太高,但在這個現在人均年收入還不到一萬的向陽村,卻是實實在在的高薪,只是在家門口種種菜,男男女女的都可以做,就比起各戶的壯勞力去縣城搞基建還高出不少,村里人誰不把張家人當成活菩薩供起來?

也不是沒人學樣,有些村里人也在猜測張家人可以賺多少錢,臨村也有挑著自家種的菜找那收菜的兩卡車司機,可那司機只說自己是跑車的,其它什麼也不知道,而且他們也不管給錢,更不可能收菜。

外村人沒辦法,又轉頭去找張明智,張明智推說人家指定要張家大棚的菜,其它菜不肯收,外人當人不服,不過山區人也干不出毀菜滅園的事,張明智還是支書呢,最後鬧到了鎮里,李書記出面找了張明智,張明智領著李書記見了那兩個卡車司機,不知道他們三人說了些什麼,李書記听完後對那兩司機十分客氣,爾後調頭就走,再不過問此事。

這山區的同村人很齊心,張家人又沒虧了大伙兒,現在拿的收入也是他們以前所不敢想的,他們心里猜測歸猜測,但嘴上從不說,有那些年輕點的在自己家里吃飯時談起,有那種想自己單干的意思,但往往都會招來家中長輩破口大罵,誰還會有其它心思?

張自強也不是不願意幫助臨村周邊的鄉親,實在是這向陽村附近都是山村,平整點的大塊土地僅有野菜地那一塊,其它的都分得很散,要讓他給每塊散地都布上聚靈陣,他可沒那份閑心,只是承諾等酒廠建成後就近招工,工資也與大棚那邊看齊。

張明智有了他這承諾,也就有了跟眾鄉們交差的理由,臨近三個村的村民听說之後皆大歡喜,在工地上干起活來都勤快許多。

從張家大棚開始出菜時起,村里每家每戶都不自己種菜了,張家大棚都有免費的分發,村里人一嘗也是百思不得其解,同樣的地同樣的種法,連種菜的人都是一樣的,為什麼張家大棚長出來的菜味道就是要好很多呢?而且吃後精神好,干活也帶勁,人也變得面色紅潤,身體也沒毛病了,就連一些老人原來有風濕病,吃得久了也不藥而愈。

村里人想不通,為什麼菜地換了個主人後就有這麼大的不同呢?山里人又迷信,在比較張自強與大家的不同之後,最後只能將這事歸結成張家有神仙護佑,張自強待母極孝,這是孝感動天才得來的福份,而且還可以拿出證據來,以前村里誰沒去過龍盤寨,誰沒進過龍盤寨那溶洞玩過?可自從張自強承包了那大塊地後,楞是只有他張家人可以上那山溝,其他人強行上山就會遇上「鬼打牆」,這不是神仙護佑是什麼?

這種說法張明智與天喜阿玲等人听到後,都樂呵呵的不加辨解,村民們就更加相信了,于是村里年輕人就將張自強孝順老人的習性學個十足,沒過多久,就有人發現家中老人臉上笑容多了,有些白頭發竟慢慢轉黑,早就掉落的牙齒也開始慢慢長出一兩顆,眼力听力都有好轉,手腳也健了。

山區的老人只要能動就不會閑著,定會幫著做做家務帶帶孩子,各家的負擔又輕了些。又加上張明智的隱晦宣揚,這種說法就此深入村民人心,慢慢形成傳統。

至五月初夏時,向陽村的房子差不多同時完工,雖然張家園子與村小學的規模大,但這兩處都是先破土動工,後來兩處都是省城請來的專業施工隊接手施工,反而是最先完成。

張家園子與村小學還專門搞了綠化,又都建了兒童游樂場,張家園子旁邊還修了個大游泳池,以往村邊就有池塘,大人們就怕自家小孩夏天去池塘游泳,一不注意就會出禍事,各家可沒少為此擔心。

現在好了,張家的游泳池對村里人是全免費開放,對外村人象征性的收了點費,游泳池水也不深,還有救生圈,與兒童游樂場一起都請了村中的老人照應著,張家人還給老人付了工資,大家全無後顧之憂。

游泳池的水是活水,是從龍盤山溝引下的,就連各家各戶都接上了自來水,全是這種清爽甘甜的溪水,用過的髒水被引起池塘,養點魚或澆田,全不浪費。

全村人從現在開始,就將要過城里人的日子,臨村與風口鎮上的人專門跑來看熱鬧的不少,嘖嘖稱奇中個個面帶羨慕,只是風傳鎮里的李書記私下放了話,誰敢去向陽村搗亂就是與他作對!在這山區之中,鎮委書記差不多是土皇帝,李書記又是本鄉本土出身,威望很高,所以那些游手好閑之輩,目前還沒出現一個傻大膽。

村小學建好後就要開始招聘老師,鎮小學的老師們在听到向陽村小學老師的待遇之後,都願意月兌離公職應聘,只是這件事張自強沒讓張明智插手,他第一次高調出現在外人面前主持招聘,他也不看眾人的應聘表,與阿難兩人一起找各個應聘者逐個談話,最後只取了兩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男的叫曾廣明,女的叫李淑芬,張自強當場任命李淑芬為校長,並請兩人跟他們一起去省城招聘其他教師。

名單公布出來之後,眾多的鎮小學老師鬧哄哄的認為不公平,這時張自強才知道李淑芬是鎮里李書記的女兒,而且與曾廣明是夫妻!

巧合!完全是巧合!張自強考的是才,阿難才是識人的主角,各人來時是抱的什麼心她一問便知,李淑芬兩人雖也與眾人一樣沖著這學校的待遇而來,但這兩人想得更多的是有一個發揮他們才能的地方。

李淑芬的應聘表中甚至沒有填家庭關系的一欄,她本身就熱愛教育事業,可從小就被父親事事安排妥當,無論做出什麼樣的成績,人家都以為她是憑的關系,所以這次有機會,她就瞞著父親,與丈夫約好一同來應聘。

以前她從沒見過張自強,這次完全是憑自己的本事被錄取,心中正十分高興,出來後听到丈夫也被錄取,而且是僅有的兩人,也不由得狐疑地看著張自強與阿難。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器神扳指最新章節 | 器神扳指全文閱讀 | 器神扳指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