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靈機械 230章 太空城

作者 ︰ 碟片

第三集群控制區內克萊德澤艦隊的活動隨著第三集群的到來,迅速安定下來,但是跟費恆預先估計的一樣,在第二控制區,因為第二集群力量變弱,所以這里的克萊德澤艦隊肆無忌憚起來。

一支數量只有千艘,而且多為輕型戰艦的克萊德澤艦隊,突然出現在第二集群臨時營地不到五光年的恆星系內,將該恆星系一個小種族的防御體系破壞了近二分之一,然後在該種族聚集大量戰艦趕來之前,揚長而去。

這對于聯合艦隊來說,簡直是一種挑釁行為。

第二集群艦隊當然不甘心放任克萊德澤艦隊胡作非為,但是當第二集群艦隊趕到附近,根本找不到那支敵艦隊。

這種情況一連出現了三次,第二集群艦隊只能徒勞無功的到處奔波。

好在第二集群指揮官雖然沒有赫法蒂將軍經驗豐富,也沒有將軍在納爾德軍中的地位,但是他是個合格的指揮官,並沒有因為多處受襲而分兵,雖然他們沒有堵到克萊德澤艦隊,但集群也沒遭到克萊德澤艦隊的攻擊。

第三集群支援艦隊已經重新建立臨時營地,但第一、第二集群支援過去的艦隊一時還回不去,因為克萊德澤超級要塞再次移動,致使納爾德所有支援都向托比克恆星系集中,抽不出艦隊給第三集群增援。

第一、第二艦隊兵力同樣得不到補充,只能這麼耗著。

聯合艦隊目前只能以目前的兵力對抗暗中行動的克萊德澤人,所以形勢對聯合艦隊很不利。

倒不是說聯合艦隊三個集群實力不如滲透入這片星域的克萊德澤人,而是克萊德澤艦隊行蹤實在太隱秘,聯合艦隊又要保護聯盟中的弱小種族,一明一暗優勢徹底顛倒了過來。

其實納爾德軍方希望,三個聯合艦隊集群能夠幫助納爾德,守住托比克防線。聯合艦隊三個集群的力量絕對不小,十支標準艦隊的戰力,即便在托比克也是不容忽視的力量。

不過這個提議遭到了反克萊德澤聯盟大多數種族代表的集體反對。雖說聯合艦隊對侵入這片星域的克萊德澤艦隊沒有辦法,但大家都知道,如果沒有這支艦隊,入侵的克萊德澤艦隊能夠將這片星域八成種族摧毀。有這支艦隊存在,至少能夠威懾克萊德澤人,讓他們不敢太肆無忌憚。

最終納爾德只能放棄了提議。

這段時間倒是沒有什麼重大事件,也許戰爭雙方都在關注托比克,即便有行動也相當克制,一些小規模的騷擾和沖突是免不了,但這些不痛不癢的行動對大局毫無影響。

費恆除了對戰事關注外,對通宇第一艦隊的尋找新移民星的行動也在時刻關注中。

第一艦隊部分戰艦已經開始進入邊界帶,而另一部分戰艦和人員在邊界帶附近尋找交易點,了解邊界帶另一側的情況。

正是這些人的努力,費恆對這片星域外有了一定了解。

納爾德控制星域形狀有點像長歪了的蠶豆,幾個天然的復雜區域將這片星域變成了獨立區域。

而在這些天然隔離帶外,共相鄰著五片相對獨立的星域。

地球人類對宇宙的認識受到本族科技的嚴重影響,一直認為宇宙內除了恆星系外基本都是空無一物的,但事實並非全部如此,有很多沒有恆星照亮的暗區域,同樣有著不同質量的各種天體,以及這些天體構成的特殊區域。

這類區域一般情況都非常復雜,而且面積廣闊。

太陽系所在星域周圍基本被這些區域所包圍。

使用飛船這些區域大多不是不可通過,不同的區域情況不同。

相比之下,克萊德澤與納爾德控制區之間有幾片區域的天然隔離帶最容易通過,那幾處厚度只有三到五光年左右的隕石密集區,容易在其中找到安全航線,大型船隊也能在兩區域穿行。

正是兩區域間的天然屏障太過薄弱,克萊德澤人才會選擇入侵納爾德。像其它位置的天然屏障,別說如此規模的大型艦隊,就是靈活的小型偵查艦隊通過都有危險。

入侵戰爭必定需要大量補給,克萊德澤一定是找到了多個安全線路,才能維持如此規模的艦隊。

離太陽系最近的邊界帶另一側不是一個太平的星域,三個種族相互攻伐,雖然不是每天都有戰斗,但是數萬年來,這三個種族之間發生的大型戰爭沒有一千次也超過八百次。

合縱連橫被三方都用爛了,當一方被欺負苦了,就會放棄一部分利益,聯合另一方,對付實力最強大的一方。

實力最強大的一方被兩方聯手打擊實力大降,但聯手雙方就會產生一些想法,隨後聯合解除,打得不可開交的戰爭結束,三方開始休養生息,直到某方認為可以戰勝對手時戰爭再次爆發。

由于星域廣闊,要戰勝一個種族容易,只要戰勝這個種族的主力艦隊,但是要想徹底征服一個大種族,卻極不容易,除非能夠佔領和控制對方種族所有星球。

控制更多星球需要人口和空間技術支持,像納爾德這麼強大的種族,最多控制區域也就半徑五十光年,再擴大就要出問題,所以那片星域三大種族誰都奈何不了誰。

這麼一片星域適合其它種族發展嗎?

答案是否定的那片星域內的種族分別依附于三大種族,也打的不成樣子,弱小種族根本發展不起來。

據說在那片星域,只有四十一個種族,是納爾德控制星域種族總數量的20,可見情況有多糟糕。

即便是這樣,通宇第一艦隊探索任務還是要進行。

隨著克萊德澤超級要塞再次出動,納爾德如果對它再沒有辦法,那麼潰敗就在眼前。

地球人必須找到能夠棲身的星球,哪怕臨時的棲息地也好,要知道搬遷近四十億地球人需要很長時間,必須搶在克萊德澤艦隊出現之前,完成這一任務。

費恆不是不想找個安定的星域定居,但是時間上恐怕來不及。最容易去的異星域被克萊德澤人控制,往那邊移民就是送羊入虎口。最近的異星域戰火漫天,費恆只希望在那個星域先找一個偏僻的角落,不引人注意的讓地球人臨時暫住,再派探索艦隊去其它星域,尋找一處安身之處。

跟納爾德控制星域接壤的共有五個星域,費恆得知最近的星域戰火連天後,再次從第一艦隊抽調九十艘戰艦,分成三隊,分別前往另外三個星域。

不過三個搜索隊要抵達任務區,最近的一個隊伍如果順利,都需要飛行六七個月,這是不算上邊界區尋找可通過的航線,要是加上通過邊界區的時間,天知道需要多少時間才能到達另一星域。

這三支隊伍不過是備用計劃,費恆只希望通過它們,能在克萊德澤艦隊抵達太陽系前,更多的了解一下另外三個星域,看看哪一個更適合地球人類發展和生存。

費恆再次坐在旗艦的實驗室內,他的旗艦原來是一艘重型驅逐艦,現在繳獲了那麼多克萊德澤重型戰艦,現在鳥槍換炮,換成了一艘戰列艦。

本來應該使用十二艘巨型戰艦其中一艘做旗艦,但是考慮到通宇艦隊在聯軍中多為偵查任務,那些巨型戰艦個頭太大行動緩慢,設備又太過特殊,只有藍色血脈成員才有把握改造它們,現在正讓藍色血脈改造中,所以暫時用一艘自己改造完成的戰列艦充當旗艦。

這種戰列艦也是地球人有能力改造的最大戰艦,它體長超過兩千米。改造後,該戰艦靈活性大大增加,最重要的是,能夠跟上通宇艦隊的行動不拖後腿。

費恆習慣在自己旗艦內搞上一兩間實驗室,這艘戰列艦體型巨大,里面的實驗室就不止一兩間了,而是十二間。

他將其中一間用來專門放置中間體處理機,不斷制造稀精。

今天又一批稀精制造完畢,費恆獨自進入實驗室,準備吸收。

像以前一樣,稀精對意識體有著很強的破壞性,在融合進軀體時,他的意識體再次被趕了出來,十分鐘之後才重新進入軀體。

「費恆,告訴你一個好消息,記憶體初級修復完畢。」

這一次費恆一進入軀體,阿甘就告訴他一個好消息。

費恆不知道阿甘修復記憶體需要多少稀精轉化的能量,只知道一次又一次,仿佛無底洞辦填補著這個黑洞,似乎一點成果都沒有。

終于,這一次有進步了,可是听阿甘的意思這只是初級修復結束,說明後面有更大的黑洞等著自己。

「阿甘,你說這是好消息還是壞消息?」

「當然是好消息,這說明完全修復記憶體就在眼前,只要繼續提供稀精。」

「就在眼前需要像這樣繼續吸收稀精多少次?另外既然記憶體初級修復完畢,你的來歷應該可以知道了吧?無錯小說網。」

阿甘沒有馬上回答,而是像思考一樣想了幾秒鐘,然後才說道︰「整理記憶完畢,目前部分記憶恢復,已修復資料1、多態金屬轉化技術。2、異常空間穩定技術。3、常規物質躍遷態位置技術。4」

阿甘不停的向費恆陳列著各種技術,數量種類繁多。

費恆注意到阿甘刻意回避了吸收多少次稀精才能完全修復記憶體的問題,也回避了自己來歷的問題,卻一些自己非常想了解的技術轉移注意力。

他不知道阿甘是不是回憶起自己的來歷,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阿甘不想在這兩個話題上糾纏。

盡管費恆非常想知道這兩個問題,可還是被阿甘所列出的清單吸引住了,這些都是通宇想方設法拼命想突破的技術,有了這些資料,通宇研究將大大向前跨出一步。

費恆略帶激動的問道︰「這些技術資料都是完整的嗎?馬上把資料復制到智腦中阿甘這次你幫上大忙了。」

完整的科技資料和不完整的資料對通宇來說都是好東西,但是有很大區別,完整資料拿來就能使用,而不完整資料還需要補全缺失部分。

一項重大技術中包含著幾百上千項周邊技術,缺少任何一項都需要重新研究,而阿甘列出的技術,不管哪一項都超過目前地球技術,至少也是納爾德水平的,所以費恆要這麼問上一句。

「60的技術資料完整,缺損部分將隨著記憶體逐漸修復整理出完整的資料。」

費恆眼中興奮的光芒一閃,60的資料完整,這可是天大的好消息。有了它們,只要給地球人充足的時間,費恆有信心在未來跟克萊德澤人對抗。

「好稀精你不用擔心,我依然會以現在的頻率提供給你,不過下一次你該告訴我你的來歷了,不許隱瞞」

地球通宇突然之間接收到大量技術資料,都是極其前沿的科技,而且很多都是通宇研究正在研究的方向。

這批科技資料的出現,通宇研究所有成員都像過節一樣高興。

科技資料將由通宇研究整理之後,將其中大部分轉交給地球聯邦聯合研究機構,其實就是名義上的轉交,聯合研究機構80的研究實驗室在通宇,資料只是在聯邦重新登記一下。

這批資料到來之後,通宇研究的成員不僅不會因為這些資料得到休息,反而更加忙碌。

得到的資料必須進行驗證,缺損的資料需要分類整理,安排相應的人員進行研究。

最重要的是,科技資料只有被地球人吸收和轉化,將它們投入到實用中,才能轉化為種族的實力,所以這些技術的實用化是重中之重。

多態金屬技術、空間技術、超微控制體技術等等都將進行實用化,這將需要不少時間。

因為費恆傳來的消息,不管是通宇還是地球聯邦領導層,都知道地球很可能在不久之後面臨克萊德澤艦隊的威脅,所以決定購買大型貨運飛船,將它們改造成制造工廠。

位于地球表面的基礎工業體系往太空搬遷。

新技術實用化全部在這些可移動的制造廠中進行,這樣就不用害怕出現緊急情況只能完全放棄地球工業,哪怕在半路上,地球人依然擁有部分生產能力。

雖然地球聯邦沒有參與到探索行動中,但大家都知道納爾德人如果抵擋不住克萊德澤人的進攻,地球人會怎麼樣,所以他們力所能及的範圍內,一場移民前的準備行動正在全面展開。

地球聯邦四號太空移民城剛入住第一批移民,五號、六號太空移民城就已經建了三分之一。

新的移民城都為環形多層結構的人造太空城,它的外觀呈橢圓形,自轉速度很快,由此模擬出重力環境可以節省能量的使用。

這兩個新城都能夠容納八千萬移民,而且這兩個新城內啟用了很多新技術,更合理的使用了空間,它們都能不依靠外界補給,讓移民在移民城獨立生存下去。

地球人建設太空移民城已經不是新手,都形成了一套程序。

現在各種技術的發展迅速,技術轉化到實用中更迅速,當初太空城建設中身穿太空動力裝甲的建設者,和機器人建設大軍共同搭建太空城各結構的情況已經看不到。

如果現在有人參觀新太空城工地,別說人類建築工人,就是人形機器人都不常見。

專用太空建築機械代替了通用型機器人,讓太空城的建設快到讓人目不暇接。

現在只要有足夠的運輸能力,太空城主體結構的建設是極為快速的,困難的還是費恆等人的要求——每一個太空城必須有自己的引擎,能夠獨立移動。

推動如此質量的人造天體需要多大的引擎?又要多大的動力爐?生態圈體系、維生體系、工業體系、空間跳躍引擎、引力場產生設備

許許多多的設備要安裝在太空城內,這些東西才是讓太空城建設緩慢的最大原因。

李毅清和約翰森都是地球聯邦的太空城建設觀察員,其實就是監工,哪里自動化建築機械出問題,哪里建築進度沒到要求,造成餃接問題,就需要他們通過修改主控程序來解決。

他們兩有一艘小型維修船,其實是用大型飛行器改裝的,正常情況下兩人會一直待在維修船上,圍著兩座建設中的新城轉圈。

新城建設中的畫面會傳到維修船內,兩人都能清楚的看到。

李毅清其實是通宇成員,現在地球聯邦一些技術性很強的工作,至少有大半是由通宇成員來完成,就是因為通宇在地球遭遇浩劫的十多年時間內,學校依然在進行正常教學,而且他們學校所教授的知識,一直緊跟著通宇的發展,沒有跟現實月兌節。

現在的地球,涉及到太空的行業,哪一項都需要新的知識,通宇成員最附和要求,所以在聯邦建設大軍中,通宇人活躍在各個行業中。

李毅清是個瘦小的小個子,跟坐在身旁的約翰森一比,兩人的差距實在太大,兩人如果都站著的話,李毅清的腦袋只能到約翰森的胸口,約翰森的體重是他的兩點五倍。

正是因為李毅清的身體條件,他沒能進入通宇太空戰士行列。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幽靈機械最新章節 | 幽靈機械全文閱讀 | 幽靈機械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