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身裝著一口泉 第二百九十八章 磚頭

作者 ︰ 我要的是葫蘆

「要不讓學生們先回家吃飯吧?」看看時間。差不多到放學的點上。張倩見一時半會兒這東西也挖不出來,就和王老師商量讓學生們先回去。

「嗯」王老師也有這個意思,她沖著那群小家伙喊了幾聲,讓他們都散開。

這些孩子最喜歡看稀奇,一個個磨蹭著不想回去。不過攝于老師的壓力,只得快步朝家跑,準備吃過飯早些過來。

「手機拿沒……給我用下,拍幾張照片。」張倩臨走前特意問劉軍浩要過手機,然後對著那藍褐色的東西猛拍幾下。

她準備等下上網查一下,要說剛剛看到這東西的時候,她也不敢肯定到底是什麼,畢竟還是第一次見到。王老師只說了句「會不會是化石?」結果學生們以訛傳訛,紛紛說學校里發現化石了。當著一大群學生的面,張倩也不好意思說自己不知道,只能將疑問壓在心頭,默認是「化石」了。

回到家里,劉軍浩剛準備請老婆品湯呢。哪知道張倩把教案往桌子上一扔,直接打開電腦。

「老公,你趕緊過來看,這圖片怎麼和網上的化石不像?」等電腦開機,張倩直接搜索化石。她將從網上找到的圖片和自己拍攝到的對比了一下。發現相差甚大。

劉軍浩也湊過頭查看,將那段描述從頭看到尾,沒有看到相同的圖片,唯一類似的就是鑽孔化石。按上邊的解釋鑽孔是某些動物為了覓食、附著和藏身而打的洞,經常出現在石化的貝殼、木頭和其它生物體的化石之上。可是人家那孔比較規則,一般呈管狀或者園洞狀,跟這個完全是兩種形態。

「別研究了,趕緊吃飯,吃過飯再找幾個人挖出來好好的研究……」劉軍浩現在相當郁悶,好容易準備中午露一手,結果這湯有點蒙塵的感覺,老婆的心思根本不在這上邊。

「嗯……你給我盛一碗飯,我接著查,一定要弄清楚這東西到底是什麼。」張倩現在卻是準備打破沙鍋問到底,等下午學生再問的時候好歹也有個說法。

得……看老婆查的這麼投入,劉軍浩只能將服務進行到底。

「嗯……啥湯,這麼香?」剛聞到這股味道,她的注意力立刻轉移。

「猜」劉軍浩賣起了關子。

「有竹蓀,木耳、粉條……剩下的就不認識,肯定不是魚肉。」辨認了快一分鐘,張倩也沒有認出那乳白的色東西是什麼肉。

「上午從後院中捉的石雞,味道怎麼樣?」見老婆終于將注意力轉到美食上,他才倍感欣慰。

「石雞,石雞可以吃了……這東西喝著真不錯,咱們晚上還做。」張倩品嘗過竹蓀石雞湯後,也是一個勁兒的贊不絕口。先前劉軍浩打算養石雞的時候她還表示反對來著,說是石雞是保護動物。吃這東西有負罪感。沒有想到一頓飯的功夫,她的立場就改變了,如果在戰爭年代,絕對是個鐵桿投降派。

飯還沒吃完,已經有游客找上門。

劉軍浩還以為人家是過來買黃鱔的,趕忙搬出椅子讓他們在院里坐下。

「不用坐了,劉軍浩,听說你們上午在學校操場上挖到了化石?」說這話的是鄭建學,他是上午和老婆一起趕到劉家溝的。中午听村里的孩子們說學校挖到化石,兩口子都來了興致,準備過去拍幾張照片,文霞甚至還想等下弄兩塊收藏。

他們剛出門,看到其他人也在談論此事,就一起趕到劉軍浩家問究竟。

「這麼快你們都知道了……」張倩听到動靜,也端著碗走出來。

不用問消息來源,肯定是村里那幫熊孩子回家的時候說的。

既然大家都是過來看化石的,劉軍浩也沒耽擱,直接把他們領到學校操場。

「這玩意兒是化石?」

「不像是化石……」

「好像也不是石頭,從沒見過這樣的石頭……」

等這幾個人看到那麼大個的石頭,都開始爭辯起來。主要是它的形狀太奇怪了一點,粗看上去。外表很像是未經打磨的鳥籠。關鍵是那些拳頭大小的洞隙有很多,而且呈一定的規律排列。有幾分像是人工雕琢的痕跡,但更多的是天然。

「應該算是一種尚未被人發現的假山石,你們看著痕跡,和太湖石上的蜂窩狀很像……」鄭建學圍著這東西轉了一圈,然後說出自己的推測。

太湖石又叫窟窿石,主要是由石灰岩構成的。石灰岩很容易受到外來力量的風化侵蝕,軟松的石質月兌落,比較堅硬的地方保存下來,這樣就形成了曲折圓潤的形態。

「別說,還真有點像,」經他這麼一說,有兩個人開口符合。

「太湖石是這種顏色的嗎?再說太湖石很粗糙,這石頭太光滑了,跟墨玉一樣。」文霞卻開口反駁。

「也是……」立馬有人贊同她的觀點。

這事兒鬧的,沒人認識,大家只能圍著石頭瞎猜。

「先挖,等挖出來找村里人看一下」趙教授見一時也說不出個所以然然,又埋頭揮舞鐵鍬。

劉軍浩看這次的工程量不小,就把電話打到村里讓二麻子喊幾個人過來幫忙。不到十分鐘,七八個棒勞力拎著鐵鍬走進校園。

「廣喜叔,你看見過這東西沒?」等他們靠近,劉軍浩趕忙讓出位置。

「這是啥東西?我也沒見過呀,肯定不是咱們山上的石頭!」二麻子看了一陣子,最後連連搖頭,直說自己不認識。

原本想著多幾個人幫忙,這東西應該能很快挖掘出來。

情況並不像大家想想的那樣,挖了半個多小時,周圍已經挖出個一丈方圓、快兩米的大土坑。可是那家伙並沒有露出本來的面目。

二麻子挖著挖著心中泛起嘰咕,總覺得這事兒有點邪乎。他停下手,把劉軍浩拉到旁邊低聲說道︰「小浩,我看咱們還是停手吧,我感覺這東西恐怕不是什麼好東西,萬一出啥問題咋辦?」

「沒事,廣喜叔,就一塊石頭。」劉軍浩是個無神論者,自然不相信這東西有什麼古怪。

「我挖到一個壇子……」突然劉啟華驚叫了一聲。

听他這麼一喊,兩人趕緊湊過去,只見一個瓦盆模樣的東西在泥土中顯現出來,讓人覺得怪異的是壇子里邊塞了半壇子細沙。

劉啟華又往下邊挖了幾鐵杴,壇子徹底展現在人們的面前,壇子底部帶著三足。

「這是香爐碗……」趙教授一眼認出那東西。應該是以前人們磕頭燒香用的,只是材質相當粗糙,沒什麼收藏價值。

「咱們停下來吧,別讓神怪罪」二麻子更堅信自己剛才的猜測……平白無故會在這東西跟前出現一個香爐碗。不用多想,肯定是敬神用的。

「廣喜爺,你月月磕頭燒香那麼虔誠,也沒見發財……」劉啟華也不相信這玩意兒,張口奚落道。

二麻子家敬神虔誠劉家溝人人都知道,人家那是祖傳。據說最早是他爺打算第二天開始翻修房子,結果晚上開始做夢。夢見一只鳳凰落在離他家不遠的堰塘邊上。

「鳳凰不落無寶地」那老爺子以為是祖宗托夢,第二天剛醒就喊自己的兩個兒子商量舊房不翻修,直接蓋新房,地點就選在了凰落處。而且從那以後,每月初一都要上香敬祖先。

老爺子敬了一輩子,啥效果也沒有,等他死後這房子分給二麻子他爹。

等宅子傳到這老爺子手中,他也保持著每月初一上香這個傳統。據說因為這事兒,文革的時候還被斗過。雖然燒了一輩子香,不過二麻子他爹並沒有發財,給人趕一輩子大車。結果臨死的時候叫囂著看到一大群金雞娃在自家的院子里啄食兒。

「你這熊孩子,等吃虧的時候就知道啥叫‘不听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反正我不挖……」二麻子叫一聲,說啥也不動鐵杴。

這個時侯差不多到下午上課時間,張倩想著今天的課程進度還沒有完成,就將學生完全趕進教室。可是那群孩子哪里坐得住,不時偷偷扭頭朝窗外看。

操場上的人越聚越多,看過實物後沒有一個人認識。不過推測越來越離譜,更有人說像是聚寶盆。

十來個人忙乎將近一個小時,終于挖到底部。

劉軍浩站在大坑邊目測一下,這東西大概有四米高,估計有上千斤重。人站在坑底根本沒辦法抬上來,只能用繩子拉扯。

「小浩,你回家把井繩拿來吧,這東西根本沒辦法抗」劉老三也有這個打算。

等井繩拿來,幾個人橫七豎八纏繞在「化石」上邊,然後同時使勁兒抬出。

咦……幾乎所有人都有這感覺,那就是這東西太輕,七八個人根本沒用太大的力氣。

他們不費吹灰之力將「化石」移到平地上,那東西終于顯現出廬山真面目︰藍褐色的軀體遠遠看上去有點像玲瓏寶塔,等走到近處卻分外覺得突兀,上上下下似乎有無數條虯龍盤橫。那一層層洞隙沿著一定的規律排列,又讓人覺得分外神秘。

這東西既不像是植物化石,也不像火山岩,甚至根本不是石頭。不過到底是啥東西,在場的人卻沒有一個人能說出究竟。

「讓讓,大家讓讓,郭記者領著專家來看化石了。」這個時侯,人群中傳來劉廣聚的高呼聲。

這人……劉軍浩哭笑不得,啥都沒確定,他就著急忙慌的把記者招來。不過有專家也好些,至少人家能認出是什麼東西。

「不是化石,應該是人工燒制出來的。」那戴眼鏡的專家只看了兩分鐘,就下結論。

「人工做的……到底是啥東西,是不是文物?」鄭建學話中帶著疑問,他一直以為專家就是「磚家」來著。

「那我就不清楚,這東西不可能平白無故的埋在地下。看年代好像不是很久,你們村可能有人知道。」那專家搖了搖頭,然後將手中的儀器收起。人家是研究古生物的,不是文物專家。

經他這麼一提,眾人才覺得是這麼回事兒。老人們經事兒稠,應該能夠認出這東西。

于是乎,又有人騎著車子去養雞場喊劉五爺等人。

「我地媽呀,小浩,以後說啥也不坐你的車子,我嚇得差點得心髒病。」一路上劉軍浩騎得飛快,沒等到學校門口,老牛頭就趕忙讓他停住,寧肯自己走過去。

「這東西沒見過」劉五爺看了兩眼搖搖頭。

「我倒是見過,瞧這顏色,很有可能是磚頭。」老牛頭仔細圍著這東西觀察一陣子,最後定下結論。

「這是磚頭?!」當老牛頭說出這東西的來歷時,一群人都有些難以置信︰老爺子不會是胡說八道的吧。

從上看到下,再從左看到右,這東西怎麼瞧著也不像磚頭呀。再說有這麼大的磚頭嗎?三四米高的圓柱體。

「沒錯,應該是,這應該是咱們村以前那種土窯燒出來的。」老牛頭用手在上邊掰了兩下,最後很肯定的回答。

「這磚頭是用來干什麼的?」郭記者好奇的問道。

「我剛才少說了點,土窯燒磚頭,一塊磚頭要燒一斤柴,一般來說,一窯磚頭只要二十四小時就能燒好。燒過勁兒的話磚頭就會發酥……」

「可不是,這和磚頭發酥一個樣。」劉五爺立馬反應過來,難怪自己剛才覺得熟悉。

「磚頭發酥在窯里邊就燒成水了,等要到火熄掉,那磚頭拿出來跟發酵的饅頭一樣。不過這個肯定是時間更長,磚頭全部黏糊在一塊了。我年輕的時候在窯廠幫過工,經常踫到這情況。」

磚頭燒成水,一大群人覺得像是天方夜譚。

「沒什麼稀奇的,泥土的主要成分是 酸鹽,燒成磚頭主要是物理變化。咱們那種土磚坯在燒結溫度下,泥土表面達到熔點,再經水冷卻後,就變成具有較高強度和硬度的磚頭了。當然超過熔點會完全融化呈液體……」這個時侯,那個古生物專家跟在後邊解釋兩句。

這個解釋,倒有些說的通。

弄了大半天,只是一堆燒制失敗的磚頭,眾人的失望可想而知。尤其是剛才下去挖坑的那幾個人,都覺得身上一點力氣也沒有了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隨身裝著一口泉最新章節 | 隨身裝著一口泉全文閱讀 | 隨身裝著一口泉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