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門錦繡 正文 50︰夜深千帳燈(三)

作者 ︰ 秣陵樹

卻說雨霏身著雪青緞窄小袖短襖,外頭罩著冷藍綢捻襟坎肩兒,下面系著月牙白綾棉裙,在這一日戌時時分,依約來到府中後院人跡罕至處。忽從側里深林瘦徑,藤蘿掩映中驀地閃出一人來,一把攢住她的縴縴玉手。驚得雨霏差一點便要出聲呼救,定楮一看,原來是念遠身著半新不舊的石青色鷹膀褂子,團花錦袍及玄狐大裘。因定下心來,默默跟了他至西角門,早有小廝牽了馬來等候在那,念遠遂扶了雨霏上去,二人共乘一騎,徑自往城外去了。

一路上,兩人皆悄然無語。雨霏但見四況人煙逾見稀疏,心中不禁納罕,也不知自個兒將被帶往何方。那念遠雙手執轡,見前面攬著的人兒只梳著插花鈿雙髻,一身穿著猶如鄰家正值豆蔻的少女,不施粉黛,裊裊娉娉卻自有一股清新。只想就此信馬由韁下去,不論其時風景如何。

又過了約莫一盞茶的工夫,便順著一徑曲折崎嶇的山路,來到一懸崖絕壁的半腰間。身側奇峰突起,壁立千仞;底下黃沙漫舞,亂塵薄暮。遠處長河落日閉孤城,雲垂平野大江流。笳鼓喧喧,牧馬群嘶,不知何處吹起了蘆笛。念遠遂輕輕兒扶了雨霏下馬,便見山下乃是柳營沙場。又過了一會工夫,天便漸漸地暗了下來。月如霜,沙勝雪,燭冷燈稀寒露下,星影搖搖猶欲墜。風翻旗影,鐵衣生光,穹廬萬帳,吹角連營,升起數堆冉冉篝火。

雨霏不禁感慨萬千︰「烽火城西百尺樓,黃昏獨坐海風秋。更吹羌笛關山月,無那金閨萬里愁。ぇ」

念遠解上的狐皮輕裘為雨霏系了,方笑道︰「霏兒才思敏捷,果然比別人又是一樣心腸。」

雨霏乃愧道︰「我不過是閨中思婦之語,若是郡馬,那必是‘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了。」

念遠長輯于地,正色道︰「子陵此次相邀,實乃替三軍千萬將士,感念郡主酬餉之德。」

雨霏冷不防被唬了一跳。遂嗔道︰「郡馬這是做什麼?不過舉手之勞罷了。何須如此?」

念遠因肅然道︰「郡主有所不知,今上雅好吟風弄月,賦詩作對。底下又有一群見風使舵,阿諛奉迎之徒。國庫之資競相用作建園修亭,聳閣矗樓。又從民間選女子千余名入樂籍,以充盈教坊司,將今上與眾百官及侍從文人的游戲唱和之作譜曲編舞,再用金帛書寫掛于和聲署中。每日里笙歌艷舞,動輒耗資百萬千萬。連年征戰國庫本就空虛,如今竟連軍餉也難以支持。眾將士殺敵御侮,保家衛國,卻只能野菜稀粥,饑一頓飽一頓,有時甚至不得已冒著殺頭的大罪違抗軍令屠殺戰馬以充饑。」

雨霏搖了搖頭,面色淒然,嘆道︰「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真是古來如此!」

念遠望著遠處皚皚白雪覆蓋下層巒疊嶂之中綿亙無盡,如長蛇般蜿蜒于叢山間的城牆,手指那放烽火的煙墩,愴然道︰「傷心秦漢,生民涂炭,讀書人一聲長嘆。舞文弄墨,酸詞腐句不過渲染了歌舞昇平,又怎能解這天下黎民之苦。故子陵自小立志︰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怎奈我雖為武將,如今卻身不由己只能困守侯府求得一隅偏安,實在慚愧得無地自容。幸得郡主慷慨贈銀,這才免去了眾將士的後顧之憂,也安了子陵懊喪頹廢之心。」

雨霏聞言,低頭暗自思量半日,方嘆道︰「你只是有心無力罷了。何況那些銀子本就份數子陵所有。我不過是借花獻佛罷了。那里當得起你這般大禮。」

念遠也不由得為之動容,因道︰「霏兒仁善慈悲之心,子陵豈會不察?那金累絲點翠鳳簪價值連城,難道不是霏兒之物?」

雨霏神情淡然,抬眼遠望夜幕中央那一道閃閃發光仿若近在咫尺的星河,嘆道︰「我身無長物,一應釵環翠鐲皆屬王府所有。只有這支簪子是成婚當日今上與太後娘娘所贈。如今這樣也算得上是物得其所了。」

一時悲風簌簌,落木蕭蕭,橫笛遍吹一曲,和著那悲涼淒愴的調子。山下軍營處隨風送來一老兵滄桑淒楚、低回百轉的歌兒︰

高高山頭樹,風吹葉落去。一去數千里,何當還故處。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道逢鄉里人,家中有阿誰。遙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從狗竇入。雉從梁上飛。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飯,采葵持作羹。羹飯一時熟,不知貽阿誰。出門東向望,淚落沾我衣。え

聞之直令游子雙淚垂,遠客涕沾襟。

過了一會子,篳篥聲烈,直追著那羌笛奏出的曲調而上,卻是一惆悵憂邑,慷慨沉雄的聲音唱道︰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ぉ

听到這兒,念遠遂朗聲和著那蘆笛聲高歌道︰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

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お

一時,數百盞天燈自山下氈帷間徐徐升空,星星點點如銀花雪浪一般。高樓鼓更,城笳聲聲;燭火搖曳,人影闌珊,直把個晦暝幽暗的夙夜照得猶如白晝一般。

ぇ出自唐代王昌齡《從軍行》其一︰描寫了一位處于戰斗空隙之中的唐軍戰士和他對遠方妻子的懷念。末句卻從對面寫來︰不直說戰士對妻子的思念有多苦多切,而說他想到妻子在萬里之外因為掛念自己而憂愁傷心,夫妻兩人對長久的別離、無望的等待都同樣地無可奈何。

え出自漢樂府《十五從軍征》描繪了一個「少小離家老大回」的老兵返鄉途中與到家之後看到的滿目瘡痍,荒涼淒楚,家破人亡,舉目無親的悲慘情形。抒發了主人公為國征戰六十五載卻有家歸不得,等到歸時卻又無家可歸那悲痛欲絕的茫然之情。

ぉ出自範仲淹《漁家傲.秋思》,抒發出邊關將士壯志難酬和思鄉憂國的情懷。

お出自清代納蘭性德《長相思》,這是一首描寫邊塞軍旅途中思鄉寄情的佳作。纏綿而不頹廢,對故鄉深深依戀的柔情中透露出男兒鎮守邊塞,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朱門錦繡最新章節 | 朱門錦繡全文閱讀 | 朱門錦繡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