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物混跡花叢︰致命溫柔 120 在上海之二十︰鹿港小鎮

作者 ︰ 古城夜未央

中間,林總唱了一個纏綿的慢四節奏粵語歌曲,大家起身邀請身邊的姑娘一起慢舞助興。暗淡的燈光,纏綿溫柔的音樂,小玲那豐滿溫暖的身體緊緊貼著自己,酒酣耳熱,人不由得心猿意馬起來,腦子里卻不斷出現方玉的身影……

結束前,我上洗手間回來,佘總已經搶著把單埋了。

從夜總會出來的時候,已過了十二點了。林總和佘總還意猶未盡,小黃叫上了剛才陪我們唱歌的那幾個姑娘換好了衣服陪我們去吃夜宵。

夜宵安排在古北黃金城道上,台灣人開的一家叫「鹿港小鎮」的小菜館。林總和佘總的祖籍都是福建,他們喜歡台灣閩南菜。鹿港是台灣中部西海岸的一個小鎮,第一次知道鹿港小鎮自我喜愛的歌手之一羅大佑,他在八十年代發行的個人專輯《之乎者也》中的第一首歌曲,歌曲名字就叫「鹿港小鎮」又名「台北不是我的家」。

最早听到羅大佑的歌曲記憶里好像是「童年」,是從敵台里收听的。小時候住在古鎮,一不留神收音機里可以收到台灣的電台廣播,當時,听台灣廣播屬于偷听敵台行為。

凌晨,這家菜館居然還是生意興隆,里面坐滿了悠閑地聊著天的客人,看上去似乎以居住在周邊的台灣和香港客人居多。

眾人坐定後,剛好店里在播放「鹿港小鎮」這首歌曲。

歌曲表現的是一個年輕人為了追求工業文明帶給他的生活夢想,離開傳統意味濃郁的小鎮,來到了大都市,感受到了都市的冷漠、排斥和擠壓,那里不是黃金天堂,都市的冷漠與殘酷使他難以忍受地吶喊起來。在懷念中的小鎮里,呈現的爹娘、姑娘、清晨和黃昏、媽祖廟和燒香的人們……歲月掩不住爹娘淳樸的笑容,長發迎空,賣著香火的那家小雜貨店,一顆善良的心和一卷長發……使那失去和正在失去的美好生活在歌聲中撲面而來,更徹底的悲哀是鹿港本身也在象台北那樣,最後一段所說的就是在工業化中鹿港自身的失落。那個記憶中的曾經的鹿港,逼視著台北的浮華,那個現實的鹿港也無法挽留地走遠了……

歌曲里將鹿港小鎮和台灣都市做了近似搖滾的吶喊對比,它是對工業化、城市化過程里,人的失落,傳統和生活的失落引發的思考、困惑、懷念和不適。

看著身邊的小玲,我突然唏噓不已︰一個原本淳樸的山區大學生,為生活所迫,拋棄尊嚴,來到都市的風月場所賣笑陪唱,強作歡顏……而我,同樣一個古鎮出來的大學生,來到上海灘,混跡風月場所,卻在享受著她的服務。我和她似乎都失去了很多東西……

我想起了狄更斯在《雙城記》里的那句名言︰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這是一個最壞的時代,這是一個講信用的時代,又是一個欺騙的時代;這是一個光明的時代,又是一個黑暗的時代!

「喂,在發什麼呆啊?你要的擔擔面來了!」小玲的叫聲打斷了我的思緒。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小人物混跡花叢︰致命溫柔最新章節 | 小人物混跡花叢︰致命溫柔全文閱讀 | 小人物混跡花叢︰致命溫柔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