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齡女官 第一卷 人怕出名豬怕壯 第七十六章 書房談話

作者 ︰ 西西尋夢人

卻說父女兩一前一後走到書房,狄懷英走在後面,將門關住。

「英兒,你有什麼事情要對為父說,正好,為父也有件天大的喜事要對你說呢。」狄老爺思來想去,覺得還是對女兒坦白的好,這女兒既聰慧,又固執,而且稀奇古怪的想法層出不窮,要是知道自己貿然做主,只怕會鬧翻天,還不如早早攤牌。

「呵呵,是成親的事嗎?我還以為你準備在我成親前才會告訴我呢。」狄懷英皮笑肉不笑,雙眼直盯著父親質問道,「我這般年幼,你卻想要將我嫁出家門!我與春哥哥只有兄妹之情,並無男女之情,婚姻沒有愛情就是囚籠,如果與春哥哥成親,只會毀掉你女兒一生的幸福?」

她說一句,步子就緊逼一步,狄老爺被她憤怒的模樣嚇了一跳,後一想,自己是父親,自古以來兒女的婚事均由父母做主,底氣也硬起來,強硬道,「父母讓你應下這門婚事,定不會害了你。從明天起,你就老老實實呆在家中,跟著你母親準備嫁妝,至于這捕快一職,我自會給王縣令說明情況。」

這萬惡的封建社會!

被狄老爺如此強硬的說法刺激到了,她的聲音也不自主的拔高,怒氣沖沖說道,「誰答應的誰嫁,我死也不嫁!」她的婚姻她自己做主,才不要交給別人,哪怕這個人是自己的父母親。

狄老爺雙眼一瞪,心中火氣也上來了,這女兒平日里什麼都好,可就是太有自己的想法了,如果不找個人將她拴住,指不定會闖出什麼事情來。

不過他好歹也是在官場中混跡十余年,就算是心中有所計較,心中怒氣再勝,斷不會過分的顯露出來。心中閃過幾個念頭,他面色漸漸緩和起來笑道,「英兒,你是父親的心肝兒寶貝,怎麼可能逼你,沒關系,既然你不願意,父親定然也不會逼迫你。不過只是希望你能好好考慮一下,畢竟這春兒可是不可多得的好夫婿人選吶。」

狄懷英听得他話中有緩和的余地,也懊惱自己不該這般對父親說話,不過這關系著自己以後的幸福,她才不要交給別人決定,所以她依舊強調道,「父親,這可是你說的,你不會逼我。我只願意嫁給自己愛的人,如果婚姻沒有愛情,那對我來說是個囚籠,只會讓我生不如死的。」

狄老爺點頭,想起另外一件事,拉過她的手走到書案旁邊指著書案上的兩卷字畫說道,「你看這幾副字如何?」

狄懷英疑惑將他們展開一一看去,只見第一幅寫著︰龍雲玉葉上,鶴雪瑞花新。影亂銅烏吹,光銷玉馬津。含輝明素篆,隱跡表祥輪。幽蘭不可儷,徒自繞陽春。

另外一幅上面寫著的是︰朔空曾紀歷,帶地舊疏泉。色泛臨碭瑞,香流赴蜀仙。款交欣散玉,洽友悅沉錢。無復中山賞,空吟吳會篇。

原本她在現代對古代的詩歌就頭疼,只知道唐朝有個李白杜甫,其他一概不知。來到這唐朝雖然也要念書識字,但是沒有高考隨時懸在頭上得緊迫感,學問馬馬虎虎,冷不丁突然拿出兩首詩詞給她看,只感覺頭昏頭痛想瞌睡。

「這……這是……」她一邊想著這是誰的詩,一邊想著是不是父親在變相的考她的學問。父親松了口,她可不想讓他一氣之下舊事重提。

這詩她從來沒有見過,不過看筆跡,絕對不會是今年之內寫的,也不是父親的字跡。這這卷軸做工精細,定時經過仔細裝裱,那麼這個寫字的人定是個名人……現在才初唐時期,名人嘛……她想了又想,想了又想,終于從記憶深處挖出一句「初唐四杰」來。

「初唐四杰」是指唐代初期四位詩人,也可以稱為文學家,他們是王勃、楊炯、盧照鄰和駱賓王的合稱,簡稱王楊盧駱。

「難道是‘王楊盧駱’的詩?」她實在是想不通在李白杜甫還沒出世的時候,什麼人能讓父親這般開心,還將此人的筆跡當寶貝。

「果然是我的好女兒,這正是‘王楊盧駱’之駱賓王的真跡呀!」他得意洋洋的指著第一幅說道,「這是《詠雪》,」又指向第二副,「這是《詠雲酒》,這可是我最近的來的呢。全是真跡。」

什麼真跡不真跡的,在狄懷英面前還沒有一本小人書來的更吸引她。不過父親這般喜愛,相比是非常有價值的東西。讓她看這個定是有道理的,她了然道,「你收集來,還不是準備送出去!」

這一句話正好問道狄老爺的痛處,只見他輕輕撫模著字畫緩緩道,「英兒,比起他的才學,他的氣節才更讓人佩服。為父自問論才情定不輸給他,卻是在這氣節上面拍馬不及。」言罷,他停住手,將這兩幅字畫仔細卷起來系好,小心翼翼的放進旁邊兩個長條狀的紙盒子中。

嘆口氣,他轉頭看著迷惑的女兒,繼續說道,「這官場猶如戰場,如果不能處處小心,步步為營,隨時為自己下一步打算,輕者過的不如意,重者遭來橫禍。為父在這衙門做了博士這些年,雖然有機會提升,不過我卻不想過那種如履薄冰的日子,想法設法推掉了。但是,眼下的這件事。卻是不能不做,因為這是關系著春兒之後的仕途,也關系著咱們家今後在太原的生活。」

狄懷英听了這話,心中莫名冒出一股不好的感覺,忙問道,「究竟出什麼事情了?」

狄老爺嘆氣道,「也怪你走了這些天,不曉得這個消息。在你去邊城後,突然從長安傳來消息,王仁皎長女不久將要出發到長安去,听說是皇上賜婚,聖旨現在還在路上,想來也快到了。」

狄老爺這麼一說,狄懷英全明白了。

這王仁皎原本就是太原的縣令,自十一年前調任,沒想到僅僅是幾年時間,便調到長安,現在時唐太宗李世民眼中的紅人,雖然地位不比長孫無忌,可是這實權在握,百官對他是百般討好,過的倒比長孫無忌還要風光。他調任的時候,家眷並未帶去,只帶了兩房小妾陪同,正妻女兒都留在太原城中生活。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妙齡女官最新章節 | 妙齡女官全文閱讀 | 妙齡女官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