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顏國相 第五十回 事業興旺入正軌

作者 ︰ 修儀

忠親王回幽州了,吳青雖然也會在無人時傷春悲秋一番。但是有這麼多的事情等著她做,容不得她閑下心來。仲秋一過就是秋分,她田地里的小米也陸續成熟開始收割了。

趁著秋分這一日的休假,吳青去地里看了一回。今年城里的粟米價格是每石六百五十文。而地里的小米都是未月兌粒直接拉去賣,價格大概是每石四百文。古代糧食產量低,吳青去之前早已做好心理準備了。可到了那里一看還是大吃一驚,每畝平均只收獲谷子三石左右,也就是說每畝只能創收一貫二百文。十頃地加起來也只有六百貫。

難怪他們這些佃農听說以後每月拿錢喜不自禁,這樣算下來,今後一個男勞力一年的工錢能抵得上以前一家人的收入了。

吳青和糧店經紀說好,這里十頃地所有的谷子都交給他收,錢在月底一起結。若是有不想賣的,也過一下秤,登記了她好抵算工錢。比如有張家五口,他們不舍得用工錢買貴些的米面吃,想留著谷子當糧食,吳青就把他家的糧食留給他們抵作應付的工錢。

八月末,田地里的小米也收獲結束,開始修整土地了。八月三十旬休這一日,吳青和糧店經紀以及各戶戶主一一核對了收獲的糧食數目,總計收得現錢四百三十貫六百八十文,接著又把各戶當月的工錢結算了。

緊接著,吳青領著眾人做了一個簡單的祭祀儀式,莊園算是正式開工了。莊園建設全權交給兩個帶頭的工人師傅。李大負責監管,李大媳婦和另外兩個婦女一同給工人師傅燒火做飯。另有一些忙完農活的佃農則會來工地幫忙一起干活。

吳青已買好了大蒜種子,讓佃農們兩天之後播種。並指派了幾個有種大蒜經驗的佃農看顧指導別的佃戶。吳青又叮囑大家等到地里大蒜種下去,農閑時間都要來工地上工。如今每個佃農都是莊園的一份子,不能再像以前一樣只顧著自家幾畝地。

吳青給莊園制定了幾條規矩,規劃了每個人的作息時間。又怕大家理解不了,吳青就把自己的想法和要求同他們細細地解釋了一遍,讓他們充分認識到,今後他們就是莊園的職工了,莊園的興衰成敗都與他們休戚相關。

吳青說得口干舌燥,大家還是似懂非懂。一個姓莊的大伯說道︰「官人說的我也不太懂,我只知道官人叫我們做什麼我們就做什麼。還得眼楮里有活,自家空閑了就來給東家干活,總不能對不起官人每個月給我們發的工錢。」眾人連連點頭都說是這個理。

吳青笑道︰「莊大伯說得也差不多,大家都積極一些。莊園辦好了,大家的好日子才能長長久久地過下去,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嘛!」

「官人說的是,大家好才是真的好……」眾人的氣氛一下子熱烈起來。說干就干,大家伙都不閑著,有地里的活就去忙地里的,地里活干完了就來工地上工。看著眾人熱火朝天的忙活,吳青十分滿意,她似乎看到了心目中的理想烏托邦正離自己越來越近。這種希望與滿足便是在上一世都未曾有過。現在她越來越覺得這個異世或許就是她本該來的地方。

八月已盡,吳青編寫的《算盤術》業已完成,交由國子監書庫刊印。書肆的生意也越來越紅火,承接的批量訂單也是越來越多,擴大生產已是迫在眉睫。斟酌了許久,吳青終于選定了書肆附近巷弄中一處獨門獨院的民宅。

這個小院有三間正房,六間廂房。院子寬約六丈,進深五丈六尺,比興業坊的居處小了一半。因偏僻些,建的也粗陋,要價只需一千貫。

吳青計劃著要把兩邊的廂房打通,分別作為排字房和印刷房。三間正房作為裝訂房、庫房和雕版房。吳青估算了一下,好好修繕改造的話得花費一百多貫錢。再加上置一套活字和其他設備,整個新印坊置辦下來得花上一千六百多貫。

吳青將書肆賬上所有的錢都取來支用,開始籌辦起來。建新印坊的工作已是輕車熟路,吳青有空的時候就自己去瞧一眼,沒有空的時候就讓莊六或余大幫她看著。又在書肆門口貼上招工的告示,招攬工人和學徒。

忙忙碌碌地,時間很快就要到重陽了。街市里到處都有花農售賣各種菊花。這一天,吳青收到了一封忠親王的書信。信里依舊先是寒暄客套了幾句,然後問了一些武器方面的問題。最後一頁,卻說幽州有一處郊外,漫山遍野都開著野菊花,望之如朝霞金錦,美得如同幻境。忠親王還在信的結尾粘了幾多業已干枯的野菊花。

看到這里,吳青差點笑出了聲,這還是忠親王第一次在信中說一些題外話。真想不到,忠親王還是挺有情調的嘛!

吳青快樂得寫了回信,寫完之後又調了一些口脂點在唇上,輕輕地在信紙上印下一個嫣紅的唇印。並在旁邊寫下這樣一行字︰吾,覆子之唇,贈你一世情深。伊,覆我之唇,慰我前世哀傷。吾,深吻子眸,伴你萬世輪回。伊,吻我之眸,許我世世不分。

信遞了出去,吳青天天掰著手指算日子,只盼著他能早日見到自己的回信,早日能在信中回應自己,成全自己這份痴情。

過了重陽,便是誠意郡王大婚的日子。勛貴使臣,文武百官皆備了厚禮送到郡王府。吳青早已在木作行,找了一家做工最好的陳氏木作坊,訂做了一只明代樣式的荔枝木書架,兩只明代樣式的荔枝木圓角衣櫃。共計花費了五百一十多貫。

陳氏木作坊根據吳青的圖紙做出來的成品,簡練典雅,精致圓渾,掌櫃的和老師傅都是贊不絕口。陳氏木作坊的東家是個精明人,專門找吳青商議了一番,訂下一份協議。今後吳青每月給陳氏木作坊提供兩張大件家具圖紙,另兩張小器物圖紙。凡是按照吳青提供的圖紙,打造出來的家具,售出之後給吳青一成的提成。

等到這一只書架,兩只衣櫃送到誠意郡王府,二皇子難得展笑顏開,連道有心了。經過這一段時間的接觸,二皇子對她的敵意已漸漸冰釋。對此,吳青也是暗自松了一口氣,少了一個把自己當做假想敵的皇子,這五百多貫的巨款算是花的值了。

剛入八月的時候,宮里就已賜下禮物送往崔家,此為定禮。崔家備下酒宴五十桌遍請三品以上的官員及命婦,是為訂婚宴。吳青因品級不夠,未能參加。這次郡王府的婚宴,吳青作為二皇子的授業師長得以應邀觀禮。

婚禮前一日,崔家把王妃的妝奩送往郡王府。婚禮當日,誠意郡王著郡王袞服至宮中向帝後行禮。太常寺率屬官二十人,禁軍四十人至崔府奉迎。禁軍之後便是有兩百多人的黃麾大仗,緊跟著又有尚寢局置備的,裝設了紅緞帷帳的彩輿鸞轎,郡王府女官在彩輿旁簇擁隨行。

與此同時,宮中預派了隨從命婦在崔家等候。一品齊國夫人朱阮氏為贊事命婦,則領著七位命婦在郡王府內迎候。禁軍都教頭童將軍領著眾禁軍清道,一眾人馬浩浩蕩蕩行至崔府迎接王妃。

王妃入府後便是拜堂。新人手牽紅綢牽巾拜天地、祖先。然後入洞房,夫妻交拜。贊事命婦領著幾個高品命婦將夫妻二人的發髻打散,而後系在一處,梳成一個‘頂髻’,是為‘結發’。

接著又遞給夫妻二人各一個紫金缽,新人雙雙對飲,是為‘合巹酒’。接下來,又有命婦送上‘定情十物’——鐲、臂釧、戒指、耳環、香囊、玉佩、同心結、金釵、金簪和宮花。為王妃一一戴上。十物戴畢,觀禮的眾人退出婚房,官員至前殿和正殿參加宴飲,命婦則往後殿。

宴席依舊是九盞規格,席間,內教坊司的樂人在一旁奏樂助興。整個婚禮的過程鬧而有序。吳青也算是長了見識了。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紅顏國相最新章節 | 紅顏國相全文閱讀 | 紅顏國相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