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樓春 第九章 當年

作者 ︰ Loeva

關大舅啞然。

知子莫若母。關老太太在秦家就發現了兒子言行的古怪之處,猜到這里頭必有什麼內情,是不方便在秦家人面前提的,所以她也就配合兒子媳婦的說法,順坡下驢,把這件事混了過去。但如今她已經回到家里了,在場的人都不是外人,外甥吳少英也是信得過的,她就不能再讓這個疑團繼續困擾自己,她必須要知道真相!

吳少英其實也發現了表兄表嫂的不對勁,當時沒吭聲,打算私下再問。如今姨母既然主動提了出來,他自然樂得支持。

關大舅沒有為難多久,就開了口︰「娘,芸娘當時說的話……實在不大好听,她一個未出閣的小姑娘,本就不該說那些,甚至是別人說起,她都不該听下去才對。秀哥兒他娘回家跟我說起,我都嚇了一跳。幸好當時攔住了芸娘,沒讓她大聲嚷嚷,否則叫秦家人听見了,日後兩親家還不知如何相處呢。」

關老太太听得疑惑︰「到底芸娘說了些什麼,讓你如此忌憚?」

關大舅苦笑,看向妻子。關舅母便吞吞吐吐地說︰「芸娘說,這些話其實不是她自個兒想的,是……是听齊主簿家的人說的。雖然難听,但跟她其實沒什麼干系,她只是把听到的事照著說出來而已。」

「齊主簿家?是齊太太說的還是齊姑娘說的?」關老太太眉頭一皺,「到底是什麼話?!」她有些不耐煩了。

關舅母還是有些結結巴巴的︰「不是齊太太和齊姑娘,是他們家粗使的婆子,說……說何氏還沒嫁給秦二爺的時候,嫁的是臨縣的陳校尉,她生的頭一個女兒,說是陳校尉的遺月復女,其實並不是,而是她跟奸∣夫生的,說不定就是秦二爺,就連陳校尉的死,也有些不明不白……」

「什麼?!」關老太太愣住了︰「這是什麼亂七八糟的話?!」

關舅母苦著臉道︰「媳婦兒也知道這話不好听,那兩個婆子未必就有證據,不過是胡說八道罷了。可芸娘說,齊太太的娘家在臨縣,與陳校尉家有親,若是無憑無據,又怎會說出這樣的話來?更何況,陳家也不是沒有證據,人家是有人證的,只是不好出面……」

關老太太深吸一口氣︰「你這樣亂七八糟的,說的話誰能听得懂?趕緊給我一五一十地說清楚了,到底是怎麼回事?!」

關舅母只得把自己知道的事從頭到尾講了一遍。

關芸娘與齊主簿的女兒曾一度交好,從前就時常到縣衙後衙去。齊主簿娘子不大喜歡關芸娘的性情,但出于禮數,也不會太過怠慢她,只是時常尋了借口,把女兒叫走,免得女兒與關芸娘相處的時間長了,沾染些不該沾染的壞習慣。這樣關芸娘在齊家待上半個來時辰,也就該告辭走人了。

但齊主簿娘子沒想到的是,齊姑娘不在場的時候,關芸娘一個人也不會無聊。她喜歡逮著齊家的丫頭婆子說話,甚至覺得這些人說的話更合她胃口,因為她不用象面對齊姑娘時那樣,還要考慮言辭和禮數上的問題。只不過丫頭婆子的素質水平參差不齊,當中難免會有愛嚼舌頭、不得主母重用的。其中有一位從齊主簿娘子娘家陪嫁而來的婆子,就喜歡傳小道消息,說人閑話,若不是年歲大了,又看著齊主簿娘子長大,後者只怕早就讓她養老去了,如今在齊家,也只是做些灑掃雜活。

那日這婆子與另一個婆子閑聊,聊臨縣老家的事,因關芸娘在場,便提起了關家的姻親秦家,秦家二女乃女乃曾經是臨縣老陳家的媳婦,死了男人後不到一個月,就在熱孝里二嫁去了秦家,當時在臨縣可是引起過熱議的。秦二爺也為此離了老家,去了大同駐守。

關芸娘听過姐姐與嫂子閑聊,就道︰「這事兒我知道,那秦二女乃女乃是二嫁才進的秦家門,不得公婆喜歡,秦二爺為了她,才特地去了那麼遠的地方。」心里還覺得秦安挺體貼。

那婆子卻說︰「哪兒是為了那二嫁的婦人不討公婆喜歡喲,西北二嫁的媳婦多了去了,誰象那姓何的婦人一般不要臉?她是自個兒不清白,秦二爺也洗不干淨,夫妻倆這是到別的地方躲羞去了!」由此說起了臨縣陳家對于何氏這個前任媳婦的議論。

何氏嫁進陳家,其實也沒多少年,她改嫁給秦安的時候,還只有十八∣九歲而已。陳校尉同樣是邊城駐軍里的一位小武官,常年駐扎在臨縣北面的興縣,在家的時候不多。何氏住的地方不是陳家族地,與其他夫家族人接觸不多,她素來以官家女自居,在人前斯斯文文的,平日里也是深居簡出,不愛與人來往,旁人只道她守禮喜靜,溫柔內向。

後來,陳校尉不放心她一人在家,讓一位族兄一家搬到鄰宅居住,原是想著多照應一下何氏,不料這位族兄族嫂,反而發現了何氏一些不同尋常的動靜。

某日半夜里,有一輛不知來歷的馬車,瞧著還是大戶人家用的那種,停在了陳家後門處。駕車的人是個胖老頭,頭發都花白了,但穿著綢衣,腰系玉佩,顯然不是尋常人。車中還有另一人在,是個男人,身量挺高,但披著黑色連帽斗篷。族兄族嫂在牆頭上看見,也沒認清對方的臉。

對此,何氏的解釋是,她哥哥在附近一處大田莊里當差,那日正好帶人外出辦事,來不及趕回去,夜深了,就來妹子家借宿一晚。

這個解釋也是說得過去的,只是,親哥哥到妹妹家借宿,何必鬼鬼祟祟的?而妹夫不在家的時候找上門,就算是親哥哥,也有些太不講究了吧?更別說他還帶了別的男人上門。哪怕是個老頭子,那也是外男啊!

不過,陳校尉知道後沒怎麼在意,他的族兄族嫂自然不好多說什麼。在那以後,何氏的哥哥就再也沒在半夜里過來了,每回都是大白天上門,還給鄰居族兄一家送了禮。這件事似乎就解釋過去了,只有那族嫂心里忍不住嘀咕,覺得何子煜比那天晚上出現的「哥哥」個頭要矮一些。但這事兒又沒法做得準,她也不好提。

何氏每個月總有那麼幾天,會坐車出門,或是上香,或是去看哥哥,總有個理由。但她要上香,族嫂表示想要一起去,她是一定會婉拒的。族嫂起初以為是不湊巧,可有一回她只比何氏去得晚了一刻鐘,卻在廟里怎麼找都找不到何氏,就疑心何氏壓根兒不是去上香了。回來問何氏,何氏卻道她去的是另一處寺廟。可族嫂明明記得自己沒有听錯。

如此這般幾回,族兄族嫂心下不安,等陳校尉回家,就忍不住告訴了他。這回陳校尉倒是不再當成耳旁風了,反而還十分嚴肅地表示,妻子確實有紅杏出牆的嫌疑,希望兄嫂多幫他盯著些,一旦發現有奸∣夫的蹤跡,就馬上把人抓起來,不必給他留面子。這種事,他是無論如何都無法容忍的,寧可丟面子,也不能縱容了奸∣夫yin∣婦!

就在族兄族嫂摩拳擦掌的時候,陳校尉忽然死了,是意外摔馬死的。衛所那邊來了通知,後事很快就辦好了。族人們沒有起疑,只有族兄族嫂覺得這未免太巧了,偏在這時候,又傳來了何氏已懷孕三個月的消息。

三個月前,陳校尉還在哨所里,根本不可能回家。這事兒沒人比住在隔壁的族兄族嫂更清楚了。他們想起他先前回家時說過,妻子有紅杏出牆的嫌疑,認為他一定是發現了何氏有孕,日子對不上,才會懷疑她的。現在他雖然死了,但陳家也不能容許何氏以他遺孀的名義,繼續留在陳家,把奸夫的孩子以陳家子嗣的名義養大。

族兄族嫂一狀告到了族中,族人們立刻召開了大會,審問何氏。何氏倒是很淡定,表示族兄族嫂的指控完全是污蔑,還說他們曾經要求過繼一個兒子,給陳校尉為嗣,得知她懷孕了,很有可能生個兒子,覺得希望落空,才用這種方式污蔑她,企圖霸佔她亡夫留下來的家財。

至于她月復中胎兒三個月大,對不上陳校尉回家日期的事,她也振振有辭︰明面上的日期是對不上,但亡夫曾經悄悄回過家里,說起來是有擅離職守的嫌疑,因此她不能宣揚出去。亡夫回家的理由,也跟族里有關。

陳校尉一度是家族中最出息的一個子弟,為了帶揳族人,他幫好幾位兄弟進了軍隊,又介紹兩位叔伯做軍隊的後勤生意,比如糧油布匹,比如棉花毛皮,比如炭火柴薪。底下有不少違法違律之事,大家心照不宣,可要是宣揚開去了,陳校尉固然得不了好,陳家其他族人也要跟著倒霉。還不如大家一起閉上嘴,繼續悶聲發大財算了。

何氏這話不但是解釋,也是威脅。是真是假,除了死去的陳校尉,就只有何氏知道了。陳氏族人沒法冒險求證,只能放過她,但心里還是十分膈應的,對何氏當然沒什麼好臉。秦安上門吊唁,對何氏一見鐘情,又听信何氏所言,以為陳家要霸佔陳校尉家財,因此處處為難何氏,就決定要娶何氏為妻。何氏跟陳家族人達成協議,會將陳校尉的家財大半留下,自己只帶走三成。陳家因此退讓,默許了她熱孝中改嫁,其實就是盼著這個禍根早點離開,免得她真的告陳家一狀。

何氏是順利改嫁走了,也斷了與臨縣陳家的聯系。但族兄族嫂一家還在,陳氏族人也還在。如今多年過去,陳家人早已洗白,做起了別的營生,不用再擔心自家會東窗事發了,回頭再想起何氏這個媳婦,就忍不住要議論幾句,在親友面前貶低一番。對于她肚子里的孩子到底是誰的種,各種猜測都有。

有人懷疑就是秦安,所以秦安才會不計較何氏二嫁又大著肚子進門,還願意讓她的女兒姓秦;但也有人覺得是旁人,興許是她哥哥何子煜當差的那個田莊里的人,說不定就是那衣著華貴的胖老頭!但真正的答案,至今無人知曉。

听完關舅母的話,吳少英第一個開口問問題︰「何子煜當初是在哪個田莊里做事?」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秦樓春最新章節 | 秦樓春全文閱讀 | 秦樓春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