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火煮江山 第二十九章 蒼生為重

作者 ︰ 清淺流深

作為唐門的掌舵人,怎麼能和朝廷中人有關系?卷入政治爭斗,卷入亂世紛爭,對唐門沒有任何好處。唐嬈嘴上極力否認,但心里總是七上八下,難道落兒真的對那個女官動了心?

張太醫配好了解毒的藥,分發給災民,知府也下令將附近沾了毒的貓都掩埋起來。忙碌了一天,當天晚上,玉如妍就接到了趙文政微服出巡,要來北廣府巡察的消息。

次日早上,趙文政微服來到義莊。

「微臣參見皇上,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玉如妍下拜行禮。

趙文政快步走來,一把扶起玉如妍,道︰「大學士不必多禮,朕都听說了,你身體怎麼樣了?」

「多謝皇上關懷,臣已經好多了。」玉如妍說。

「我們進屋詳談。」趙文政道。

趙文政問道︰「這邊的事,朕已經大概听說了,大學士以後不可再做出危險之事。」

「臣謹記。」玉如妍道,「只是昨天,陰山派余孽下毒殘害百姓之事……」

趙文政一拍桌子,怒道︰「該死的陰山派,上次朕就該派兵全部剿滅,一個不留的!朕剛才看情形,想必毒已經解了,這還是多虧了唐公子呢。」

「是。」玉如妍笑著說,「此番賑災若無唐掌門,只怕要頗費一番周折。」

趙文政緊皺雙眉道︰「接到你的奏章以後,蕭愛卿也給朕寫了同樣的奏章,所以朕就來了。這些謠言真是可惡,說這次黃河水患是上天在懲罰朕!」

玉如妍說︰「臣已經想過了,希望皇上能放份,參與此次賑災過程中。只是怕皇上您……」

趙文政則說︰「朕都已經微服出來了,還哪有什麼身份之說,你就直說吧,朕應該怎麼做。」

玉如妍答道︰「其實也簡單,修築堤壩太過危險,您幫災民發放糧食、藥湯,在義莊安慰百姓,都能幫您挽回聲譽。」

趙文政點點頭,道︰「你說的也不無道理,而且你那天的英勇之舉,本就打擊了這次的流言。而且,朕也跟蕭愛卿和其他在各地賑災的官員們都囑咐了,放下架子,切實參與到賑災活動中。希望朕這次以身作則,能在天下百姓面前留下一個好口碑,讓那些別有居心的人奸計無法得逞。」

「皇上,自古為君難,君者應以蒼生為重。」玉如妍說,「皇上這次親自在災區賑災,一定能夠挽回聲譽,擊碎流言。」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登基以後,趙文政面對一個殘敗不堪的局面,才真正體會這句話的意思。

趙文政長嘆一聲,當年父皇為了振興陳國,多次微服出巡,深入民間體察百姓疾苦,玉如妍就是在他出巡時被帶回宮中,成了現在朝中的鞏固之臣。趙玄方、蕭飛卿、楊楚亭都是父皇留給自己的左膀右臂。陳國的版圖也是在他的努力下,逐漸擴張,漸漸扭轉了亂世中的劣勢,隱隱成了楚國後的第二大強國。

可是自從奪位之變以後,內憂外患重重,內有細作「靈蟬」多年潛伏,破壞陳國內政,外有洪災侵襲、強國滋擾,山河搖搖欲墜。

趙文政並不擔心,因為朝中尚有許多忠臣良將,在國家危難之際挺身而出,保家衛國,救民于水火之中。

現在,洪災肆虐,流言紛紛,自己能做的,就是為賑災盡綿薄之力。

和玉如妍商談過後,趙文政簡單用了些午餐,下午,在知府和玉如妍等人的陪同下,趙文政前往義莊及災民救助的地方。

一路走來,災民的情形趙文政已經見到了,尤其听說大堤是人為炸毀的,更加憤怒。不過眼下,還是先救治災民更加緊要。

下午,在知府的安排下,玉如妍和唐雲落陪同趙文政到了幾個村落的救災點。

皇上親自出巡,給災民分發食物藥品,百姓們恐慌之余,又心存感激。一個老者身上長了膿包,趙文政不顧自身,親自為他擠出濃水,讓在場的官員和百姓都驚訝不已。

「皇上,萬萬不可,這個還是讓微臣來吧。」張太醫嚇得大驚失色。

趙文政則說︰「父皇生前,朕沒有好好盡孝,現在只能盡綿薄之力愛惜百姓,就算是為父皇盡孝了。」

「皇上愛民如子,實乃陳國之福。」

趙文政看完災民,堅持要去大堤視察,眾人拗不過只好陪同前往。恰逢大堤有一處有小的缺口被沖毀,趙文政親自下馬,扛起泥土,和兵丁們一起搬運,修築堤壩。

陳國皇帝親自去災區為災民分發食物、為病人治傷、修築堤壩一事一經傳開,在陳國民間及各國都引起不小的震動。

而陳國民間的流言風向也漸漸向趙文政這邊倒來,經過了幾天的努力,災區井然有序。大堤加牢加高,現場清理及時,官兵也在加緊時間,連同青壯勞力修補房屋。

冬天天氣嚴寒,趙文政特命各地災區添加炭火、棉衣,並嚴令宮中及朝中上下節衣縮食,將節省的款項全部發放災區。

此舉深得民心,趙文政也在民間留下了體恤民情、克勤克儉的好皇帝的形象。

準備回京前,趙文政向玉如妍打听道︰「朕听說,在救災時,將大樹砍斷攔截洪水,現在整理房屋又將房屋按照毀壞程度分類,分配相應的人數整理的人,是一個四十多歲的農夫,是嗎?」。

玉如妍點了點頭,道︰「正是,此人名叫李石,是個農夫。不過臣覺得此人十分有才,加之皇上廣招賢才良將,臣一直想勸服他去京城。」

趙文政臉上帶著笑意,問道︰「結果怎樣?」

玉如妍笑道︰「剛開始他一直不同意,後來還是唐掌門想的辦法。有一次,他偶然發現李大叔特別喜歡喝酒,剛好我們京城盛產的名酒清風,唐掌門家中也有好酒深藏,這樣一來,李大叔被饞蟲勾著,不得不去了。」

趙文政笑著點了點頭,自言自語地小聲道︰「唐公子為何如此費心呢?」

「什麼?」玉如妍問。

趙文政若有所思地看了看玉如妍,搖頭說︰「沒什麼,大學士快去休息吧,明天我們就要走了。」

在災區待了近一個月,眼看著災情被控制,家園也在重新修蓋,心情總算踏實了許多。

次日,在災民們依依不舍的目光中,趙文政一行人踏上了回京的路。

「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災民們自發出動,跪在道路兩旁,磕頭恭送趙文政。

場面感人,任誰都禁不住動容。

回京後,處理賑災事後的事宜,一忙起來,已經到了隆冬時節。

李石賑災表現有功,趙文政也發現了此人的才華。雖然才學上,李石遠不如朝中大臣,但是才智上卻遠勝于他們。對于此次賑災功臣,趙文政大加贊賞,並且賞了李石一套兩進的小宅院,夠他們全家居住。

李石自從被唐雲落忽悠進了京,接受了皇上的賞賜後,就不知不覺地踏上了「賊船」。唐雲落家中不知道什麼時候起,多了十幾壇陳年佳釀。李石品嘗過後,贊不絕口。而狡猾的唐雲落,每次都給李石嘗一點點,勾得李石天天往這邊跑。殊不知,是唐雲落命唐門中人從錦城運來的家中藏酒。

京城也下起了雪,周圍紅彤彤的一片喜慶氣氛,已是到了年下。

陳國今年經歷幾場大變,宮中朝中開支巨大,今年的年只能是簡單樸素地過。不過好在沒有人抱怨過,朝中眾臣也願意跟著趙文政過幾個清苦年。

即便如此,趙文政也沒有虧待大家。從內務府的私銀中,拿出了十萬兩,分給有功之臣。內務府私銀是皇上的「私房錢」,怎麼花怎麼分都是皇上的私事,御史言官也彈劾不得。

趙文政肯動用自己的私房錢,讓大家過個好年。大臣們怎麼能不感動。玉如妍帶著全翰林院的人,將皇上的「賞銀」捐了出來,在民間開辦粥廠,賑濟貧民。

翰林院帶頭,其他各部官員也紛紛效仿,趙文政對朝中官員的舉動甚是驚訝,也十分感動。

宗親中由忠親王牽頭,許多宗親也捐出了財物,一時間,陳國朝廷民間風氣極佳,在民間贏得了很好的口碑。

一傳十,十傳百,趙文政民貴君輕的舉措,在各國中流傳開來。加上陳國京城在冬天的時候,都會盛開紅梅。京郊梅園的紅梅火紅似火,諸國聞名,其余諸國有些民眾听說後,也都陸續來陳國京城游玩,變相帶動了京城及周邊的民生。

梅園本是皇家專有,陳文帝時將梅園從皇家園林中撤了出去,改為開放式的、可供民間欣賞的園林。今年陳國上下和睦,其樂融融,到了年關,大家也都興致盎然地在梅園賞花,同沐皇家恩德。

京城大宅中,關于趙文政最近在陳國上下深得民心一事,黑衣人問道︰「主子,我們現在該怎麼辦?」

老者嘴角一勾,冷笑道︰「哼,且讓那毛頭小子得意幾天吧,明年開年我們就送他一份大禮。」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慢火煮江山最新章節 | 慢火煮江山全文閱讀 | 慢火煮江山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