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與子偕老 第一百零一章 京中

作者 ︰ 西南邊陲

入睡之前,躺在軟和的被窩里,抬頭透過雕花木窗仰望璀璨銀河的夏霜寒,禁不住思念起了遠在幾百里外的荒野上,露宿在星空下的陸紹雲。

只不過,想著陸紹雲現在會不會還沒有入睡,猜著陸紹雲會不會正在思念著她的夏霜寒,卻怎麼也不會想到,同一片星空下,距離娜鳴村四千五百余里外的京城里,有一個男人,正在想著她。

男女之情這個東西,蘇逸興不懂,也從來沒想過要去搞懂。在他的印象中,母親過世之前和父親那舉案齊眉、心有靈犀的婚姻生活,應當是建立在男女之情的基礎上的。

可是,在母親背叛了父親隨後被父親大義滅親之後,對男女之情這個東西只有個淺顯印象的蘇逸興,便不打算再去深入了解這種玄妙的感情了。

及至成年後,隔三差五就去一趟男風館消解的蘇逸興,在身體得到滿足且日子過得十分充實的情況下,從來不認為自己不了解什麼叫做男女之情就有多麼的糟糕。

畢竟在他看來,那些滿嘴愛語,實則只關心財富與地位,甚至野心勃勃地將自己的親生子女當做籌碼的女人們,比起男風館里那些明碼標價的小倌,活得更為低賤、不堪。

故而,哪怕現如今已經年滿二十三,依舊是個孤家寡人且對女人完全沒有任何興趣的蘇逸興,從來也沒能生出過娶妻的念頭。

可是,在最近兩個多月的時間里,每踏入一次男風館,就相應地增添一分倦怠感的蘇逸興漸漸開始意識到,自己對男女之情和女人的看法,已經因為夏霜寒而悄悄地發生了質的改變。

要說愛上了夏霜寒麼?蘇逸興認為自己並沒有。他覺得,對于這個與眾不同的女人,自己充其量也就僅僅只是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並且有些羨慕她和陸紹雲之間深厚的感情罷了。

可是,蘇逸興對夏霜寒真的僅僅只是單純的興趣嗎?一直跟在他身邊,「旁觀者清」的侍衛李青嵐,卻認為事情明顯沒有這麼簡單。

最近兩個月里,蘇逸興光顧男風館尋歡作樂的次數,在明顯地變得越來越少。相對應的,原本對字畫無甚興趣的他,個人書房里「清霜居士」的畫作卻在變得越來越多。蘇逸興這樣明顯的改變,僅僅用「興趣」兩個字就可以解釋清楚嗎?李青嵐認為,不能。

只是,當主子中意的女人明顯是一個屬于別的男人的女人時,作為一個忠實的下僕,李青嵐需要及時出言點醒蘇逸興,進而使他為了一個女人而和陸紹雲徹底對上嗎?很顯然,李青嵐認為不需要。

于是,在一日\日欣賞著「清霜居士」的畫作,且一日\日不停否定著自身對夏霜寒的感情的過程中,蘇逸興迎來了與前世軌跡一樣的人生走向,即——要不要迎娶定國公府六小姐陸茹惠為妻一事,又一次擺在了他的面前。

要說起前世的蘇逸興為什麼會最終迎娶了陸茹惠為妻,這里面最大的原因,應該還要數現如今的襄陽王王妃,蘇逸興名義上的繼母——謝氏。

前文曾經說過,大義滅親的襄陽王蘇淳風之所以要在喪妻後不久就急于續娶,最主要的原因是為了打消先帝對他的猜疑與忌憚。

因此,在婚事商談初期,盡管心地良善的謝氏礙于自己是個石女、無法生育,故而悄悄找到蘇淳風,好意勸說他更換娶妻人選。可心中記掛亡妻,因此只需要一個掛名妻子的蘇淳風,卻還是鳳冠霞帔、八抬大轎地將她娶進了門。

成為襄陽王王妃後,多年來與蘇淳風以友人之誼相處的謝氏,從來不曾忘記過自己真正的身份。

干涉蘇淳風的決斷,插手蘇逸興的生活,這樣不自量力的蠢事謝氏從來不曾做過。在她幾十年如一日本本分分的王妃生涯中,她做過的唯一一件算得上是濃墨重彩的事,便是在蘇淳風的面前,淡淡提了提自己的手帕交——陸紹雲的娘親徐氏,以及她對蘇逸興的贊賞與看重。

于是乎,在有著謝氏牽線搭橋的情況下,前世的蘇逸興這才最終迎娶了陸茹惠。只是今生,礙于夏霜寒的存在,前生的命運軌跡還會原封不動地在蘇逸興身上重新應驗嗎?相信,是不會了。

「赭晨(蘇逸興的字),為父今日之所以把你叫來,為的是什麼,相信你應該很清楚吧?」京都城西,襄陽王府蘇淳風的書房里,一對感情疏離的父子,正在討論著一個每隔半年就要被拿出來談上一次的話題,即——蘇逸興的婚事。

大夏疆域內,漢人男子的普遍成婚年齡是十七至十九歲。故而數年前,面對著自己已達適婚年齡的兒子,蘇淳風也不是沒有把蘇逸興找來,問問他想不想娶妻,想娶個什麼樣的妻子。

可是,面對著父親的問詢,蘇逸興當時是怎麼回答的呢?他的回答是︰「父親是打算讓我找一個像娘親一樣的女人回來殺了她呢?還是找一個像謝姨一樣有名無實的女人回來當大管家呢?亦或是,找一群像後院各位姨娘一樣野心勃勃,卻又耐不住寂寞而慣于紅杏出牆的女人們回來,看著她們自生自滅以此給自己找點樂子呢?」

兒子態度無禮、性格扭曲的回答,在讓蘇淳風猝然加重了呼吸後,卻並沒有惹來他的暴怒。畢竟,蘇逸興之所以會長成現在這個樣子,他這個做父親的應該負起最大的責任。

因此,自知理虧也已經拿長大了的兒子無能為力的蘇淳風,嘆氣妥協道︰「你既然還不想娶妻,那就再過上半年再說吧!」

于是就這樣,在繼母自認身份不夠,不曾干涉養子婚事,生父又自覺理虧愧疚,不願干預兒子婚事的情況下,每隔半年總是回一句「我對成婚沒興趣」的蘇逸興,就這麼一路打著光棍,從十七歲的年少兒郎拖成了現如今二十三歲的沉穩男子。

乙丑年八月初二,這是距離上一次談及成親這個話題後過了整半年的日子。看著面前年滿二十三,早該為人父卻依舊孤身一人的兒子,終于看不下去也不願再等下去了的蘇淳風,決心在今晚督促兒子,快些把婚事定下來。

「怎麼,過了這麼些年,謝姨也終于看不下去,想讓我成親了麼?」

蘇淳風的書房里,听聞父親提起定國公府六小姐陸茹惠,早在幾個月前就已經得知國公府世子夫人徐氏在打著自己的主意的蘇逸興,頗有些嗤之以鼻。

「謝姨和那徐夫人是手帕交,故而會想著把友人的女兒介紹給我也並沒有什麼稀奇。可是父親,您當真以為,找個嬌生慣養的大家閨秀塞給我,我還就真會爽快地接下來不成?我想娶的女人,可不是像陸茹惠那樣嬌嬌怯怯,經不起風雨的‘海棠花’。」

蘇逸興轉身拂袖而去時留下的一句話,讓對兒子的婚事心焦異常的蘇淳風,听出了不一樣的味道︰不喜歡嬌怯的「海棠花」,而是喜歡「別的花」嗎?那麼,能讓我兒想娶進門的姑娘,究竟會是朵什麼樣的「花」呢?

從蘇逸興的話中听出了他無意中透露的深層次信息的蘇淳風,很快就讓人著手下去查探了一番兒子近三個月來的起居與出行情況。于是,不早不晚,剛好在三個月內出現在蘇逸興的生活中的夏霜寒,就這麼被襄陽王蘇淳風鎖定了目標。

蘇逸興書房中那一日\日多起來的「清霜居士」的畫作,以及他總是隨身攜帶著的那枚在畫舫上撿到的屬于夏霜寒的印章。這兩樣在蘇淳風看來無可辯駁的證據,都讓他確認了,自己的兒子想娶進家門的女人,就是這個翰林家出身的「清霜居士」。

可是,面對著這樣一個不容動搖的事實,一心想在娶妻這件事上達成兒子的心願的蘇淳風,卻禁不住無奈地嘆出了一口氣︰「赭晨啊赭晨,你說你看上哪家的姑娘不好,為什麼就偏偏看上了一個名花有主的女人呢?」

從屬下的回稟中得知自己的兒子曾經追到城外的悅來客棧,去找那個名義上已經私奔在外的夏霜寒後,搖頭嘆氣的蘇淳風聯想到陸紹雲一個多月前的離京,和兒子自悅來客棧歸來次日就被太子請進東宮的境遇,很快就意識到了——陸夏兩家之間那樁告吹了的婚事,絕對另有隱情。

于是乎,眼前放著這樣一樁一旦真相大白就絕對會順利進行下去(大誤)的婚事,一心想成全蘇逸興的蘇淳風,禁不住在心中犯了難。

在位高權重的蘇淳風看來,假如夏霜寒的結親對象不是定國公府這樣的人家,那麼老實說,想要攪黃夏霜寒的婚事,之後再為兒子將她娶進襄陽王府的大門,其實並不難。可是現在,當夏霜寒的背後站著個極為不好惹的陸嘯清時,就算是身為王爺的蘇淳風,也不得不好好掂量掂量了。

最後,思量來思量去,暫時還無法拿定主意的蘇淳風,決定先讓自己的王妃謝氏,去言辭委婉但是態度堅決地回絕掉徐氏所提議的,陸茹惠和蘇逸興的婚事。

畢竟,一來,就算蘇逸興得不到夏霜寒,他也絕不可能看上無論外在還是內在都與夏霜寒沒有絲毫相似性的陸茹惠。二來,娶了陸茹惠,陸紹雲就會成為蘇逸興無法否認的大舅子。逢年過節登門見禮的時候,眼看著自己中意的姑娘和自己的大舅子恩愛甜蜜而自己卻無能為力,這不是自個和自個過不去麼?

因此,無論怎麼看都不可能嫁進襄陽王府的陸茹惠,還是盡早回絕了的好。

于是乎,事情的後續發展,就這麼轉移到了定國公府陸家。

最近幾個月來,前半輩子還算活得順風順水的徐氏過得很是有些憋悶。她不明白,今年明明不是她的本命年,可為什麼自打三月起,「流年不利」這個詞就一直與她如影隨行。

兒子的「斷袖之癖」,公爹的「變換無常」,夏霜寒的「yin奔無恥」,以及襄陽王妃的「委婉拒親」,這一樁樁一件件,哪件事情提起來不讓她止不住的腦仁疼?

襄陽王妃說自己做不了蘇逸興的主,故而無法在結親一事上有所幫扶,對此,徐氏表示可以理解。畢竟人家蘇逸興作為襄陽王唯一的孩子,有權利有資格拿喬和任性。

更何況,京中世家誰人不知蘇逸興這些年來之所以不願娶妻,完全是因為年幼時親眼目睹了父親大義滅親的場景故而存有心結。因此,被手帕交說起這門婚事成不了時,徐氏也談不上有多惱恨或者憤怒。

「可是,蘇逸興一個堂堂的世子爺不願意娶我的寶貝女兒也就算了。你夏霜寒一個翰林家出身的胡人,還是個破了相的老姑娘,你有什麼資格看不上我的寶貝兒子庭軒?逃婚?你簡直是不識抬舉!」

定國公府正院山嵐院里,剛剛送走了襄陽王妃謝氏的徐氏,一想起一個多月前夏霜寒的逃婚之舉,禁不住又一次怒氣上頭地砸碎了一個青花茶杯。

「哎呦我的夫人哪,您說您這是何必啊?」隨侍在側的桂嬤嬤,對近些日子以來徐氏的壞脾氣已經見怪不怪了。故而,這邊茶杯才剛落地,那邊,桂嬤嬤就差了丫頭上前來清理干淨,隨即道︰「夫人啊,您這樣為著那個不識好歹的夏氏生氣,實在是不值當啊!」

「我為她生氣了麼?她值得我為她生氣麼?」徐氏說著抬手揉了揉自己脹痛的額角,閉目和緩片刻,隨後睜眼道︰「那起子不識抬舉的賤東西,她以為她是誰,我犯得著為她生氣麼?我氣的是庭軒啊!」

對于主子心口不一,明明心頭憋悶卻還非要在嘴皮子上找回場子的行為,桂嬤嬤選擇了沉默不語。畢竟,夏敬之登門拜訪陸國公,告知其「夏霜寒逃婚私奔」的消息那日,得知該消息的徐氏怒不可遏,甚至有些歇斯底里的反應,至今還深深地刻在桂嬤嬤的腦海里。

「虧那夏敬之還是個翰林呢,這些年來讀的書卻不知道是不是都讀到狗肚子里去了!」這,是七月十八晚間,剛剛得知夏霜寒逃婚離京的徐氏,一邊憤怒不已地砸茶杯,一邊呵斥出來的話語,「yin奔無恥這樣有辱門風的行徑,都能被那夏敬之說成是追求真愛的勇敢行為,他這莫不是瘋了不成?!」

對于徐氏這樣,認為旁人的所作所為都應該順著她的心思來的女人,她是不會去反思,自己當初「明明瞧不起夏霜寒,卻還要將她娶進門來,好讓她給陸紹雲當遮羞布」的行為,究竟是有多麼無恥的。

在她的眼中,世間的倫理道德,那都是「合則用,不合則棄」的。所以,面對夏霜寒的逃婚,始終認為一切過錯都是源于夏家的不識抬舉的徐氏,便連帶著把夏敬之也給一起恨上了。

「桂嬤嬤你說說,若不是那夏氏逃婚,庭軒又怎麼可能會打著‘情傷過重’的旗號,堅持在接下來的兩年內不談婚事,還跑到南邊去找那個林熙然?」

聞听此言,礙于曾經在五月中旬听陸茹倩抱怨過夏霜寒女扮男裝隨意上街一事,因而懷疑夏霜寒之所以會逃婚,完全是因為她無意中在某處撞破了陸紹雲和林熙然那層說不得的關系的桂嬤嬤,開解徐氏道︰「夫人啊,其實,五少爺這假借夏氏逃婚一事而離京南下的做法,委實也算不上太糟糕嘛!」

「畢竟,那夏氏若是真能對五少爺產生這麼大的影響,她要是真進了門,還不得仗著夫君的寵愛,隨時給夫人您添堵麼?」

「她敢!」徐氏橫眉怒目道︰「這定國公府的後院可是我掌家呢!想在我的地盤上玩花樣,她還真當我是死了不成?」

對于現如今還始終認為陸紹雲的婚事完全就把握在父母的手里的徐氏,是不可能料到自己的兒子會在日後為了夏霜寒而入贅夏家的。現如今正在為陸紹雲的婚事犯愁的她,一門心思想的都是「接下來究竟要讓哪家的小姐成為我兒庭軒的妻子才好」這件事,

于是,那個認準了陸紹雲,決心非他不嫁的裴娉婷的近況,就不得不說一說了。

自打六月十九那日,裴娉婷听說了夏霜寒與情郎一起逃婚私奔的消息後,一個多月來,她的日子就一直過得非常順心。其間,雖然她的婚事礙于自己母親的好意而有過波折,但就目前來說,絕大部分問題卻都已經解決了。只是,要問那波折是什麼,卻還要從七月份說起。

七月中旬的某一日,面對著又一位意欲為某某公子保媒,因而登臨丞相府,向她打探裴娉婷的婚事的夫人,裴娉婷的母親陳氏,在送走來客後,將裴娉婷喚進了自己居住的正院,決定私下與自己的女兒好好談一談她的婚事。

雖然依照大夏漢人的傳統,子女的終身大事都是講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但是,在為兒女操辦婚事之前,提前問問兒女對未來伴侶的要求是什麼,好比照著進行參考與篩選,卻也是大夏為人父母者較為普遍的做法。

面對著母親所說的「溫文爾雅」、「挺拔俊美」、「年少有為」之類的諸多形容詞,早就心有所屬的裴娉婷鼓起勇氣,大聲說出了那個不再限于某個形容範疇,而是精確到了個人身上的名字——陸紹雲。

「你說,你中意的是定國公府的陸五公子?」面對著女兒堅定不移的說辭,陳氏詫異了。畢竟,自打年頭得知陸紹雲已有婚約在身後,陳氏就將他從自己心目中的那份「女婿候選名單」上剔除了。

于是,頗為驚訝的陳氏追問道︰「婷兒,你可想仔細了?你當真,就是看上了那陸庭軒,陸五公子了?」

「是。」面對著由于太過詫異,因而暫時沒能提出反對意見的母親,決定先發制人,以爭取將談話的主動權牢牢掌控到自己手里的裴娉婷,以退為進道︰「母親,女兒深知自己方才的言論非但不合禮數、規矩,還辜負了母親這些年來對我的殷殷教誨,可是,就算母親生氣,您可否給我一個機會,讓我把話說下去?」

「」面對著從小到大都一直甚是乖巧、聰慧的次女,徐氏盡管就「裴娉婷對陸紹雲芳心暗許」一事有些氣惱,但她還是決定把女兒的說辭听下去。「好,你說。」

裴娉婷所說的話語,其絕大部分內容,陳氏都猜到了——無非就是些懷春少女情竇初開的小思量。只是,其中有一件事,卻激發了深諳世事的陳氏的好一番思索,那就是裴娉婷所提及的——陸紹雲對待夏霜寒的態度——這件事。

依照裴娉婷所說,對于夏霜寒這樣各方面條件都不出眾的女子,陸紹雲都可以拿出溫柔和疼惜真心相待,那麼,換成比夏霜寒的整體條件好了不知道多少倍的裴娉婷,陸紹雲又該成為怎樣一個為人所稱道的模範丈夫呢?

聞听女兒的言論,再一聯想到自己成婚後的親身經歷,陳氏不得不承認,陸紹雲這種不近,僅僅只對發妻一個人好的做法,確實對幾乎每一個懷春少女,都有著很大的吸引力。畢竟,如果可以,哪個女子不想獨佔自己的丈夫,與丈夫一生一世一雙人呢?

盡管,也許現如今陸紹雲這種不近的表現可能會在將來的某一日發生突變或者在潛移默化中慢慢消失,但一想到如果當初不是因為夏霜寒的原因,自己本來也想將女兒和陸紹雲湊作對的初衷時,沉思許久後的陳氏,最終還是決定在禮教上稍作讓步,以此在婚姻大事上成全女兒的一片痴心。

至此,因著今生諸多與前世不同的改變,襄陽王蘇淳風、定國公世子夫人徐氏以及大理寺卿夫人陳氏,都將在不久的將來攪和進陸紹雲和夏霜寒的婚事里。只不過,此時此刻身在關外的陸紹雲,卻還對他那波折坎坷的未來一無所知。(未完待續。)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重生之與子偕老最新章節 | 重生之與子偕老全文閱讀 | 重生之與子偕老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