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後守則 第二百八十三章 獻銀

作者 ︰ 梅雨知時節

皇帝只在長坤宮留了一會,然後便又離開回勤政殿去了。

他走的時候靜悄悄的,連瑞公主都不知道,事後跟林嘟著嘴碎碎念抱怨道︰「父皇走了怎麼不告訴我!」

而林也自己一個人在那里發了半天的呆,小半天之後,才將慕枝叫過來,道︰「本宮寫封信,你幫本宮送回國公府,將信交給本宮的外祖母看,然後再將信送給莊家。」

慕枝道了聲是。

林將信寫好後,加上自己的小印,將信火封好,交給了慕枝。

等慕枝走後,林坐在榻上,嘴角慢慢的翹了起來。

這大梁最富的是宣國公府,若是能趁此機會讓吳家掉一層皮就好了。

林又叫來穆清,低聲交代了她幾句。

穆清有些不解,看著林道︰「娘娘,您這是打算做什麼?」

林沒有說話,只是微微抬了抬眼和下巴,看向昭陽宮的方向。

這一次,就看吳氏和宣國公府能不能上當。

穆清也並不多問,微垂下頭道︰「奴婢明白,奴婢會按娘娘的吩咐辦好的。」

過了幾天,昭陽宮里吳氏便听到了皇帝想要修建南北直道,但苦于朝廷銀子不足,皇後向皇上提出了向商賈募捐的主意,將主動表示願意說服江南莊家首先獻白銀百萬兩的消息。

吳氏听到消息後凝眉沉思了一下,然後將二皇子叫進了宮里來,將听到的消息告訴了二皇子,然後與二皇子談起道︰「你說這消息是真是假?皇上是真的打算修建南北直道。」

二皇子越長大,在朝中的聲望也越來越高之後,吳氏已經越來越習慣于依賴二皇子的意見。

二皇子道︰「修建南北直道倒是父皇一直以來的心願,最近上朝時也多少透漏了這個心思。兒臣看這個消息,恐怕未必是空穴來風。」

吳氏忍不住抱怨了一句,道︰「這皇上也真是的,開埠的事情還吵得鬧翻天呢,現在又想修直道。現在戶部是空蕩蕩的,哪里來的銀子。」

現在的戶部尚書是吳氏的父親宣國公,所以吳氏自然清楚。

二皇子又道︰「母妃再著人打听清楚一些,倘若皇後那邊真的打算借助莊家獻上這百萬兩的銀子,那吳家也不可不獻,且要比莊家更早行動,獻得更多。修建直道是惠民之事,獻銀必能加大吳家和兒臣在朝中的名望。兒臣不佔嫡不佔長,想要與太子一較高下,惟有在‘賢’字和民心上下功夫。倘若這件事讓太子那邊佔了個先,那只會讓太子的名聲壓過兒臣。」

到時候太子既是長又是嫡還有名聲,他這個二皇子還怎麼跟他爭。

二皇子再道︰「兒臣等會也去趟外祖家,與外祖父和舅舅們商量此事。皇後若要做成這件事,必會通過武國公府和莊家,兒臣會讓舅舅好好留意宮外的武國公府和莊二爺府上,看看他們有沒有什麼行動。」

吳氏點了點頭,道︰「宮里你不用操心,我會著人好好打听皇後那邊的動向。「

說著心里哼了一聲,皇後想用銀子討好皇上,幫太子掙名聲,要比銀子,就是莊家也比不上吳家。

一百萬兩銀子雖然數額不小,但吳家也不是拿不出來。不,莊家獻一百萬兩,那吳家就獻兩百萬兩。

吳氏看向二皇子,心里驕傲起來。

林憲當年在上頭壓了她半輩子,好不容易死了,林一個小丫頭又壓著她。但那又怎樣,林至今還沒能生下個兒子,而林憲生的太子卻不如她生的兒子優秀,現在外面說一聲二皇子,誰不稱贊一聲「賢德」,反倒是太子,因為早年辱罵王婕妤和忤逆皇帝之事,現在還留著一個暴躁易怒的名聲。

吳氏越看兒子越發滿意起來,握了握他的手臂,又道︰「好好干,做幾件事出來,讓你父皇好好看看,誰才適合當太子。」說著又想到了什麼,問道︰「上次你說服了王首輔支持開埠之事,皇上有對你刮目相看吧?」

王首輔同意支持開埠之事,二皇子至今一直覺得他同意得頗為蹊蹺。他雖多次找過王首輔,但王首輔不是拒之不見,就是請了他進來卻左右而言他,他雖言辭誠懇,但並不覺得王首輔又被他說服的樣子。

後面王首輔突然表態站到支持的陣營中,朝中傳出是他說服了王首輔,王首輔既未否認,他便也將這份功勞默認了下來。

二皇子不想與吳氏談論這件事,拱手對她道︰「母妃,兒臣還要趕著時間去外祖家,兒臣先告退了。」

吳氏這才想了起來,與吳家商量這件事宜早不宜遲,連忙點了點頭,道︰「你去吧,好好跟你外祖父和舅舅們商量。」

說著想到了什麼,又道︰「若是你外祖父和舅舅們不想出這大筆的銀子,你跟母妃說,母妃去勸他們。」

二皇子並未說話,倘若他不能說服吳家的話,母妃就更說服不了。

說來吳家其實未必能有多疼愛母妃這個女兒,如今依舊看重母妃,不過是因為有他這個二皇子,為了家族利益罷了。

二皇子走後,吳氏站著沉思了一會,然後叫來玉簟,吩咐她仔細打听著長坤宮的動向。

然後打听到皇後確實讓人傳信給了莊家,林還召見了莊二夫人,在長坤宮說了許久的話,使她越發確信了皇後說服莊家獻銀這件事。

時間到了八月,朝中關于開埠的討論,終于達到了一個鼎沸的狀態,而此時,反對一派和支持一派相互對峙的局面也終于變成了支持之聲超過了反對之聲。

隨著另一位沒有開聲的陳閣老也表示了支持,反對最強烈的甘閣老憤而上折致仕,而皇帝準了他的乞骸之後,開埠之事終于成了鐵板子釘釘的事。

八月中旬,鎮守東南沿海的崔家的族長,太子妃之父,渤海都指揮使崔琦奉召回京。

皇帝在勤政殿內與幾位內閣大臣及崔琦整整相談了一天,崔琦奉述了崔家軍在海岸的布防,海軍操練,與倭寇這幾年的戰事等等。

後皇帝下旨,賜封崔琦為「鎮海侯」,命崔家繼續鎮守東南沿海,抗擊倭寇。(未完待續。)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繼後守則最新章節 | 繼後守則全文閱讀 | 繼後守則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