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高一籌 第254章 臨死拉墊背的

作者 ︰ 香椿芽

豪門貴戶都是妻妾成群的,寵妾滅妻的事兒多了沒,嫡妻孤單一人,被一幫妾侍合伙害死的都有,娘家人為了聯姻拉住對方的家族成為助力,就是嫡女死了還有庶女這個媵妾連著對方,最好是不讓對方續弦,不斷了家族的援手,所以就帶媵妾,大夏甚者還有帶三兩個的,就是為了家族爭利益。

沒有媵妾可帶的,等有了及笄的庶女,也有送去做妾的,還有嫡女病亡,再送女兒去續弦的,說的好听,為了女兒留下的孩子著想,實際都是為了聯姻為了家族謀利益,如果對方再沒有利用價值,沒有再去送女兒的。

古代的富貴世家,哪有不聯姻的,女兒就是助力的紐帶,天下的烏鴉一般黑,窮人也有的聯姻,為了攀富貴,世家為了永久的富貴。

利益就是吸鐵石,世人就是沙子粒兒那麼一塊鐵,得慣了權勢的世家,為了權利,有什麼舍=.==不出來的?

小陶氏前世就是效仿了小岑氏的高超技術,前一世盛錦妍不知道有陶貴人這個人,也許是小陶氏只有老太太的助力,膽子沒有這樣肥,沒有盛錦玉下毒那一次。

才演變到盛錦珠隨嫁,迷~惑住了穆謙栽贓她不貞,讓穆謙殺她了事,盛錦珠就成了穆謙的心上人吧?

這一世是有了陶貴人的勢力,接連給她下~毒,在陶貴人的引薦下,穆謙接近了盛錦珠,倆人情投意合了吧,穆謙的本性想借陶貴人的勢力吧?才和她退親吧。

等著她的父母兄長都回來了,穆謙的風向又轉了,設了多少機關想算計她到手。

得不到的就是珍貴的,穆謙達不到願望,把肖像她一點的盛錦華抓了到手,是為了解相思之苦?還是為了盛偉岸的軍權,根據穆謙以後的行止,估計是兩點都有吧?

知道盛偉岸惱了小陶氏和陶貴人,盛偉岸的力就很難借了,就收了盛錦華,因為盛偉岸沒有腦林姨娘母女,這個也可以借力。

盛錦華成了他心愛的人,他的愛變幻無窮,他對盛錦珠也有過愛,轉瞬即逝,對盛錦華的愛還沒有看到轉瞬盛錦華就死了,要是自己頂上去他對盛錦華的愛會不會轉瞬?

總之穆謙退婚是成了他的千古恨,成全了她的好命,要是穆謙不退婚,自己就會成為反叛,前世不知道穆謙的結局,這一世早就看透了他的結局。

這一世的小陶氏忙乎了多少年,都是為她做了嫁衣,連前世也算吧,沒有前世的記憶,自己不會出走救舅父,也不會遇到穆眠。

什麼都是小陶氏的陰謀鑄成的,鑄成了她的幸福,鑄成了小陶氏那支人的滅亡,這也算報應吧!

盛錦妍真想把自己的前世告訴母親,好讓她對那些妾侍躲遠點,可是母親會不會認為是怪力亂彈?

而且匪夷所思的事怎麼能說,會不會讓人認為她是一個鬼魂?

真是難出口的怪事……

她忍了千百回,想把自己的仇說出來舒緩一下兒心情,沒法兒說是自己的事,他想到了一個好辦法,給母親講故事,這樣听著就不稀奇了,外祖母就是小岑氏害死的,自己被人殺也不稀奇。

趕巧大陶氏有疑問︰「妍兒,你怎麼想到你外祖母是小岑氏害死的,還說的那樣準確?」

盛錦妍總算找到了給母親講故事的機會了

她笑笑說道,臉上帶的滿是回憶,那些不堪的回憶,總算是給了她幸福的根源嗎,她這個人是很會知足的,她的恨意已經減弱了不少,留下的都是回憶。

「娘親,您還不知道女兒好看書嗎?女兒是看到了一本天方夜譚,講的都是人間的離奇故事……

有這樣一個故事很像我們的經歷似的,有這樣一個高貴的侯門,是幫老皇帝打下江山的功臣之家,被封了侯爵,老侯爺葬身沙場,撇下了老夫人成了寡~婦。

老侯爺的兒子也是和老侯爺一起給皇帝打天下的,戰功赫赫,同時被封了侯。

這位少侯爺和妻子是青梅竹馬,兩小無猜的夫妻,可是少侯爺的妻子不得老夫人的心思,這門親事是這位少夫人的父親和少侯爺的父親做主定下的。

老夫人堅決反對這個兒媳婦,她要說服的兒子,可是她沒有辦到,就對兒媳懷恨在心。

少夫人沒有親娘,父親的媵妾成了她的繼母,少夫人從小被繼母教的心思單純,沒有防人之心,也是和她的母親一樣帶了庶妹這個媵妾嫁給了少侯爺。

少侯爺守疆衛土,常年在邊疆,少夫人在侯府是孤立無援,又是個一個心眼兒的人。

侯府是老太太當家,連著給兒子納妾,就是為了排擠兒媳,老太太的外甥女給少侯爺做了妾。

老夫人寵妾滅兒媳,縱容妾侍為非作歹,先縱容妾侍算計害死兒媳,再為庶女謀劃隨著少夫人的女兒嫁進王府,庶女鼓~惑王子,抓住王子的心,制造假象污了嫡姐的名節,讓王子殺死了嫡姐。

可是天理昭昭,老天開眼,嫡女含恨死的冤枉,竟沒有去投胎轉世,重生回到未嫁前,用她的先知先覺躲過了殘酷的婚姻,救回母親,巧遇對她真心實意的王子,報了前世的冤仇。

通過這個故事的感悟,我就覺得外祖母是小岑氏那個媵妾害死的,我就是有那種感覺,還真是讓我感覺對了。」

盛錦妍的話讓大陶氏震撼得汗雨淋灕︰「這?妍兒!你說的是你自己嗎?有這樣離奇的事嗎?」。

盛錦妍汗顏了,大陶氏還真是聰明!也難怪,她說的就是自己!難怪大陶氏一猜就中,自己說的是不是太露骨了?

沒等盛錦妍說話,大陶氏已經哭得泣不成聲了︰「我的孩子,我們母子前世竟然被人都害死了?我可憐的女兒,死的那樣慘,這樣的深仇大恨,你怎麼不早對母親說?你要是早說的話,我怎麼會容小陶氏母女活著走出國公府,我會殺她們幾遍不解恨,你怎麼這樣能忍,放走這樣大的仇人,你要那麼仁慈干什麼?」盛錦妍都听傻了,母親原來這樣嫉惡如仇?比自己決斷的多,原來是沒有死仇,她才縱容小陶氏母女,是自己太心慈面軟了罷?

盛錦妍好容易收拾了自己的眼淚,打起了精神,自己為什麼說的那樣露骨?讓母親這樣生氣,只想發~泄~自己的情緒,就忘乎所以的說起來。

收起情緒,趕緊的勸母親︰「娘親,您想到哪里去了?故事就是故事,你看到听到誰是重生的?只是故事而已。

要不是和自己家相似,我也不會往外祖母被媵妾害死上邊想,不是咱們家的事,也不是女兒重生了,女兒只是學了那個女孩子救母尋兄,女兒以她做了榜樣,學了她的膽量,她的事跡增強了女兒的智慧,也是真巧,大概是天意啟發讓我那樣干,也有了她一樣的結局,就算是天意吧,也算是小陶氏等人的報應吧!’」

大陶氏覺得女兒說的是不是在遮掩事實,是女兒瞎編的,她至于嗎?解釋那一句話,用得著編這麼一大套嗎?真的不至于吧?

這也不是一個多充足的理由,只是一個故事,她真的想不明白,跟自己的事那樣相同,為什麼就不是呢?

「為娘信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就是發生在我的女兒身上,感覺是錯不了的。」大陶氏不但憑感覺,還認為她的女兒是重生的,她的女兒性格大改常,不是經過巨大的刺激,經過了生死,一個軟弱的小女孩兒,怎麼會出走?

進軍營,下梁國,萬里救母尋兄,沒有特殊的本事穆眠一個皇長子怎麼會看上一個素不相識的小姑娘?為她一生一世一雙人,這是多大的愛力?沒有奇異的本領,沒有超常的魅力,沒有超過年齡的氣質,怎麼會吸引穆眠那樣高貴的皇子?

他對妍兒是真真真的真心……

女兒為什麼不敢承認是重生的,大陶氏自然想到了原因,她就不再堅持自己的認定了,女兒的經歷還是不讓人知的好,大陶氏及時的閉了嘴︰「好好好,這個故事好,這個故事對我們可是有大恩德的,沒有這個故事娘親就得死在奸人的手里,沒有這個故事,我的女兒也不能坐上皇後的位子,沒有這個故事,我哪來的小外孫?

我們好好感謝這個寫故事的人吧,他就是我們的大恩人。」大陶氏揭過了那離奇的話頭,抱起自己的小外孫,親了又親,還是流下滿臉的淚。

盛錦妍一看就知道母親的心思,她是把仇恨藏在了心底,她什麼都明白,她忍下了心驚,忍下了確認女兒話的焦心。

她明白女兒不承認的道理,是慈母的一片心,盛錦妍珠淚縱橫,前世她八歲失母,受盡了人間的苦難,至死也沒有見到母親一面。

老天爺是何其的公正,她重生,母親還存活在世,這是何等的幸運。忘了前世吧,她總是想忘掉,可是就是忘不掉,這也是一種苦惱,要是忘掉前世的一切,這一世的幸福就會更多姿多彩,會是一個美麗傳奇的一生。

一個皇上竟然只有皇後一個人,不是被人管制和約束的,是心甘情願的,多彩的生命她佔了第一,忘掉苦惱吧,忘了仇恨吧,好好地過自己幸福的日子,這就是盛錦妍的願望。

苦難已經傾訴完,再沒有心里負擔,她是一身的輕松,滿心的愉悅。

樹欲靜而風不止,你想過太平日子,在皇宮這個地方是不會有太平的。

五十侍衛死于賊人之手的狂風刮起來,皇宮~里議論紛紛,有人說皇後縱容鄧老太太殺了五十皇宮侍衛。

小公主們在太學爭論不休,幾個被人指使的小公主大喊大叫︰「你們不信?就是皇後包庇鄧老太太!五十條人命,殺她幾回也是償不完命。」

朝堂立刻紛亂,七個御史五個上奏折,本參皇後縱容娘家人。皇後應該換換了。

盛錦妍還是有先見之明的,讓盛偉岸把老太太送走,免得她在這里胡說承認,她是有罪,可是她絕對不是主謀,回去讓她等死也就罷了,她再活得長,一定會招來塌天大禍,老太太沒有分寸,沒有悔意。就是不可救藥了,小陶氏給她下的毒。她還維護著人家,是糊涂到底了還是恨大陶氏母女不死?

她承認是她一個人干的,純粹的給皇後上眼藥,雖然她也怕死,為了五皇子的成功,她想拉上盛錦妍這個墊背的,打亂穆眠的方寸。

穆眠實在是對盛錦妍太好,動了盛錦妍就是摘了他的心肝,這是老太太的救國大計,即保護了小陶氏,也可以讓盛錦妍被朝臣推翻,穆眠的面子盡失,給穆眠也安一個罪名,縱容後族殺害無辜,五十條人命足以讓五皇子舉義旗推翻穆眠。

這都是盛錦妍想到的後果,老太太當時的心里大概是這樣想的,盛錦妍深諳老太太的脾性,不知道她得知了小陶氏真的給她下了毒,偷走她五十萬是什麼感想,對小陶氏有沒有恨意?

穆眠對著朝臣冷笑連連,諸葛瞻快速的站出來啟奏皇上也是反駁御史的本章︰「皇上,莫說靖國公府的侍衛是遭幾十黑衣人的算計,就是鄧老太太真的殺了五十侍衛,也不干皇後什麼事,這與皇後有什麼關系?皇後是被老太太算計的人,同謀的只有小陶氏,我們大夏可是不誅連無辜的,沒有滅族之罪,是大夏的最新國法。」

大理寺卿費從山一步跨前︰「皇上,漠北侯說的不對,兵部左侍郎怎麼一家抄斬?」

虞呈祥立即站出班︰「費大人說的不對,靖國公府的事情還沒有審出結局,究竟是什麼人主使的殺侍衛?等此案問明白才可給誰定罪,御史惡意攻擊皇後,是誰指使的?

高雲生冒充皇上可是犯了欺君大罪,殺了無辜二百多口,讓他全家抵命也是不償的,在靖國公府的侍衛,沒有盡到保護靖國公府的責任,險使輔國夫人及孫兒罹遭大難,那些侍衛是黑衣人害死的,是皇上和皇後聯袂殺了黑衣人,誰敢說皇後有罪?」(未完待續。)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嫡高一籌最新章節 | 嫡高一籌全文閱讀 | 嫡高一籌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