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宅舊事 第四十二章  該成親了

作者 ︰ 微塵y

「他爹,咱們該給咱貴兒尋門親事了!……」初冬的一個上午,剛從縣城簽到回來,還沒拴好馬韁繩的沈金貴,隔著門窗就听到了,母親對父親的說話聲。

「嗯,可不是!貴兒馬上就要二十四歲了,要不是這兵荒馬亂的給耽誤了,他早就已經是一群孩子的爹了!」抽著旱煙袋的沈守文,含糊不清地附和著說。自從沈金貴從省城回來後,一心期望著自己的父親能戒除煙癮的他,硬是逼著父親將對鴉片的依賴,轉嫁到了當地盛產的濃烈的旱煙上。再加上沈金貴的存在,讓吃盡了苦頭的沈守文,倍感身心上輕松和踏實。家里的伙食,更是較先前有了天壤之別的改善,因而,也讓其那羸弱的身體,一天天的好轉著,已經有了很大的起色。

「那你還等什麼?還不趁著家里的事兒都順當,趕緊托媒人給貴兒物色一個!?再說,如今老二也已到了成家的年紀了,快點給老大娶了,好接著再籌劃老二!」思路清晰的沈守文,慢條絲理地,跟老伴一一盤算著。

「爹、娘,你們,你們不用打算俺的親事,直接給二弟娶就是了!我的親事,等以後再說吧……」听到這一切的沈金貴,忙推門而進,開誠布公地表明著自己的態度。

自從柴妮死後,沈金貴還真沒想過成家的事兒。自小青梅竹馬,一起長大的柴妮,早就深深植根在了他的心里,就是想忘,也已是讓他忘不掉的了!

柴妮繡給他的小香袋,雖然繡工粗糙,但一直被他視為珍寶。尤其是柴妮走後,更成了他唯一的念想。這麼多年來,他一直都貼身帶著,從來就沒舍得摘下來過。直到去年的一次夜間急行軍中,不知道是拴著香包的繩兒斷了,還是什麼別的原因,那香袋竟然不見了!急得個他,偷偷順著行軍的路線找了好幾回,卻連個蹤影也沒有尋到,直到現在,一想起這事的他,還心疼的不得了!所以,听到要給自己說媒的他,立馬就將此事兒一口給否定了。

「你這個孩子,犯得哪門子邪性?世上哪有先給弟弟娶親的道理兒?」其母吳氏,一臉不快地搶先嗔怪著。

「都二十大幾的人了,還不想成親?這事兒關乎著老沈家的臉面和香火,由不得你!明天你娘就去給俺托媒人,盡早把你的婚姻大事給解決了!俗話說︰成家立業,成家立業。你這光立業不想成家,算怎麼回事?」此刻的沈守文,更是不由分說地訓教著。一向懦弱的他,還真從來沒如此的干脆、果斷過。

父親這少有的決斷和說辭,實在是讓沈金貴無言辯駁。是的,按著當地的觀念習俗來講,自己是早已應該娶妻生子了……而且深藏在心底里的柴妮,就算是依然還活著,只怕自己這門第之見頗重的父母,也未必肯成全答應。更何況,柴妮已經走了這麼多年,更不可能被用作自己不娶媳婦兒的理由。

柴妮,只能是深藏在心底,連同一直沒能親手為她報的仇,成了自己永遠也無法啟口的痛。

「唉!……」想到此的他,忍不住暗暗嘆了口氣,一句話也沒有再說,回了自己的房間……

沈家堡的沈金貴要說親事兒了!這消息一放出去,那可真是在四鄉八村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各村的媒婆紛紛出動,爭著搶著,差點沒把沈守文家的門坎給踩平了!

整個十月,沈守文和吳氏除了應付媒婆,基本上就沒干別的。兩位老人天天不是與媒婆談年齡、論相貌,就是忙著合八字、評屬相。經過多方的對照篩選,最後,終于選中了方方面面都稱心如意,尤其是年齡上,也與其兒子相差不了幾歲的,沈家堡以北的「小柳莊」村的柳巧珍。外號柳四書家的閨女兒。

據媒婆所言,此女聰明伶俐,自己能裁能縫;能做能洗,相貌品行,更是絕對沒得挑剔……被夸的那可真是一個天上有,地下無的,百里難尋的好姑娘!一把持家過日子的好手。

父母的一番苦心,沈金貴卻置若罔聞,自顧自地忙活著。一應下聘的事宜,皆由父親和沈安出出進進地操辦著。這一切對于他來說,似乎只是人生中一個必走的程序,而自己,根本一點興致也提不起來。

此時,沈金貴家里的光景已逐步好了起來。雖與沈老太爺在世之時還相差甚遠,但也足以稱得上「家當殷實」了。再加上沈家大院是名門旺族,所以,聘禮置辦的自然是十分的齊全豐厚。待一切都準備停當,沈守文抱著黃歷慎重地翻了半天,才選中了次月初十,這個上好的黃道吉日。那天的一大早,下聘的隊伍,就在媒婆的引領之下,鼓樂宣天、浩浩蕩蕩的開進了小柳莊。

說真的,柳家莊的這個柳巧珍,雖沒有媒婆夸的那樣天上有,地下無的,卻也著實是一個,十里八村難得的一見好姑娘。相貌生的嬌美俊秀不說,單她那愛老惜嫂的好品行,就足以羨煞四鄰八舍的媳婦、嬸嬸們。

柳巧珍的父親柳四書,原名柳永根,是鄉里的一位教書先生。因他知書識禮,一肚子的學問,平時又酷愛個四書五經什麼的,故,被鄉人送以「柳四書」的名號。此人溫文儒雅,善良和氣。雖貌似十足的老夫子、老學究,思想上,卻並不愚腐古板。

柳四書膝下育有一子一女。唯一的兒子柳志遠,在省城讀書的時候,就結識了不少的進步青年。七七事變發生後,那時的他,就想棄筆從戎,加入抗日的隊伍,可礙于自己是家里唯一的根苗,父母著實是舍不得,才于不得已中,畢業後返回了家鄉,娶了鄰村的蘭子姑娘為妻。算是按父母之意成了家。

鬼子入侵縣城之後,望著燒殺搶擄、慘無人性的日本鬼子,一腔熱血的柳志遠,再也忍受不下去了!他不顧妻子的哭勸反對,瞞著自己的父母,毅然離家,選擇加入了一心專打日本鬼子的人民軍隊。

柳志遠離家後,那時的巧珍才十三四歲,懂事的她,就主動擔起了照顧嫂子的任務。那時嫂子已有了六個多月的身孕,行動不便不說,更加上傷心丈夫在自己即將臨盆的時節,狠心離去,而整日悶悶不樂。為人兒媳的她,又不敢向公婆抱怨,只有一個人悄悄躲在房里流淚。

善良的柳巧珍,特別理解嫂子的心情,不僅白天陪著嫂子一起針線,晚上還擔心嫂子起坐不方便,而陪著嫂子一起休息。在她細心的安慰照料下,嫂子的心情漸漸的好起來,順利的為柳家生下了一個大胖孫子,讓同樣憂心重重的柳家二老,臉上也有了笑模樣。

姑嫂二人,成了形影不離的好姐妹。兩人一起侍奉著爹娘,照看著家里新添的小寶貝。一家人的日子雖算不上福裕,卻也過的和樂融融。這和睦溫馨的家庭氣氛,竟皆是緣于通情達理的柳巧珍……

那時的婆媳關系,一直都是壓制與被壓制的關系。「兒媳婦」三個字,活月兌就是受虐受氣的代名詞。婆婆的盛氣凌人,兒媳的逆來順受,時刻驗證著「百年的媳婦熬成婆!」這八個字的精準。單只一個「熬」字,就足以道出了為人兒媳時的,那種辛酸和地位。

這代代傳承的婆媳間的惡性循環璉接,在柳四書家也曾一度沒有什麼例外。剛進門時的柳志遠媳婦蘭子,自然也逃不出這鐵打的規律。

柳四書之妻平日為人頗稱厚道,但終于「熬」成了「婆」的她,卻依然覺得兒媳婦多做少吃,是天經地意的事兒。髒活累活全歸兒媳婦,好吃好喝減半或者沒有份兒,這都是理所應當的規矩。

沒想到母親這在世人眼里無可厚非的做法,卻在女兒柳巧珍這兒行不通了。尤其是兒子離家之後,未及十四歲的巧珍竟與母親公開宣戰,為嫂子鳴著不平。

每當母親讓嫂子多做髒活累活的時候,雖然年小力弱但性格卻耿直倔強的柳巧珍,立馬跟嫂子一起爭搶著干;每當母親不公平地把好菜好飯只給親生女兒吃的時候,她就會賭氣將自己的碗,硬換給嫂子……私底下還拿自己比方著開解母親,問母親要是將來自己長大了,也被婆婆如此對待,母親會不會覺得心疼?自己是不是會很委屈,很傷心?

原本就心地並不壞的巧珍娘,被女兒將心比心的話語,和女兒為嫂子爭取平等的行為深深感動,終于打破了世俗的格局,慢慢改變了對兒媳婦的態度,開始如女兒一般的對待著蘭子。

由此,善良的柳巧珍,亦更成了四鄉八屯的媳婦、嫂子們,交口稱贊的最賢淑的小姑子……

關注官方QQ公眾號「17K小說網」(ID︰love17k),最新章節搶鮮閱讀,最新資訊隨時掌握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沈宅舊事最新章節 | 沈宅舊事全文閱讀 | 沈宅舊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