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師行跡 第六十章 救鹿道人即是偽龍

作者 ︰ 機變

熬本一行飛天而上,李水河王江緊跟其後升騰而去。長安百姓見天上龍飛鳳舞,紛紛下跪。孫思邈目睹一切,心思︰「這兩個道人還真有些本事,竟能騰雲駕霧,與龍族無異!」心中多了幾分欽佩。在大唐朝,即便是威名遠揚的道士袁天罡,也不曾有人見其在空中騰雲駕霧,會飛,確實是一件了不起的本事。

熬本一行越飛越快,想考較一下這兩個道士的本領,試試兩人是否能夠跟上。李水河會意,把道袍月兌下當空轉起,從身上的肉宇中放出一只巨鳥魂魄,撐起道袍,化作舟楫。

此鳥名曰鯤鵬,展翅不知幾千里,遮天蔽日,大地無光。

不知不覺已掠過無數村莊,所過之處,地面上驟然暗下,村民皆以為天狗食日。

不多時便來到涇河邊。李水河收起道袍,那鯤鵬巨鳥化作青煙鑽回肉宇之中。

「剛剛對道長多有得罪,還請道長見諒!」熬本抱拳,單腳跪下。

李水河趕忙伸出雙手,低身將熬本扶起,說道︰「使不得!使不得!」

熬本說道︰「待我取兩顆化水龍珠與兩位道長!」

李水河回道︰「不必!」便拉著王江跳入水中。熬本一行趕忙在前領路。

這涇河說是河,其實深不可測,底可連海。漸潛漸深,日光越發稀少,水里慢慢暗了下來。熬本頭上兩個犄角開始發光,照著前方水徑。便見到有龐然大物從眼前穿過。王江看得明白,是一頭巨鯨。又過了約有半個時辰,才見河底有一處發光發亮的洞口。待近前,洞口有八個兵將守著,雖有人的手腳身板,頭部卻酷似魚蝦。

龍宮到。

王江覺得奇怪,自己竟然在水中不用呼吸?王江又哪里知道,披上陰陽衣便算半個死人。又有誰听說過死人需要呼吸的呢。幻境非幻,王江確實已死,不知罷了。這又是後話,放緩再說。

即便是在龍宮之內,也走了足足有半個時辰,才到得龍王的寢宮。

龍王躺在玉榻之上微微喘著氣,頭上冒著青煙。他見熬本回來又帶了兩個凡人到此,有氣無力的問道︰「龍兒,此兩人誰是孫思邈啊?」

熬本不知如何回答︰「只說,父王,這位是李道長,自稱能夠醫龍!」

龍王听說是道長,馬上從床上翻起,坐在榻上,龍目睜得如夜明珠一般大小,仔細的端詳了半天,站起來,拉著李水河道長的衣襟,激動的說道︰「師弟!你怎麼會到這里來?」

蒼促變故,王江雖然表面痴呆,內心如明境,听到這稱呼,心中暗暗稱奇︰「真想不到這龍王和李水河道長之間竟然是師兄弟!」但王江也很是納悶,不明所以。

算起時間,應是秦始皇命殞之時。有一道人趁師父外出,偷了一壺仙丹,又怕仙丹有誤,便將其中一顆用于一只死去的梅花鹿上,這只梅花鹿很快復活。他又不放心,唯恐那是師父設下的陷阱便將另一顆給了秦始皇的部下徐福,目的是想再行驗證一次仙丹的功效。

只可惜沒能等來下一次的驗證,秦始皇不敢吞丹。躲在虛空中,看著一切發生的這個道士,心思︰「既然能夠救活那只梅花鹿,再行驗證也是多此一舉。師傅雖然對自己不公,但卻生性善良,絕不可能做這傷天害理的事,倒是自己多心了!」

即然作此想法,便離開皇宮,躲在一處避靜之處,把一壺仙丹全部吃了下去。不一日,這名道士道力飛漲,同時也開始欲壑難填。這道士本來就一心向道,也絕不願對世間女子下手,強行忍住**,飛回仙山,找師傅求救!

師傅搖頭嘆息道︰「我非私心對你,不過見你體質太弱,不敢用丹藥幫你強行推高道力,卻怎奈你誤會師傅偏心,唉!」

「弟子知錯!求師父救救徒兒!」

「這仙丹不可多食,多食必然成癮!為師從未讓你一眾師兄弟吞服超過三顆!你一次將百十顆仙丹吞服,此癮恐難再戒!只怕到時你必然痛苦不堪!」

「弟子真的知錯了,求師父救救徒兒!救救徒兒!」這救鹿道士不住磕頭。

那師傅把他徒弟扶起來,說道︰「唯今之計,只能帶你去一處河底下修練了!那是人間三*龍穴之一,且最接近真龍之處!只是深入地底,暗無天日!」那師傅拍了拍徒兒身上的塵土又說道︰「好死不如懶活,你權且在哪里居住下來,靠那里的龍肉為食,可暫時解癮!為師再努力尋找解救之法!」便把這徒弟帶到了涇河底下。

那徒弟在涇河底下開荒拓土,餓了就食龍肉。說是龍肉,其實僅僅是那條深埋地底的巨龍露出的一個小爪指。小小爪指已然覆蓋于深海淤泥底下幾萬萬米寬,而露出淤泥處也不過是百十顆細胞大小罷了。這救鹿道士自此食其它而無味,唯龍肉為酣。年長日久頭上慢慢長出兩個犄角。這救鹿道人偶爾飛出水中到人間看看,被人當成妖怪,世人稱「龍」。

其實龍亦非龍,不過是一長角道士罷了。

卻說李水河道長與那龍王兩相挽扶著說道︰「師兄在這里一切可安好?!」

「安好!安好!不知師傅他老人家,近況如何?」龍王問道。自從這頭上的兩個龍角越長越大,節節越多,龍王就越感不適,已幾百年不曾出過龍宮。

李水河停了停說道︰「眾師兄弟現在都在怨你累死師傅呢!」

「什麼!?師傅他老人家歸天了!」便是一陣嚎啕大哭。

李水河道長淒然道︰「師傅他老人家,壽元將盡前,創下黃龍吸水局,可以收天下玄黃之氣。本來應早早來幫師兄,只是眾師兄弟多怨師兄當年之事,這才…這才拖了許久,今日遇見佷兒,知師兄有難,方才過來。師兄不會見怪師弟吧!」

「唉,何怪之有!都是我當年做下不可饒恕的錯事,幸得師傅慈悲心懷,方有今日!要換作拜北冥山人為師,做下這等忤逆師門之事,只怕師兄我早被清蒸了!」

歷史上關于第一條「龍」的傳說便是這一救鹿道人所化。救鹿道人久居海底(涇河通海),頭上長角,又在海中娶河蚌精為妻,鯉魚人為妾,生得子女一堆,皆非人非怪。而所謂龍生九子,並不是指這道人生了九個兒子,而是指生了許許多多子女,因為在數理上九是數之極,借以表示「很多」的意思罷了。九子,就是很多兒子的意思,當然也有女兒。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三師行跡最新章節 | 三師行跡全文閱讀 | 三師行跡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