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師行跡 第五章 在達沃利斯劍下

作者 ︰ 機變

兩位從窗傍走過的領導,一位是丁俊國主任,一位是林獻材主任。丁主任管教研,林主任抓德育。平日里丁主任同柯校走得比較近,業務上的往來也頗多。在校長一級別中,柯校分管教學,教研部門自然分屬柯校管轄。

王江望見窗外的丁主任,心虛了一下,又馬上緩和過來。這是因為那次在丁主任的家里一時沖動的說了句氣話。從此,見到丁主任,王江的心里總是有個疙瘩,放不下,又拉不開。雖然在校園內偶爾踫面,也兩相客客氣氣,但總隔著一層隔閡。

在學校里,有大大小小的群體。以五個校長為中心,大概可以分為四個半陣營。主抓一切的李如龍校長、分管行政的沈冰校長、分管教學的柯永輝校長、抓後勤工作的林勤業校長、抓班主任工作的張群芳校長。

之所以說只有四個半陣營,那是因為張群芳校長的上位完全是出于偶然。一份關于「在主要領導中必須有女性,體現男女平等」的文件,促成了兩個女性主任的競爭上位。張校在這場較量中很容易的勝出了。

原因很簡單,在做主任時,她便是在柯校手下管教學的,與教師間的接觸頗多,當只有兩個選擇名額時,另一個女主任廖如萍平日是在沈冰校長手下分管行政的,與教師間的接觸極少。當兩個名額出現在選票上,好多老師平日里只知有張群芳,從來不知學校里還有個默默無聞的廖如萍主任。

選舉結果出來,張校以絕對的優勢坐上了學校副校長的交椅。

第一陣營。

圍繞在李如龍身邊的不是副校長就是主任,這是一個高端的陣營。但是在這個陣營里面,所謂的團結只是貌合神離。權力之間的掣肘與架空時時上演。

第二陣營。

圍繞在柯校身邊的分管教學業務的主任們和廣大的教師群體。這是一個相對穩定的陣營。陣營的穩定程度甚至可以撼動李如龍的權威。如果柯校說「不干」,那麼李校的政令可能半途而廢!

第三陣營。

圍繞在林勤業校長身邊的是廚師、掃地的阿姨、單車電動車管理處處長、保衛股長、等不直接參與教學任務的校務後勤人員。普遍的觀點是富得流油的是林校。有老師開玩笑的說,食堂里少放點鹽,就夠車油錢了!

第四陣營。

圍繞在沈冰校長身邊的行政人員。這可以算是個清水衙門了。想一想就知道這個部門很冷。面對少數幾個校內分管行政的主任級的同事,又沒有實際的人事調動權力,明顯的閑職一個。圍繞在沈校周圍的人員最是閑散,沈校的手下有少數甚至是在外頭有人罩著,只是來這個省一級學校繞一圈,鍛煉鍛煉,作為他日升遷的資本。這些人來頭比老大還老大,沈校是壓不住的。

第四個半陣營!

之所以不叫第五個,那是因為這真的還不能稱之為一個陣營,最多充其量也只不過是柯校陣營里的一支先遣連!張群芳校長之前在柯校手下做事,後來竟聘為學校唯一的女校長又與柯校平級。本來學校里,該管的都有人管著了,僅僅是上級的一紙公文,讓許多學校憑空多出了一個女校長來!級別這麼大,校長!那麼總要管點什麼吧?!想來想去,推來推去,便在教學中切出那麼一小塊,叫「班主任工作管理」。于是張校就這麼湊合著接下了本來就是她一直在張羅的工作「班主任工作管理」。

兩年前,不知深淺的王江一時嘴快說了那句「不要結仇就好!輪也該輪到我了吧!」成了王江走進這座學校以來最後悔莫及的一句話。這甚至影響到王江後來為人處事的風格。聰明如王江,又何至于古板到如鐵板一塊不知變通呢?但王江心里總覺得,既然話已出口,在這個陣營里,向柯校低頭自認孫子是很沒面子的一件事!

在此事之前,王江雖然正直,卻從來沒有將「骨氣」二字放在心里,他甚至在初來咋到之時便竭力攀附權力的樹桿,以拜會請教為名,討得處在學校權力巔峰的李如龍校長在公開場合的贊譽之聲。

高層用意!只是簡簡單單的一句「王江,要多向張老師請教!」便讓王江在入校前兩年的職業生崖無荊無棘如履平地,唯一遺憾的是沒能跟上高二。

然而那時的王江並沒有真正弄懂升遷之道。他只看到手中攢著權力源頭的李校,卻忽略了分散下來的,各個攢著具體業務的,實權人物,四個副校長!王江更沒注意到,即便是在這四個陣營里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也是交錯重疊的!比方說那個在物理實驗室里掃地的阿姨,很久之後王江才發現那是林勤業校長姑姑的遠房親戚!阿姨是如此的微不足道,以至于王江從來沒有記住也沒問過誰阿姨究竟叫什麼名字!

從窗外掠過的丁俊國主任,可以說是王江性格發生巨變的一個轉折點。此事之後,王江得到的一個教訓是「不論這個人有多麼熟悉,在人前千馬不要失態發火,更不能沖動失語!」大概是對這件事太過于印象深刻,丁主任的說與不說抑或說與沒說,都時刻如一把懸在王江頭上的達沃利斯劍,隨時有掉下來的危險!

但事已至此,王江不可能總活在陰影里。退一萬步,縱然從這個學校掃地出門,那也不過是換份工作罷了。

暫時性失業,這在以前,王江或許會多少有些擔心,因為王江是家里唯一的經濟來源,是實不副其名的頂梁柱。之所以說實不副其名,那是因為還有一個沒有經濟能力的指手劃腳的一生失敗卻不承認失敗的父親。

即便是王江入職圖傍中學一事,他的這位父親仍總是覺得這是虧了他的那張老臉,薄有「人面」,才在老鄰居的幫襯下進去的。但這位老父親從來沒有想過「一個剛從大學門口踏出,就要全權負責家里的一切開支的初出茅廬的小子承受的壓力之大!」

王江入職圖傍中學並非本意,在此之前,王江曾發誓此生不做教師!因為他看到教師生活境遇的普遍性低差!所以王江並沒有在畢業後立刻回到這個生他養他的家鄉從事教學工作,而是選擇留在了惠州的一個電子廠做個小小的工程師助理。

生活即經濟,猶如一個緊箍咒,把正扇動著稚女敕的理想翅膀的王江一次次的拉回現實。在電子廠的一年後,王江覺得自己已經具備足夠的能力,申請離職跳出第一份工作。王江也知道,整個家時刻需要自己去供養,這個家薄弱到甚至不能夠挨過兩個月的無薪期。但王江那顆大心最終還是驅策著自己去尋找新的職位。家鄉這頭,一家人的生活費時刻的催促著王江,幾個月的奔波,短暫的無薪期,這個家已然吃不開,到了沒米下鍋的地步了!

新的稱心的與電子類有關的工作沒能找到,又迫于經濟壓力,王江的最終歸屬便落在了圖傍中學。這個他就讀的大學專業「物理學教育」,似乎成了王江的宿命,根本跳不開。

以前王江怕失業,那是因為整個家就自己孤零零的在奮戰,但現在不同了,妹妹同妹夫已經成長起來,生意上做得紅紅火火,即便是自己真的一年半載無事可做,這個家也有妹妹和妹夫能關照著,不至于揭不開鍋。

當丁主任從窗外走過,這不是丁主任第一次從王江身傍走過,也不可能是最後一次從王江身傍走過,但是丁主任的出現對王江內心深處的擾動卻在不斷的減弱,直至慢慢消失!大不了離開這個學校,王江是這樣想的。

所以王江變了,他突然變得蕭灑而富有幽默。

課堂上突變的王江,學生為之一振,好像天上突然掉下了個熟悉而陌生的王老師!

而學生並不知道,眼前的這位老師經歷了漫長的心歷路程後靈魂早已月兌變,變得知深淺而又不知深淺。(ps︰王江被情與法壓得喘不過氣來,讀者你呢?呵呵,會不會讀著讀著心情有點沉重的感覺?有?ok,寫到你的心坎里去了,看來我的文筆還行,呵呵,自嘲!求收藏、求推薦、求打賞~)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三師行跡最新章節 | 三師行跡全文閱讀 | 三師行跡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