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世唐朝 第一百零一章 洪災和蝗災

作者 ︰ 默默而作

汴州是一個人口超過四萬戶的上州,唐時用戶來計算人口其實是十分不標準的,一個四口之家可以算一戶,一個三世或四世同堂的幾十口之家也算作一戶,更多的是娶了很多老婆生了很多子女的三世或四世同堂之家,高達數百口人了也算作一戶,通過在蔣方那里的了解陽林知道,汴州城的人口不下三十萬,是個規模不輸現在洛陽的城市,也難怪他能在兩百多年後取代了長安成為宋朝最繁華的帝都,地理位置和底子本來就好。

褚遂良和蔣方是一類人,屬于比較有文氣的精明干吏,起碼把比洛陽小了一圈的汴州城經營的比洛陽繁華,看來古時候當政的主官是什麼性格會嚴重影響當地人文,甚至地貌,侯君集將洛陽打造成難以攻克的堅城,蔣方將汴州打造成了風景優美,繁華似錦的宜居城市,陽林到了一處就會上岸轉轉,身邊跟著兩個新來的小跟班侯興和侯義,至于護衛們,背著大槍怪嚇人的,被陽林驅趕到了遠處。

侯興和侯義的腦袋上起來很多包,這是在陽林問出‘帥不帥和酷不酷’之後沒有得到標準答案的情況下敲出來的,王二牛去了河北,可憐的兄弟倆沒人教導真是受苦了。

汴州城里現在還沒有聞名于宋朝的‘樊樓’陽林這個年紀也喝不了花酒,逛了幾圈之後他大概對這座城市有了些了解,開封府就是一個以面食為主的城市,醬油和陳醋將是這個城里的熱銷產品,只等明日各方面的宣傳到位,文工團開演之後,陽林才好根據銷量估算汴州超級市場的規模。

在一家酒樓的臨街窗戶里陽林看到了李泰的身影,這丫的在船上的宴席上沒少吃,怎麼又獨自跑下來上館子了?陽林饒有興趣的想上去問問李泰。這家酒館有什麼不得不嘗的美食。

守在酒樓樓梯口的兩名內侍見了陽林之後臉色有些掙扎,終究是沒敢攔著。

「李泰副團長,找到了好吃的地方怎麼也不通知我一聲。」陽林沒多想,上了二樓就直奔滿滿圍了一大圈的臨窗席面,卻不想整個二樓只是僅有他這一處開席,再一看與李泰同席的人,我的乖乖,都是在船上赴過宴的汴州城官員,難道他們都沒有吃飽喝足?陽林的臉色黑了零點一秒之後迅速的恢復了笑容,只是滿眼打量著桌子上的菜肴。一副尋找美食的模樣。

「呵呵,小林子你也來啦,船上大宴,有大哥和褚長史在,地方官們不敢放開吃喝,我見他們只吃了個半飽,便邀他們陪我在汴州城逛逛,順道尋個酒樓,吃些點心。」李泰有些尷尬的起身道。又請眾官員與陽林見禮。

陽林一一與官員們笑臉回禮之後自顧自的向桌子上的點心發起了進攻,一邊吃還一邊笑道︰「何止是你們,我光顧著說話都沒有吃飽,這不。特意尋個好地吃上幾口,誰成想正好踫到你們了。」

眾官員也是呵呵賠笑連連稱是,然後一個個夾起自己桌前的點心往嘴里塞,裝著餓極的樣子也不再說話。陽林也不擔心他們吃夾食了,一邊拿著李泰桌子上的點心小口品嘗,一邊勸大家多吃點。這頓本不知道是什麼氣氛的宴席被陽林這麼一攪,沒多久諸位地方官就紛紛告退了。

「小林子,你說我求父皇將我的封地從晉陽換到汴州他會同意嗎?」李泰到底是年輕了些,身邊也沒有老辣的人手輔助,全然不知陽林已經洞徹了他的心思,不過這小子也算是有些戰略眼光,汴州水路四通八達,且居于南北東西的中樞之地,如果想造李二的反,這里幾乎是最佳位置,只要在這里駐一軍,可以徹底切斷江南,河北等各地往來洛陽長安的軍隊或物資,不用說陽林也知道沒有到場的蔣方肯定是李二的死忠,李泰這點小心思,成功的可能幾乎為零。

「青雀,你知道藩王鎮四夷對一個國家的重要性和藩王把持交通命脈對國家的危害性嗎?不是我打擊你,汴州不可能成為任何一個皇子的封地,就算陛下有一天老眼昏花了,朝臣也不會允許陛下這麼干的,所以你千萬不要在陛下面前提起這件事,這樣只會讓陛下覺得你是一個欺他無知的白痴。」陽林沒了吃糕點的興趣,他沒打算去誰那里告李泰的狀,他還只是個孩子,陽林從不在私下的場合沒大沒小的直呼李泰的字號,只要喊字號了,就說明所說的事情非常嚴肅了。

有些垂頭喪氣的李泰點了點頭應是,剛才也有官員提出過陽林這樣的見解,他們也認為不太可能,不過李泰就藩的時間還有兩三年,只需要運作一番,未必就不能留在中樞之地,河北有李道宗坐鎮總領軍政,如果李泰去晉陽就藩,就幾乎成為了一個無權無勢的閑散王爺,比吳王李恪都不如,至少在江東,劉弘基對地方的控制力沒有常年征戰的李道宗強。

小官小吏們攀附一個王爺也就是想撈些利益,混個升官發財而已,陽林不覺得他們真的能翻起什麼浪來,李泰有爭位的心思陽林在沒穿到唐朝來的時候通過影視劇也知道,之所以把他拴在文工團的褲腰帶上就是想變著法的打消他的心思,看來還不太成功,需要繼續努力。

汴州城的消費能力果然不輸洛陽,第二日的匯演召開之後獲得了全程老百姓的贊揚,有了前面洛陽城的經驗,陽林自然覺得有必要加開一場,于是船隊兩天的零散銷售額達到了三十萬貫,同時還兌換到了三萬多石的糧食,汴州水路發達,糧食自然也充足些,這倒是在陽林的預料之內。

組建超級市場的商務會議第三日的時候在文工團的大船上召開了,談的比較順利,蔣方代表汴州城官方入股十萬貫,並且親自擔任超級市場管委會主席,這恐怕是收到了李二發出來的通告的結果,陽林同時也收到了李二派快船送來的信,關中爆發了洪災,不過由于陽江樞紐工程疏通了長安八水,倒不是太嚴重,只是各地都報上來有蝗災爆發的跡象,陽林去年所猜想的事情要變成了事實了。

「好在老子沒給皇帝湊出春耕種子的錢,不然還不知道要白灑出去好多,劉三虎,我給你一艘大船,四頭犍牛,你給我日夜兼程押送著汴州換來的糧食往長安趕,回去之後第一件事情是通知七嬸,把雞鴨養殖廠里的雞鴨全部給我趕到田里去放,別喂它們一粒糧食,以長安城為中心向四周擴散,她知道該怎麼干的,如果災情嚴重,你就把我的這句話帶給陛下‘蝗蟲把人的糧食吃了,人就把蝗蟲吃了。’」陽林喚過了護衛小隊長劉三虎緊急交待道,同時一封給李二的信又塞到了他懷里。

長安城里的李二其實才剛剛收到陽林從洛陽發回去的第一封信,他頒給個州府全力配合船隊銷售商品的旨意是在船隊出發之前發出去的,蔣方深刻的領會到了他旨意的含義,也落實的非常好。李二案上這封信里幾乎都是闡述著超級市場的運作和給朝廷帶來的好處,同時提到了東西十大廠的生產和原材料培育地不應該僅限于長安,必須要在其它各州府發展分廠,並且還有一條特別讓李二覺得荒謬的要求,讓他下旨命令整個關中之地不許吃雞鴨,並且都將家里圈養的雞鴨趕到田里去放養,直到今日接到周邊幾個都沒有什麼人煙的州縣上報說有蝗災爆發的跡象,李二才開始正視這個問題,于是緊急的頒布了旨意。

汴州的零售和批發交易進行的很順利,兩天下來,交易額度比洛陽還高出來幾萬貫,糧食更多了兩萬多石,陽林又分出幾個人留下來協助指導蔣方和一群商人們修建管理超級市場,之後就下令船隊繼續向下一站開進,時間不能多耽擱了,現在已經到了四月天,最遲六月的時候陽林要運送一批稻谷或小麥糧種回長安,希望在抗擊過蝗災之後的關中百姓能通過一季晚稻來緩解糧食危機,同時他又去了一封信給制藥廠的孫思邈,讓他停止向外地商人出售中成藥,大量生產防疫消毒的藥物,錢財和藥材都不是問題,陸續的會有人給他送過去,所以汴州城又多了兩艘押運藥材和錢財的貨船駛向長安。

沿途的陳留縣和雍丘縣只是兩個千余戶規模的中縣,陽林只分派了幾艘貨船停靠下來銷售貨物,本部帶著大隊伍直奔下一站宋州,那里是李二與王世充大戰的舊地,同時也是關系著大唐未來國運的一處戰略要地,將唐朝推向衰敗的安史之亂就止于宋州,陽林不管它現在是個什麼樣規模的州府,都決定在這里停船進城看一看,也好等等在陳留和雍丘分出去的兩撥貨船。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霸世唐朝最新章節 | 霸世唐朝全文閱讀 | 霸世唐朝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