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世唐朝 第六十二章 南疆攻略

作者 ︰ 默默而作

孫大聖的流沙布棍其實就是纏在他腰間的長條沙包,像陽林這種武學還沒入門的,玩起這種布棍子來會更像一條鞭子,其實那就是一條鞭子,只不過加以強力氣功,會變成一根很有力道和柔軟性的棍子,用來斗技單挑還以,一旦遇上高碳鋼那樣鋒利的兵器,瞬間就會被斬的稀爛。

沙比丘按照陽林的吩咐往場中扔了幾根竹篙,果然,不到半刻鐘時間孫大聖就順利的制服了朱剛鬣,渾身被竹篙抽的青紅紫的朱剛鬣不知道為什麼竹棍子到了孫大聖手上會變的如此恐怖,既快又狠,自己同樣拿著竹篙,卻一點招架之力都沒有。

戰敗的朱剛鬣沒有被士兵五花大綁的送到衙門去,在得知自己攔的居然是太子儀仗的時候,朱剛鬣已經鼻青臉腫的豬頭仿佛被人剛剛從鹵鍋里面撈出來一般,通紅通紅的,沒等他開始著急害怕就被人告知,洞房過後趕緊去興化坊找個叫王二牛的人報到。更令他稀奇的是,堂堂太子儀仗真的繞道了,為了他一個捐來的三等男爵繞道,這個三等男爵在長安城只能勉強算的上是個爵位的爵位,是他目前最拿的出手的身份。

大明宮從來就是音家的集散地,因為李二就是個音家,自從陽林開始鼓搗器後,更加的一不收拾,現在在宮廷里要是不會一兩種器是會被人恥笑的,馮智戴今天就是被人恥笑的對象,恥笑他的是文工團隊最重量級的手李泰,起因是李泰在太極殿上搞了一場演奏會級別的‘秦王破陣’將馮智戴震呆了。

「哈哈哈哈,震驚吧!佩服吧!哥準備等長號造好之後從新排演,將頂級的秦王破陣當成國歌來演奏。」

‘哥’的自稱是在陽林進宮之後開始流行起來的,現在小伙伴們之間稱呼自己都用哥字,甚至有向老一輩蔓延的趨勢,在小家伙們吃了長孫一瓜瓢之後,風氣總算是剎住了,只允許在小字輩使用,十一歲的李泰在十四歲的馮智戴面前稱‘哥’,自然是有得瑟的意思。

當陽林提出國歌這個想法的時候,李泰第一個想到了‘秦王破陣’,這個想法自然得到了他老子李二的百分百同意,並且下令陽林從新譜曲演奏,效果務必高大上,以後他每次接見外臣賜宴的時候都必須演奏此曲,馮智戴就是他第一個賜宴用上國歌演奏的外臣。

「此曲真乃天上絕響,人間難聞,只片刻就叫智戴胸中熱血沸騰,再听之,恍如金戈鐵馬近在眼前,氣勢龐大,震撼人心,定然能響徹千古,流芳萬世,微臣為陛下賀,為大唐賀。」馮智戴是政治迷,當然懂得在什麼場合該說什麼話,該做什麼秀,雖然十四歲的他動作還有些生硬,語氣還不能做到抑揚頓挫,這份生澀的感覺越是讓人覺得誠心,起碼李二就比較受用。

「听駙馬說,你對交趾很有些想法,大唐糧食緊張,朕輕易不賜人全羊宴,今日喂飽了你,要說出個三五六來。」李二心里美滋滋的得瑟道,說到性格,其實李泰跟他最像,尤其是喜歡听好話這一點,馮智戴早就得了陽林的交待,話盡量往漂亮點說,討得李二歡心,他自然會做出最正確的決定。

「其實微臣那點心思,駙馬爺早就看穿了,交趾三郡所產之糧米足以供應整個關中地區,是以,當年漢武帝會花大力氣收復交趾,設立郡縣,而如今我大唐四處用兵,災害連連,正是缺糧少米之時,收復交趾解大唐糧米之困,勢在必行也。然,動刀兵,必興災禍于百姓,朝廷上的文官恐怕不會同意,調關中之兵跋涉萬里遠征交趾,不用打,已經敗了一半,武將們也未必會同意,所以,攻略交趾,首先要解決的是來自文臣,武將方面的壓力。

微臣首先說說文臣,他們好出謀劃策,用計謀解決問題,能不動刀兵,不傷人命,當然是上上之策,微臣其實與他們的想法是一樣的,收復交趾,首先得用計策,當然,計謀不能讓陛下得到交趾,最後必須得用軍隊。

再說說武將,他們的本事是在軍陣之上,尤其是我大唐關中將士,善攻堅,悍不畏死,陛下當年在洛陽城下百騎破萬就證明了關中子弟的勇猛,是讓他們死在戰場上他們甘心,讓他們死在惡劣的天氣環境下卻是有些冤枉,關中氣候寒冷,士兵少生疫兵,南方卻不同,氣候酷熱,易生病患,山林地帶,瘴氣重生,關中士兵難以適應,所以,武將們不是害怕打仗,是害怕這險惡的地理環境會將大唐的軍隊拖死,耗死在里面,所以如果要對交趾用兵,必須要訓練出一批能夠在山地作戰的軍隊,這最少恐怕也要一兩年的時間。」

「恩,你說的這些朕也考慮過,想要完全拿下交趾三郡,短時間內大唐是沒有這樣的國力的,朕要听听切實行的方案。」

李二小飲了一口酒,對少年馮智戴刮目相看起來,這樣的年紀有這樣清晰的見解實屬不易,起碼自己的幾個兒子里就沒有能與之比擬的人物,除了那個似笑非笑烤著羊肉的小怪物,李二甚至都有點嫉妒起馮盎來,生子當若馮智戴啊!

「微臣多次與駙馬商議之後覺得,收復交趾勢必牽動整個南疆勢力,與其謀一地,不如謀全局,將整個南疆納入大唐的管轄之內,交趾只是作為一個起手點而已。」馮智戴謝過遞來一盤剃好的羊肉的陽林,緩緩道。

「整個南疆?」

李二瞬間忘了烤全羊的肉香味,心思來回旋轉起來,大唐以南疆域的範圍很廣,地域包括後世的廣西,湖南半省,貴州半省,雲南全省,越南,泰國,緬甸等,實際面積並不比中原之地小,連交趾三郡都拿不下,何談整個南疆?

「陛下,南疆之地,山多,民族種族多,雖然地域廣闊,但真正能對朝廷構成威脅的軍隊卻不多,朝廷若圖之,收心為上,所用者,非戰無不勝的軍隊,而是精尖高端的開型人才,臣有幸走過一趟南疆,現他們其中大多數部落都處于一個相當落後的生產環境,窮困潦倒,不懂得利用當地的資源讓自己富裕起來是他們的弱點,是以,陛下想要收他們的心,其實路子已經出來了,派得力的臣工進入南蠻部落,給他們的首領封官賜爵,賞賜些金銀財寶,再指揮他們搞生產開即讓他們不再仇視我大唐,屆時陛下對交趾動手,至少以讓南疆諸部兩不相幫。」馮智戴娓娓道來道。

「如此,朝廷投入的不小,卻沒有實際性的收獲啊!」李二繼續問道。

「陛下收獲了南疆民心,其它的還遠麼?當然,收民心只是第一步,大唐也需要累積實力,對于那些反抗的死硬份子給予打擊,按照原本智戴的想法,能夠在三年之內拿下交趾,十年之內一統南疆已經算是順利的了,不過在見過天授駙馬之後,他給微臣指出了另一條路,就是海路。

巍峨大山以為南疆屏障,茫茫大海卻是能成為我大唐軍隊的坦途,攻略南疆,先攻略交趾,攻略交趾,最不牽動南疆的方案,則是走海路,是以,朝廷未來的兩年準備時間里,要訓練的除了是能適應在山地作戰的軍隊之外,還要訓練出一批能坐海船走沿海的水上部隊,有了這支部隊,朝廷的大軍隨時以越過南疆,直抵交趾,拿下來這片產糧之地之後,再從蜀中,嶺南,交趾,三路齊出兵,南疆之地得也,如此,兩年取交趾,三五年內統一南疆,十年大治也不是問題。」馮智戴侃侃而談道。

海軍的概念是陽林首次提出來的,大唐時期的人們對喜怒無常的大海是抱著較大的敬畏之心的,三國時期的東吳水軍算是最強了,他們的船只軍隊頂多也是在長江水道走走,富饒如海南島,直到宋朝,明朝都被當作是犯官的流放之地,見古人對海洋以外的地方是多麼的不看重,陽林不同,他是從後世來的,他深深的明白一畝海十畝田的道理,海洋的水是立體的,一畝大的海洋能種植,產出的東西遠遠大于陸地,光是魚蝦,也是陸地上一畝田地能收獲的糧食的十倍以上的重量,何況還有其它海產品和豐富的礦物,石油資源,如果大唐能在一千多年前著眼于海洋開,以想象百十年後能富裕成什麼樣子。

「海路?能走通?」、

李二生平是在馬背上打下的江山,對于海洋的波濤洶涌,只存在于想象之中,他的目光聚焦在陽林的身上,這個世上如果有誰能有馮智戴剛才所說的見地,那麼此人必是陽林,陽林沒有說話,將最肥的羊肉剃了一盤子下來讓太監端了出去,想必在殿外流口水的李麗質早就等不急了,滿足她的食欲比談論國家大事有意義。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霸世唐朝最新章節 | 霸世唐朝全文閱讀 | 霸世唐朝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