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掃三國的東方鐵騎 第三卷 鐵騎掃中原 961火攻失策

作者 ︰ 我的傷心誰做主

馬岱道︰「夫余人背靠樹林為寨,如果采取火攻的話,我軍或許能夠以少勝多,不等援軍抵達,便可大敗夫余人,雖然不至于全勝,但也可以給予夫余人一個沉重的打擊。[

公孫康笑道︰「此計甚妙。尉仇台依仗人多,欺負我們人少,此戰若勝,諸位將軍就等著升官。等援軍抵達後,我軍再乘勝追擊,一路奪回失地,殺到夫余人老家去,徹底征服夫余人。」

商議完畢,公孫康當即和馬岱互相計議,然後開始調兵遣將,以失去了主將的東門做為突破點,集中騎兵、步兵等優勢兵力,立刻向城外動了攻擊。

甘小寧、馬岱為左右前鋒,各自率領五百騎兵朝著夫余人沖殺了過去,公孫康率領步兵緊隨其後。

呼仇台的死讓夫余人亂了陣腳,失去了指揮的夫余人登時亂作一團,前部抵擋不住甘小寧、馬岱的攻勢,紛紛向後撤退,迅退出了密林。之後,夫余人借助樹林的掩護,開始紛紛射出箭矢。

夫余人的箭法精準,箭頭上還涂抹了毒藥,傷者即死,一時間馬岱、甘小寧無法向前,只好向後退卻。

這時,公孫康的率領的步兵抵達,以盾牌擋在前面,步步向樹林靠近,將夫余人的箭矢盡皆擋在了盾牌之外。公孫康步步為營,逐漸逼近樹林,夫余人見無可奈何,又怕被華夏軍靠的太近,再次朝密林深處退去。

在距離樹林還有二十幾步的時候,公孫康便立刻大聲叫道︰「放火!」

一直憋著一股勁的華夏軍將士此時紛紛射出了點燃的弩箭,朝著樹林中便射了過去,樹林中多是易燃的植物,一經接觸了火苗,不一會兒便開始燃燒了起來。火勢一起,逐漸向四周蔓延,不一會兒便滋生出了一條條炙熱的火龍。

火勢雖然起來了,但是沒有想象中蔓延的那麼迅,可還是使得夫余人慌亂的開始撤退。

馬岱、公孫康見目的達到了,便開始撤軍回城,雖然只有這麼一點的火勢,但是這樹林接連遼東城外三處城門,一旦完全焚燒起來,夫余人就不得不盡數撤到一起了。

尉仇台還在中軍大帳里,剛剛接到自己的親弟弟呼仇台被華夏軍所斬殺的消息,立刻便看到東方升起了滾滾的濃煙,當即問道︰「東門那里生了什麼事情?」

「大王,著火了,東門外的我軍營寨還沒扎穩,便著火了。大將軍的部下紛紛被華夏軍逼退,火勢也開始向四周蔓延,越來越大,只怕會有蔓延到其他兩門的危險。」

尉仇台听後,怒道︰「這個呼仇台,成事不足敗事有余,明明吩咐過不要輕易攻打遼東城,就是不听。你們迅傳令下去,將那東、南、北三門的兵力全部撤到西門這里來,這里是華夏軍東西走向的必經之路,只要堵在了這里,便可切斷遼東和西邊的聯系,及時有援軍來,我軍也足以應付。」

「諾!」

尉仇台的命令傳達下去之後,所有的夫余人全部撤到了西門,前後扎營,綿延出好幾里地。尉仇台更是以巨石當塞其道,配以大量弓箭手守護,自己則親赴後軍,觀察地形,暗中設下埋伏,任由樹林怎麼被大火燒,他都不再出戰。

遼東城的城上,馬岱看到這樣的一幕之後,不禁皺起了眉頭,對公孫康說道︰「原以為夫余人會知難而退,哪想到夫余人竟然用重兵堵住了我軍通向遼西的必經之路。這樣一來,火攻之計,就完全落空了。」

「我久居遼東,尉仇台為人精明,善學,是個不可多得的將才,他知道硬踫硬肯定會吃虧,所以不肯動攻擊。今早呼仇台被我一番言語激怒,這才與其交戰,算是我軍小勝一場,但是大敵當前,如何退這十萬之敵,確實是個難題。馬將軍,你可還有什麼計策嗎?」公孫康言辭懇切的說道。

馬岱搖了搖頭,說道︰「我自幼舞槍弄棒,讓我沖鋒陷陣還行,而且這次也是我的第一次參加的真正的戰爭,我的歷練還少,不及公孫將軍,如今火攻不成,我一時也難以想出什麼妙計。」

公孫康笑道︰「馬將軍過謙了,我也不過是痴長馬將軍幾歲,但是這里是皇上龍興之地,遼東可以說是皇上的龍脈,一旦被外夷所侵佔,必然會有損我華夏國威。皇上當年任遼東太守時,依靠遼東一步一個腳印的向外擴張,逐漸才有了今天的豐功偉業,我們必須要堅守好這里,不能給予外夷任何可乘之機。這次一向對我華夏國恭順的夫余王公然反叛,實在是令人太過意外。如果尉仇台一直堅守不戰,我軍也不必出兵,只這麼耗著,一旦夫余人糧食吃完了,自然就會退去,如果不退,等到援軍一來,我們便前後夾擊,必然能夠擊敗尉仇台。」

馬岱道︰「將軍所言甚是。」

遼東城外是一片大火,不論是夫余人還是華夏人,都對這場大火視而不見,任由其逐漸蔓延。但是火勢所出的滾滾濃煙,被風吹到了遼東城內,卻嗆的人難受,城中百姓怨聲載道。

于是,公孫康不得不派出軍兵去撲滅這場尚未釀成太大惡果的火勢,畢竟這片密林也是遼東城的一道屏障。

火勢太大,派出的人也太少,以至于根本撲滅不了,萬幸的是,當天便烏雲密布,遮天蔽日,不一會兒便下去了大雨。及時雨一經下達,尚未形成惡果的森林大火就被雨水澆滅了。而華夏國的軍兵也盡數退入了城中,外面被燒毀的一小片樹林里,只留下一地的焦黑。

尉仇台听聞大火被滅掉了,也不再分兵了,繼續留在那里,前軍以巨石當道,設立重重障礙,以防止華夏軍從城中動襲擊,而在後軍則繼續布置一些陷阱,並且派出兩萬弓箭手紛紛隱藏在道路兩旁的樹林里。

夫余人都是獵人出身,打獵時所設置的陷阱、以及撲捉獵物所需要的必要隱藏,都在此時揮了出來,乍一看上去,此地什麼都沒有,但實際上,在這條必經之路上卻是陷阱重重,人數高達六萬人。

夫余人自認為武器、盔甲等物不及華夏國的鋒利和堅固,而且打仗也不如華夏國那麼擅于沖鋒,所以尉仇台揚長避短,不和華夏國正面交戰,而是專門設下一個圈套,引華夏軍的援軍進入這個圈套,之後再用夫余人人人都會用的武器弓箭射殺之。

不可否認,尉仇台確實是一個人才,是一個杰出的少數民族領袖,從十一年前高飛在遼東東征西討開始,他就感到了一種極大的威脅,所以便隱藏自己的實力,表面上對高飛做出恭順、謙卑、友好的一面,而實際上,卻一直在暗中展軍兵。

夫余人本來就很少,昔日夫余人最多時也不過四十萬左右,但是經過尉仇台的一系列政治手腕,使得夫余人達到了六十萬之眾,並且訓練弓箭手、騎兵,甘心給高飛當牧畜基地,牧養一些牛、羊、馬、騾子、驢等牲畜,借此將牧養的牲畜再賣給華夏國,賺取中間一點微薄的辛苦錢。

也正是如此,夫余人才得意依靠這些錢財擴軍,並且征召士兵,訓練軍隊。加上夫余人臣服于華夏國,每逢華夏國有什麼大事生,都會前去道喜或者致哀,並且派遣使者去華夏國學習,這才有了今天改革後的夫余人,使得一直還處在奴隸社會的夫余人直接跨進了一個中央集權相對集中的封建社會。

「丞相。」尉仇台站在一個山坡上,對身後的一個穿著華夏國文人服飾的人說道,「派出斥候,去打探一下,華夏國的援軍幾時抵達。」

被喚作丞相的也是一個夫余人,叫莫科謨。不過他卻在華夏國生活了足足有八年之久,直到今年年初才回到夫余,也正是因為他的回來,所帶回來的消息,才讓尉仇台看到了機會,強制性改革,沿用華夏國所沿用的三省六部制,設立丞相、大將軍等文武官職。

莫科謨听後,當即抱拳道︰「大王,此事臣早已經派人去辦了,大王不必操心,一旦有消息,斥候就會立刻回來稟告。只是,大將軍身亡,全軍不能沒有統帥,還需再扶持一個才行。」

尉仇台點了點頭,淡淡地說道︰「呼仇台性子太過魯莽,若非是我的弟弟,又怎麼能擔此大任?丞相,你心中可有什麼人選嗎?」

「大王,莫科多智勇雙全,又曾經為我夫余立下過功勞,臣以為,當以莫科多為大將軍,統帥全軍。」莫科謨說道。

「莫科多?他不是你的弟弟嗎?你這樣公然舉薦他,就不怕本王說你以權謀私嗎?」尉仇台道。

「呵呵,大王的眼楮是雪亮的,以大王的聰慧,及時莫科多擔任了大將軍,也不過是大王手中的一枚棋子而已。至于以權謀私嗎,大王若覺得我莫科家的人擔任要職太多,我甘願辭去丞相之位。」莫科謨道。

尉仇台笑道︰「你的為人本王清楚,莫科多確實是一個將才,出任大將軍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當年本王派遣二百人到高飛那里學習漢人的治國策略,卻只有你一人學成,這就足以說明你的才學。以後辭官之事,就不要掛在嘴邊了,只要有才能的人,本王都會委以重任的。」

莫科謨拜服道︰「大王英明。臣恭祝大王早日奪下遼東,在遼東改元稱帝,只要佔據了遼東,就等于毀了華夏國的龍脈,這龍興之地,也必然會讓大王一統天下。」

「哈哈哈……承你吉言。」尉仇台爽朗地笑了,在他的眼中,前途一片光明。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橫掃三國的東方鐵騎最新章節 | 橫掃三國的東方鐵騎全文閱讀 | 橫掃三國的東方鐵騎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