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红 第十五章 丫头

作者 : 无名指的束缚

安锦如在廊下听了两句,便搭着杜妈妈的手走了。

回到屋里,夏青正准备摆早饭,如今雪落和素儿都不在了,又只剩下她一个人里外的忙。

“姑娘回来了,今日倒晚。早饭马上就摆,先换了衣裳出来,也就正好了。”夏青见人回来了,这才把用热水温着的食盒打开。

“赶紧再安排几个人进来吧,我瞧着夏青都忙瘦了。”安锦如打趣着对杜妈妈说。

“正是应该呢,姑娘已是将笄之年,屋里哪能就这么两个人,明年及笄之后,屋里头至少该有六个丫头伺候,如今提拔几个上来,也正好磨练磨练。”

安锦如月兑了外面的罩衣,换了家常的袄子出来,“这回仔细选几个趁手的进来,聪不聪明倒在其次,踏实忠心才要紧,那些个爱逞小聪明的,倒不如不要。”

“姑娘放心。”杜妈妈点头,“老奴早就在旁瞧着里,已经看中几个不错的,今天晚些时候就叫进来给姑娘磕头。”

“妈妈裁度着就是,您的眼光我放心。”安锦如用过早饭回房,杜妈妈也紧随着进去,细说起挑丫头的事儿。

主仆二人这厢正说着私房话,念巧就领着邹仙姑进了院子:“您当心脚底下。”

这邹仙姑是个道婆,五十来岁的样子,原是京西一处小道观出来的。只因她会钻营,专找那后宅女子说话走动,不到两年功夫,也不知是交了什么大运,一下子名声鹊起,倒是成了大户人家后宅炙手可热的人物,天天多有人请。

徐氏素来信她,每逢年节都有供奉自是不提,家里有什么事也要请她进来,少不得赏钱留饭,并传令家里上下都要恭敬。

“之前与您说的那个小丫头,便是这院中的,不知犯了什么邪,好好的竟去投了井。”念巧刚领邹道婆看过那口井,这又转而向安锦如院里过来。

邹道婆前后地转着看了,笑着说:“大姑娘这处院落位置极好,既能得老太爷和太太那边的庇佑,又处于佐助之位,没什么不干净的。”

她说着仔细端详安锦如,问了生辰八字掐算,连连点头说:“看大姑娘的面相隐有贵气,八字又是属火喜金,最是压服那起歪魔邪祟,所以并不妨事,请太太和姑娘放心。”

话说到这儿也就尽了,安锦如自是谢过。

念巧带人要走:“仙姑今日别急着回,太太在屋里摆宴款待您呢!”

安锦如心道,来逛半天园子,吃顿好宴,还有十几两银子拿去,难怪这人不安心静修,只每日花蝴蝶儿似的,满城侯门王府官宦人家地飞。

谁知还没送出正厅,那邹道姑却又忽地想起什么似的说:“姑娘身边可有同年九月生人?”

“这个倒不曾有。”安锦如屋前院后地想了,摇头道。

“烦请姑娘纸笔一用。”邹道姑一脸严肃。

夏青忙捧了笔墨纸砚过来,在桌上摊开备好。

邹道姑提笔写了两行字,吹干后叠起来递给安锦如道:“此人八字过硬、五行属水,正与姑娘相克。若是遇到,一定要谨慎行事,以免祸及自身。”

安锦如半信半疑地接过纸条,脸上却挂着恭敬的笑容道:“多谢仙姑,我一定谨记。”

杜妈妈适机地塞过去个荷包,“以后还要烦请仙姑多费心。”

邹道姑平素过手的银钱多,接过荷包一掂量,就知道里头该是十两银子,眉眼越发舒展道:“倒也不是我多大能耐,主要是太太和姑娘们心诚,自有三清道祖保佑。”

“那就承仙姑吉言了。”安锦如将人送出去,这才展开手中的字条。

只见写着,庆元二十六年,九月初五,戌初。下面还有八字,甲子、壬申、壬寅、庚戌。

杜妈妈看见盘算着说:“这倒是提醒老奴了,提拔上来的人,该细细问过生辰八字才好。”

“我看她不过瞎写一个,妈妈倒是当真。”安锦如并不信这个,回屋就把纸条随手丢在妆台上。

杜妈妈却急忙收起来道:“她既写出来总归有她的道理,有些事说不清道不明的,倒是宁可信其有的好,左右也不花费什么。”

待安锦如歇过午觉,杜妈妈果然带了四个丫头进来。

“见过大姑娘。”四个人一齐儿跪下磕头,起身后站在一旁听着吩咐。

杜妈妈挨个儿说与安锦如知道。

“最大的这个十五,名叫习秋,是老奴姨表姊妹的闺女,在家排行老大,下面还有几个弟弟妹妹,行事很是稳重大方,所以才举贤不避亲,把她给叫进来了。”

“这两个一般年纪,都是十四,高些个的唤作玉翅,个子矮些的唤作岚珠,前后差不了两个月,家中都是三四辈子在府里当差,是知根知底的老人儿。”

“母亲院中新来的丫头叫做玉馨,丫头们之间撞了字原是不相碍的,但到底是长辈房中的,为了尊重,还是改叫元芹罢了。”

“谢姑娘赐名。”元芹行礼后退到一旁。

杜妈妈将年纪最小的丫头推到安锦如面前,夸道:“最后这个唤作襄荷,今年十三了。姑娘别看她年纪轻脸又女敕,可却是针线上的一把好手,不比家里针线上忙了大半辈子的婆子们差。”

安锦如拉过襄荷的手看看,指尖上果然有茧子,像是下过苦功夫的。

“这丫头生得玲珑清秀,倒是不比咱们北边女子粗手笨脚的模样。”

“姑娘好眼力,她祖籍本是襄阳,几辈子都是做针线的。她娘命苦,年纪轻轻没了男人,家里也指望不上,干脆一狠心带着孩子上京来谋生路,便投在咱们家门下。如今她娘在针线上做活,这孩子从小就耳濡目染,再加上勤学苦练的,老奴看着倒是比她娘还出息些。”

“妈妈谬赞,奴婢实不敢当。”襄荷细声道。

“听着说话,倒像是个有些文墨的?”安锦如惊讶地说。

“可不是,她娘也是个识字的,所以做出来的东西,总比那起睁眼瞎要灵气些。”

“倒真是难得,这样小的年纪,既识字针线又好,难得妈妈怎么找到的,怎么没早早儿地叫别人抢了去。”

“她年纪小平时都不做活的,素来也不抛头露面,去年老奴去给姑娘补衣裳,可巧其他人都不得闲,她心肠好,私下里帮着改了。老奴瞧着那活计着实鲜亮,从此便留心上了。”杜妈妈笑着说。

“可是我最喜欢的那件袄子?我当时还夸怎么补得那样好,如今虽已小了些,倒还在我箱子里放着不舍得给人。”

安锦如说着一拍手道:“既然说到了这里,那袄子便赏给你吧,左右我也穿不到了,你自己会针线,改改倒是正能穿。”

“奴婢才刚进来,一无功劳二无苦劳,怎么敢拿姑娘的赏赐。”襄荷听了忙跪下磕头。

杜妈妈却已经回身打开箱笼,取了件浅粉色杭罗的袷袄出来,在襄荷身上略作比量道:“这颜色鲜女敕,倒是正配这孩子,如今这时节就正当穿了。”

“这袄子虽说模着单薄,其实里面絮的都是上好的余杭清水丝绵,最是轻薄暖和的。”安锦如坐在上头说,“这还是祖父从南边儿特意着人送回来的,我拢共也只得了这一件。”

杜妈妈将衣裳塞进襄荷手里道:“姑娘跟你投缘,既给你就拿着,以后跟着姑娘,行事越发要大气些才好。”

襄荷这才接过衣裳,磕头谢了。

“以后你们就分作两班,元芹和岚珠一班,习秋和襄荷一班,轮流跟着杜妈妈和夏青,学着怎么伺候。该叮嘱的,进来之前妈妈也都与你们交代过,我就不多费唇舌了。”

“我这里唯独一点,是容不下有人不规矩的,管不住自个儿的,趁早辞了出去,不然一旦让我发现……”她说到这里略微停顿,眼神缓缓地扫过四个丫头,“你们且想想雪落和素儿是个什么结果。”

四个丫头都垂手侍立听着教训,连声应诺表白,然后由夏青领出去安置住处。

待到人都走光了,安锦如才对杜妈妈道:“既然人已经进来,妈妈就用不着事事亲为,一应事务都安排她们去做,您只在一旁教导着就是,也正好看看她们的好坏。”

“是,老奴记得了。”杜妈妈犹豫片刻,又问,“姑娘喜欢襄荷那丫头?”

“妈妈可是看着我太偏了些?”安锦如闻言笑了,“妈妈这些日子且盯着点儿,若有那嫉恨刁钻的,趁早打了出去省事。那襄荷若真是个好的,以后便着重栽培着。”

“原来姑娘是这个意思,老奴一时竟没能领会。”杜妈妈听了这话便安心了,丢开丫头的事儿不提。

“老奴今日得到消息,那边儿至少有……”她先指指东边儿,然后伸出三个手指,比给安锦如看,“身上没来过了。”

“这样说,那就十有八|九是了……”安锦如心下揣度着,徐氏是当家主母,怀孕又是喜事,何苦这样藏着掖着。

“许是为了等老爷子回来露脸?”杜妈妈私心揣度着。

“我瞧着倒也不像。”安锦如摇头。

徐氏膝下已有两儿一女,而且老爷子对她一贯看重,如今儿女都到了该说亲的年纪,若还用这个在老爷子面前邀功,反倒叫人看轻,说她自己不尊重。

“头三个月不说,又许是因为胎相不稳,不愿声张的缘故。”

杜妈妈这回的猜测倒是更靠谱些,不过安锦如却总觉得,其中必有更深的缘故。

“不管是为着什么,咱们既然已经知道了,就都按着该有的规矩来,行动言语多加小心,莫要犯了忌讳。”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朱红最新章节 | 朱红全文阅读 | 朱红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