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董模仿秀 第68章 拜师奇遇(1)

作者 : 吉方军

机会有时会像天上掉下来的馅饼,让饥饿的流浪者喜出望外,感激涕零。大凡遇到这种机会的幸运者,都会有种浴火重生的喜悦,原本属于他们或者她们的独立个性和反叛精神会瞬间消失。

“钻错门”事件给石节能以沉重打击,也让他的“模仿思维”发生颠覆。在这节骨眼上,一位大师的出现让他咸鱼翻身。他决意从绯闻多多的娱乐圈里跳出来,月兑胎换骨,重新做人。

华哥将车开进了传媒学院。

传媒学院是挂靠在江都一所名牌大学名下的独立学院,官方称为“三本”大学,只能录取“二本”线以下的低分学生,名义公办,实则私办,收费是“一本”、“二本”高校的两至三倍。学校没有固定的师资队伍,绝大部分从兄弟大学聘请,教学场地也是租用来的,典型的“借鸡下蛋”运作模式,在高校云集的江都是不折不扣的小字辈,每年都为招生问题发愁。

但这几年,传媒学院生源暴满,学院录取线一提再提,去年竟超过“二本”线十多分,让同城“三本”院校望尘莫及。

传媒学院的突然走俏,源于学院引进了一位名叫袁如石的“学界泰斗”。

袁如石名校毕业,年轻时当过演员、银行职员和教师,五八年被划为右派,七八年平反后从事高校戏剧教学与研究,是“改革开放”后为数不多的出国访问学者,英国剑桥、美国哈佛等着名学府,有他讲学的身影。退休后,他创办“世界传媒研究院”,但研究方向却拓展到政治、经济、历史、文化多个领域。

名气真是个好东西。袁老古稀之年,又被聘为政府部门的决策顾问,从而实现了从“意见领袖”到“学届泰斗”再到“高层智囊”的华丽转身,成了走红于网络、学术和政界的“三界红人”。

“三界红人”的研究院,租用的正是传媒学院的房子。学院领导抓住商机,不仅免了租金,还对旧房进行了翻修改造,添置了高档办公设备,并在水、电、煤气等方面予以优惠。作为报答,大名鼎鼎的袁如石先生,“屈尊”就任这所“三本”学院的名誉院长,不定期地给大学生们上大课,不到一年就打出了“名人效应”,传媒学院的知名度迅速上升,生源拓展到全国多个省份,不少外省学生慕名而来。

华哥将车停在靠近湖边的一座大楼前面,说:“到了。”

下车后,石节能看到“世界传媒研究院”七个大字闪闪发光。

华哥领着石节能来到三楼院长办公室,也就是袁如石先生日常办公的地方,却未见到袁老的身影。正要转身去别处找,一个熟悉的身影走进门来。

“明小玉!”

“石节能!”

石节能万万没有想到会在这里见到前桌漂亮女生明小玉。他兴奋地问:“你不是考取武大研究生了吗,怎么会在这里啊?”

明小玉也很兴奋,亮着眼说:“我只说过我考的是中国古代历史,可没有说过是考武大研究生啊!”

武大生物工程毕业生,就业几乎不是问题。只要愿意,大四上学期就会被用人单位提前“抢购”,比清华、北大的吃香多了。但事实上,从生命科学院毕业的学生,很多人成了欧美发达国家名牌大学的宠儿。在明小玉的这届学生中,她算是个不折不扣的异类,不仅没有选择出国,而且还是跨专业考研,不少同学都说她受了“刺激”——言外之意是她在爱情上遭遇了挫折。

明小玉的确是受了“刺激”,但不是因为失恋。因为她还没有恋爱,更没有跟石节能谈过恋爱。她对石节能的“好”,是所有粉丝都会有的那种“好”,说白了就是追星。她所以选择中国古代历史这个“冷门”,其实是受《还珠格格》的“刺激”。

《还珠格格》是琼瑶编剧、两岸演员联袂主演的一部古装电视剧,早在小玉读初中时就热播了,而且火遍两岸三地东南亚甚至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只是她被封闭在驼背柳那个几乎与世隔绝的学校不得而知罢了。她看《还珠格格》时,已是大二学生了。

不过,真正让小玉选择“中国古代历史”读研方向的,是有关《还珠格格》的一个故事:香港回归这年,琼瑶到北京西郊旅游观光,路过西郊景点“公主坟”时,得知“公主坟”是乾隆皇帝“民间格格”的墓地,顿生创作灵感,后来创作了名扬天下的《还珠格格》。明小玉想,一座公主坟,就隐藏着那么多的精彩故事,那记录着几千年华夏文明的中国历史,又埋藏着多少动人的传说?后来,当她得知“海归博导”袁如石招收研究生,便就悄悄地报了名。如果不是分数上的绝对优势,她还竞争不上呐,因为报考袁氏门下研究生的都扎堆了——当然这是石节能后来才知道的事情。

此时,明小玉就将自己成功考取袁氏门下研究生的事简要地说了,并说她现在已是院长助理了。她大大方方地跟石节能握了握手,又跟华哥握手问好。

明小玉一听就很诧异。“石节能,你不当明星啦?为什么呀?”

明小玉“啊”了一声,神色就暗淡下来。

她以为是兰雪芬老师的逝世,让石节能的思想发生了改变。“兰老师,我对不住您,我不该退学啊!”石节能跪在兰老师遗体旁边的哭诉,明小玉记忆犹新。石节能啊石节能,你这又是何苦呢?让千万粉丝追着捧着,那是天上的一颗星啊!

“明小姐,你知道袁老去哪儿了吗?”华哥问。

“啊,”明小玉醒过神来,笑了笑说,“老板去传媒大讲堂上大课了。”

“老板?”石节能没听明白。

明小玉一笑,说:“我们管导师都叫老板——我带你们去吧!”

传媒大讲堂在传媒学院教学楼9栋五层,是学院投入巨资专为袁如石“量身定做”的一间超级大教室,可容纳五六百人,四面墙上都配备了电子显示屏和同声系统。置身其中任何一处,都可以近距离地感受大师的风采。

石节能和华哥在明小玉的引领下,小心翼翼地走进传媒大讲堂。

讲台上,一位老人谈笑风生。

不用问,这位便是大名鼎鼎的袁如石了。

石节能在后排座位刚刚坐下,袁如石的声音便从扩音器里传了过来:

“劳动创造财富吗?不能,劳动不能创造财富!那么,创造财富的是什么呢?”

石节能抬头一望,就见袁如石站了起来,大手在空中一挥:“是交换!是交换创造财富!同学们,对于你们——我的天之骄子,大学毕业以后,什么才是第一位的?答案二个字:赚钱!怎么赚钱呢?答案二个字:交换!”

全场鸦雀无声。

袁如石“交换创造财富”的论断,让石节能耳目一新。他立即就被袁老的观点所吸引,而且是深深地被吸引了。

“为什么说交换创造财富呢?”袁如石不愧是演讲大师。他的身子微微前倾,目光扫视全场,微微一笑说,“同学们!你们中的百分之八十甚至更多,都是来自劳动者的家庭。那么你们不难回答:这个世界上谁劳动得最多?”他打住话头,目光炯炯地看着大家。

石节能听到这里,便想起了母亲赵春茶,想起了二哥石节电,想起了石家湾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乡亲。不用思考,他也能说出答案:这个世界上劳动得最多的是农民和工人。

石节能的想法与大家不谋而合。同学们纷纷举手,有的说是农民,有的说是工人。袁如石做了一个安静的手势,然后大声说:“说得好!是农民!是工人!是工人农民劳动得最多!可是——”他突然离开讲台,走到同学们中间,用更亲切的声音说,“同学们!如果说劳动创造财富,那么农民、工人应该是这个世界上最富有的人。可是他们——富了吗?”

袁如石重新走上讲台,挥手一劈,声音洪亮地说:“没有!因为他们——不懂得交换,不明白交换创造财富的道理!所以今天,我要送给大家一句话,也是这堂课的小结:交换创造财富,交换改变命运!同学们,寻找交换的机会吧,我祝福你们!”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周董模仿秀最新章节 | 周董模仿秀全文阅读 | 周董模仿秀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