崂山诡道 第三百一十章初到宣府

作者 : 夏日雨桐

等下面的士兵打扫完战场。已经是时近中午。吴达善过來请示张居正是否出发。张居正看了看天色说道:“吴将军。我看天色也快到了吃午饭的时间了。让大家吃了饭再走吧。厮杀了一上午。大家都累了。吃了饭稍事休息一下。我们在赶路。今晚不管多晚我们都要感到宣府。”

吴达善去安排士兵们做中午饭。中午饭也简单。因为缴获了蒙古人的一百只活羊。就借着砍下來的树枝。升起來篝火。把羊这么一杀。拔了皮就这样在火堆上烤着。

整个山包上。弥漫着一片烤羊肉的香味。我和张居正当然不用自己去干。现在张居正的家人都死了。我那些家人只好连他一起伺候着。也去弄了两只羊來。在火上烤着。

待到吃过中午饭。张居正交代吴达善出发。吴达善难为的跟张居正说道:“张大人。伤员太多。马车不够。下官想留下一部分士兵。在这里守护。等我们到了宣府在派人回來接应他们可好。”

“好。吴将军这事你去安排。就是。我现在是急着要赶到宣府。要是带着伤员。路上也不好走快了。你多留点人马在这里等着吧。东西都留点。还要小心蒙古人杀个回马枪。更多更快章节请到。让他们做好防御工作。”

刘连江父子已经把张居正的马车赶到了官道上。我陪着张居正上了马车。我这次沒有进去。正好要试试这匹枣红马的脚力怎么样。所以沒去蹭张居正的马车。

吴达善去安派好了留守的人马。留下了二百士兵在此保护那些伤员。留守的官员还是那个王千户。一切安排停当。大军终于又踏上了去宣府的征途。

一路上还是老规矩。吴达善派侦骑前面探路。我们在后面跟着。因为人不多。又是白天。走的倒也不慢。也沒有再遇到蒙古人的大队骑兵。偶尔有几个探马。更多更快章节请到。也是跟我们一接触就退了回去。走了两个时辰的时候。已经出去了五十里路。离宣府还有三十里路。

张居正喊了下干草的老刘。让他把马车停下。张居正下來小解。刚结束准备上车去。前面的探马回來报告吴达善。官道上发现大队骑兵。迎面而來。现在还不知道是宣府的兵马还是蒙古人的骑兵。请示吴达善怎么办。

吴达善对探马说道:“你们继续探。要探出到底是哪一方的人马。速度要快。”

探马离开后。吴达善來到了张居正的身边。把情况一说。张居正叹了口气说道:“老夫这一路。真是多灾多难。本來想着很简单一趟差事。怎么出了这么多变故。吴将军。你说要是蒙古人的骑兵我们怎么办。”

“张大人。下官认为。你和兰大人先离开。我们在这里拖住他们。我让我的亲兵带着你们走小路去宣府。”

“吴将军。本官是不会单独走的。我岂能不顾你们自己去逃生。再说。现在还不知道对方來的是什么人。所以我们不能慌张。现在。我们继续赶路。让大家提供警惕就是。要是真的遇到蒙古人。我们就跟他们拼了。”

既然人家张居正都不怕。第一时间更新吴达善也不好说什么。只好又安排了几波探马去前面探路。大队人马继续往前面行走。走了一炷香的时间。终于第一波探马回來了。♀那士兵來到吴达善身边翻身下马回报道:“启禀将军。前面前來是宣府兵马。”

一听是宣府的兵马大家提着的一颗心才算落了下來。张居正也从车上下來问道:“宣府兵马带队的是何人。”

“回禀张大人。宣府兵马带队的是宣大总督王大人。他让小的回报张大人。此一路已经安全。宣府兵马全部戒备。请张大人放心前行。”

张居正一听是宣大总督來接他。心里很是满意。这一路上。经历了这么多的事故。要不是宣大总督前來。张居正一肚子气还沒地方出。人家宣大总督也是从一品的高官。和自己一样。能來接自己。就是很大的面子。所以张居正很满意。

此时天色已经黑了下來。队伍打起火把。往前行走。不久对面也出现了一伙打着火把的队伍。带头的赶了过來。直接來到张居正的马车前说道:“张大人。我是宣大总督王大人的亲卫千户。王大人让我先到。來接应你。王大人一会就到。”

车厢里的张居正回道:“代我谢过王大人。现在离宣府还有多少里路。”

“启禀张大人。还有二十里路就可以到达宣府。一路上王大人已经派兵把守住了所以的要地。”

二十里路也就是一个时辰差不多就到了。张居正长舒了一口气。终于要到宣府了。而且还是安全的到达宣府。

宣大总督王崇古的队伍不久也迎上了张居正的队伍。张居正下车先跟王崇古寒暄了一阵子。两个人私教虽然一般。但都是进士出身。都是一身的正气。所以都有惺惺相惜的意思。

张居正把王崇古让到了马车里面。两个人在里面说的什么外面的我不知道。在一个时辰后我们终于平安的到达了此行的终点。宣府镇。

宣府镇历來是兵家必争之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特别是明朝建都北京之后。宣府镇更是保卫京都。防御蒙古族南下的咽喉之地。明程道生在《九边图考》中称:“宣府山川纠纷。地险而狭。分屯建将倍于他镇。是以气势完固号称易守。然去京师不四百里。锁钥所寄。要害可知。”

宣化府于永乐七年(公元1409年)设置总兵官。第一时间更新始称宣府镇。是明朝著名的九边重镇中最重要的一个府镇。中原处于战乱的几年里。边地防务松弛。蒙古族势力得以增长。而明成祖刚刚登基。又无力象后來那样出塞北征。所以只好在对蒙古贵族采取怀柔政策的同时。加强边地防务。据《明史·兵志》载:明成祖“于边备甚谨。自宣府迤西迄山西。缘边皆峻垣深壕。烽堠相接。隘口通车骑者百户守之。通樵牧者甲士十人守之。武安侯郑亨充总兵官。其敕书云:‘各处烟墩。务增筑高原。上贮五月粮及柴薪药弩。墩傍开井。井外围墙与墩平。外望如一。’”

张居正和王崇古下了马车。第一时间更新张居正望着宣府高大的城墙说道:“王大人。这宣府城池、真的是不一般啊。如此高大雄伟。”

“张大人。有所不知。这宣府原來也是一个土城。洪武帝是。改宣德府为宣府。次年。置前卫、左卫、右卫。遣将卒把守。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展筑宣府城。边长“六里十三步”。周长达12公里。次年皇子朱橞受封谷王。就藩宣府。宣府展筑宣府城。边长“六里十三步”。周长达12公里。次年皇子朱橞受封谷王。就藩宣府。宣府成为边防重地。明正统五年(1440年)。城垣包砖。6年后竣工。城高池深。气象雄伟。因其为北京城西第一座府城。人称“京西第一府”。”

“王大人。有如此之城池。我们还会怕那些蒙古人的骑兵。他们还能骑马跑到城墙上面去。今天的一战。老夫也知道了。蒙古人的骑兵也不过如此。只要我将士一心。何愁灭不了一个蒙古。”

“张大人。现在我们不谈国事。今天我已经邀请了城里所有的文武官员。在杨总兵的总兵府衙给张大人和兰大人接风洗尘。”

“还是免了吧。这都什么时辰了。我看我们还是随便吃点吧。明天不是还要跟蒙古人谈判吗。今天晚上我看还是我们先把具体怎么谈判的情况商量下为好。”

“不着急。张大人。情况我大体都跟你说了。今晚的宴席你是必须要参加的。张大人你和兰大人可是代表朝廷代表皇上。不要寒了将士们的心啊。”

“那既然王大人这么说。那老夫就勉为其难了。”

两个人说话间。城门已经大开。张居正刚想上马车。王崇古一把拉住他笑着说道:“张大人。你坐了三天的马车。还沒有坐够啊。”

“王大人。坐够了。坐的我是腰酸腿痛啊。从小也沒有坐过这么久的马车。要不是军情紧急。老夫真想坐轿子慢慢的往这里走。”

“张大人。骄子我准备好了。來人。把轿子抬过來。伺候张大人进城。”

王崇古刚说完。就见从城里出來两顶八抬大轿。这个王崇古还真是有心。连这一点都考虑到了。张居正在老刘的伺候下上了轿子。这几天张居正的家人都沒了。沒办法。我就让老刘父子过去伺候他。

两顶轿子在前面。我们在后面跟着。过了城门。里面的街道很宽阔。道路上都铺了青石板。马蹄踩在上面发出。哒哒哒的声音。在这夜里格外的清晰。只是街上沒有什么行人。也不知道是因为我们來了戒严。还是因为这里原本就不是很繁华。

我忍不住问一直在我身边的吴达善:“吴将军。这宣府怎么晚上这么萧条啊。好像沒有行人。也沒有什么酒楼营业。

(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崂山诡道最新章节 | 崂山诡道全文阅读 | 崂山诡道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