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一百年-袁思齐说袁思齐 第十三章

作者 : 曹鹏

古诗袁思齐

在昆明写给女儿的邮件

快结束挂职返回北京前一个月,我和女儿曹加瓦开始通邮件,由

于上初二的孩子功课紧,总共只往返了三次六封,我在信中都提到了

袁思齐老人,写邮件时未想到公开发表,但是重读后感觉,也还从另

一个角度记录了访谈的吉光片羽,所以便附在此处。♀不是所有站都是第一言情首发,搜索+你就知道了。

瓦瓦,你好!

唐代佚名诗人五言诗一首: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

上午我请袁思齐老先生写这首诗,他说太好了,适合忘年交,其实,

这首诗应是唐代年轻女子写给年长的才子(如李白、李商隐这类人物)的情

诗。古人四十即可称老,也就是两人相差至少有四十岁。人生有时就是这样

阴差阳错。

爸2009年11月3日于昆明挂云居

以前也读过一些这种意境的诗,都是相见恨晚,抑或是生不逢

时,有缘无分。在当今这个言情肥皂=电视剧的公式泛滥的时代,这

样的情节连三岁小孩怕是也能道出个一二。

但我们不妨静下心来想一想,摆月兑造作的卿卿我我,诗中的爱情

倒也值得回味。如《长恨歌》《孔雀东南飞》,唯美凄婉,那种爱虽

不轰轰烈烈,却也刻骨铭心。在现实中,不会有玻璃鞋和永不凋谢的

玫瑰,也没有王子和仙女,“幸福到永远”也许只是一个梦;但是人

的青春不能永驻,终会有一天清晨发现自己容颜已改,既然如此,遇

到便为缘,真爱是不受年龄、环境限制的。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

朝朝暮暮?

失题

清徐昌绪

茶瓜留客午风清,话到桑麻便有情。

除却求诗兼送酒,花南绝少叩门声。

今天给你讲一首清朝人的诗说是清朝人的诗,我也不大确定,因为

不是从书上读来的,而是从网上看到的,没有出处,准确地说,只是徐昌绪

曾在一面纨扇书写过这四旬诗,原物及图片我也没见到,但是,这四旬诗还

是有意味的,于是抄给你,哪天若寻找到此诗正式出处,再更正也不迟,反

正我们只是欣赏其妙处。

论文论诗有一句常谈,就是好诗都被唐人写尽了。当然,唐诗达到了中

国诗歌的顶峰,但是,并不等于后人就没有余地了。事实上;直到清朝乃至

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都有写格律诗而取得很高成就的。这里介绍的徐

昌绪,是清代典型的文人士大夫,当过翰林,在地方上有建树,而且有书碑

传世,以他的地位与水平,该是可以写出这样的诗作的。

袁思齐老爷爷当年启蒙练书法,就是用的徐昌绪的《蚕神碑》,因为

当年印刷价高,乡村孩子买不起碑帖,只能是就近传拓本地有名的碑刻,方

便而且便宜。据袁老说,此碑是颜体,也就是说,学童习字过去讲究从颜入

手,买不起颜碑,便临后世写颜体的名家,如云南的钱沣也写颜字。

这首小诗写的是文人退隐乡间的闲适生活,意思很平白浅显,但比较流

畅生动。从陶渊明、杜甫、陆游的诗里,都可以找到这种情调。

爸爸

就“好诗都被唐人写尽了”浅谈一二:

正如您所说,尽管唐代的诗歌达到了我国顶峰,但后人却也一再

产生“后生可畏”之感。

有人说我们生得太晚,伟大的发明发现都被前人占去了,留给我

,们的是教科书,而不是未发现的万有引力。

但事实上只要有一颗善于思考的心,即使在现代社会,也能够一

鸣惊人。反之,如果对事物习以为常,那掉一个苹果对于他来讲,恐

怕也就是点维生素c了。

所以不如把前人的成果当成我们进步的阶梯,站在巨人的肩膀

上展望未来。

关于原诗:这种境界怕不只是前人的渴望,对我而言也是一种吸

引。在田园农家“把酒话桑麻”做一个与世无争的隐士,不失为一种

惬意的人生选择。如果有朝一日我也能过上这样的生活,那我定会想

起这首清朝的诗。

古意

唐王驾

夫戌边关妾在吴,西风吹妄妾忧夫。

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

此诗有些选本认为是唐代的陈玉兰所写,也有标明是王驾所作的。从时

代背景来看,可能还是文人代拟的作品,虽然诗里的情意是发自女性内心的

关怀惦念。

亲人离家、天各一方,自古就是人们歌之咏之的题材。写思念、牵挂、

思乡、盼归、望夫的诗词,实在是太多了。这首小诗反映的是夫君在边关服

役_盲代的边关主要都是指的北方,不是说南方无战事,而是防御的都是

北方敌国,南方基本上没有北伐来侵者,这是中国历史一大特点二而妻子

在东吴,也即今天的江苏苏南一带。给远方的家人寄信寄物,当年并不是件

容易的事。大都是托人顺便。所以唐诗有岑参的《逢入京使》: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可见是随机临时碰上合适的人才可以捎书信。这首诗的前三旬,都是

平常话,最后一句“寒到君边衣到无?”是诗眼,也即诗的亮点所在。北方

天冷,在南方的妻子在西风吹起时,想到的是丈夫是否收到了自己寄去的衣

服。关爱之心,细致入微。

袁思齐老爷爷讲,1931年他在昭通中学教书,成都艺术专科学校的一位

同学寄来一封信求助,开头第一旬就是“寒到君边衣到无”,诉说自己过冬

缺衣少穿,袁老念旧,便把月收入的三分之一,二十块大洋,寄去了,让同

学可以买大衣。前辈对待朋友就是如此厚道热诚。也可以看出,那位同学很

善于借用古诗来打动人。

引用一句经典的古诗,有时效果胜过干言万语,所以孔子教育儿子说:

“不学诗,无以言”,实在是至理名言!

爸爸

个人认为此诗与第一首有异曲同工之处,既然写了那首的感受,

在此便不多说。只是前首更多的是幽怨,这首却有一种浓浓的关怀之

意。爱也许就是这样,不是海誓山盟,而是漫天白雪中一件冬衣。

超载而归

2009年12月19日,周六,是我结束挂职离开昆明返回北京的日子,算

起来,距2008年1o月19日我参加第九批博士服务团到昆明报到,整整十四个

月。这天昆明晴,阳光明朗北京晴,阳光明朗。两地温度相差十多度。

一大早起床,开始最后一次收拾住处的东西,省国资委工作人员代我订

的返京航班是中午12:45分,而我由于事情头绪太多,一直没有能做到行李

“齐、清、定”(出版社术语)。

这不怪我懒,而是因为东西实在太多。挂职一年,我住在省国资委给提

供的四室两厅一百六十多平方米宿舍里,条件之好,足以让人乐不思蜀。书

画界的师友们来到我的挂云居也即我挂职云南期间所居住的地方也

又都留下了墨宝,我自己的拙画,也装裱了悬挂四壁,称得上琳琅满目;兼

之喜好文物古董,工作之余常去逛古玩市场,每每见到好玩的稀罕物件便买

回来。当然,最大宗的还是图书,除了书架堆得满满的,画案、床边以及

电脑台旁,全是图书。我有个习惯,新买到书要记个流水账,还会信手记

下几旬购书的感想以及对出版社、书店、图书的评论,从2007年起,《出版

广角》杂志每年用三四期连载我上一年的买书清单,而且据说颇得读者佳

评。在昆明从2009年1月1日到我离开的这天,我这份年度购书清单,已经有

四万三千字!仅从买书这个角度出发,在我也是很有收获的一年。

第九批赴滇博士服务团在开完总结会后,当晚一起到我的住所挂云居,

挂职任丽江副市长、中央电视台主持人王志进门一声感叹:“这才是人该

过的日子!”不用说,这是

因为我的住处布置的远非一

般单身宿舍可比。在同批挂

友中,我可能是最幸运的一

位。说实话,就是我自己,

回到挂云居,关起门来,也

真是自得其乐,有书房、有

工作室、有画室还有茶室,

既可读书写作、作画写字、

刻铜制印,也可以招待朋

友,一壶清茶,永夜长谈。

而且地处市中心,邻近老街,省博物馆在咫尺之遥,还靠近花鸟古玩市场,

就是翠湖也可步行而至。院中只住我一人,昼夜有保安门卫,清洁卫生也随

叫随到,就餐则在隔壁的云南饭店,既清静又安全方便,总之,条件之

好,无可挑剔。不过,套用《水浒传》里的话,“此地虽好,只是不了”,

毕竟还要回北京,所以,东西多了,就成拖累。

老实说,我的东西之多,已经无法一次运回北京。因此,就在两天前,

我刚把三十六件(箱、包)书物,让搬家公司运到朋友朱子芾、袁瑞红伉俪

闲着的房子存放。

2

早上最后一次在挂云居自己做完简单的但是营养丰富的早餐,喝了松花

粉,吃完了准备好的两只柴鸡蛋,至此,厨房与冰箱里的食物,基本上打扫

干净了。头一天下午,已经把剩余的三塑料袋子调料、未开封的米面以及副

食,都送给了在昆明期间为我开车的驾驶员。此前,我赠给他一条领带、赠

给他妻子与女儿各一件饰品作为纪念。

可以说,临走的这一个月,我始终都在送给领导、同事、朋友以及下属

东西,既有我所出的书,也有我的书画作品以及刻铜作品,还有其他礼品,

一则是表达谢意与留念,二则也是为了减轻负载。就连胡荣华送我的兰花,

因为实在无法带走,而又不便存放,我便转赠师弟

蔡勇教授了,还加上了一幅用锦绫裱成画片又装框

的扇面山水,仅装裱与装框也花了几百元,当然,

礼轻情意重,蔡勇主动要帮我打理在昆明的一些琐

事。这样,在临行前我送出去了很多礼物。

与此同时,反过来,领导、同事、朋友以及下

属也在送我东西,直到最后一天,好友朱子芾还扛来

一整只宣威火腿,说是宣威的朋友自己家做的,非常

传统地道,执意让我带回北京去吃。所以,我的行

李就没办法少。

用了一个小时清理房间,能打包带走的,全都

装入箱包。到了10:00,终于搞完了,一点数,大

小十五件行李!

送行的工作人员到了,我告诉他们,有五件行李我必须随身携带,其

余的随机托运。他们就往下搬东西。按照惯例,我把身份证交送行的工作人

员,先去机场办登机手续与托运行李,我随后赶来。这样可以抢出一些时

间昆明的节奏相对比较舒缓,而我在昆明的一年,总是在抢时间。为什

么要抢时间呢?因为想做、可以做、正在做的事情太多,而且机不可失,我

开玩笑说不能拖时间,否则“稻子烂在地里”就太遗憾了。

正是因为忙于抢收粮食,这一年,除了工作与朋友交往,我的时间,真

的没有多少浪费的。我住在龙井街,旁边是艺术剧院,夜夜笙歌梦云南,我

却没有进去过,直到入冬才得知,承包者已经停业了。马路对面就是昆明最

著名的夜生活中心昆都,而我一次也没有到过,不知道里面是什么西洋景。

3

行李搞定了,又开始把电脑座机里的文件拷贝到u盘,结果发现,我手

头有的七个u盘,要么是已经存满了无法再存,要么就是无法辩识。

这下可着了慌。因为屏幕上满满的排列着二十个文件夹,里面有上百篇或

长或短的文稿碱而言,这是更珍贵、更有价值的收获,带不走可不行。

在昆明期间,我写了或正在写的,主要有以下一些文稿:

《云南样样好》,在云南挂职期间的随笔,已经写五万字;

《兰花小品》,给《兰界》杂志开的专栏,已发表二十篇,四万字,拟

出版单行本;

《新闻出版业改制生存法则》,给《新闻记者》杂志写的专栏,已发表

五万字,拟结集出版;

《袁思齐说袁思齐》,拟2010年出版,导言一万五千字已在《云南信息

报》发表;

《钟开天说钟开天》以及《钟开天画集》,拟2010年出版;

《王世襄说王世襄》,拟尽早出版,因为已经过了截稿期,而且王世襄

刚去世。

盘点在云南的一年,除了在报刊发表稿件,还正

式出版了五本书:

《启功说启功》、《黄苗子说黄苗子》、《许鸿

宾说许鸿宾》、《马桥词典》绘画点评本以及《汪曾

祺散文代表作》,除了马桥一册由中国工人出版社出

版,其余都是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所出。♀

此外还有至少四家报刊包括《收藏文摘》的合作

方案与协议。

好在上个星期,我已经把办公室的电脑全部文件

都拷完了,腾空了办公室。否则,真的就忙不赢了。

4

在这一年里,云南的两本杂志《影响力》和《兰界》先后各为我的绘画

作了四页全彩的评介,即使是云南本地最著名的画家,这也是难得的礼遇与

殊荣。

云南省画院院长罗江先生与我是画友,经常聚谈,每有书画界活动,特

别是展览、研讨、座谈,总是邀我参加,而且每每是上座主宾这在我以前

任职《中国书画》主编时当然是司空见惯的事情,而对一位省国资委副主任来

说,却是非常不可思议的奇遇了。

同在云南挂职任楚雄副州长

的舒建新先生原在中国国家画院工

作,他与我情况相似,于是,云南

省美术界的会议展览场合,在这一

年里就总有两位职务明显不属于文

化艺术领域的领导在主席台上就

座,开始时可能书画家们还奇怪,

后来也就习惯了。

我有一本大册页,每逢有过往的

画家来作客,便请挥毫作画一开,名

之为《挂云集》,是请袁思齐老先生

题写的书签,后来才反应过来袁老的

画更有纪念意义,临走前便又带到云

南师范大学袁老的齐乐府上,请他老

人家得闲也画一开,老人画了墨竹。

我在云南得到的一切,基本上

都不是由于职务工作所带来的。当

然,省国资委本身也给了我很多机

会与支持,使我对政府机关、对企

业有了零距离深入的了解。不过,

就工作职位而言,我做到了两袖清

风,除了欢送会上单位赠我的刻有

我姓名的一件锡雕,以及领导与同

事出于个人友情而馈赠的普洱茶等

小礼品,我没带走任何一丁点省国

资委的东西。我一向公私分明,在

工作中公事公办,不把工作关系扯

入私人交往,也不把私人关系带到

工作中去。

在云南我学到的以前不曾有

机会接触的东西很多,其中最重要

的是刻铜。百岁老人袁思齐不仅教

我方法,亲手指点,并且与我合作

刻制了两副铜镇纸,还赠我以刻刀

以及刻床全套工具。在昆明的最后

三个月,我花在买铜、刻铜上的钱

相当可观,遍访了市区郊区专售铜

材包括废旧铜材的商店。我最得意的创意与作品,便是亲手书写刻制了不止

一副铜质象棋,在“将”“帅”的背面刻上了“挂云居”和“闲闲堂”的斋

号。有了亲自动手的经历,才了解铜工艺品的贵重,一副纯铜象棋,工料费

近两千元。

5

时间紧迫,急着整理电脑的文件,给朋友打电话求援,但是远水解不了

近渴。最后急中生智,还是通过qq把文件都传走了。然后在电脑里清除完

毕。这时已经11:20,下楼上车,奔机场而去。到了春城路,提前办票的同

事来电话催问,好在我已经快到了。

进了机场,接过登机牌,连坐也没坐,直接就安检,过了安检,径直登

机,我的五件行李,就由我一人搬运了,而其余十件已经打成专用包装箱,

合成了六箱托运,不算随身的五件行李,超重费还要两干多元,这也是我

乘飞机旅行行李超重最多的一次。别人挂职最多是满载而归,而我则是超

载而归。

但是问题很快就出来了:五件行李,我自己事实上是无法搬运登机的,

刚走了几步,就不得不站下来。机场又没有火车站类似小红帽那种代运行李

服务。正为难时,前面一个小伙子停下,回头问我要不要帮助。他接过一个

皮包,我就腾出了手,可以负重前行了。

进舱门时,他问我几排,很巧,我们是前后座位。我东西太多,一进舱

门就告诉空姐,要放在头等舱的行李架上,空姐同意了。

落座后,我和小伙子攀谈起来,他姓杨,湖南人,住在昆明,做煤矿生

意,矿在山西吕梁。他只一个小包,显然是常出门打飞的办事的。

出门前给朋友发短信,得到的回复是“菩萨保佑你不误机。”如此的巧

合,我真的有点以为这位伸出援手的小杨就是菩萨安排帮助我的童子呢。

6

平常坐飞机,我都要读书,而且会拿支笔,有什么想法,随手就记在

书上,甚至想以后可以汇编整理一本《空中读书笔记》,这也是受乡贤孙犁

《书衣文录》的影响。这一次,因为行前太仓促,没有顾上带书,而我也正

好满脑子的思绪,于是就这样坐着,静静地回想过去的这一年多的所见所

闻、所思所想。

舷窗外是万里长云。云南的云彩很美,即使是在昆明,我也常常仰望白

云。沈从文写过一篇《云南看云记》,坦率地说,除了让后人知道云南的云

很美,那篇文章本身并不太高明,至少没写出云南的云美的地方。前人说过

“黄山归来不看岳”,我要说,“云南归来不看云。”

徐志摩的诗句很有名,“不带走一片云彩”,人们都觉得美,其实,他

是想带而没法带,实在带不走,才说得那么潇洒!来过云南的人们,倘若真

的可以带走的话,谁不愿带回一片云南的云?

说起来,这一年我在工作上学到的东西很多,得到了非常难得的锻炼与

提高,我最重要、最有意义的收获,当然是在云南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

会担任副主任的经历。挂职期间的工作总结,我已经写成书面报告,上交组

织部门,因此,在这篇文字里,我就没必要再多提工作,而只是写写业余副

业与生活上的收获。

我在昆明的手机,存了四百多个号码,几乎都是这一年认识的新朋友。

曾经梳理过,我在昆明经常往来的大致有**个交际圈子,每个圈子最少有

一个核心的最密切的朋友,这**个圈子彼此各不相关,除了挂友与组织部

门的相关领导以外,基本上都是和工作、职务没有关系的,有新闻出版界、

有高校学术界、有兰花界、有美术界还有企业界,当然也有政界等等。所谓

经常往来,指的是大约每周见一次面,**个圈子也就意味着我的日子难得

有空闲!

省国资委的领导有一次惊奇地发现他的老朋友和我关系甚为密切,对我

说,你挂职一年,在昆明认识的朋友比我还多!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实话,想

想也确实不容易:即使是昆明人,有几位能拥有**个朋友圈子,而且全都

是没有利益或交易或工作关系,只是道义之交、诗文书画之好的?

有人在昆明不服水土,有人不适应高原环境,而我真的非常适合昆明。

我与昆明有缘,与昆明人有缘,特别是有人缘。

7

午后3:45分,飞机在首都国际机场着陆,我先到头等舱等大家都下完,再

慢慢提行李,那位小伙子走过时,问我是否再帮我一把。真是天助我也。就这

样,两个人才勉强把行李拖到了取托

运行李的传送带旁,他因为有事急着

走,便留下我自己等托运行李。

随身行李已经是满满一行李

车,我又找了一辆行李车,待把

全部行李都取到装好,两辆装得

高高的行李车,一个人根本别想

推走!哈!

我便去向服务员求援,一个高

个子女服务员很热情,答应送我到

出租车排队点。

可是出租车司机不肯拉,说

是客货混装,会被罚。这简直没道

理。总算有一个司机同意,当然是

在我主动提出愿加五十元费用的前

提下。塞得满满的一车,多亏红旗

车宽敞。在机场能坐上红旗车,对

我也是少有的经历。

就这样,我一个人把十多件行李,仅超重的部分就有八十多公斤,从几

千里地外的云南,运回了北京。这几乎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严重超载,

超出了常人所能应付的水平。但是我办到了。与其说是我幸运,不如说是云

南待我太厚。

我知道,自己此生不会真正离开云南了。

2009年春节那天,我发了一条贺年短

信,抄录的是宋人一首小诗:

往岁贪奇览

今年遂考般

门前溪一发

我作五湖看

反映的是我当时的心境。四十五岁生

日那天到了昆明,生活工作了一年,离开

时已经过了四十六岁生日。下一个春节,

我想好了贺年短信的内容,也是古诗:

赵州八十犹行脚

只为胸中未悄然

及至回家无一事

方知徒费草鞋钱

诗的原意与我所想表达的意思还是

有差异的,我只是借用其“行脚归来,

一切如旧”的表面意思。其实,即使真的一切如旧,曾经云游四方,也绝非

徒劳往返。人生在世,重在过程,每个人都只是过客,既然是过客,多去一

些地方、多体验不同的生活,追求生命的价值最大化,就是生活的意义,对

不对?

2009年12月22日以一日之力写就于北京卧龙小区学区寓所

后记

这本书的访谈是在2009年9月至10月完成的,其时我参加中组部博士服

务团赴云南挂职任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任临近结束,我所在单位

领导徐盛鹏主任以及其他领导,出于对我的关心与照顾,已经不再给我安排

更多的任务,希望我能利用这一难得机会在离开云南前尽量多到各地州跑

跑,既对云南加深了解,也能开阔视野,不枉在云南工作一年。这当然对我

来说有着莫大的吸引力。但是,由于有百岁老人袁思齐的访谈项目,我便放

弃了这一大好机会,于是,我就至今还有昭通、普洱、临沧、德宏四地未曾

到过,而在挂职之初我是发愿要走遍全省十八个地州的领导与同事们对

我的没有成行,都感到不能理解,而我个人也非常惋惜,但是并不后悔,因

为有机会与袁老长谈,让我受益匪浅,这是我的福气与缘分。

原计划此书于2010年5月出版,但是我的日程实在太满,而且陆续写了

收到书中的几组文章,最后,就拖到了年底,在责任编辑李潇潇的最后通牒

下,才编写竣工,终于付印了。回头一看,真的还是有点后怕,毕竟,袁思

齐先生是百岁老人,真不该让他老人家一等就是半年,我真的过意不去

不过,袁思齐老先生也真是洪福齐天的老寿星,就这样健健康康地过来了!

老先生虽然重视并关心出版进程,但是从来没有催促过我,更没有责备过

我。他理解,之所以拖了时间,不是我有意的过失,而是要做的事太多,因

为在这一年里,袁思齐研究与评介,始终是我的头等大事,我既没有偷懒,

也没有惜力。不过,总算是好事多磨,我可以向袁老先生也向读者交卷了。

我在云南挂职一年,对于我的事业、求知与为学来说,这一年极其关

键。我是通过向袁思齐老人请教,通过研究学习他的艺术与思想,来深化自

己对云南的理解的。感谢经济日报社徐如俊社长给予我这一宝贵的锻炼机会。

我在云南期间,在工作中与生活中,结识了很多朋友,我曾梳理过,不算工

作关系的领导与同事,每周至少要见一面的朋友,在昆明我有**个圈子,

既有旧雨也有新知,分别属于报界、杂志界、美术界、出版界、企业界、高

校界、金融界、政界与挂友,每个圈子都有不止一位朋友,还有朋友不在这

**个圈子,但也往来密切。这么多朋友,让我在云南的一年过得非常愉

快轻松。

从小我就四海为家,保定是我的第一故乡,北京是我的第二故乡,云南

是我的第三故乡。杭州日报2009年发表了一篇关于我挂职的评论,洪晓明先

生用的题目是《此心安处即为家》,切中我的真实情感。我愿意把云南当成

自己的家。今年北京的冬天异常寒冷,这令我更加怀念在春城的日子。

中国传统价值观最核心的内容是尊老,自古长寿都是国人追求的最大

福份,袁思齐老人创造了生命奇迹,也创造了艺术奇迹,我有幸在云南结识

这一奇迹般的老人,真心地希望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袁思齐、能够学习袁思

齐。我曾经在昆明市委书记仇和同志与博士服务团成员见面时向他建议过,

应当让百岁老人袁思齐成为春城昆明作为中国最宜居城市的形象代言人。至

少在我心里,袁思齐的存在,是云南与昆明的荣誉与骄傲。我向很多人都推

荐袁思齐,是因为希望大家能沾溉分享百岁老人的福气。

在此书的出版以与相关文稿的写作发表及宣传报道过程中,要感谢中国

广播电视出版社社长梁刚建先生与刘立东主任的赏识关照,感谢李潇潇编辑

付出的心血与劳动,感谢中国文联副主席原云南省委副书记丹增同志、云南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伍皓先生、玉溪市委书记孔祥庚先生、云南信息报总编辑谭

智良先生以及他的部下、还有云南省委宣传部新闻出版处副长处龚飞先生、云

南人民出版社社长刘大伟先生、云南美术出版社杨旭恒社长、影响力杂志秦力

先生、许明先生、《兰界》杂志总编夏光龙先生,感谢中央电视台制片人温克

建先生,感谢开心世界收藏文摘杂志社长李浩东先生,感谢吕书练女士、张再

兴先生、严高明先生、金建林先生、黄忠良先生、何明女士、张宾先生、戴月

明先生,最后,特别要感谢供职广东发展银行的朱子芾先生,以及袁老的儿子

袁万钟、袁万祥、袁万同、女儿袁万玲尤其是袁老的女婿白云祥老师,没有他

们的大力支持与热心帮助,我就很难顺利完成这一工程。

在云南工作生活了一年多时间,对我来说是极其珍贵难得的美好经历,

而这册书就是我在云南一年多的收获。

曹鹏

2010年12月21日写于北京乐之庐

校界、金融界、政界与挂友,每个圈子都有不止一位朋友,还有朋友不在这

**个圈子,但也往来密切。这么多朋友,让我在云南的一年过得非常愉

快轻松。

从小我就四海为家,保定是我的第一故乡,北京是我的第二故乡,云南

是我的第三故乡。杭州日报2009年发表了一篇关于我挂职的评论,洪晓明先

生用的题目是《此心安处即为家》,切中我的真实情感。我愿意把云南当成

自己的家。今年北京的冬天异常寒冷,这令我更加怀念在春城的日子。

中国传统价值观最核心的内容是尊老,自古长寿都是国人追求的最大

福份,袁思齐老人创造了生命奇迹,也创造了艺术奇迹,我有幸在云南结识

这一奇迹般的老人,真心地希望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袁思齐、能够学习袁思

齐。我曾经在昆明市委书记仇和同志与博士服务团成员见面时向他建议过,

应当让百岁老人袁思齐成为春城昆明作为中国最宜居城市的形象代言人。至

少在我心里,袁思齐的存在,是云南与昆明的荣誉与骄傲。我向很多人都推

荐袁思齐,是因为希望大家能沾溉分享百岁老人的福气。

在此书的出版以与相关文稿的写作发表及宣传报道过程中,要感谢中国

广播电视出版社社长梁刚建先生与刘立东主任的赏识关照,感谢李潇潇编辑

付出的心血与劳动,感谢中国文联副主席原云南省委副书记丹增同志、云南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伍皓先生、玉溪市委书记孔祥庚先生、云南信息报总编辑谭

智良先生以及他的部下、还有云南省委宣传部新闻出版处副长处龚飞先生、云

南人民出版社社长刘大伟先生、云南美术出版社杨旭恒社长、影响力杂志秦力

先生、许明先生、《兰界》杂志总编夏光龙先生,感谢中央电视台制片人温克

建先生,感谢开心世界收藏文摘杂志社长李浩东先生,感谢吕书练女士、张再

兴先生、严高明先生、金建林先生、黄忠良先生、何明女士、张宾先生、戴月

明先生,最后,特别要感谢供职广东发展银行的朱子芾先生,以及袁老的儿子

袁万钟、袁万祥、袁万同、女儿袁万玲尤其是袁老的女婿白云祥老师,没有他

们的大力支持与热心帮助,我就很难顺利完成这一工程。

在云南工作生活了一年多时间,对我来说是极其珍贵难得的美好经历,

而这册书就是我在云南一年多的收获。

曹鹏

2010年12月21日写于北京乐之庐

校界、金融界、政界与挂友,每个圈子都有不止一位朋友,还有朋友不在这

**个圈子,但也往来密切。这么多朋友,让我在云南的一年过得非常愉

快轻松。

从小我就四海为家,保定是我的第一故乡,北京是我的第二故乡,云南

是我的第三故乡。杭州日报2009年发表了一篇关于我挂职的评论,洪晓明先

生用的题目是《此心安处即为家》,切中我的真实情感。我愿意把云南当成

自己的家。今年北京的冬天异常寒冷,这令我更加怀念在春城的日子。

中国传统价值观最核心的内容是尊老,自古长寿都是国人追求的最大

福份,袁思齐老人创造了生命奇迹,也创造了艺术奇迹,我有幸在云南结识

这一奇迹般的老人,真心地希望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袁思齐、能够学习袁思

齐。我曾经在昆明市委书记仇和同志与博士服务团成员见面时向他建议过,

应当让百岁老人袁思齐成为春城昆明作为中国最宜居城市的形象代言人。至

少在我心里,袁思齐的存在,是云南与昆明的荣誉与骄傲。我向很多人都推

荐袁思齐,是因为希望大家能沾溉分享百岁老人的福气。

在此书的出版以与相关文稿的写作发表及宣传报道过程中,要感谢中国

广播电视出版社社长梁刚建先生与刘立东主任的赏识关照,感谢李潇潇编辑

付出的心血与劳动,感谢中国文联副主席原云南省委副书记丹增同志、云南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伍皓先生、玉溪市委书记孔祥庚先生、云南信息报总编辑谭

智良先生以及他的部下、还有云南省委宣传部新闻出版处副长处龚飞先生、云

南人民出版社社长刘大伟先生、云南美术出版社杨旭恒社长、影响力杂志秦力

先生、许明先生、《兰界》杂志总编夏光龙先生,感谢中央电视台制片人温克

建先生,感谢开心世界收藏文摘杂志社长李浩东先生,感谢吕书练女士、张再

兴先生、严高明先生、金建林先生、黄忠良先生、何明女士、张宾先生、戴月

明先生,最后,特别要感谢供职广东发展银行的朱子芾先生,以及袁老的儿子

袁万钟、袁万祥、袁万同、女儿袁万玲尤其是袁老的女婿白云祥老师,没有他

们的大力支持与热心帮助,我就很难顺利完成这一工程。

在云南工作生活了一年多时间,对我来说是极其珍贵难得的美好经历,

而这册书就是我在云南一年多的收获。

曹鹏

2010年12月21日写于北京乐之庐

`11`

(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我这一百年-袁思齐说袁思齐最新章节 | 我这一百年-袁思齐说袁思齐全文阅读 | 我这一百年-袁思齐说袁思齐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