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香秘境 第二十三章

作者 : 珍妮

(四)

《香乘》——香文化发展之精粹

《香乘》为明代周嘉胄辑,书中收集明万历46年(1618年)以前有关资料共28卷6册,目次如下(嘉胄,字江左,扬州人,此书初纂于万历戊午止13卷、李维桢作序后、续辑为28卷、崇祯辛巳刊成):

香品(1~5)香属(20)

佛藏诸香(6)印香方(21)

宫掖诸香(7)印香图(22)

香异(8)晦斋香谱(23)

香事分类(9~10)墨娥小錄香谱(24)

香事别录(11~12)猎香新谱(25)

香绪馀(13)香炉类(26)

法和众妙香(14~17)

凝合花香(18)

熏佩之香涂傅之香(19)

《香乘》成书于《本草纲目》之后,此编殚20多年之功夫。友情提示这本书第一更新网站,百度请搜索+书中涉及香与香料有关的史、錄、谱、记、卷、志等等的文献总结,资料翔实。既有综合性的罗列,又有重点突出的内容,从“颜史”、“叶錄”、“洪谱”凡香品名故以及修合鉴赏所列诸法、旁征博引,具有始末(即注有出处)。从史、錄、谱、记的序及有关内容、可以粗略推断我国芳香动植物应用发展的阶段性、外来香药(料)的交流与输入时间、融汇揉合应用及合香、凝合与应用的情况。《香乘》是一专业性较强的专谱。香品之介绍较为朴实可靠,或融入佛界的名称,或列入应用于香事并注明出处。如:沉香引入考证19条;生沉香之事有30条,并将生沉香的过去异名光香、海南笺香、等10个名称解析详尽,至于引入的不少配方,在当时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有的直至现在仍然有参考价值。花香疗法、芳香治疗具有现实的意义。酒后独醒香、五香饮、十二香酱,以至保健酒精饮料遵古法制、实则醜宝。返璞归真的丁沉煎圆,豆蔻香身丸、透体麝脐丹、木香饼以及多种的香茶类对于美容香身、辟秽避臭、美发、悦颜等等的标本妙治、古今揉合具有长足可取之处,直至现在有的仍不失却其在现实的指导意义。

除此之外《香乘》也载入了香与调香早期的零星做法与解释,很有哲理,总之《香乘》在当时来说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的确为上乘的著作。文章溯古迹博物寻原宗,古、博、深、且哲理明了,现代科学技术已达到高度发达的境界,《香乘》中的合香、和香、合和香,斗香(不是红楼梦所说之斗香)凝合诸香等等概念已有所引申。♀但在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返璞归真融汇揉合的情况下,《香乘》仍然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墨娥小錄香谱》—花露之加工

为明代隆庆5年(穆宗)辛未(1571年)吴氏聚好堂刻印《墨娥小錄香谱》,该书编者不详,是一通谱,不是香料方面的专谱,共14卷四册,书中收集有博古绪馀、饮善集珍、种植怡情。卷十二中的香谱修制、如出降真油法、制治檀香、制治茅香、取百花香水法等等。其中最有价值的要算“取百花香水法”,大致如下:“采百花头,满甑装之,上以盆合盖,周曲络以竹简,半破,就取蒸下,倒流香水贮用,为之花香,此乃广南其法极妙”记载翔实具体,此法所取得百花香水实际上是直接的水蒸气蒸馏花的方法。这为现在农村的土法蒸馏的最早应用。他与宋代张世南的《游宦纪闻》卷八《笔记小说大观》第七册所载的“先用水浸泡花头的工序,然后进行蒸馏”的形式不同,也可以说后者是水中蒸馏法与前者有所区别。

上述的蒸馏法—制取百花香水法实际上是十六世纪前,我国已经认识和掌握的蒸馏技术。

《晦聊香谱》

为《香乘》卷23辑要编入,晦斋述自明,代宗景泰三年壬申(1452年),谱序……中指出已经上了谱、錄书籍的外来输入之香料品种,质量好坏或真假不十分清楚,而“一草一木乃夺乾坤之秀气,一干一花皆受日月之精华,故其灵根结秀品类靡”。这样只有靠焚香者窨味之清浊,辨香之轻重,迩则为香,廻则为馨,真洁者可达穹苍、混杂者堪供赏玩。琴台书几最宜柏子沉檀,酒宴花亭所宜用的香料,不同的景致活动场所,都不一样。办事内容,春夏秋冬焚香皆有不同的品种,其提出虽然与古代的五行学说理论联系在一起,属虚属实好坏之分苟且不说,我们惟从香品之异,按不同实际情况而用,这是切合实际的,现在仍然如此。例如:

东阁藏春香、东方青气属木主春季宜华筵焚之有百花香气;

南极庆寿香、南方赤气属火主夏季寿筵焚之……南极真人瑶池庆寿春;

西斋雅意香、西方素气、主秋宜书斋经阁内焚有素灯简编消洒襟……;

北苑名芳香、北方黑气终宜围炉赏雪,焚之有幽兰之香;

四时清味香,中央黄气属土,主四季画堂书馆酒榭花亭皆可焚之香。♀

上例中的焚香之法除了用方位与时令结合在一起之外,还有具体的条件配合方能得到最佳效果。这与佛教之焚香一样具有不同伦理、对象和香品之分。因受崇儒尊道信佛礼教之影响,加上习俗乡规限制,促使古代线香应用的品类制品向多品系、多性状、明用途等的方向发展。

《猎香新谱》

《香乘》卷25中载有追求新的应用配方。明代时输入进口的香料已有:膏香、油质、水、露等的天然香料的提取物,鉴于这种情况,中国一些原有的传统产品所用的香料,若有新剂型的原料,则也尝试直接用膏、油、水、露代之,并从试用逐步扩大至美容香身类的配方中。如直接将苏合香油、榄(香)油、玫瑰露、玫瑰水等用入复合的配方中。并在加工过程采用茶子油,隔水加热浸泡提取有效成分和色素的做法,以及用纱袋盛之香料浸泡提取油溶性之香成分、制成油质加香产品等等,如头油香、油脂类香。也列出、如宣廟御衣攒香,御前香,内衬香衣香牌,世廟枕顶香,以及除雀斑、酒刺的面香药等等的配方都是直接的应用这种剂型的原料。说明当时用料及加工方法从长期的实践中已悟出了用料之道理,配搭之由,工法之效,逐渐启发理解潜在的揉合哲理之所在。膏、油、水、露的直接应用以及溶剂的热法提取芳香成分,这样的工艺实际上是现代香料工业的先驱。

旁通香图及其解释

表1-2、1-3中的旁通香图配方及香型为流行于唐以后的一种焚香,是线香的另一种形式,成型时似汉字的篆文一样。实际是一种盘香,因其用途及功能不同故所用的香料也不一样,现举例如下。

表1-2旁通香图(1)

文苑 新料 笑兰 清远 锦囊 醒心 凝和

四和 沉香

2.1两

檀香

3钱

脑子

1钱 藿香

1分 麝香

1分

凝香 檀香

0.5两 降真

0.5两 栈香

0.5两 茅香

0.5两 零陵香

0.5两 麝香

6钱 丁香

0.5两

百花 栈香

1分

沉香

1分

麝香

1钱 脑香

1钱 檀香

1.5两

碎瓊 甘松

1分 檀香

0.5两 将真

0.5两 生结香

3分 木香

0.5两 栈香

1两 甲鱼

1钱

云英 玄参

1两 甘松

0.5两 麝香

1钱 沉香

1分 檀香

0.5两 沉香

0.5两 结香

1钱

宝篆 丁皮

1分 白芷

0.5两 脑子

1钱 麝香

1钱 藿香

1分 脑子

1钱 甘草

1分

清真 麝香

1分 茅香

4两 甲香

0.5两 檀香

0.5两 丁香

0.5钱

脑子

1钱

表1-3旁通香图(2)

文苑 常料 芬积 清远 衣香 清神 凝香

四香 沉香

1.1两

檀香

3钱

脑子

1钱

麝香

1钱

降真 檀香

0.5两 降真

0.5两 栈香

0.5两 茅香

0.5两 零陵香

0.5两 藿香

0.5两 丁香

0.5两

百花 栈香

1分

沉香

1分 生结香

3分 麝香

1钱

檀香

1.5两

百和 甘松

1分 檀香

0.5两 降真

0.5两 脑子

0.5钱 木香

0.5钱 麝香

1钱 甲香

1钱

花蕊 玄参

2两 甘松

0.5两 麝香

1分 沉香

1分 檀香

1分 脑子

1钱 结香

1钱

宝篆 丁皮

1分 枫香

0.5两 脑子

1分 麝香

1分 藿香

1分 栈香

1两 甘草

1钱

清真 麝香

3钱 茅香

4钱 甲香

1分 檀香

0.5两 丁香

0.5两 沉香

0.5两 脑子

1钱

上面两个旁通香图的配方各料碾为细末,用蜜少许匀如常法烧,表内唯有宝篆香一例的配方不用加蜜处理。这里列出两个旁通香图共28个配方,用料大同小异,说明《香乘》成书直至元代300多年间盘香、香型的发展变化不大。从香图中可以看出用17~18种原料可以构划出14种合香的类型意和、意可、深静、幻想、虚构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的配方形式应用合香的思路已有新的模仿,创意的发展。在这基础上发展至九和香、九和握香、百和香、千合香。又从创新的不同用途的锦囊香发展至连蝉锦囊、锦囊香囊、紫罗香囊、五色香囊、白色香囊等等。明代时期线香、盘香、挂香、袋香、香囊、熏香等等琳琅满目、实用性香型,五花八门,用途也多种多样。这一类系列性的香虽在现代应用方面有其极限性,但作为发扬中国香文化的优良传统,结合卫生、保健、环保、仍然不失却其实用价值。

晚清至民国时期的芳香产业

品香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奢侈品”,香文化的发展特别需要一个安定繁荣的“盛世”环境。晚清以来,连绵不断的战争和政局的不安,不仅极大地影响了香料贸易和制香行业的发展;也使人们失去了熏香怡情的闲情逸致。与此同时,清朝政府抑制对外通商的政策也较大程度地限制了香料贸易,中国香文化进入了一个较为艰难的发展时期。

`11`

(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芳香秘境最新章节 | 芳香秘境全文阅读 | 芳香秘境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