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号通缉令 第一百一十章

作者 : 陈玉福

陈刚对王琼说:“你还真有出息,这是我决然想不到的。♀友情提示这本书第一更新网站,百度请搜索+”

王琼说,“多亏了你教我学文化,不然的话,我绝对上不了市农校。上完了农校,我才转了正。转正后,我当过乡妇联主任、县妇联副主任、副乡长、乡长、副县长,去年被提为副书记。”

陈刚说:“看到你进步这么大,我真高兴。我没有记错的话,你今年四十五岁了吧?”

“是啊!你走省城的那年,我才十五岁。那时候真不懂事,要是现在,我就到省里去找你。”

“找我有什么用呢?”

陈刚说,“没找我你照样出息。”

王大进说:“陈书记、于书记大概不知道,我们王书记可是真正的实干家。新城市过去冬天吃不上蔬菜,王书记就发动农民种大棚菜,现在全县60%以上的农户种大棚蔬菜,新城市一半以上的菜都是我们汤县供应的。我们的蔬菜还发到了省城呢。”

“是吗?”陈书记高兴地说:“没想到当年的丑小鸭,变成了今天的白天鹅。”

于波说:“三年前,我调省里时,王琼是副县长,她种大棚蔬菜已经是初见成效了。实践证明,王书记的路子是正确的。♀……”

王琼汇报说:“那时候,全县农民人均收入才二百多元,现在靠种菜80%以上的农民发了财,现在全县农民的平均收入过了千元,就我们那个下常河,还是穷。地少、水还不缺,那里的泉水一年四季不断。地少,就该种菜吧,没有一家愿意种。今天我下来就是和王乡长商量这件事的。”

“有结果了吗?”陈书记问。

王琼说:“有了,乡村干部先带头,我也带头,我首先在我弟弟的责任田里种,做出个样子来,带动全村人一起种。”

“好!这样好。”陈书记说:“当干部的首先就得带头。哎,小王,下常河的泉水没办法往上引吗?”

王琼说:“没办法,一是泉水越来越少,二是下常河在全市的最边缘,地形还低,不合算。”

于波说:“我记得下常河的群众还特迷信,没钱买化肥,倒有钱修庙、敬神,王书记,现在还这样吗?”

王琼说:“说起这个下常河的迷信来,那是有点历史了。陈书记,你还记得我小时候常去一个叫张寡妇的家里的事情吗?”

“怎么不记得?”陈刚接过王大进递过来的烟,点着抽了一口说:“说那个张寡妇有鬼魂缠身,真是乱弹琴!不能到她家去,你呢,还偏要去,去一次让你妈打一次,一次把你的都打肿了。♀”

哈哈哈哈!……引起了一阵笑声。

王琼说:“不种大棚菜就是迷信的原因。他们说,先人传下来让你种麦子,你要种大棚菜。这样胡闹要死人的。”

于波说:“真是封建迷信害死人。你们的这件事,我回头让《新城日报》派个记者来,在报上、广播上、电视上讨论讨论,引导老百姓自觉接纳新的东西。”

陈刚说:“迷信是要用事实来打破的。最好让他们种成功,大家见接受了新事物的不但没有死人,还发了财,这是最有说服力的。”

王大进说:“过了这个河坝,就到下常河了。”

听说下常河到了,陈刚的思绪很快飞到了那个年代……

5月26日15时。晴天。

新城市公安局审讯室,王俊对刘飞说,顽抗到底,只能是死路一条。

省厅刑侦处处长王俊、市局局长金安知道,审吴龙暂时是不会有结果的。考虑到刘飞贩毒,跟外界的联系比较多,决定先审刘飞。刘飞又一次被带了上来。

王俊严厉地问:“姓名、年龄、籍贯……”

刘飞一一作了回答。

“刘飞!”王俊一声大喝,吓了刘飞一大跳。

“知道黄虎这个人吗?”

“……知,不知道!”

“刘飞,我告诉你,顽抗到底,只能是死路一条。黄虎已经坦白了,连1997年5月交给你的十公斤海洛因都供出来了。我们只是给你一次主动的机会,何去何从,你看着办吧。”

刘飞惊讶了一阵后,说:“主动了也没有用,十公斤,那得掉多少个脑袋。横竖都是死,我无话可说。”

金安说:“刘飞,你应该明白,这一切犯罪活动,你都不是主犯,主犯是吕黄秋、钱虎,你只要有立功表现,会保住性命的。”

刘飞:“我真能活命?”

王俊:“没错。但是,你必须把全部犯罪事实交待出来,争取立功。有立功表现的话,除了活命,还能在量刑上从轻。”

“我说。”刘飞说:“我还知道点新情况。”

“说!”

“钱虎临逃走时,交待我们在汪吉湟家的楼后小树林里会合,我想他可能要对汪吉湟的家人下手。”

“你怎么知道的?”

“他这人我是了解的,报复心特别强,见已经无路可走了,你们又救走了汪吉湟的女儿。他让我们逃出去后到小树林里,我想是伺机再绑架汪吉湟的女儿。”

“如果绑架成功了,你们会去哪里?”

“新城是呆不住了,云南、海南、深圳都有他们的人,这些地方去云南的可能性最大。”

“为什么?”

“黄虎那里出境最方便,他知道什么时候偷渡最安全,另外,上个月钱虎把一大笔钱和几十本护照放在了黄虎那里。估计,跑出去就会直奔云南。”

“如果钱虎把汪霞绑架走了,他是什么目的?”

“一是报复,汪吉湟来市公安局后一直和他们过不去。二是作为人质,如果被你们发现了他也会用人质掩护逃离现场。”

“他会对人质下手吗?”

“暂时不会,可能还会保护得很好。”

“你在吕黄秋的授意下,贩了多少次毒?”

“记不清了,平均每年大的也有那么两三次吧。”

“最多的一次数量是多少?”

“就1997年的那十公斤。”

“一般是多少?”

“也就在两三公斤之间,最多没有超过五公斤。”

“这些毒品你们都卖到哪里了?”

“主要是新城,再下来就是新疆、青海等地。”

“这些买过你们毒品的人,你能提供姓名吗?”

“能。……能提供80%以上吧。”

`11`

(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1号通缉令最新章节 | 1号通缉令全文阅读 | 1号通缉令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