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号专案组 第七十三章

作者 : 陈玉福

酒菜点好后,吴志文神秘地把罗辑田和杨虹的事儿通报给了两位“难兄难弟。♀+言情内容更新速度比火箭还快,你敢不信么?”在这之前,他举例说明,梁庭贤在五道岭矿当矿长时,一个副书记和劳资科的女出纳员发生了那种关系,被梁庭贤从头到脚来了个净光光。那位副书记丢了党籍不说,还被迫调出了五道岭煤矿。梁庭贤说,这样的事情再不能在五道岭出现,再出现这样的事儿,就不是开除党籍了,我要开除他的公职!

梁庭贤在作风问题上的态度如此坚决,可他哪里知道,这种道德败坏者就在他的身边!

“谁呀?”“难兄难弟”异口同声问道。

“罗辑田。”

吴志文见“难兄难弟”们有点不相信的样子,这才把从于涛那里弄来的有关材料“批发”给了他们。♀

这对“难兄难弟”也真够可以的,听说了这事后,都哈哈大笑起来,姓罗的,你也有见不得人的事啊,看兄弟们怎样收拾你!

赵红卫指挥着吊机从5辆加长东风车上卸下这一箱箱庞然大物时,心底一阵感动。这个梁庭贤,也真是太有能耐了,还不到一个月时间,就把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设计、陇上煤矿机械厂制造的ls800/250s型大倾角胶带输送机给接来了。

上次的论证会开过到今天才二十几天的时间,这贷款到订货以及运输就完成了,照这个速度,要不了多久,八道岭煤矿也会赶上五道岭矿的。

看着工人们兴高采烈搬运设备的样子,赵红卫感慨万千,过去,吴志文当矿长时,别说上这么大的生产设备,就连最小型的半自动化设备都没有想过要上,除了打眼放炮,就是轨道车手工运煤,除此之外,八道岭矿还有什么呢?

赵红卫记得清清楚楚,在20多天前八道岭矿矿井技术改造的论证会上,梁庭贤一口气说出了矿井技术改造的主要内容:改进矿井设备装备,建成高产高效矿井;采用综采放顶煤采煤法,实现矿井采煤机械化;改造生产薄弱环节,提高矿井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和落实安全设施,提高矿井抗灾能力。

梁庭贤话音刚落,与会人员就纷纷议论起来。

“还是先考虑吃饭问题吧,一口吃个胖子充其量也是虚胖。”

“这样大规模的技改,资金从哪里来?我们欠银行的贷款还未还清呢!还是量力而行吧,现有的每年30万吨生产能力能完成就了不得了,就破天荒了。要照梁矿长这种改造法,恐怕就不是每年30万吨生产能力了,可能是上百万吨了吧?”

“上百万吨?”罗辑田说:“梁矿长的这一愿望如能实现的话,最起码是每年300万吨生产能力。”

“什么?说梦话吧?八道岭矿历史最高纪录也就是一年完成了25万吨。300万吨?哼!别闹笑话了吧。”

面对这么多的反对意见,梁庭贤胸有成竹地说:“我们矿现有的条件已经为300万吨年生产能力奠定了基础。在这次矿井技术改造中,对矿井的开拓计划及巷道布置仍采用年30万吨改扩建时的方式,即增加采区走向长度,在每一个水平面只设一个采区。采区布置方式采用双翼布置,单翼开采。全矿井只设两个年产150万吨综放工作面和一个准备工作面,保证矿井每年300万吨的生产能力。这不仅实现了全矿井的集中生产,降低了掘进率,同时也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使矿井在生产过程中,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正因为有这样一个好的基础,所以,我们这次大规模的技改可节约一大笔资金!”

赵红卫在矿井管理上是一个行家,他见梁庭贤讲的很有道理,便第一个投了赞成票。

他说:“梁矿长,如果是这样的话,井下的基础设施还是可以综合利用的,这样一改,可以充分发挥特厚煤层采用放顶煤采煤法新工艺时的产量高、效率高等潜力。事实上,我们过去是抱着金碗要饭吃。如果按梁矿长提出的技改方案,我们可以在放顶煤厚度、放顶步距及三角煤回收方面积累不少经验,同时,矿井的采煤机械化就能充分体现出来!”

“说得好!”梁庭贤高兴的说:“赵书记,你是我这个方案的知音。我们生产办主任的人选一直没有确定下来,赵书记你就辛苦一下,暂时兼任生产办的这个主任,这副担子是我们矿最重的一副担子呀?”

“这没问题。梁矿长,我只是担心呀,这么大的投资,你到哪里去弄?”赵红卫忧心忡忡地说。

“这一点我负责,你的主要任务是协助我管好生产,罗矿长的主要任务是协助我搞好基础管理和销售。贷款的事,购买设备的事完全包在我身上……技术部门和其他部门要马上做好新设备安装调试前的所有工作。生产和销售工作要作为重点!……

`11`

(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1号专案组最新章节 | 1号专案组全文阅读 | 1号专案组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