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不该说的10句话 第十五章

作者 : 张振鹏

教子小贴士:

可以说,“爱”是一切不良教育行为最好的借口。不是所有站都是第一言情首发,搜索+你就知道了。当父母教育孩子的方法有错误时,只要宽慰自己说:“我是爱孩子的,我是为了他好。”心中就能得到几分安慰。在这个过程中,孩子是最无辜的,他接受爱的时候分不清好坏,但是,最终造成的伤害还是要孩子来承担。孩子不是试验品,不合理的爱强加在孩子的身上,对孩子会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所以,请父母慎重、理性地释放你的爱,这是关系到孩子是否能健康成长的大事。

不可增长孩子的物欲

激励、奖励是每个人都需要的,孩子也不例外。当孩子的行为得到父母、老师的认同、肯定时,奖励孩子让他有了被尊重和认同的快乐,不过,同时,也让他有了进一步行动以期得到进一步奖励的**。这时,运用物质奖励就应该谨慎小心,因为物质奖励对孩子价值观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

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够取得好成绩,一位父亲为了表达对孩子进步的欣喜之情,竟然为孩子买了一辆宝马车!这样的“壮举”一出现,立刻引起了不小的波澜,一时间众说纷纭。

这位父亲离异,自己带着一个小男孩生活。他平时工作很忙,没有时间照顾孩子,于是将孩子转到本市一所寄宿制学校读书,每周五下午接孩子回家,周日下午送孩子去学校。♀

这个小男孩非常聪明,可是,因为平时粗心大意,以前的学科测试不是很理想。为此,这位父亲激励孩子:如果你能考第1名,我就奖励你一辆宝马车。小男孩一听两眼放光,没想到,期中考试结束后,他的语文、数学、外语测试都拿到了班级第1名。

父亲得知后喜出望外,立即以孩子的名义买了一辆价值107万元的宝马车。这辆车专门用于接送孩子上学,其余的时间车都闲置在家里。

该校校长是位有教育敏感度的人士,他意识到这件事可能会引起各方面的影响,甚至可能会影响到小男孩的健康成长。所以,当他知道这件事情后,立即和小男孩的班主任进行了一次谈话。

谈话中提到,尽管家长奖励宝马是学生的家事,属于**的范畴,但是,这种行为可能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不良影响。所以,校长要求班主任对这位学生要特别加强教育、引导,以免他因为此事而滋生出虚荣心、攀比心。此外,校长还要求周围的人要严守这个秘密,为小男孩创造一个好的成长环境。

父亲希望孩子提高学习成绩的愿望是好的,但过度的物质刺激不利于孩子成长,反而会让孩子产生错觉。那就是,他的学习与物质享受是息息相关的。读书就是为了奖励,家里的房子、车子都有了,没有其他需要了,自己也就可以不用再认真读书了。

虽然作为事业有成的父亲,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给孩子适当的物质奖励也没什么。可是,一辆宝马车奖给上小学的儿子,似乎不太合时宜。如果现在孩子的物质快乐的标尺已达百万之多,那么,他今后还要面临无数次的考试,如果他继续争气,这位父亲想要让儿子得到持续的快乐,可就很难了。

所以,丰厚的物质奖励会让孩子幼小的心灵沾染铜臭,会束缚住孩子的脚步,会让他在物欲和虚荣中消耗自己的青春年华。

小林今年上初二,学习成绩中等偏上,平常比较懂事。母亲是一名下岗职工,家中主要收入是靠小林父亲每月的1000多元工资。平时家里每个月的生活紧巴巴的,但是父母对于小林学习上的要求,几乎是有求必应。

有一段时间,班级流行mp3。小林知道家里条件不好,迟迟没有向父母开口要mp3。可是慢慢地,班里的同学几乎人手一个mp3,小林再也坐不住了,觉得没有它就在同学当中抬不起头。

那天,他回家后,缠着母亲要买一个mp3学英语。母亲问道:“这个东西得多少钱啊?”小林低着头说:“要300多元。”母亲心想:“这么贵,怎么办啊?”但她没有说话,心中盘算着。后来,她和小林的父亲经过商量,给小林买了一部mp3。看着小林喜笑颜开的样子,父母也笑了……

小林家的现象很普遍,现在学校里攀比现象比较普遍。然而令人诧异的是,很多父母不但没有想办法扭转孩子的贪欲,反而会帮助他们追求物质上的享受。很多家境经济条件不是很好的学生,上学骑的自行车是崭新的“捷安特”,身上穿的是“李宁”,脚上穿的是“耐克”。这样的消费水平让很多父母感到吃不消,可是,看着宝贝儿子、女儿得不到满足的委屈样,他们又不忍心,到最后仍旧会满足他们的要求。

对于自己为什么喜欢用名牌,一位中学生这样说:“贵的东西一方面是用得舒服,更重要的则是,谁用名牌同学们就都羡慕谁,我很喜欢被别人羡慕的感觉。”

这位男孩的父母都在外地工作,他和爷爷女乃女乃一起生活,他每个月都要用掉2000多元的零花钱。他说:“几十元一双的袜子我只穿一次,穿过就扔,从来不洗,爷爷经常看不过去,就捡起来洗洗自己穿。我最大的开销除了衣服还有手机费,每个月光手机费就要花几百块钱。不过这都不算什么,上个月我们班一个女生过生日,我花了800多元买了一个大蛋糕送给她……”

一位女孩这样说:“我干什么都要讲究品牌,现在谁还用没牌子的东西啊!那样太丢人了!”她说:“不光是用的东西,吃的巧克力、开心果这样的小零食也必须是名牌。今年9月我过16岁生日,我请了班里十几个同学为我庆祝生日,我们到饭店里包了两桌,光一顿饭就花了1500元,吃完饭后还去ktv开了豪华大包间唱歌到深夜……”

这些孩子是这样的表现,那么,他们的父母的是什么形象呢?其实,大多数的父母都是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的。他们每天都在外辛苦挣钱,平时省吃俭用,几乎没有娱乐消遣,生活平淡,但却会尽力满足孩子花钱的要求。

还有部分父母认为,花钱是融入社会的方式之一,没有足够的消费行为就不能很好地了解社会,就不会想到如何去赚钱。其实,这些父母并不知道,过早地让孩子沾染上贪图享受的坏习气,除了让他们空虚沉沦,并不能有什么激励的作用。

没有钱不能生存,但是钱也代替不了父母对孩子的关爱。除了物质,孩子更需要父母的精神鼓励,孩子之所以沉迷于物欲,是因为他没有尝到精神享受的乐趣。父母应该让孩子明白充满虚荣和攀比的生活不能使自己过得更快乐,反而会使人堕入沉沦的深渊。因此,父母应该从精神层面多多关心孩子,与孩子多沟通,告诉孩子,怎样生活才是真正健康、幸福的。

教子小贴士:

一位教育专家表示,独生子女高消费带来的消极后果是相当严重的。这既增加了家庭的经济负担,滋长了校园的奢侈风,又使得拜金思潮泛滥,享乐主义抬头,对独生子女们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以及身心健康都极为不利。所以,不要把孩子送入物欲的漩涡,要让孩子走健康的人生路。

`11`

(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父母不该说的10句话最新章节 | 父母不该说的10句话全文阅读 | 父母不该说的10句话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