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依赖性太强,妈妈怎么办? 第十一章

作者 : 鲁鹏程

11.反正我想花钱,你们就给!——创造机会让孩子体验挣钱的艰辛

如今,很多妈妈秉承着“再穷不能穷孩子”的教育观念,宁愿自己节衣缩食,也要让孩子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孩子需要什么,都会尽量满足他。♀特么对于+我只有一句话,更新速度领先其他站n倍,广告少由于我们对孩子的过分溺爱,导致很多孩子花钱大手大脚,认为自己需要什么就可以得到什么,根本不能深切地体会到父母挣钱的艰辛,甚至不知道钱是从哪里来的。

对此,我们要让孩子明白,钱不是凭空而来的,是辛辛苦苦挣来的。另外,我们还应该为孩子创造“工作”的机会,让他懂得“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让他亲身体验挣钱的辛苦和不容易。

2009年暑假,湖北日报传媒集团精心组织了一个夏令营活动——“卖报小行家”。♀这次夏令营活动旨在让学生体验卖报的酸甜苦辣,体会父母养育的艰辛。

在整个活动的过程中,中小学生顶着烈日在街头卖报。“买报纸吗?1份1元……”这样的卖报声传遍了活动的每一个角落。当然,他们也会遇到被行人拒绝的时候,其中一个学生说:“虽然心里有点难过,但是觉得很有意义,因为我第一次感觉到了父母赚钱的辛苦。”

这的确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活动。因为,我们给孩子讲无数次“挣钱不容易”,都不如让他亲身体验一次。一旦孩子体验到了钱财来之不易,体验到了挣钱的不易和辛苦,花钱就会有所顾虑,就会慢慢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做呢?

让孩子了解钱是从哪里来的

一天,妈妈问7岁的晓云:“你身上的这些零花钱都是从哪里来的啊?”

晓云答道:“这是您前天给我的啊,难道您忘了吗?”

“那妈妈的钱是怎么来的呢?”

晓云想了想,说:“不是从银行里取出来的吗?上次您带我去银行,我亲眼看到的啊!”

很多孩子像晓云一样,认为父母的钱是从银行里取出来的。我们也许会觉得孩子很天真,很好笑,但是却值得我们深思。

如果孩子觉得轻而易举就可以得到钱的话,那么对于我们给的每一分钱,他就会觉得无所谓,只要想花钱,就会问我们要,有时候还会埋怨我们给的钱太少。而且,孩子花钱就会很随便,就会很容易养成挥霍浪费的坏习惯。

因此,我们应该尽早让孩子知道:金钱是通过辛苦工作换来的,是付出劳动后的报酬。当我们与孩子一起买东西时,我们就可以有意识地告诉他,这些钱需要花费多少时间、付出多少劳动才会获得。这样一来,孩子就会知道,只有付出劳动才能得到金钱,才能买到想要的东西。

带孩子到自己工作的地方看看

如果我们只是口头上对孩子说“金钱是通过辛苦工作换来的”、“金钱来之不易”,孩子的印象不会太深刻。如果有条件的话,我们可以带孩子到自己工作的地方参观一下,让他了解一下我们工作的环境,看一看我们辛勤劳作的身影,或者是参与我们艰苦劳作的过程。

通过这种社会实践,能够让孩子明白“工作”的真正含义,理解父母劳动的价值,亲身体验父母工作的辛苦,才能明白挣钱的不容易。而且,孩子看到父母的工作是如此辛苦,他会更加尊重、敬爱父母。

给孩子创造打工挣钱的机会

有这样一个真实而发人深省的故事:

有个女孩刚上小学,有一次,父母带着她去逛街,在一个繁华的路口,他们看到一位老爷爷在卖报纸。于是,爸爸拿出5块钱,让女儿买了10份报纸。当女儿买回来后,父母与她商量:按原价把报纸卖出去,看看需要花多长时间。

在父母的帮助下,女孩用了挺长时间,费了很大劲儿,才把10份报纸卖出去。随后,父母又让女儿去询问报的老爷爷“一份报纸能挣多少钱”。

女孩从老爷爷那里得知,一份报纸只能挣几分钱。女孩一算账,才知道,自己花了这么长时间、费了这么多口舌,才挣了几毛钱。想到这里,女孩对父母说:“爸爸、妈妈,挣钱真是太不容易了,我以后再也不乱花钱了。”

其实,我们也应该借鉴这对父母的方法,有意识地在节假日给孩子创造打工挣钱的机会。当孩子通过一次次“打工挣钱”的亲身体验,才会深切地明白挣钱的艰辛。

我们可以鼓励孩子去快餐店打工,发宣传单,推销一些小物品,送报纸,送牛女乃,等等。对于年龄小的孩子,我们需要陪在他的身边,一来可以保证他的安全,二来可以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对于年龄大的孩子,我们就可以放手让他自己去找打工的机会。

`11`

(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孩子依赖性太强,妈妈怎么办?最新章节 | 孩子依赖性太强,妈妈怎么办?全文阅读 | 孩子依赖性太强,妈妈怎么办?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