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岁敏感期,决定孩子一生的关键 第七十八章

作者 : 张振鹏

当孩子到四五岁的时候,他的情感世界就会被父母唤醒,他对情感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知。言情穿越书更新首发,你只来+所以,他就特别喜欢跟妈妈和爸爸在一起,感受来自父母的爱与温暖,像故事1中的孩子,就对妈妈特别依恋。

另外,孩子还希望妈妈和爸爸都把关爱给他,不能分心,所以如果妈妈去忙别的去,或者去亲别的小朋友,给别的小朋友分食物的时候,孩子就会以为妈妈不爱他了,就会很“吃醋”,就会阻止妈妈去做这样的事情,甚至会伤心地哭泣。

故事2中,孩子是非常希望妈妈能陪他的,当妈妈陪了他后,他就会感到很满足。所以,当妈妈再打电话时,孩子也没有像以前那样阻止。可是,当他发现妈妈聊了“很久”还没有停止的迹象后,他就会很着急,于是就强行让妈妈中断电话。其实,妈妈应该理解,孩子需要妈妈的陪伴,需要妈妈能全心全意地陪伴他,而不是一个分心的妈妈。

引导小妙招

1.要学会安慰孩子

父母如果发现孩子对自己非常依恋,当自己因为亲吻别人的孩子或给别人的孩子分享食物时,孩子可能会很难过,会表现得不“大度”,甚至会大哭大闹,但这并不表示孩子任性,也不能认为孩子情感脆弱。实际上,这是孩子情感的一种正常表达。♀

对此,父母不应该呵斥孩子,而应该去安慰他,比如可以把孩子搂在怀里,告诉他:“妈妈很爱你!”“小弟弟是我们家的客人,妈妈亲他也是应该的,但妈妈会永远爱你的!……当孩子知道妈妈是爱自己的时候,他的心情才会放松下来。但是,如果父母不懂得安慰孩子,孩子就会老想着这件事,就会把它变成心事。如果心事一直得不到解决,就很可能影响孩子心理的正常发展。

2.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

孩子在情感敏感期,会表现得比较“脆弱”,父母一定要理解孩子,尽可能地满足他的心理需求。就像故事1中的孩子,当他晚上睡两个小时就去找妈妈抱他时,妈妈也会满足他,这样,孩子的心理需求就得到了满足。如果父母不能满足孩子,孩子的心情就会很差,他幼小的心灵就会受到伤害,就会感觉父母离他很远,从而不利于他的健康成长。

3.给孩子表达情感的自由

因为孩子在情感敏感期内,他会表达情感,会往父母的怀里钻,喜欢亲吻父母,等等。其实,这不仅是孩子在向父母索取爱,也是在向父母表达自己的情感。父母应该读懂孩子的情感。这个时候,父母应该高高兴兴地接受和配合孩子,切不可按着自己的主观想法或根据自己心情的好坏做出回应。否则,就很可能让孩子受到伤害。

16.爱哭:对委屈特别敏感,用哭泣来表达内心的委屈(4—5岁)

——不要否定孩子的情绪,要理解关爱孩子,驱除他内心的委屈

每个孩子都是在父母的爱中成长起来的,当父母把孩子内心世界的情感唤醒之后,他就会惊奇地发现,情感世界可以互动。所以,当他伤心难过时,他就会哭泣,这时,父母就会给予他更多的关爱。所以,他就会对委屈特别敏感,就会用哭泣的方式来表达对妈妈或对爸爸的不舍,表达内心的委屈。

身边小故事

故事1:

一天下午,妈妈迟迟没有到幼儿园接4岁的儿子。于是,儿子就与其他几个孩子一起玩沙子。到了晚上6:30的时候,别的小朋友都被爸爸妈妈接走了,幼儿园里只剩下他一个孩子了。

他从前院跑到后院,从教室跑到卧室,都没有见到一个小朋友。这时,他伤心地哭了起来。老师看见了,就去安慰他。可他却哽咽着说:“我妈妈不要我了。”

老师说:“不会的,妈妈一定是有什么事情,忙着呢!一会儿就来接你了!”可是,他还是哭。

不一会儿,妈妈终于出现了。因为公司开会,她晚下了一会儿班。按说,看到妈妈后,儿子应该高兴才对啊,可是,儿子那个委屈呀,哭得更厉害了。妈妈安慰了他好一会儿,他才慢慢不哭了。

脸上还挂着泪珠的儿子问:“妈妈,你还要我吗?”

妈妈说:“傻孩子,当然要你了啊!”

儿子笑了……

故事2:

4岁半的男孩超超可活跃了,他感觉自己像个小男子汉了。一天,全家人到湖边散步,小家伙一直在一家人的前面开路,一会儿这蹦蹦,一会儿那跳跳,还前跑跑,后退退……

一家人看着这个活泼好动的小家伙,心情都很不错。突然,小家伙在路边当前跑的时候,不小心跌了个跟头。但是,他并没有哭,而且想自己爬起来。这时,妈妈快步了过去,说:“超超是小男子汉,一定会自己爬起来的。”这句话还真管用,超超一下就爬了起来,还自己拍拍裤子上的土。

可就在这时,女乃女乃已经赶到了孙子面前,连忙说:“哎呦,好孙子,摔疼了吧。来,让女乃女乃看看,女乃女乃给你吹吹,一定很疼啊!”女乃女乃说完这些话,孙子竟然大哭了起来。

女乃女乃连忙把孙子搂在怀里,说:“这该死的地面,把我的孙子给绊倒了,该打……”这下,孙子哭得就更伤心了……

敏感期分析

每个孩子都会用哭泣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但是,孩子在3岁之前的哭泣大都是因为生理方面的原因,比如身体不舒服、饿了、想上厕所,等等,很少涉及到情感方面的原因。

但是,随着他年龄的增长,他就会用哭泣表达委屈,表达情感。比如,当父母离开他外出时,或没有及时去幼儿园接他时,他就会伤心、难过,就会感到很委屈,就会落泪。就像故事1中的男孩一样,他表现得非常委屈是很正常的。

当然,如果孩子本来没有感觉有委屈,但周围人的话却让他感受到很大的委屈时,他也会伤心地哭泣,以此来表达自己的委屈。就像故事2中的男孩一样,本来他是没有感觉委屈的话,但女乃女乃那么一说,却让他感觉到了无比的委屈。因为他会有一种错觉:遇到这种情形,就应该感到委屈,而且会感觉妈妈不爱他,不关心他,而女乃女乃却很在乎他。其实,处于情感表达敏感期的孩子,对于委屈是非常敏感的。即使有时候他感受不到委屈,但如果周围的人,如父母、爷爷女乃女乃等用话渲染出这种委屈来,孩子就会表现得非常“委屈”,就会哭泣。

引导小妙招

1.要有理智的态度

面对孩子的委屈,父母应该有一种理智的态度,既不能过分心疼孩子,也不能表现出默然的态度。就像故事2中的妈妈,她的做法是非常好的,是值得学习的。但是,女乃女乃的做法就有待商榷。其实,很多父母在生活中面对这样的情形,大都会像故事2中女乃女乃那样做。但是,父母应该知道,只有用理智的态度面对孩子类似的情形,才不会让孩子产生委屈的错觉,从而让孩子正确面对自己所受的“伤害”。第七十章

`11`

(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0-6岁敏感期,决定孩子一生的关键最新章节 | 0-6岁敏感期,决定孩子一生的关键全文阅读 | 0-6岁敏感期,决定孩子一生的关键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