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岁敏感期,决定孩子一生的关键 第四十八章

作者 : 张振鹏

故事中的老师很感慨:“在成人眼里微不足道的小蜗牛竟然也是孩子眼中的宝贝!”是啊,在忙忙碌碌的生活中,成人早已经忽略了身边的微小事物。♀言情穿越书更新首发,你只来+但是,孩子们却能捕捉到其中的奥秘,并会兴味盎然地观察它们。就像上面的故事,几个孩子对一只小蜗牛是如此感兴趣,这不能不说是他们关注细微事物的典型表现。确实是这样,当孩子越是这样用心关注这些小东西时,父母正好可以利用这样的机会培养孩子具有事无巨细、关注细节的好习惯。所以,当孩子在用心地观察蜗牛时,父母不要打扰孩子,因为那就是孩子的“工作”。

引导小妙招

1.尝试去理解孩子

有人曾说:“一个喜欢关注细微事物的孩子一定会带着一定程度的轻蔑看待成人,因为他们会把成人看成一个多少有点无知的人,一个不能正确理解他的人。”暂且不说这段话是否都正确,但有一点应该是不容置疑的,就是很多成人是不理解孩子的。尤其是孩子关注细小事物,比如关注小蜗牛这件事,很多父母就不能理解。因为父母对细微的事情不感兴趣,在孩子眼中可能就是迟钝和麻木,如果孩子能够很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他可能会对父母说,他是不信任父母的,正如父母不信任他是一样的道理。

是的,父母与孩子的思维方式是是不一样的,可以说是彼此互不相干。但是,因为父母是成人,思维方式可以做出改变,所以就请父母尝试去理解孩子,这样就能让自己深入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了解他关注细小事物的敏感期,当然也就会允许孩子去观察蜗牛,甚至允许孩子与蜗牛亲密接触。

2.适当地引导孩子的兴趣

孩子在细微事物敏感期内,会通过观察细小的事物,逐渐发现事物的特性以及物与物之间的不同,从而渐渐积累生活经验,训练生活的各种能力。因为生物学上有“用进废退”的原则,也就是说,人的器官和智能一般都是“不用则废,越用越灵”。所以,孩子在对细微事物的专注观察中,智能和相应的器官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另外,孩子对细微事物关注的敏感期还有一个重大作用,那就是指引孩子的人生方向。当孩子对某个细微的事物有极大的兴趣与热情时,正是孩子兴趣的焦点。如果父母能够适当引导孩子的兴趣,帮助他发现其中的奥妙,就很可能成就孩子的一生。关于这一点,爱迪生对“母鸡怎样孵小鸡”、牛顿对“苹果为什么会往地下掉”等的观察与思考就是很好的例证。可见,父母一定要抓住孩子对细微事物的敏感期,对他进行适当的引导和帮助。

3.要有足够的耐心

当孩子在关注细微事物的敏感期内,父母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面对孩子提出的一些疑问,一定要给孩子解答。比如,孩子可能会问:“为什么蜗牛会在下雨的时候出来呢?”这时,如果父母就可以与孩子一起探索答案,一方面能够解决孩子心中的疑问,另一方面也能增加孩子对小蜗牛的关注,提升他的兴趣。只要父母有足够的耐心,孩子一定会用更好地成长来做回报。

第五章动作敏感期(0—6岁)

孩子从出生到6岁,这段时间都是动作敏感期末。开始,孩子会用手抓东西,扔东西,会爬,再到会行走,会旋转……会对插孔感兴趣,会喜欢捉迷藏,会模仿人的动作……这样的一个过程非常自然,但是在这个期间,孩子是非常活泼好动的,而且可能会让父母感觉孩子调皮、淘气。其实,这个期间,父母应该大度,一切都要为了孩子的成长着想。所以,要让孩子充分运动,从而使他的肢体动作正确、熟练,重视孩子手与眼的协调能力的训练。这样做,不仅能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动作习惯,还能有效促进孩子的智力发展。

1.抓、爬、转、扔:先是抓、移动物体,扔东西等,再爬高、旋转等(0—2.5岁)

——不要无奈,不要呵斥孩子,在孩子背后默默欣赏这一切,让孩子尽情地探索空间

1岁左右的孩子会对抓东西非常感兴趣,喜欢抓东西,喜欢用手移动物体。其实,他是在用这样的方式感受手的功能。随着手的功能逐渐被唤醒后,孩子就会发现,手不仅能抓东西,还能扔东西,这对孩子来说简直是一个重大发现,所以,他会不断地体验这一新的功能。当孩子2岁左右时,他会对爬高、爬楼梯、爬桌子、爬窗台等非常感兴趣,当他的这一能力得到提升之后,他还会从高处往下跳,从而感受周围的空间。然后,他爱上旋转,会通过旋转来感受空间的存在来感受身体的自由。

身边小故事

`11`

(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0-6岁敏感期,决定孩子一生的关键最新章节 | 0-6岁敏感期,决定孩子一生的关键全文阅读 | 0-6岁敏感期,决定孩子一生的关键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