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岁敏感期,决定孩子一生的关键 第二十九章

作者 : 张振鹏

2.尊重孩子的口腔敏感期

不允许孩子用口去尝味道、去探索,孩子就会失去用口去探索事物的机会,还会引起孩子的不满。友情提示这本书第一更新网站,百度请搜索+所以,像故事4中的孩子哭闹是非常正常的,这种哭闹并不是任性。作为父母,遇到类似的情形,应该懂得尊重孩子的口腔敏感期。

一位妈妈也是给女儿买了几种口味的果冻,果冻比较大,女儿最多每次也就能吃一个。但是,女儿在吃了第一果冻两口后,就不吃了,就要求妈妈打开第二个吃,同样第二个没吃两口就要求妈妈打开第三个。当女儿吃了第三个两口时,妈妈正准备打开第四个,可女儿却不让打开了,她安静地去吃第一个果冻了。

之所以会这样,就是因为孩子在对前三个果冻的探索中已经找到了经验,获得了满足感,所以她才不让妈妈去打开第四个。♀当然,再遇到类似的情况,她很可能也不会要求妈妈把所有的食物都打开了。

3.关于卫生的问题

面对孩子如此爱往嘴里放东西的行为,很多父母很担心卫生问题。当然,一点不注意也是不行的,比如,把孩子爱用嘴啃的物品尽量洗干净,但是也不必太严格地消毒。因为孩子体内的抵抗力需要增加,而没有经过使用的抵抗力不叫健康,也不会有力量。所以,对物品一般洗一下就可以了。

有一位妈妈很有意思,她认为让孩子用口探索是非常有必要的,她回想自己小时候也吃过乱七八糟的东西,甚至连自己的屎巴巴都吃过。她还说,今天人们吃的很多东西都是经过化学加工的,也不一定真正卫生到哪里去!所以,她认为,让孩子去探索,孩子反而会健康、快乐成长的。这这位妈妈所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当然,在出门的时候,父母可以带上一包消毒湿巾,及时擦擦孩子的手和他准备放到嘴里的东西。♀千万不要对孩子大声吆喝,否则孩子会产生心理阴影。

4.尝试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当孩子在外面地上随地捡小东西往嘴里放的时候,父母也可以尝试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比如,与孩子一起玩,一起捡树叶,然后撕碎,往空中一扔;一起捡小石头,往远处扔或踢,再跑过去捡……这样,孩子会觉得很好玩,就会跟你学,就会减少往嘴巴里放的机会。

当然,如果孩子往嘴巴里放,也不要硬从孩子手中夺过来,更不要训斥他,而是对他说:“不能吃,看妈妈,树叶会飞哦!”说完,把自己手中的树叶一抛,孩子的注意力就被转移了,可能会学着父母的样子抛树叶,不学的话也可能把要放到嘴里这件事给忘了。故事2中的妈妈就是在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而没有强制。

5.让孩子“吃”干净的东西

为了让孩子更好地度过口的敏感期,父母也可以有意识地让孩子“吃”或“咬”一些东西,这些东西在给孩子之前已经被洗干净了。当然,也可以让孩子去用舌头舌忝,这样也能满足孩子用口去探索的需求。

8.吃手:孩子会吃手,会练习牙齿、使用舌头(0—6岁)

——不要大惊小怪,不要阻止,要允许孩子去吃手

孩子从出生后两三个月开始,就会乐此不疲地吃手,吃到开心地时候,还会非常兴奋地手舞足蹈。不过,当父母认为不卫生而把孩子的手拿开时,孩子会非常着急,甚至会哇哇大哭起来。其实,吃手也是孩子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甚至可以说是孩子的“工作”。所以,当父母强行把他的手从口里拿开时,实际上就是在打扰孩子的“工作”,很容易让孩子陷入混乱的状态,孩子就会有一种强烈的不安全感,他也会感到不满甚至是愤怒,当然最常见的表现形式就是哭闹了。作为父母,应该知道,这也是孩子在口腔敏感期的正常表现。

身边小故事

故事1:

微微已经出生40多天了,不过因为是冬天,小家伙被包裹得很严实。有一天,妈妈看到微微的手臂在动,看样子好像是把手臂往嘴里送。

妈妈就这旁边观察,一次,两次,三次,微微都没有把手送到嘴里去、小家伙有点懊恼,她哼哼了两声,然后又开始继续努力重复那个动作。可是,微微还是没有能把手放到嘴里,这时,她急地哇哇大哭起来。

看到这里,妈妈突然想起了敏感期这个概念,于是赶紧帮孩子把手送进了嘴里。这时,微微显得很高兴,手也乱动,小脚丫也乱踢蹬。

妈妈又观察了一会儿,发现孩子的衣袖太长,而且穿的棉衣太厚,所以孩子不容易把手送到嘴里。于是,她就给孩子换了另外一套衣服。几天后,微微就能很顺利地把手送进嘴里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微微用口的机会越来越多了。到出生3个月的时候,微微开始频繁地吃手指,几乎一天到晚都把手含在嘴里,就好像手上有蜜一样。吃完大拇指就是食指,还真按顺序吃呢!有时候,还把整个拳头使劲往嘴里塞!

`11`

(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0-6岁敏感期,决定孩子一生的关键最新章节 | 0-6岁敏感期,决定孩子一生的关键全文阅读 | 0-6岁敏感期,决定孩子一生的关键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