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岁敏感期,决定孩子一生的关键 第十七章

作者 : 张振鹏

三四岁的孩子在很多方面表现为与父母作对,其实,并不是真的与父母作对,而是他已经进入了执拗敏感期。♀特么对于+我只有一句话,更新速度领先其他站n倍,广告少孩子的执拗敏感期来源于秩序感,在这一个时期,孩子常常是难以变通,有时候甚至回到成人难以利于的地步。作为父母,一定要知道,孩子的心理活动是有秩序的,在他还没有超越这种秩序时,他就会严格地执行这种秩序。

一般来说,孩子的执拗敏感期在两岁左右时就已经有所体现了。但是,这一敏感期的爆发期却会集中出现在3—4岁这个年龄段。在这个时期的孩子,有一个最明显的特征:凡事都要听我的,就是我说了算。如果父母拒绝他,他就会变得非常烦躁,就会哭闹不止。既然这样,父母就应该想更好的办法去应对孩子的这个敏感期,就像故事3中的妈妈一样。

引导小妙招

1.了解孩子形成执拗敏感期的原因

父母要想很好地与这个时期的孩子“和平”相处,就应该了解孩子形成执拗敏感期的原因。首先是因为孩子自我意识的发展。随着他自我意识的萌芽与发展,他会发现自己与世界并不是一体的,而是分离的。随着他生活范围的进一步扩大以及探索能力的不断提升,他又会发现,他自己能控制的事物越来越多,他就会体验到“自我”的强大力量,从而敢于向父母挑战。正因为如此,孩子才进入了这种与父母“作对”的反抗期。再就是孩子对秩序的固执和执着感。一旦孩子内心建立的秩序遭到破坏、拒绝或挑战时,他内心就会产生强烈的不安全感,从而哭闹、反抗,这也是孩子在执拗行为。

2.不要与孩子“较劲”

处在执拗敏感期的孩子都很“犟”、很“强硬”,他有自己的主见,会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事。♀如果父母与孩子“较劲”,以硬碰硬的态度来对待孩子,孩子就会感觉很委屈,很难受;而父母也会感觉很气愤,又很无奈,可以说是“两败俱伤”。所以,父母慎用“较劲”的方式与执拗敏感期的孩子相处。

3.给予孩子足够的理解

一般来说,孩子的执拗行为是没有办法完全去除的,只能是有所缓解。缓解的方法就是父母给予孩子足够的理解,并顺从他的要求,以此来减轻孩子内心的焦虑与不安。

有一个2岁零10个月大的小女孩,最近经常为一点小事而哭闹不止。父母通过咨询儿童教育专家才知道,原来是女儿的执拗敏感期提前到来了。于是,他们就决定充分理解孩子,满足孩子的要求。

有一次,爸爸和妈妈开车来幼儿园接她,妈妈抱着她,爸爸顺手就把车门打开了。可孩子却突然大哭起来:“让妈妈开车门。”于是,爸爸立刻关上车门,妈妈再重新打开车门,可女儿就是不上车,在妈妈怀里挣扎:“不要现在打开车门,要妈妈刚才打开车门!”爸爸妈妈虽然很无奈,但也对女儿的表现表示理解。一直到女儿的情绪稳定了,爸爸妈妈才开车回家。

6.不愿洗手:对洗手非常排斥,给孩子讲道理他也不会听(3—4岁)

——孩子并非故意“刁难”,给他讲道理,乞求他合作是无效的,要掌握孩子的执拗心理和“付他”小妙招

一日三餐,饭前都应该洗手,上完卫生间后也应该洗手,从外面回到家里第一件事也应该是洗手,等等。可见,每天洗手的次数有很多。但是,对于处在执拗敏感期的孩子来说,洗手却是一件他不怎么配合的事情。也就是说,在执拗敏感期,很多孩子都不愿意洗手,对洗手这件事非常排斥,即使父母给他讲有关卫生的道理他也听不进去。如果强拉孩子去洗手,孩子就会反抗,即使把强行给孩子洗手,孩子也会非常痛苦……

身边小故事

就在半个月前,3岁的平平每到吃饭前,都会乖乖地去洗手,根本就不用爸爸妈妈提醒,更不用爸爸妈妈帮忙洗。

可是最近一星期以来,平平好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每次吃饭都不愿意去洗手。于是,每次吃饭因为洗手这件事,妈妈和平平之间总会有这样的一番对话:

“儿子,吃饭前要洗手的,我们一起去洗好不好?”

“不好!”儿子很坚决。

“妈妈去拿毛巾给你擦一下手!”妈妈接着说。

“不擦!”儿子依然挺倔。

“你看你的手这么脏,吃东西不卫生的,来,我们去洗一下!”妈妈还在坚持。

“不洗!”儿子更干脆。

“不洗就不让你吃饭!”妈妈下了通牒!

“就吃!”儿子才不管那一套呢!

……

`11`

(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0-6岁敏感期,决定孩子一生的关键最新章节 | 0-6岁敏感期,决定孩子一生的关键全文阅读 | 0-6岁敏感期,决定孩子一生的关键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