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岁敏感期,决定孩子一生的关键 第十五章

作者 : 张振鹏

故事2:

3岁的儿子最近特别喜欢藏东西,藏了东西还一定要让妈妈去找。不是所有站都是第一言情首发,搜索+你就知道了。这不,他又把妈妈刚给他买的小皮球藏到大衣柜的角落里了。妈妈本来看到了,但她假装没看见。而且,妈妈还一本正经地一边到处看,一边自言自语:“藏到哪里了呢?”

妈妈假装到处找,都没有找到,还有点失望的样子。最后,妈妈像发现新大陆似的在角落里找到了小皮球。儿子看到妈妈找到了,乐开了花,高兴地直蹦。

然后,他还接着藏,结果还是藏到了原来的地方。这回,妈妈又假装到处找,还是没找到。最后,妈妈也没有到那个角落里找皮球。这下,儿子忍不住了,他一下跑到那个角落里,把皮球拿了出来,朝着妈妈晃了一下,然后又放到了角落里,他还对妈妈大声说:“妈妈,皮球在这里呢!你快来找呀!”

但是,妈妈还是假装什么也不知道,还是没去那个地方找。♀突然,儿子跑到妈妈面前,有点生气地对妈妈说:“妈妈,小皮球就在那里,你为什么不去找呢?”儿子一边说,还一边用小手指了指那个角落。妈妈低头看了一眼儿子,发现儿子脸上一副很失望的表情。

敏感期分析

孩子喜欢重复,因为他正处在秩序的敏感期,他需要靠这种重复来建立自己的秩序感。但是这种重复不是以成人的眼光,在成人的角度所能够理解的。就像故事1,在成人看来,这样反复地把玻璃球放进瓶子里的游戏是琐碎而毫无用处的,真不能理解孩子为什么对此那么痴迷、热衷。还有故事2,在成人的眼中,都不希望别人找到自己藏的东西。♀所以,这位妈妈也假装找不到孩子藏的东西,她认为孩子应该高兴,可事实上,孩子却非常失望。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在这个游戏中,孩子的秩序被妈妈打乱了。他把东**起来,就是为了让人找到,从而产生秩序感。但是如果就像故事中的妈妈一样,假装找不到孩子藏的东西,孩子就会产生一种疑问:“我都告诉妈妈小皮球在那里了,可妈妈为什么不去找呢?”在这样的情形下,孩子的秩序感就被打乱了。

父母不要奇怪,也不要觉得不可思议,这一切都是孩子正常的自然的成长行为。父母只需要去配合孩子,引导孩子,满足孩子就可以了。

引导小妙招

1.让孩子体会秩序感带来的快乐

作为父母,一定要了解孩子的秩序敏感期,要让孩子真正体验到秩序感带给他的快乐。父母要知道,这种在成人看起来很无聊的游戏在孩子眼里却有着无穷的乐趣。这就是孩子的成长方式。所以,这就要求父母要懂得配合孩子,要与孩子玩这些重复的游戏,而且要让自己真正进入玩的角色,而不是在那里应付孩子,否则,自己就会很累,而且孩子也感受不到什么乐趣。

2.理解孩子为什么会把东**在同一个地方

稍微大一点的孩子,如果把一个东**在某个地方被人找到了,下一次他就不会再把东**在那里了。但是处在秩序敏感期的孩子却不是这样,他喜欢把东**在同一个地方,而且喜欢被别人找到。这样,当别人找到他藏的东西时,他就会获得一种秩序感。而且,他还会乐此不疲地重复这样的游戏。这样下来,孩子就会通过重复的方式体验到秩序带给他的快乐,并且通过这种重复的方式与周围的环境建立起某种联系来。

当然,这个时期的孩子还特别喜欢“捉迷藏”,捉迷藏的游戏与藏东西的游戏一样。第一,孩子喜欢把自己藏在同一个地方;第二,孩子喜欢被人找到,如果别人找不到他,他就会给找他的人提供线索,要么自己呼喊,告诉人家,要么自己跑出来让别人知道后再藏起来。如此反复,他也不会感到疲惫,也不会感觉到无趣。所以,这一点,父母也要理解。

3.满足孩子的重复要求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很多父母会发现孩子特别喜欢“重复”,比如,反复要求父母重复讲同一个故事,重复做一个再熟悉不过的游戏,重复猜一个早已知道答案的谜语,等等。每当这时候,很多父母就会忍不住抱怨:“总是重复,多没意思!”特别是当自己的情绪不好或者是很累的时候,有的父母就想给孩子少讲几个故事情节,企图跳过去蒙混过关。可是,孩子很快就发现,并大声说:“妈妈讲错了!”看,想糊弄孩子都很难。

对孩子来说,这并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每次都有新鲜感。所以,如果想让自己的孩子快乐成长,就要满足孩子的这些重复要求。当然,孩子的这种“重复”还有很多,比如把玩具拆开再装上,把瓶子盖拧下来再拧上去,打开房门再关上,动画片看完一集再重新看,等等,父母都应该尽量让孩子的重复需求得到满足。

`11`

(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0-6岁敏感期,决定孩子一生的关键最新章节 | 0-6岁敏感期,决定孩子一生的关键全文阅读 | 0-6岁敏感期,决定孩子一生的关键全集阅读